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在化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2024-05-18 10:55:32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生产安全是化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化工安全管理的强弱与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如何切实提高化工安全管理质量,是一些化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化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双重预防机制在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的运行特点及运用策略。
摘要:生产安全是化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化工安全管理的强弱与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如何切实提高化工安全管理质量,是一些化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化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双重预防机制在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的运行特点及运用策略。
关键词: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生产;化工企业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化工厂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和企业关注的重点。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可以有效减少安全风险。因此,对双重预防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有利于化工产业的安全发展和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1化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化工行业是一种高危行业,这是由于在化工企业生产中,往往会涉及有毒有害、腐蚀性强、易燃易爆的原材料或产成品。化工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其生产条件要求也十分苛刻。若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企业主管部门没有预先制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容易导致各种突发事故,威胁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为了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化工产品的需求,化工企业生产流程也在发生变化,这一现状为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另外,由于有些化工企业坐落在城镇周边,一旦化工企业发生安全事故,不但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危害周边的生态环境,对周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引起社会问题。
所谓的安全管理模式指的是某一企业(地区)将事先积累的安全管理经验作为基础,同时,吸取国内外的先进安全理念所形成的一种制度。其核心为利用安全有效的组织形式,让化工企业员工意识得以统一,使其行为模式规范化,加强其安全意识,并对传统的生产体系加以革新,使其制度化、系统化,旨在完成安全生产,守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部分企业通过不断摸索、研究,已经基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许多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从全方位、多维度提高了企业安全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以系统安全与本质安全作为切入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与分析方式,从而降低化工安全生产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但就目前而言,部分化工企业管理者仍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较专注本公司的专业能力,而不注重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存在安全管理经验不足、安全管理措施单一等问题。若是想全方位地解决此类问题,管理人员不但要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还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为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是化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对潜在风险早发现、早解决,进而为化工企业的安全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化工安全管理制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各种安全机制体系也在日益系统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有力保障了我国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安全生产。
2双重预防机制的内涵
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新兴的安全管理模式,其基于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分级管控两大体系,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守护企业员工及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现代化安全管理方式,深受全国化工企业的关注与青睐。
所谓的风险分级管控指的是面对不同等级的风险,企业主管部门所需要的管控力量与管理资源也迥然不同,为了及时发现风险、解决风险,企业主管部门应当围绕不同等级的风险,设计不同等级的风险控制方法。在制定控制方法时,我国通行的基本原则是所面对的风险愈大,其控制等级也就愈高。就目前而言,我国化工行业通常把安全风险分为四个不同的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红色风险(重大风险)、橙色风险(较大风险)、黄色风险(一般风险)以及蓝色风险(低风险)。
隐患排查治理可以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即排查隐患,治理隐患。具体地说,通过隐患排查工作,查找风险管控措施的失效、缺陷或不足,并且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同时,分析、验证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减少或杜绝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
化工企业的领导人员与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时刻秉持着安全管理意识,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生产过程中潜在风险,并及时制定有效的策略,对其及时予以解决。此外,企业主管部门应当对重大事故是怎样产生的整个链条加以剖析,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重要环节进行与之对应的安全管理,从而避免因为安全风险控制不到位而演变为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又由于无法提前察觉、又未通过有效的整改而演变为安全事故的工作策略[2]。
3双重预防机制在化工企业中的运用
3.1构建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第一,有效识别危险源。化工企业主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有效识别危险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源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外界因素造成的风险与本身风险,其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原材料、作业环境、中间产物、技术工艺等等。企业主管部门只有在对危险源加以识别的前提下,才能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预防。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企业的主管部门不仅要认识危险源,还要对该风险源的等级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并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与理论知识,分析该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3]。
第二,对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加以评估分析。企业主管部门在识别危险源之后,应当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加以评估分析。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我国常见的评估方法是LEC法,该方式不但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处于危险环境中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危险性进行全方面的评估,此外,亦能够对生产设备、作业环境、生产过程的风险加以评估,极大程度地减少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故此,应用极为广泛。
第三,进行评估区域风险分级。为了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化工企业中往往有大量生产区域,这些生产区域错综复杂,每一区域的情况都各有不同。大部分区域都有可能潜藏着危险源,为了强化安全管控措施,减少安全隐患,企业主管部门必须对厂区风险分布情况具有全方面的了解。就目前而言,在我国部分化工厂中,公用区与控制区大多为低风险区域,压缩区和精馏区则大多为中风险区域,而反应区及聚合区大多为较大风险区域[4]。
第四,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控方案。企业主管部门针对不同风险的区域,管控措施自然各有不同[5]。在低风险区域,在处理较大风险区域的时候,企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采用强制管理措施,减少隐患发生的概率;在处理较大风险与重大风险的时候,化工企业必须采用强制措施,暂停企业的一切生产工作,直到风险下降后,才能继续运行。
3.2利用信息化技术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也是信息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一个行业都要兴旺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帮助,双重预防机制自然也不例外。化工企业应当和信息技术企业合作,在企业信息系统平台中设置风险管控模块、监控中心模块、隐患排查模块与信息管理模块等。通过上述模块,化工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设置风险数据库,提高工作人员对风险信息的认识,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切实完成风险评估的标准化与系统化[6]。
与此同时,在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时,如果工作人员发现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便可以及时上传到系统,安全管理人员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可以及时前往现场对上报信息进行核实,并借助信息化系统,对核实结果进行记录。若是在风险数据库中没有相应的风险信息,那么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及时上报有关领导,在经过协商、审核完毕之后,下发整改文件进行相关信息及时补录。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隐患排除的效率与质量[7]。
3.3遵循多方面预防原则
在进行化工安全管理的时候,有关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下述原则:
(1)系统性原则。企业有关领导应当加强对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认识,提高系统建设工作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2)全员参与原则。由于多种原因,在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下,安全管理通常是领导部门的“一言堂”。在进行安全防范的过程中,一个人的思维往往是具有局限性的。这样的“一言堂”似的管理模式,很容易出现安全管理盲区。为了能够切实防范安全隐患,化工企业的安全企业主管部门应当采用民主的方式,确保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切实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与此同时,上级企业主管部门应当将责任落实到部门(个人)头上,避免出现问题后,而出现互相“踢皮球”的情况。除此之外,为了保证该机制能够切实落实,有关部门应当致力于建立完善、系统的监督政策。比如说,鼓励员工互相监督,并且建立匿名举报渠道,如果举报内容经过查证属实,那么就要及时给予举报员工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提高监督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无论是进行奖励,还是处罚,有关部门都应当秉持公开、公正、公平的理念,将奖励或处罚的情况公之于众,这样才能够让员工信服。
(3)风险优先原则。企业安全管理的工作重心在于风险管控,在实际工作的时候,应当时刻将风险管控放在重中之重。如果企业运行过程中,一旦遇到风险,有关部门就应当及时制定解决方式,避免问题由“小”变“大”。
(4)坚持创新原则。化工生产技术是在不断更新过程中,企业主管部门在对双重预防机制进行建设的时候,主管领导与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应该跟随时代的潮流,不断吸取国内外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并且将其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使本企业的安全管理方式能够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沿[8]。
3.4进行宣传培训
为了将双重预防管理机制落到实处,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应当通过内部刊物、社交媒体等渠道,在企业内部树立具有典型性的应用案例与先进典型,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参观学习,使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将先进典型作为样板,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能力,形成“后进追先进,先进更先进”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层应当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相关领导和员工进行培训,宣传双重预防机制的实践方式,保证培训能够具有良好的效果。此外,在企业内部还应当建立系统完善的培训考核体系,将培训的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实际利益(涨薪、奖金、晋升、福利等)相结合,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
4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双重预防机制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化工企业应当积极通过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制定良好的运用策略,并且将其切实落实到实践过程中,从而降低企业运行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金鑫.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化工安全管理创新模式分析[J].化工管理,2022(6):78-80.
[2]姜灿,黄姣.双重预防机制化工安全管理的创新模式[J].化工管理,2022(23):100-102.
[3]吕蕾.安全教育融入化工专业实习的探索与实践—评《化工安全管理》[J].塑料工业,2022,50(7):185.
[4]雷重军.化工安全管理与事故应急管理举措[J].化工设计通讯,2020,46(9):124-125.
[5]马锦毅.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对策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51(7):186-188.
[6]赵同艳,高延财,韩振.新环境下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及事故应急策略分析[J].清洗世界,2022,38(5):165-167.
[7]杨刚刚,朱相作.新环境下化工安全生产及管理对策探讨[J].当代化工研究,2022(6):24-26.
[8]孙治忠.软硬件齐抓上下级共管—金川公司化工厂安全管理“三字经”[J].化工管理,2002(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