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论文

2024-06-06 09:57:46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在当前我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的形势下,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是实现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在专业课中进行思政教育的渗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全程育人的重要途径[1]。*生物学基础是是高等学校生物、医药、食品等相关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内容广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针对高校*生物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情况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总结,以期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格局。
摘要:*生物学基础是高等学校生物、医药、食品等相关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内容广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为推进*生物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高校*生物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情况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总结,以期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格局。
关键词:*生物学;课程思政;改革;措施;成效
0引言
在当前我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的形势下,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是实现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在专业课中进行思政教育的渗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全程育人的重要途径[1]。*生物学基础是是高等学校生物、医药、食品等相关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内容广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针对高校*生物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情况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总结,以期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格局。
1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结合近年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高校应该坚持不懈地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念,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工作中将课程与思政政治理论协同发展,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需求,是培养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全方位提升的学生的需求。*生物学基础作为生命科学基础学科的主导载体之一,是一门集科学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课程。其内容跨度大,几乎是所有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与生物安全、资源保护、食品安全这些热点问题都有关联。不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社会服务,*生物课程中都具有很多思政教育意义的人物代表和典型案例,为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了良好素材。
2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
2.1专任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不足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学生不仅要拥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技能,更要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胸怀。*生物学基础教学过程中,慢慢融入思政元素,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观念、行为,也是时代赋予大学教师的使命。但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课程思政往往没有引起专业课老师的足够重视。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本职工作是上好每一节课,教好专业知识,育人工作应该交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过多地是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失衡[2]。而且也不是所有教师都有意识、有能力、有时间去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要素,即使有所涉及,也不是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实践[3]。
2.2思政教学内容零散未成体系
*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许多教学内容都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但是由于*生物学基础知识点多、*息量大,而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上没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目标,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目标,教学思政教育内容出现零散不成体系的状态[4]。专业知识讲授时也缺少对思政教学内容的整体计划和系统设计。要形成统一的思政教育体系,需要对课程的思政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充分挖掘与该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
2.3思政教学效果缺乏量化评价
专业课在课程目标上没有具体的思政教学目标,在内容上也没有课程思政的教学任务,检测课程的思政教学效果难度较大,无法真实体现教师的思政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更无法计算该目标的达成值。如何对课程教学进行思政教学内容的考核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及在课程中的权重,通过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计算出该目标的达成度,也为评价学生思政学习效果是否达到要求提供数据支撑。
3课程思政改革措施
3.1创新教学理念,构建育人格局
立德树人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在讲授专业知识时,也要关注学生们的成长成才,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这个总体目标。为实现价值导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三者的有机结合,同时使课程团队教师在思政方面的认知和能力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激励老师主动参与到*生物学课程思政资源的构建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去[5]。首先,学校层面系统谋划,分层推进,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同时,各二级学院积极配合学校政策和安排,贯彻执行学校层面的政策,并随时跟踪和掌握课程授课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动态,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思政建设,确保全程高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其次,课堂教学的引导离不开教师,教师要切实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及育人职责,多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沟通交流,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打造高素质“四有”好教师,才能达到新时代要求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效应”的目标[6]。
3.2修订教学大纲,改革课程设计
为做好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任务,在立足课程本身特色的基础上,明确课程育人目标。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离不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育人目标。教学大纲是课程的宏观指南,首先,课程改革需从优化教学大纲开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和完善*生物学基础课程现有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团队认真梳理每一模块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中科学合理地穿插凝练的思政元素,设计明确、具有可行性的思政目标,并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形成专业教学和思政目标协调统一的教学大纲。同时结合课程特点,以课程知识体系为基础,系统收集、整理与课程相关的纪录片、社会热点新闻、行业动态等重要文献资料,合理设计课程德育培养目标所对应的专属思政教育教案,提前规划和设计教学环节,逐步积累形成思政教育背景资源库[7]。针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和学生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润物无声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3挖掘思政元素,精心组织教学
*生物基础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课程教学团队要在充分熟悉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仔细分析教学中每个专业知识点并挖掘典型性、代表性、时代性的思政案例,并进行归类、整合、提炼,形成课程思政教学的思想体系,以期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从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比如讲解我国*生物学发展史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借助讲解我国在抗击疫情中的贡献,弘扬大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实践过程中借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这些教学内容的传授有助于学生建立专业*心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利用学生喜欢且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比如开展讨论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思维教育,跳出固有的、模式化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案例的渗透,也可在课后持续系统地输送与课程有关的思政内容引起学生深入反思。总之,授课教师不能单纯生硬地将思政内容强行插入到课程中,巧妙地通过典型案例融入思政元素结合精心设计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既能够学透专业知识,又能通过课程开展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8]。
3.4改革考核方法,健全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的考核不能仅限于期末考试的成绩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从多维度综合性评价。*生物学基础是理实一体化课程,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在教学评价中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采用含思政考核目标的评价模式,构建新型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让他们发挥所长,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团结协作的精神。专业课的知识学习很重要,育人的过程同样重要,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共同前行,如何把握综合性过程评价尤为重要。*生物学基础课程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过程考核通过讨论交流、问卷调查、小组任务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价,讨论交流和小组任务的内容围绕思政元素,问卷调查针对社会热点进行设置,通过学生自评、组间互评的形式进行公平公正的评分[9]。期末考核可针对思政元素设计主观性论述题,比如分析*生物对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性。完善的评价体系是考察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也为教师在今后课程中导入思政内容提供帮助。评价分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2部分。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包括学生及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则包括课程问卷评价和课程成绩评价考察[10]。
4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成效
*生物学基础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在学生日常学习和实践产出体现出来,实施后,近几届学生上课出勤率显著提高,线上互动频率高,课堂互动更为活跃。学生对本课程教学评价高,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卷面平均成绩逐年上升。学期结束时,通过教学反馈调查了解学生的心得体会,有同学提到课程学习使其了解*生物在我国在食品生产起源、发展历程发挥的重要作用,强化和树立对我国悠久的文化自*和爱国情怀;很多同学认为,除专业知识的获取,还提升自身的价值观和科学观,不少同学争取机会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并提前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近3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涉及*生物专题的项目数为9项;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毕业论文以*生物理论知识支撑的课题达67%。学生严谨、全局化思维模式的建立,更有利于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做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外,教师在进行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中,不仅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自身的育人意识和水平也明显提升。课程团队成员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和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文件,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学校督导组日常听课反馈也对*生物学课程教学给出较高的评价,认为本课程的教学较好地实现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及素质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11]。
5结束语
立德树人是系统工程,而高校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课程思政是培养优秀大学生的必须经历的过程。学生的思政教育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教书育人的广阔舞台,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生物学基础课程思政的建设不是简单的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而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把课程核心素养同爱国情感、文化自*、人格培养等思政教育导向和课程知识的传授相结合,让学生自由而又全面地发展,使课程的育人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12]。高校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总结,才能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玉,齐威,王凤华,等.“*世界,大情怀”:浅谈*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改革[J].*生物学通报,2022,49(4):1 434-1 444.
[2]柳叶,胡佳杰,张胜威.自然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讨:以*生物学为例[J].*生物学通报,2020,47(4):1 168-1 177.
[3]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
[4]湛垚垚,毛俊霞,肖苏,等.思政教育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融入:以水产药理学课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8-9.
[5]陶静,魏涛,迟雷,等.高校“*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食品工业,2022,43(6):259-261.
[6]杨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生物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应用与体现[J].教育教学论坛,2021(10):97-100.
[7]唐裕芳,李玉芹,周蓉,等.多重背景下“食品*生物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23,9(6):53-56.
[8]孙中贯,刘琳,王雪山,等.“食品*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2(52):118-121.
[9]王灿,方晓艳,张跃文,等.高等院校大学生视角下“课程思政”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8):15-18.
[10]汤林彬.翻转课堂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效果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11]梁姗.*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103-104.
[12]陶玉芳.融合问题思考:“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课实践教学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5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