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大思政视域下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路径研究论文

大思政视域下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路径研究论文

5

2024-06-29 12:00:1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以大思政视域下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为研究内容,分析了大思政视域融合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探讨了大思政视域下的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

  摘要:以大思政视域下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为研究内容,分析了大思政视域融合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探讨了大思政视域下的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

  关键词:大思政,中职机械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创新

  中职教育质量的判断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就业率是其中很重要的依据。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性以及学生今后的成长。为迎合新时代对中职学生的能力要求,中职教育必须基于大思政视域创新就业指导课程,同时兼顾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与职业道德品质。

  1大思政视域融合就业指导课程意义

  人才培养中就业指导属于重要环节,中职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目的是让中职毕业生能够了解就业前景和专业情况,掌握最新的就业市场情况,使学生可以按照行业薪资水平、岗位状况、产业发展趋势获得就业机会与信息。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教师组织学生模拟面试应聘环节,提升毕业生自我推销和求职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在就业指导课程中了解关于社保、公积金、就业协议、毕业书办理相关知识。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就业指导课程逐渐跟不上社会脚步。中职教育应探索基于大思政视角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就业指导课程育人效果,培养具备创新素质、社会责任心的优秀毕业生,为社会输送复合型、素质型技能人才。

62d516de8565829ef00edad8302e6f6.png

  2大思政视域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

  2.1基于就业指导课程需要融合思政教育元素

  中职机械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工厂设计、生产相关工作,为满足社会对技能型+素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就业指导课程应充分融合思政教育核心价值观。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社会发展热点信息,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引入各种思政元素,挖掘其中具有明显时代特点的思政教育资源和素材。按照中职学生特点增加学生耳熟能详的思政教育案例和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一类的问题,完成教育资源的充分开发,提高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效果。思政教育资源必须涵盖就业指导课程所需的各种内容,如成功故事、真实案例,让学生结合案例理解思政知识。  
       2.2丰富课程形式提高教学创新效果

  教学过程中不能沿用传统教学形式,运用灌输式教学手段只会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学习厌倦感,导致大思政教育无法同就业指导课程有效融合。对此,必须创新中职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形式。在多样化教学手段的支持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为提高就业指导课程教育吸引力,需要运用多样化形式开展教学,包括实地调研、图片、视频,赋予教学形式丰富与生动的特点。学生在视频的观看过程中形成代入感,深刻了解成功人士的故事与成功经验,能够激发学生努力拼搏的斗志,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除此之外,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很好的教学形式,利用志愿服务的方式,能够实现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思政素养的培养。中职机械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决定,学生必须在岗位中做到认真负责,才能设计与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志愿服务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责任感与道德品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兴趣与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就业辅导工作,通过与学生沟通、互动,使学生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形成正确“三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朝着人生目标不断前行。就业指导课程应采用潜移默化的形式,实现学生道德素养、就业能力、职业规划水平的稳步提升。配合各种真实的案例帮助学生收获经验,依托于各类实践场景,让学生意识到就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规划对于自身的成长价值,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强项,进而突出自己的优势。

  大思政视域下需要中职教育转变学生职业规划方式与就业指导观念,按照需要调整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摒弃落后方式。培养中职学生就业能力,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时加强思政教育,将思政理念同中职生就业能力培养、职业规划完美结合。教学中需要教师与时俱进、转变理念,使用现代教学方式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提升学生思政觉悟和就业竞争水平。

  2.3突出课程思政特点优化就业指导课程

  大思政视角下中职机械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创新改革,必须围绕课程思政目标和要求,对教学内容与结构进行优化,将就业指导课程同思政理念完美融合,用于学生道德涵养与专业素质提升。就业指导课程不能局限于职业知识教学,应同时兼顾思政理念与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思想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择业观念。另外,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创业同样属于就业的一部分。创业课程应予以大思政教育高度重视,使学生形成正确创业观,在创业中保持高度责任心。不论是创业还是就业,就业指导课程工作的开展都不能局限于只讲解理论性知识,教师应兼顾实践教学课程。学校方面可以组织和开展各种就业实践,通过实践过程帮助学生收获经验,帮助学生制定成长规划与就业方向,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a01d20f2122e4d8b16fd932a1ff2b85.png

  2.4工学结合体现大思政教育的就业指导价值

  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保障中职机械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需要中职学校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调整课程教育内容和方式。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中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开展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学习,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涵养培养。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应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活规划与管理,让学生顺利掌握各种今后所从事产业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与责任心。教学期间,应按照社会发展需要与人才培养要求,鼓励学生自行考取专业证书,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与综合素质。中职学校应大力发挥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价值,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岗位对素质能力的需要。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按照企业需要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办法,实现人才的双向输出。即学校为企业提供后备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工作经验和技能熟练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各种实践操作。

  此外企业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岗位,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产业、岗位发展前景和技能、道德素养要求。通过岗位实习过程考察学生的知识技能储备和道德品质。顶岗实习期间,中职学校应为学生安排跟访教师,帮扶学生的生活,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完成工学结合工作以后,学生同企业可以直接签署劳动合同或返校由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建议。

  就业指导课程同顶岗实习的结合应着重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帮助,按照学生特点开展就业教育指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心理承受力、就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玉仁,焦春鑫.就业优先视角下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元素价值挖掘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06):69-73.

  [2]朱玲,张丹丹.建构主义视域下就业指导PBL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22(36):43-45.

  [3]蒋莲凤.中高职衔接模式下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1):85-87.

  [4]王爱霞.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探索[J].轻工科技,2022,38(0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