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农科论文 多方联动充分发展职业教育助推社会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论文

多方联动充分发展职业教育助推社会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论文

3

2024-06-25 14:36:5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以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如何从“政校行企”多方联动、课程体系建设、技能培训、融合创新等多方面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路径与办法。

  摘要:以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如何从“政校行企”多方联动、课程体系建设、技能培训、融合创新等多方面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路径与办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政校行企,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

  *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类型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在助力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中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认清职业教育助推社会共同富裕的深层逻辑,充分发展职业教育,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重要价值。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

  1.1“政行校企”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

  职业院校在发展职业教育时参考政府的政策导向和保障,通过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市场需求,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行业的协调指导作用,首先增强学校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深化“政行校企”四方合作,大力做好政策引才、人才培育、留才用才等工作,政策在聚焦人才、人才成长、人才服务过程发挥着聚焦导向支撑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储备人才,提高人才的竞争力。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做好“育才、引才、留才、用才”等方面发挥优势,以此来创造“政校企行”四方联动合作新机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毕业生营造高质量的就业环境。

d2d832bd53f768248d7fb5c8a2a3204.png

  1.2推进信息化的课程体系建设

  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学校在为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培育人才时,把学校、政府、企业、行业联合起来培养人才。要实施产教融合,“2+1”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紧密联系合作企业,重建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高水平的高职人才;把企业需人、用人与招生、学习、实习、考证等结合起来,明确教学的重点方向,培养实用型人才;学校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势,和企业、行业等联合起来一同开展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例如“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的新模式,实施创新教育。

  1.2.1坚持就业导向聚焦产业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广泛,岗位群大。为确保就业的稳定性和高质量,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企业和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去开设丰富的教育新课程。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宗旨,增设与专业相关的新兴产业课程。根据共同富裕的战略树立高质量育人理念,制定育人目标,充分发挥育人职能,肩负社会共同富裕的育人职责,进而确保就业稳定性,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1.2.2立足企业需求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立足本学院本专业校企合作的几家企业的人才需求,加深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满足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以本专业为例,有校企合作冠名班、订单班,促进产教进一步融合;校企合作期间,企业导师根据企业的需求,可以到校企合作班进行授课,传授知识和经验,解决企业当下“引人难、留人难、用人难”的问题,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通过发挥人才的力量,使企业经济得到发展,进而促进共同富裕。

  1.2.3做好课程建设工作丰富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注重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着重培养实践技能。首先建设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双师型”队伍,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打造一支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教师在育人期间,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教学任务、课程设计、实训环节等结合实际生产;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课程,通过紧密结合创新人才的发展需求,在课程的开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展思政教育,做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共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道德修养的人才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思政育人模式融入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环节中,培育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1.2.4“岗课赛证”相融同多样化的育人模式

  通过岗位实践、课程学习、技能竞赛、考证等多种育人模式相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竞赛项目可以选择机电一体化技术技能竞赛、工业机器人装调、机械创新设计等为主导的竞赛,并根据市场需求,开展“1+X”考证。例如,“1+X”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等级证书,以此来进行实践训练与课程学习,这样通过竞赛、考证的形式激发人才活力,培养出高级技术型人才,在适应社会需要的同时,又能带动企业经济发展,最终推动社会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2ba0fa7590be7b16a49eb7648d36990.png

  1.3新型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学校的职业教育,更要开展热门的职业技能培训。要分析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企业生产需求,协同企业、行业等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把学生培养和企业需求良好衔接,有针对性制定“生产+教学”等多样化培训内容、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通过对基层农民工、失业人员以及退役军人等在就业方面存在弱势的一些群体进行技能培训,“政协校企”联合推动工人线上线下技能培训,实现“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向低技能水平、基层人员普及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新技能使其掌握本领进而能赚钱、赚到钱,实现共同富裕。

  2结束语

  “政行校企”联动发展职业教育就是以政府的政策为主导、企业行业参与的办学新体制,是职业教育创新性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扩大发展的高质量平台。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优势,协同政府、企业、行业等改革创新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育人新机制。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企业需求,融合“岗课赛证”,推进信息化课程体系建设,开展新型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教育终身化、普惠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职业教育发达大国,进而提升物质财富,丰富精神财富,迈向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

  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的实现,反过来社会共同富裕又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资源和帮助,提升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两者共生共长,同向同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瀚谕.让职业教育在共同富裕中发挥支撑作用[J].民生周刊,2023,(02):76-78.

  [2]白雪,张兵.“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实现“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272-273.

  [3]刘晓,钱鉴楠.技能型社会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职业教育使命担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