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食品微生物检测环节关键技术研究论文

食品微生物检测环节关键技术研究论文

5

2024-05-18 11:59:11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微生物污染已成为了一项重要的食品安全隐患。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如培养和生化鉴定等,虽应用广泛,但存在耗时长、灵敏度低等局限。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速光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实现快速准确的微生物食品检测成为可能。然而,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在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等方面仍存在挑战。文章拟对我国目前已有的微生物检测、分析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为我国的食品行业提供更加高效准确的微生物分析手段,从而促进我国食品质量及公众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微生物污染已成为了一项重要的食品安全隐患。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如培养和生化鉴定等,虽应用广泛,但存在耗时长、灵敏度低等局限。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速光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实现快速准确的微生物食品检测成为可能。然而,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在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等方面仍存在挑战。文章拟对我国目前已有的微生物检测、分析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为我国的食品行业提供更加高效准确的微生物分析手段,从而促进我国食品质量及公众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食品检测;微生物检测;食品安全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食源性疾病每年会危害数百万人,造成了极大的公共卫生负担。因此,有效的食品微生物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预防食源性疾病至关重要。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依赖培养技术。这些技术虽然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存在耗时长、灵敏度低和特异性有限的问题。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和快速检测技术(如免疫学和生物传感器技术等)被引入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这些方法能够提供更快、更灵敏和更具特异性的检测结果,对食品工业和公共健康监管具有重大意义[1]。

  1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现状

  1.1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如表1所示。

image.png

  1.2现有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传统培养法因成本效益高、操作简单和认可度高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基石。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著称,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出微量样本中的特定微生物[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则在对特定蛋白质或毒素的检测上展现出了高特异性和定量分析能力。生物传感器技术为实时监测提供了便利,特别适用于进行现场快速检测。流式细胞术的高通量和单细胞分析能力使其可在细胞水平上提供详细的信息[3]。

  在实际应用中,各种微生物检测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培养法虽成本低,但耗时长,且无法检测难以培养的微生物。PCR技术虽然灵敏度高,但成本高昂,技术要求高,需要专业人员操作。ELISA技术会与非特异性蛋白产生交叉反应,使得样本处理过程较为复杂。生物传感器虽然便于携带并开展实时监测,但其灵敏度和准确性受限于生物识别元件的稳定性。流式细胞术需要昂贵的设备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不适用于所有实验室。

  2关键技术的探讨

  2.1样本采集与处理

  2.1.1采集方法的优化

  采样策略应根据检测目的和样本类型设计,包括样本数量、采样点分布和频率。对大批量生产食品,应从不同批次和生产线的多个点采样,以确保代表性。疑似污染时,采样应更集中和密集,准确定位污染源。同时,要注意选择微生物易积聚区域,避免外界干扰,使用无菌工具和容器,进行适当无菌操作训练。易变质食品需在低温下采集和运输,干燥或低水活性样品如谷物等,避免在潮湿环境下采样。

  2.1.2样本预处理的重要性

  在食品工业中,产品通常在大批量生产环境中制造。提取的样本需准确反映整个批次或生产线的微生物状态。预处理包括使用无菌技术处理样本,确保样本不被污染。处理液态样本时,需小心避免接触非无菌表面,以防微生物数量变化影响检测结果。不同检测技术需要不同形态或质量浓度的样本,需调整样本以适应仪器检测限。

  2.2检测技术

  2.2.1分子生物学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最常见的技术为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于核酸的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能够快速并准确地检测食品样本中的微量病原体。通过专门设计的引物,PCR能够针对特定微生物的独特DNA序列进行扩增,从而实现对特定病原体的高度特异性检测。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以通过传统培养方法检测的微生物,或者需要快速响应的情形,如食品召回或疫情爆发。而且,即使是样品中仅存在极少量的病原体,DNA,PCR也能够有效地扩增这些DNA片段,使其达到可被检测的水平。这样即使在微生物数量非常低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有效的检测。这对于食品污染的早期识别忧为重要。

  2.2.2光学和电化学检测方法

  光检测是指通过测定由微生物自身的新陈代谢所弓起的光变化而进行的检测方法。例如,通过荧光标记对微生物进行融合,利用光检测方法对微生物体内的荧光信号进行识别,从而实现对微生物的定量检测;通过显微成像法可以直观地观测到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情况。

  电化学分析法则是利用生物活性或与其发生作用而引起的电化学信号的改变来实现检测。其中,生物燃料电池和生物传感器是电化学方法的典型应用。与常规的微生物分析技术相比,电化学分析具有样品前处理过程短、操作简便等优点。

  2.3数据解析和报告

  2.3.1数据分析技术

  统计分析利用均值、标准差、置信区间等统计方法,对问题进行定量刻画,并对其变异度与可信度进行评价。通过对微生物数量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有效地发现生产中出现的不正常变化和环境污染状况。在模式辨识与预报模型研究中,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透过对过往资料的剖析,可以辨识出影响生物污染的深层规律与危险因子。机器学习则能从多个维度(时间、温度、湿度、食品种类等)来识别呵页测不同环境下的环境风险。这种方法对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制定出更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机制。

  2.3.2结果解释准确性

  分析结果应综合考虑样品的采集、处理及测定情况。在样品加工过程中,同一微生物的生长特征会发生变化,从而对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的景响。有些检测对某种微生物的敏感性较高,有些则会在某种情况下得出错误的检测结论。因此,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时,必须要考虑到各种测试手段的特点和局限性。然而,由于各国对微生物安全的规定不尽相同,所以在对检验结果进行解读时应充分考虑相关规定。某些特定的微生物含量达到某些准则时,其便可被认定是无害的,而在有些准则下,却会被认为是有害的。将检测结果与食品安全标准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食品安全风险,从而为食品加工、储存和分销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有助于食品生产商和监管机构制定出更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

image.png

  3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3.1新兴检测技术

  第一,基于纳米技术的检测方法。基于纳米颗粒的荧光传感技术,通过对其进行特殊的改性,可以使其对待测物质具有特异的识别能力,从而达到对病原菌的快速、灵敏检测。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分析的敏感度,还可以极大地减少分析损耗,实现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

  第二,整合型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集成了样本预处理、检测和数据分析等多个步骤,实现了从样本采集到结果输出进程的一体化。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以在一个小型芯片上完成样本处理、反应和检测,显著提高检测的效率和操作的便利性。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其不仅小型化、便携化,还能够实现高通量和自动化检测,非常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和大规模监测。

  3.2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自动化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样本处理、检测操作和数据记录等环节。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如自动化培养仪、自动化PCR仪器和自动化流式细胞仪等,可以实现从样本准备到检测全过程的自动化。该技术不仅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吞吐量,也推进了检测过程的标准化和重复性,从而增强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则更多集中在对检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上。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从海量的检测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识别出复杂的数据模式,甚至预测未来的趋势变化。例如,智能化分析系统能够根据历史数据预测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从而帮助制定出更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4结语

  本研究强调了优化采样策略、提升样本预处理质量以及应用高级检测技术的重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基于核酸的杂交技术、光学及电化学检测方法作为当前该领域使用的主要技术,在灵敏度、特异性和操作便利性方面展示出了显著优势。本研究为食品微生物检测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技术视角,对指导未来食品安全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这些检测方法将在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方面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惠敏,颜春荣,徐春祥,等.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流式细胞术的研究进展[J].生物灾害科学,2023,46(4):549-556.

  [2]黄璇莹,罗锦霞,李维嘉,等.新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3(24):181-184.

  [3]许子刚.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及检测技术探讨[J].中国食品,2023(14):78-80.

  [4]廖晓玲.新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23,29(7):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