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密植通透栽培与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论文

2024-06-21 10:56:4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项栽培技术,其核心内容是将传统的大行距种植与密植通透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在机械化种植条件下,不仅能够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率,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玉米产量。在探讨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与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概述了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针对玉米生长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提供了详细的防治技术要点。
摘要: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项栽培技术,其核心内容是将传统的大行距种植与密植通透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在机械化种植条件下,不仅能够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率,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玉米产量。在探讨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与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概述了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针对玉米生长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提供了详细的防治技术要点。
关键词: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2023年,聊城市玉米播种面积达42.6万hm2,较2022年扩大了1.65万hm2,包括春播的0.13万hm2和夏播的42.47万hm2。玉米作为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对于维护粮食安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进一步提升其产量,密植通透栽培技术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但伴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大,病虫害的发生风险也相应提高,鉴于此,深入探索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要点
1.1整地
1.1.1选地
在选择适宜玉米栽培的土地时,应优先考虑那些土层深厚且肥沃的田地,这样的土壤条件有利于玉米根系的深扎与生长,同时,土壤质地以疏松为佳,以便于根系呼吸和水分渗透。特别推荐选择前茬作物为豆类或小麦的田地,因为这些作物在收割过程中会进行大规模的土层翻动,从而有效避免土壤结块现象,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1]。此外,考虑到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较高且具有较强的耐涝性,应选择保水能力出色且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同时,为了避免药害的影响,应避开那些前茬使用过咪唑啉酮类、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地块。通过这样的精细选地,可以为玉米的高产栽培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确保玉米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1.1.2精细整地
在进行精细整地时,应采取高效的土壤处理技术以确保整地效果达到最佳,推荐使用深松的整地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一次性完成松土、旋耕、耙平和起垄镇压等多项作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翻耕深度应精确控制在20-25cm之间,这样既能保证土壤的疏松度,又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通过这种精细整地方式,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结构,使其更加透气、透水,从而为玉米的生长创造更为适宜的环境,同时,整地过程中还应注意保持土壤的肥力,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打下坚实基础,这种精细整地技术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为玉米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1.1.3施加底肥
在准备土地的过程中,合理施加底肥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底肥的选用和施用量应当基于预期的玉米产量来调整,推荐使用氮磷钾复合肥作为底肥,因为它能提供玉米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对于产量目标在7,000-8,000kg/hm2的土地,复合肥的用量应控制在4,50-5,50kg/hm2之间,若选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料,也能达到类似效果。如果预期的玉米产量在8,000-10,000kg/hm2,那么复合肥的用量应增加到5,50-6,75kg/hm2,而当目标产量超过10,000kg/hm2时,复合肥的施用量应维持在大约6,75kg/hm2的水平,通过精确控制底肥的施用量,可以为玉米的生长提供最佳的营养支持[2]。
1.2播种
1.2.1选种
针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应精心挑选适应性强、产量潜力高且抗逆性出色的玉米品种,推荐选用如登海618、先玉335等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在各类环境下均表现出色,能够确保稳定的产量和品质。
1.2.2包衣催芽
在病虫害频发的玉米种植区,种植者可采用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推荐使用15%“福美双”种衣剂,与玉米种子以1:80的比例混合,包衣后,将种子在25-28℃的温水中(或0.1%的硫酸锌溶液中)浸泡6-10h,然后取出在20-23℃的室温下催芽,催芽时应每隔3-4小时翻动种子一次,待胚根露出后即可移至阴凉处进行炼芽[3]。
1.2.3播前造墒
在播种前的准备阶段,为确保良好的土壤墒情,建议在4月中旬进行灌溉,利用喷灌设备,以约700m3/hm2的灌溉量进行喷灌,使土壤含水量提升至少18%,若检测发现土壤含水量已达到或超过这一水平,则可直接进行播种。同时,在灌溉过程中,可均匀撒施“金思玉”1350kg/hm2或“农思玉”1750kg/hm2,以有效减轻杂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高土壤的肥力,为玉米的高产栽培创造有利条件。
1.2.4播种
春玉米的播种通常在4月初进行,而夏玉米的播种时间则位于5月中下旬,务必确保在6月上旬之前完成播种工作,播种方式推荐使用机械化播种,以提高播种效率和准确性,在大垄上种植两行玉米,设置宽行距在85-95cm之间,窄行距则控制在30-35cm,采用等行距控制方法,播种深度建议为3-4cm,播种后应立即进行土层覆盖和镇压,以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在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模式下,每hm2的种子用量大约为35-40kg,对应的种植密度应控制在6.5万-7.2万株/hm2之间,这样的密度设置既保证了玉米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产量。播种期间,深层施加种肥是非常关键的,建议施加130kg/hm2磷酸二铵和70kg/hm2尿素,或者选用45%的玉米配方肥,施加550kg/hm2,这些肥料应随播种机一同施加到种子两侧的5-6cm处,或者深施到种子下方的土壤中,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分隔种肥和种子,降低烧苗的风险,同时确保玉米在生长初期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1.3田间管理
1.3.1除草
玉米出苗后,应及时进行中耕操作,以10-15cm的深度为宜,在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内,进行2-3次中耕便足够,同时需结合除草作业,旨在为玉米的生长创造更为适宜的土壤条件。待玉米长出3-5片叶子时,务必进行杂草的清除工作,推荐使用3.5%的乐果悬浮剂,以1300mL/hm2的用量,兑水后直接喷洒在茎叶上。另外,也可以选择在播种后至出苗前的阶段,使用土壤封闭除草法,具体操作为,将68%的乳油类除草剂以1800mL/hm2的用量,兑水后均匀地喷洒在土壤表层,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杂草的生长。
1.3.2补栽间苗
出苗情况需及时查验,若发现烂芽、粉种等异常,应立即准备补种,玉米出苗后,应利用田间多余的健壮苗或预备苗,在有水源的条件下进行补栽,当玉米长出3-4片叶子时,需进行间苗操作,主要是剔除那些有病害迹象或长势瘦弱的幼苗,以确保玉米苗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从而优化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玉米的健康生长。
1.3.3肥料追施
针对玉米密植通透栽培的高生物产量和高大的植株特点,施肥策略应遵循前期重施、后期轻施的原则,这意味着在种植初期应加大施肥量,以确保玉米的快速和健康生长,而在生长后期则可适当减少施肥量,在肥料的选择上建议综合使用腐熟的农家肥和化学肥料,以达到氮肥和磷肥的均衡配比,并适当添加微量元素肥料。当玉米生长出5-6片叶子时,可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玉米叶片喷洒3.5kg/hm2的锌肥和3.5kg的磷酸二氢钾混合肥液,以补充玉米所需的微量元素,待玉米长出7-9片叶子时应再追施70-100kg/hm2的纯氮,追肥的具体操作为:在玉米小行距中间开挖深度为10-14cm的沟,将肥料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土。在玉米的喇叭口期至抽雄初期,建议结合中耕进行根系追肥,可追施130kg/hm2的尿素,另外,也可以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玉米喷洒3.5kg/hm2的磷酸二氢钾、7kg的尿素和0.3kg的乳油类农药,以确保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获得充足的营养和病虫害防治。
2.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2.1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感染叶鞘和苞叶,病斑初期呈水渍状,后变为青灰色或黄褐色,边缘褐色,病斑呈长梭形,一般长5-10cm,宽1cm左右,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叶片枯死,潮湿时病斑上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斑病的根本途径,在发病初期,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若使用40%克瘟散乳油,用量为50-100mL/667m2,兑水适量进行喷雾。
2.2根腐病
玉米根腐病主要侵害根部,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小,叶片发黄,严重时,根尖和根毛坏死,造成植株死亡。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减少病原菌,发病初期,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00-250mL,每隔10d灌一次,连续灌2-3次[4]。
2.3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又称为茎腐病或茎基腐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它主要侵染玉米的茎秆,尤其是在近地面的茎节部分,引起茎秆内部组织腐烂,进而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这种病害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尤为常见,一旦感染,叶片会迅速枯黄,植株也会在很短时间内枯死。为了有效防治玉米青枯病,首要措施是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并进行合理密植,确保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从而减少病菌的滋生,此外,增施磷钾肥有助于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在发病初期,应立即采取药物治疗,如使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或使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灌根,以迅速控制病害的蔓延。
2.4红蜘蛛
红蜘蛛以成虫和若虫在玉米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导致叶片失绿变白,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可使叶片干枯脱落,及时铲除田边杂草,减少虫源,在红蜘蛛点片发生时,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5-7d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
2.5玉米螟虫
玉米螟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蛀食茎秆、果穗和雄穗,造成茎秆折断、果穗腐烂或籽粒不饱满,在心叶末期,使用1.5%辛硫磷颗粒剂按1:15拌细砂土,每株1-2g撒入心叶。或在成虫盛发期,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幼虫孵化盛期,可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
3.结束语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与主要病虫害防治是确保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合理地密植和通透栽培,能够最大化光能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有效的病虫害防治能够减少作物损失,保证玉米健康生长。因此,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技术,密切关注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玉米的优质高产。
参考文献
[1]宋莉.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与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J].种子科技,2023,41(19):48-50.
[2]魏俊玲.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7,(12):49.
[3]鲍树臣,李治国,于洪军.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74,76.
[4]陈自新,韩成新,沙凤杰.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5):4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