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桉树栽培技术管理研究论文

桉树栽培技术管理研究论文

5

2024-07-23 10:50:53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桉树作为重要的生态林木和经济林木得到广泛的种植,其对于地区气候良好的适应性是增强生态林稳定性的关键,但是部分地区在桉树种植过程中由于技术相对滞后,导致桉树移栽后成活率较低,病虫害发生严重,不利于稳定桉树林生态系统的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维系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于抵御西部沙尘、改良生态气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桉树作为重要的生态林木和经济林木得到广泛的种植,其对于地区气候良好的适应性是增强生态林稳定性的关键,但是部分地区在桉树种植过程中由于技术相对滞后,导致桉树移栽后成活率较低,病虫害发生严重,不利于稳定桉树林生态系统的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维系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于抵御西部沙尘、改良生态气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科学角度分析桉树的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从合理规划桉树品种与种植地的位置、土壤土质改良、精选壮苗、适时移栽、科学除草、加强水肥管理、合理修剪与间伐、进行桉树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着手,制定桉树生长、形成稳定生态林的科学方案,以有效提高桉树的整体覆盖率,为稳定桉树生态林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关键词:桉树;栽培技术;造林技术;管理研究

  1进行桉树营造林的必要性

  1.1改善生态气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体和制造业发达的强国,但是传统的工农业经济发展对于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较为严重,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制定地区桉树营造林的科学方案,可以有效改良生态气候,为工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以及人们的安居乐业保驾护航,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依据地形地貌,结合该地区的农业种植业发展现状和长久规划,以及居民区主要聚集地合理种植桉树林,形成农田防护林,利用桉树的续存水分、抵御飓风的基本功能,有效避免水土流失以及沙尘暴,保护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其次,桉树拥有茂密的枝叶,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基本生理功能提高覆盖率,充分发挥“地球之肺”的功效,吸收有害气体以及可吸入性粉尘,从而改善生态气候[1]。

  1.2保证林木产品有效供给

  近年来,伴随着造纸行业、家具行业、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其对于桉树类大型乔木需求量持续性增加,现阶段部分地区桉树的生产指标已经无法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森林生态系统内引入桉树现代化技术,进行桉树速生林的合理规划,并加强林木的管理与抚育,可以有效提高桉树的产量,满足相关行业对其的需求,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2]。

image.png

  1.3绿化城市环境

  作为重要的城市绿化林,桉树在改良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桉树繁茂的枝叶可以吸收空气中的微小粉尘以及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降低城市PM2.5值,提高空气质量,降低雾霾的发生概率,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体会到一份静谧。其次,桉树庞大的树冠、健壮的主干以及发达的根系,可以有效固定土壤、抵挡沙尘并在燥热的盛夏提供阴凉之处,从而为人们散步、游玩提供良好的条件。

  2桉树营造林技术

  2.1制定科学方案

  科学的方案是提高桉树种植林的科学性、合理性,保障各项管理、抚育技术有效落实的基础,但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合理性原则。充分发挥3S、AI、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在对当地的林木覆盖率、各类林木的种类以及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桉树合理栽培的科学规划(比如栽培位置、种植数量等),从而为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其次,科技性原则。在桉树栽培以及抚育过程中,要构建以现代化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方案,如精准灌溉、精准施肥、合理修剪与间伐等,这既能有效提高桉树生态林的稳定性,又能为促进桉树的健壮生长,保障优质林木的产出值提供有利的条件[3]。

  2.2加强优质幼苗的培育

  桉树种苗的培育与精选工作可以有效保障高品质幼苗的有效供应:

  首先,以气候条件(光照强度、有效光照、有效积温、地形地势等)、土壤土质(土壤粘度、EC值、pH值以及有机质含量等)为基础,选择适宜育苗的地区建立育苗场所。其次,育苗方法的筛选:一是组织培养法,主要以基因技术、营养液技术为支撑,选择桉树萌发能力相对强、细胞分裂能力相对良好、抗病虫能力较强的枝条,从中提取特定的细胞,并用营养液培育出桉树幼苗。此类方法费时较长,但是培养的桉树幼苗不仅可以有效保留母本的优势,还具有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特性,且不携带任何病原菌和虫卵;二是扦插法。要点如下:选择生长3~5年的壮龄桉树,然后选取春天萌发保留3个芽的健壮枝条,从25~30cm处截取,晾晒后,将其放置在1%吲哚丁酸钾·萘乙酸钠的溶液中浸泡,激发其根系萌发能力,最后进行扦插作业。扦插育苗存在成活率较低、育苗花费时间较长等问题。

  2.3栽培地的选择

  栽培地不仅提供林木主干生长所需的环境,还是保障根系生长以及各类营养物质有效供应的关键。优质的桉树种植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土壤以透气性良好、富含有机质、存肥能力良好的黑壤土为主,且具备取水便利、有效光照足、灌溉便利等条件,能够为后期的林木抚育提供良好的基础。其次,种植地要设置内部道路且周围公路相对平坦,为林木的间伐、运输提供良好的基础[4]。

  2.4精选壮苗

  精选健壮的桉树可以有效缩短苗木的缓苗时间、促进苗木的茁壮生长。在精选桉树幼苗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主干粗壮、树冠大小合理、根系发达,且未被有害生物危害的优质幼苗。其次,为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对林木造成损坏、降低运输成本,尽量选择距离较近的苗圃购置桉树苗,且在购置之前进行实地考察,避免检疫性外来物种入侵[5]。

  2.5适时移栽

  桉树的移栽要点如下:

  首先,以增强生态林稳定性、合理利用光照与空间资源为基础进行栽培密度的确定,一般依据地形地势以及所建造生态林的主要功能,将栽培密度确定在125~170株/667m2,一来避免树冠相互遮挡以及营养资源、水资源的争夺,导致劣质林木较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二来避免栽培过稀而浪费种植资源。其次,桉树栽培穴大小一般为幼苗土球的1.2倍左右,在移栽过程中每间隔5cm左右进行踩实作业,避免出现倾倒现象。最后,桉树移栽时,以大水漫灌的方式喷洒定植水,使桉树土球与栽培地土壤充分结合,促进根系的萌发,加速缓苗[6-7]。

  2.6加强水肥管理

  水肥是桉树生长不可或缺的物质,加强水肥管理可以有效促进桉树的茁壮生长。林业保护中心通过多年的雨水调查,结合桉树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水分的实际需求,总结出一套相对完善的水肥管理方案。

  首先,如果种植地降雨量分布不均匀,在干旱季节容易出现灌溉水不足的地方,当地林业部门应及时在地方建立储水库,雨季储水,旱季灌溉。其次,为有效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预防水土流失,实现营养物质的精准供应,在部分桉树林形成以滴灌、微喷为主的现代化灌溉体系。再次,建立排水渠。为避免大量积水在桉树生态林内无法排出,抑制桉树根系的有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造成根系腐烂,林业技术人员应及时依据地形地势挖掘排水渠。最后,通过对桉树栽培林土壤指标的分析,技术人员提出秋季深施有机肥、初春浅施水溶肥,注重大中微量元素合理配合使用的科学理念,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桉树的越冬能力,避免因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而出现的缺素问题[8]。

  2.7合理修剪

  合理修剪不仅可以促进营养物质流向主要枝干,而且可以有效促进桉树生态林的通风,提高阳光的有效利用率,从而为高端林木的培育奠定基础[9]。在桉树修剪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对病弱枝条以及长势较弱的侧枝、侧芽,进行及时修剪,促进营养物质的回流。其次,在剪切口涂抹5亿/g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抑制有害病原孢子的入侵。

  2.8桉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桉树幼苗以及相关林木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通,导致其病虫害的危害日益严重,而部分病虫害一旦爆发,往往对桉树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一定要从多方面着手,做好桉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10]。

  2.8.1桉树病虫害的科学调查

  对桉树生态林内有害生物进行科学调查,了解不同有害生物的种类、发生周期是进行科学防控的基础。首先,对于病害,林业技术人员应总结经验,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在病害易发生的阶段进行定期调查,了解病害的种类、病情指数以及发病时间。其次,对于虫害,可以利用性引诱技术(一种人工合成的对于靶标害虫精准识别的极微量化学物质)配合固定的诱捕器,对桉树大毛虫、云斑天牛、桉树金龟子等有害昆虫进行定期的监测,确定靶标害虫的始发期、发生高发期以及发生末期,为精准防控奠定基础。

  2.8.2桉树病虫害精准防控技术

  (1)林业技术

  以抑制病原孢子扩散、抑制靶标害虫危害、创造利于桉树枝叶萌发的环境为基础,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进行有害生物的科学防治。首先,对于长势较弱、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林木,及时进行砍伐,一来有效压低有害生物基数,二来增加生态林的透光性,然后利用紫外线杀死部分虫卵以及病原菌丝。其次,对于云斑天牛、金龟子、光肩星天牛等蛀杆类害虫,以及桉袋蛾、白囊蛾等鳞翅目害虫,可采用人工捕捉的方式压低虫口基数。

image.png

  (2)物理技术

  以物理引诱的方式对危害林木的主要害虫进行捕获,降低其危害。现阶段应用相对成熟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黑光灯技术,按照5~7个/hm2的密度悬挂黑光灯,利用尺蛾、桉小卷蛾、光肩星天牛等有害昆虫趋光的特性,对成虫进行诱集、电杀,降低其危害,期间要做好防火措施。其次,糖醋液技术。按照1:3:2:4的比例配置糖、醋、水、酒,对蛴螬、蝼蛄、荔枝拟木蠹蛾等靶标害虫进行捕捉,降低其危害。

  (3)生物技术

  以有益动植物、活体微生物或者其分泌物进行有害生物控制的技术。首先,引入有益动物,如释放啄木鸟、麻雀、老鹰等有益动物,并在桉树林内搭建适宜生存的基础环境,以有效提高生态林内动植物种类的丰富度,实现对多种害虫,尤其是较难防控的蛀杆害虫的防治。其次,活体微生物技术,主要是喷施10亿/g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00IU/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0IU/g白僵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00IU/g绿僵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茎基腐病、焦枯病、紫斑病、桉袋蛾、金龟子等多种病虫害进行防控。最后,生物农药技术。主要是喷施10%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2000倍液、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10%多抗霉素B1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多种桉树病虫害防治。与其他技术相比较,生物技术具有对桉树生态环境破坏性较小,对多种病虫害持续控制等方面的优势。

  (4)化学技术

  以喷施化学农药来抑制病原菌以及有害昆虫的扩散。首先,选择靶标性强而对环境相对友好的化学农药,如喷施3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33.3%喹啉铜悬浮剂2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30%溴菌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2%中生菌素1500倍液进行多种桉树病害的防治;喷施240g/L虫螨腈悬浮剂2500倍液、23%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2000倍液、20%唑虫酰胺悬浮剂1500倍液进行多种靶标害虫的防治。其次,喷施化学农药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并对所使用的包装材料、量杯、注射器等配药器材进行及时的回收,避免破坏桉树林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川.桉树单产造林技术与管理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20,40(21):92-94.

  [2]张晓燕.新时期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探析[J].种子科技,2020,38(11):79.

  [3]梁德政.桉树造林技术及成效提升策略探讨[J].南方农业,2020,14(15):90-91.

  [4]韦松谊.桉树造林技术及病虫害有效防治措施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09):85-86.

  [5]刘林娟.桉树造林技术分析及其病虫害防治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08):66-67.

  [6]李林波.桉树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0,40(04):88-89.

  [7]梁宏温,钟瀚涛,温远光等.不同造林抚育措施对桉树人工林坡面径流特征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4,45(11):2020-2025.

  [8]何贵平,陈益泰,封剑文等.杉木新造林地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初报[J].林业科学研究,1993(06):686-690.

  [9]韩震.桉树营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1(24):100-101+103.

  [10]DA SILVA C,DO CARMOÉR,MARTINS M A,et al.De-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the litter of pure stands of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and Acacia mangium[J].Bio-science Journal,2015,31(04):1081-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