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中的农艺与农机融合技术论文

2024-06-21 14:06:1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玉米生产过程中农机与农艺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通过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机装备有效结合,能够有效带动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结合玉米生产实际经验,探讨了玉米栽培中农艺与农机融合的技术要点和相应策略,以促进玉米生产的高效和高产。
摘要:玉米生产过程中农机与农艺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通过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机装备有效结合,能够有效带动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结合玉米生产实际经验,探讨了玉米栽培中农艺与农机融合的技术要点和相应策略,以促进玉米生产的高效和高产。
关键词:玉米栽培,农艺农机融合,措施
当前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农机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在玉米种植环节得到了高效的推广和应用,为实现玉米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玉米种植地区普遍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下,农艺农机融合不到位的现象,导致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难以得到更加高效的提升。因此需要在玉米生产环节注重做好新型农机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有效融合和应用,从根本上加强农业生态管理,最终促进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1.玉米栽培中农艺与农机融合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和降低生产成本
农艺与农机的融合可以大幅提高玉米栽培过程中的劳动生产率,通过使用农业机械,如播种机、收割机等,可以减少人力需求,降低劳动力成本,特别是在大规模种植玉米的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快速播种和收割。在玉米生产过程中精确的农业机械操作,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利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玉米播种和施肥灌溉管理过程中,通过精确控制播种深度、播种量、施肥量和灌溉量等,可以确保玉米生长环境的稳定和均匀,从而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农艺与农机的融合可以大量减少对人工劳动力的依赖,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农业机械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1]。
1.2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艺与农机的融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现代化农机具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使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例如,精准农业的实施可以通过卫星定位、无人机监测和智能灌溉系统等现代技术,精确把握土壤水分、养分状况,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现代化的大型播种机、收割机和脱粒机等设备能够确保种植密度和播种质量,减少种子浪费,提高出苗率和生长一致性。而高效的植保机械能够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农艺与农机融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不仅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还能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提高农业附加值[2]。
2.农艺农机融合要点
2.1品种优化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优良品种的选择和调整至关重要,优良玉米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能够为农业生产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品种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病虫害发生情况、品种的适应性、品种的产量潜力、品质特性等因素,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确保所选品种能够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生长表现。根据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市场需求,适时对玉米品种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要充分根据气候变化和土壤条件的变化,对现有品种进行适应性调整,选育高产优质品种,提高玉米产量,同时,针对市场需求,培育具有特定品质特性的玉米品种,如高蛋白、高油、高淀粉等,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抗病、抗虫、抗逆等抗性基因的选育,提高玉米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在品种推广与应用过程中,要加强宣传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对优良品种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2.2绿色栽培与智能化管理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通过农艺与农机的融合,可以实现绿色栽培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绿色栽培是指在玉米栽培过程中,采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农艺与农机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精准农业技术,通过无人机、卫星遥感等设备,对农田进行监测和管理,实现对化肥、农药的精准施用,减少浪费,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而智能化管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玉米栽培过程进行智能化监控和管理,应用期间可以采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立玉米栽培管理信息系统,对农田环境、玉米生长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栽培管理措施,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另外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可以借助无人机、红外相机等设备,对农田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采用智能化的喷雾设备进行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防治效果。
2.3机械化精准播种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精准播种技术逐渐成为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精准播种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农业机械设备,结合先进的传感技术、卫星定位系统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播种深度的精确控制、播种量的精确调节以及播种位置的精确布置,最大程度地优化种子与土壤的接触,确保种子能够得到均匀的水分和养分,从而提高发芽率和生长一致性。在操作过程中应该选择适合当地栽培条件和玉米品种的播种机具,并根据土壤特性和种子特性对播种深度、播种速度和播种宽度进行适当地调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玉米生长周期,精确把握播种时间,确保种子能够在最佳时期发芽生长,通过精准的卫星定位技术,确保播种行距和株距符合农艺要求,然后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收集播种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为后续的农艺操作提供决策支持。
3.玉米栽培中农艺农机融合策略
3.1强化部门协调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农艺与农机的融合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粮食产量与质量的关键。农艺与农机的融合涉及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推广、农业发展规划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为了确保融合策略的有效实施,强化部门间的协调至关重要。加快建立一个包含农机、农艺、科研、推广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平台,通过跨部门协作,制定统一的玉米栽培机械化和农艺标准,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机构研究适合当地农艺需求的农机具,并通过推广部门将这些新技术、新机具向农民广泛传播。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与农艺相结合的农业机械,提高玉米栽培的机械化水平[3]。
3.2强化农机创新力度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过程中的农艺与农机融合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农机创新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玉米栽培技术水平、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推进农艺农机的高效融合应该加大对玉米播种、施肥、除草、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机械化作业的研究与投入,加快研发多功能玉米播种机,可以实现精量播种、深浅不一的播种深度以及合理的行距和株距,以适应不同的土壤条件和栽培模式。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农机的设计与创新应充分考虑农艺要求,确保机械作业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例如在玉米灌溉期间可以研发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玉米生长需求自动调节灌溉量的智能灌溉系统,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智能化技术融入农机设计中,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对玉米种植机进行精确定位,自动调节播种深度和行距,提高播种质量,可以实现对农机作业的精确控制和监测。
4.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为大型农业装备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从当前的玉米栽培环节来看,普遍存在着农机农艺融合不到位的现象,玉米种植技术和现代化农机装备的应用效应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农艺与农机的有机融合,以促进玉米产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汤思成.玉米栽培中的农机与农艺融合[J].当代农机,2024,(02):33+35.
[2]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助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高质量发展[J].农机科技推广,2023,(12):63-65.
[3]莫继红,乔金光.玉米生产种植农艺与农机技术结合的价值探讨[J].当代农机,2023,(10):5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