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大棚穴盘育苗栽培技术论文

2024-06-19 09:25:5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鲜食玉米富含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等多种营养元素,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论述鲜食玉米大棚栽培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鲜食玉米大棚育苗和移栽技术,详细论述了玉米种子处理、育苗穴盘和基质准备、播种技术要求、苗期管理等技术要点,进而阐述了温室育苗环境因素的控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最后讨论了玉米移栽后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及要求。
摘要:鲜食玉米富含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等多种营养元素,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论述鲜食玉米大棚栽培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鲜食玉米大棚育苗和移栽技术,详细论述了玉米种子处理、育苗穴盘和基质准备、播种技术要求、苗期管理等技术要点,进而阐述了温室育苗环境因素的控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最后讨论了玉米移栽后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及要求。
关键词:鲜食玉米,穴盘育苗,栽培技术,田间管理
1.鲜食玉米大棚育苗栽培技术优势
1.1保温性能好
传统鲜食玉米在冬春季育苗期间,受限于外界自然环境低温寡照的条件影响,玉米幼苗播种后出苗缓慢、长势差、植株优势不明显。而鲜食玉米在冬春季大棚内育苗时,可以确保大棚内的温度满足玉米的出苗、生长发育需求,从而确保玉米在播种后正常出苗、快速生长,达到壮苗标准。所采用的大棚有“内棚、外棚、小拱棚、地膜”等多层覆盖保温增温设施。
1.2幼苗质量高
鲜食玉米大棚穴盘育苗时,以基质、穴盘为育苗的载体,单个穴盘孔中播种育苗种子2粒。穴盘孔中基质中所含有的养分会一直供应幼苗生长。移栽时玉米幼苗和基质坨不易散开,根系完整,移栽后缓苗速度快、效果好,植株成活率高[1]。
1.3玉米上市早
鲜食玉米采取大棚育苗栽培管理,通常在山东泰安市地区,每年的11月下旬期间即可育苗。同时,借助大棚等设施的保温增温效果,可以确保幼苗在冬春季寒冷极端天气下不易出现冻害。移栽后至5月中旬期间即可上市售卖,对比传统露天栽培下的鲜食玉米产品,可提前上市1-2个月,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2.鲜食玉米大棚穴盘育苗栽培技术
鲜食玉米在采取大棚穴盘育苗栽培管理时,虽然具有保温性能好、幼苗质量高、上市时间早、经济效益高等优势,但是受限于大棚设施的固定性、技术难度大、设施成本高等问题,鲜食玉米的种植规模扩张速度较慢。为提升鲜食玉米大棚栽培技术水平,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对适宜泰安地区应用的鲜食玉米大棚穴盘育苗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2.1.育苗前准备
2.1.1选择优良玉米品种
不同规格的大棚设施其自身的棚高、棚宽有一定的差异性,为合理利用大棚设施空间,提升亩产值,在选择玉米品种时,需要基于地区环境特征、大棚规格、生产需求等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通常建议选用株型较矮、紧凑、生育期较短的优质品种[2]。
2.1.2大棚保护设施
不同季节气候条件所选用的大棚保护设施有差异性。春冬季玉米大棚设施多采取两层塑料薄膜保温覆盖。夏秋季玉米育苗时,多采取一层大棚顶膜、一层遮阳网覆盖即可,可以起到降温、防风雨的作用。
2.1.3苗床准备
在育苗前整理苗床畦面、消毒。苗床畦面宽约2个穴盘的长度,畦长可依照大棚长度确定。将苗床表面整理平实,畦面无杂物、无杂草,两畦之间留40-50cm的操作行。摆放育苗穴盘前,使用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2500倍液向地面均匀喷雾,减少地表病虫基数。
2.1.4穴盘和基质准备
选用塑料穴盘育苗,穴盘以50孔为宜,规格为54cm×28cm×3.5cm,单个孔直径为2cm、深度3cm左右。如使用的穴盘为未使用过的新穴盘,可不用进行消毒。若为用过的旧穴盘,使用前进行药液浸泡消毒。可使用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药液完全浸泡穴盘3-5min,取出后清水冲洗洁净晾干后备用。育苗基质选用有机无机复合基质最佳,内含营养丰富,可满足玉米幼苗期养分需求。基质使用前,均匀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后堆闷处理24小时,起到基质消毒的作用。基质堆闷消毒后,将其摊开拌入水分,促使基质含水量在55%-60%最佳。基质、穴盘准备好后,将基质倒入穴盘中,使用木条将穴盘上多余的基质刮平,确保每个育苗孔中都装满基质[3]。
2.1.5种子处理
播种前5-7d进行种子处理,包括选种、晒种、消毒、拌种。选种可选用水选、风选、人工筛选。水选是将玉米种子完全浸入水中,将漂浮在水面的杂质清理干净,沉入水底的为优质种子;风选是指在风机或大风天气下,迎风将玉米种子抛出,借助风力将劣质、杂质清除;人工筛选则是通过人工将玉米种子中的带病虫粒、杂质、瘪粒清除,保留大小一致、均匀饱满、健康的种子。通过种子筛选,可以有效提升玉米播种后的发芽率,促进出苗整齐、健壮。
2.2播种管理
泰安市鲜食玉米大棚设施育苗栽培播种时间多为每年的11月下旬开始,依照销售时间的不同,播种时间可由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采取人工播种方式,每个育苗穴中播2粒玉米种子,播种深度为1cm。播种前,可使用穴盘底部尖端对齐下方穴盘上方,在穴孔中心位置压出深度为1cm的播种穴。点播种子后,在种子上方覆盖一层基质,抹平后浇灌一次透水,以促进种子吸水膨胀发芽。玉米种子播种完成后,将穴盘挪放至大棚设施内的苗床上,排列紧密,并在穴盘上方覆盖一层白色透明地膜,提升穴盘内基质温度,促进种子萌发。当穴盘内种子发芽率达到50%以上时,将地膜揭除,避免高温灼伤幼嫩玉米苗。
2.3苗期管理
鲜食玉米苗期管理期间,应当控制好大棚设施内的环境温湿度、调节基质含水量、改善田间光照水平,避免玉米幼苗出现冻害,影响植株长势。
2.3.1水分管理
穴盘内玉米幼苗出苗整齐后,结合气候环境条件,做好大棚通风排湿。鲜食玉米苗期基质应保持湿润,观察基质含水量,当表面发白,应当及时喷水。每次喷水要均匀、湿透,穴盘边缘由于边际效应,其水分消散较快,浇水时要多喷边缘。浇水时间以上午为宜,下午喷水会影响基质温度回升,影响根系活力。
2.3.2温度管理
鲜食玉米苗期管理期间,应当结合天气情况通过开启通风口、覆盖保温被等方式进行调节棚内温度。白天大棚温度保持在25-30℃之间,夜间棚内温度在10-18℃之间,夜间温度最低不可低于5℃。当夜间出现极端低温时,可在大棚内加装小拱棚、内棚,或覆盖保温材料,避免幼苗出现冻害。
2.3.3光照调控
冬季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4点,可将大棚设施内的小拱棚、内棚等薄膜揭除,提升光照质量。在晴天中午,可将大棚薄膜上方使用清水冲洗,减少上方的灰尘数量,提升薄膜透光度。除此之外,在一些现代化设施较多的大棚内,可在冬季低温寡照时,装设应用补光灯,每天夜间开灯3-4小时,可以有效提升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幼苗生长。
2.4移栽管理
2.4.1大棚整地
鲜食玉米移栽之前,先进行整地施肥,施商品有机肥300-500kg/667m2、尿素50kg/667m2,均匀撒施地面后翻耕土壤。土壤深翻25cm,翻耕后晾晒5-7天,借助光照进行土壤杀菌、杀虫,并将田间的杂草、杂物清理干净。完成后起垄做畦,畦面宽120cm左右,畦高15cm、两畦之间保留操作行30cm。在有水肥一体化基础的大棚设施内,可在畦面铺设两条滴灌带,并在滴灌带上覆盖地膜,以膜下滴灌的方式进行后期灌水处理。
2.4.2幼苗管理
移栽前5d,逐步降低育苗棚内的温度,缓慢提升通风口放风时间及面积,降低温度进行炼苗,可以有效提升玉米幼苗移栽后的成活率。同时,在移栽前1天禁止浇水,避免移栽时土壤含水量过多,取苗时根坨松散,影响根系的完整。玉米幼苗移栽时,苗龄应当在20-25天左右,幼苗3叶1心,长势健壮、无带病虫害、规格统一。
2.4.3移栽
移栽时间以晴天下午2点以后或阴雨天最佳,当移栽时间为12月至翌年2月期间,移栽时应当在大棚中加盖二层棚或小拱棚,提升棚内温度。移栽时,在已有的畦面上等行距移栽,行距50-75cm、株距23-40cm,通常移栽种植株数为3500-4000株/667m2。
2.5田间管理
想要提升鲜食玉米的产量与品质,除了做好幼苗期管理之外,还需要结合其生长发育条件做好移栽后的田间管理,为鲜食玉米植株打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产增收。
2.5.1苗期管理
鲜食玉米从移栽定植至拔节期为苗期,在此阶段,由于玉米幼苗根系瘦小、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低,营养吸收利用效果差,因此,幼苗期的关键在于幼苗的养护管理。移栽后10-15天,此时玉米幼苗基本缓苗完成,种植户可依据田间幼苗缓苗情况执行补苗、间苗工作。剔除田间弱苗、带病虫苗,补种优质健壮幼苗,补苗品种应当与大田品种一致,补苗后及时灌水,提高补苗成活率。
2.5.2病虫害防治
鲜食玉米种植期间,常见病虫害有病毒病、锈病、大小斑病、地下害虫、蚜虫等。田间管理时,依照不同的病虫害类型选择适宜的化学药剂实施科学防治。例如,当玉米出现病毒病时,由于是以虫媒传播为主的病害,因此在防治时需要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复配使用,效果较好。防治前,将田间中心病株清离田间,集中销毁,并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茎叶喷雾防治,每间隔7-10天施药1次,连续使用2-3次。在进行鲜食玉米病虫害防治时,应当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化学药剂,科学控制使用剂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类的化学药剂。
2.6适期收获
鲜食玉米由于品种、种植时间、上市时间的差异性,因此其收获期有一定的差异性。只有适期收获,才能够保障鲜食玉米的甜、香、糯、脆、嫩的特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通常在大棚设施内提早栽培的鲜食玉米,鲜穗采收时间为开花授粉后的20-27天左右。在收获鲜食玉米时,需要连同苞叶一起收获,不要将苞叶剥除,以免影响保鲜效果。在运输期间,将玉米穗摊开,避免内部温度过高,影响玉米穗的品质。鲜食玉米从采收至售卖时间控制在24小时以内,当时间超过24小时后,尽可能将其保存在冷库中。
3.结束语
泰安市地区得益于当地优质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生产。鲜食玉米作为泰安市的主要玉米品种之一,在当地种植面积较广。为保障鲜食玉米高产高效,采取大棚设施育苗栽培管理技术,促进鲜食玉米提早上市,增加种植经济效益,提高种植户经济收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更雍,沈生元.鲜食玉米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9,(6):58-59.
[2]金建芳.基于移栽机械化的黄瓜和玉米穴盘育苗技术研究[D].安徽科技学院,2018.
[3]高朋飞,张新伟,易克传,等.鲜食玉米果穗的物理力学特性[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24,38(2):95-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