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金矿床资源量估算中大厚度工程处理方法探讨论文

2024-05-16 15:24:4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尽管在岩金矿床资源量估算中的大厚度工程处理方法尚未成熟,但操作单位通常通过对比分析,应用大厚度工程处理方法解决问题,并辅助估算固体矿产资源总量。文章从提高采矿效率、降低成本、优化选矿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法在资源估算中的差异和准确性,评估大厚度工程处理方法的有效性,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估算岩金矿床的资源量。
摘要:尽管在岩金矿床资源量估算中的大厚度工程处理方法尚未成熟,但操作单位通常通过对比分析,应用大厚度工程处理方法解决问题,并辅助估算固体矿产资源总量。文章从提高采矿效率、降低成本、优化选矿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法在资源估算中的差异和准确性,评估大厚度工程处理方法的有效性,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估算岩金矿床的资源量。
关键词:岩金矿床资源量,大厚度工程,资源量估算
金属矿产中的岩金矿床,由于其固体岩石基质中所蕴含的金矿资源而备受矿业界关注。这类矿床的勘探与开发面临技术挑战,尤其是在估算其潜在金矿资源量方面。在众多技术中,大厚度矿体的工程处理技术显得尤为关键。文章将详细阐述在岩金矿床勘探中应用的大厚度工程技术,并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评估不同处理手段的强弱点,旨在为矿业领域的专业工作者提供参考与指导。
1工程布置
1.1矿床地质地形条件
岩金矿通常分布在地下水系和含矿石化地层中,通过了解地层的特点和分布,可以确定最佳的采矿方案。例如,在旋回沉积岩中发现的岩金矿脉,可以采用地下隧道开采或露天开凿法开采。其次,岩金矿的构造对于工程的布置和开采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岩金矿受到断裂构造的影响,需要评估断裂的发育程度和矿床的破碎特征,以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和支护措施。岩性是指岩金矿所处地层的岩石类型。不同岩性的矿床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例如,岩金矿中的岩石可以是石英、硬岩或脆性岩。根据不同的岩性,可以采用爆破、钻探或机械挖掘等方法进行开采[1]。
1.2矿体分布特征
岩金矿床中,矿体的展布规律是评价其资源储量的关键。通过调查及已有资料分析,本区岩金矿床多为狭长脉型、片层状或短层状矿体,其空间展布具有不均一性。要实现对矿床资源的精确估计,就需要对其进行三维模拟,并将其与矿床的地质属性、品位等相关参数相结合。这一分布特点表明,在进行资源评价时,应将矿体的形态、赋存状态及空间展布等因素综合起来,才能对开采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选择。在此基础上,结合高精度的三维模型与综合数值模拟,实现对矿体资源的准确评价,为矿山后期的开采与开采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2工程间距的影响因素
2.1矿体分布
工程间距的大小应考虑矿体分布的集中性和分散性,以及矿体的大小、形态、产状等因素。对于较为集中分布的矿体,如岩金矿床中多个矿体聚集在较小的区域内,宜采用较小的工程间距,以充分开采矿体并提高资源回收率。相反,对于分散分布的矿体,可考虑采用较大的工程间距以降低成本并提高采矿效率。
2.2采矿技术条件
如果采矿技术水平较高,即拥有先进的采矿设备、高效的工艺流程和优秀的操作团队,可以选择较小的工程间距。较小的工程间距有助于更全面地采集矿石,并提高资源的回收率。这种情况下,工程间距的确定还需要考虑矿体的分布特征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相反,如果采矿技术水平较低,即采矿设备简单、工艺流程不完善或操作团队技术水平较低,建议选择较大的工程间距。较大的工程间距可以降低采矿难度和风险,减少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操作,从而提高采矿效率[2]。
2.3资源量估算精度要求
如果资源量估算的精度要求较高,即需要更准确地估算矿床的储量和可采资源量,建议采用较小的工程间距。较小的工程间距可以提高采矿的灵活性和细致程度,有助于更全面地开采矿体,并减少资源的遗漏。相反,如果资源量估算的精度要求较低,可以选择较大的工程间距。较大的工程间距可以降低采矿的复杂度和成本,并提高采矿效率。此外,还需要考虑资源量评估的可靠性和不确定性。较高的精度要求通常需要更多的采样和测试数据,以减小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确定工程间距时,还需综合考虑可用的数据量和质量,以及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3样品采集与分析
在工程实践中,对于广阔且厚重地基的整治通常分为两个主要步骤:首先是设定地基厚度的限定标准;其次,对于超过这一标准的厚度地基,选择并实施合适的处理技术。
3.1大厚度工程的确定
根据《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岩金》(DZ/T 0205—2020)规定,一般要求单个工程矿体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矿体平均厚度的3倍。如果存在大厚度工程,就需要优先进行相关的处理和开采工作[3]。
事实上,在其他的金属矿勘探中也是如此,但是,要想真正理解其地质含义,就不能只停留在一个数值上,因为其是由于古侵蚀面、岩溶和构造节点等原因,才导致的矿体厚度的突然变化(如图1所示),若不对其进行大范围的工程施工,将会对资源的估算产生很大的误差。
3.2大厚度工程的处理方法
针对大厚土工程在固体矿产资源估算中的特定处理方式的探讨,根据《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岩金》(DZ/T 0205—2020)规定,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处理:(1)对于较厚的工程,不作任何替换,可直接采用;(2)针对较厚的工程,采用置换法,将大厚度工程改为3倍平均矿体厚度,与地质统计学中的“削峰”处理方法相似;(3)对于较厚的工程,采用替换工艺。将厚层工程影响区内全部工程的平均厚度改为厚区的平均值,并以此来求取块区的平均值;1次处理后,其值仍然超过3倍平均矿体厚度,则重复1次[4]。
4矿体圈定
对于岩金矿床,在较厚的工程处理中,可以将其与单工程的厚度相结合,从而达到对其钻探剖面的研究目的。根据预测的资源储量,确定各块段的具体值,掌握各块段的平均品位。比如:利用公式的运算方法,掌握个别的圈出数值:
C=Σc1×1/Σ1
式中:c1表示单样品位;1表示单样长度;C表示单工程平均品位。通过对大型工程块段的平均品位进行计算,实现了对资源储量估算的目的。采用估计法估计大型工程,保证在计算时可确定各工程的矿体垂直厚度,掌握岩金矿床的水平投影区域,或是采用岩金矿床钻孔剖面分布图,掌握该部分信息(如图2所示)。
此外,还对岩金矿床资源储量的估算误差作了初步探讨。依据已开采的矿产资源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量,对中、低品位、高品位的误差进行控制。通过稀密校验,进行了资源量对比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矿井的生产工作和开采作业相结合的方法。以岩金矿床为研究对象,以最小品位界线为依据,确定其工业品位,并通过勘探工作,揭示其储存状况,从而确定其资源储量。通过对各区块的平均品位进行分析,就能准确把握岩金矿的地质特点,并对矿石网度进行计算,从而使矿石中金属含量的误差更为显著。
在岩金矿资源预测中,如果出现了“穿鞋带帽”现象。通过圈定的矿石形态,可以大致了解岩金矿的品位高低[5]。上半身“带帽”,下半身“穿鞋”。通过对低富岩金矿的研究,了解其在圈闭过程中的工业品位变化。对矿体进行圈定,确定其所生成的界线。通过剔除不符合条件的矿石,确保试样的正确使用,使得被剥掉的矿石不会超过夹石的厚度,从而避免劣质矿体的随意改变,从而达到工业级别的要求。
5资源量估算
5.1大厚度工程的基本处理方案
文章所研究的某矿区4号岩金矿床,成矿倾角192°。该区岩金矿存在扩展窄缩、平缓起伏等现象,通过连续钻探确定其基本方向,并利用倾向扩展法将其延长至82~730m,从而认识到浅部区可能存在的采空区。在岩金矿资源预测时,单项工程的厚度为0.57~24.8m,根据厚层工程的实际情况,使其变异系数小于92%。为保证矿体的稳定性,设定单个样品号金矿的品位范围为0.03~42g/t。经计算,整个区块的平均品位为2.86g/t。经验证,其变化系数为118.98%。整体表现为一致的状况。同时,单个目中岩金矿层的厚度是一致的,将每个项目的厚度控制在0~1m,再通过估计投影法来确定每个项目中的真实厚度,从而降低局部地段的矿体。最终,把握厚壁结构的临界值。
某矿区4号岩金矿床使用了阈值对比法,对常规作业方法进行改进,使岩金矿基底厚度大于4.83m。考虑到岩石和金矿的厚度,需要进行严格的操作,才能将岩石和金矿的厚度提升到3倍以上,即14.47m。利用西舍尔价值测定法来估计岩金矿床的资源量。从而导致该项目在运营期间出现一些突发性的问题。因此,为了确保矿体的品位和厚度的计算可以顺利进行,利用这种方法时,同时利用了Surpac软件进行地质状况分析工作,确定西舍尔评价值为4.26m,比岩金矿的平均厚度稍大一些。通过这种方法,证实这一段不需要大厚度的工程。
5.2大厚度工程的比对方式
本项目突破了常规大厚度工程配比的思路,拟采用统计学预制方法,将矿体厚度控制在14.47m以下,将高品位矿石加工工作纳入其中,并将其划分为多个区块,并通过梯形通道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数据的对比。
首先,将大数据项目的解析,与岩金矿的厚度相联系。根据样点内的平均值,进行相应的置换运算。当该区岩金矿的平均厚度为实际厚度的3倍时,可以对岩金矿床采取“削峰”的方法。根据已圈定的大面积工程,进行外推。这时,只需要将它扩展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如果与独立圈地相联系,需要做1/2的外推。采用严密的数据对比方法,确定规定的面积,从而保证厚层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确定破碎带、勘探线和工业矿体之后,确定平均置换率,使金属含量降至46%。利用1/2外推方法,求取岩金矿床内的块差。其次,可以通过削峰加工来计算出铜的质量。采用平均值代换法,对较厚的项目进行对比。同时,可以通过独立圈矿的计算,来确定具体的外推工程间隔,通过边界估计的方法,进行块段资源等级的计算,体现厚层项目的现状,从而让工作人员能够以简明的方法,理解厚层项目的所在,通过看图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工作。通过探采对比,可以提高有关资料的准确性。
6结论
在大厚度工程的处理中,除了应充分考虑矿床地质特征外,还应根据矿体赋存特征、矿体产状及工程布置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工程处理方法,确保其合理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肖红,李小飞,于哲彬,等.岩金矿床资源量估算中大厚度工程处理方法[J].黄金,2022,43(7):22-26+30.
[2]李继业.岩金矿床资源量估算中大厚度工程处理方法[J].世界有色金属,2023(10):82-84.
[3]宋元宝,杨怀超,白富政,等.浅析四川省金矿床资源储量概况及成矿类型[J].四川地质学报,2020,40(1):56-59+63.
[4]杨立强,魏瑜吉,王偲瑞,等.胶东金矿床中关键金属资源储量估算与潜力初探[J].岩石学报,2022,38(1):9-22.
[5]黄煌.岩金矿床勘探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新疆有色金属,1989(2):6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