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浸没式超滤膜在某中华鲟大型科普展示水体维生系统中的工程应用论文

浸没式超滤膜在某中华鲟大型科普展示水体维生系统中的工程应用论文

1

2024-04-29 11:40:16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采用上向流活性炭、浸没式超滤膜以及砂滤组合工艺,循环处理某大型中华鲟展示水体。展 示总水体量为 10 000 m3,设计水体循环周期为 1.5 h/次,维生系统处理规模为 1.6×105 m3/d。经维生 系统处理后,出水浊度可稳定小于 0.1 NTU 以下,确保科普展示的水体清澈、透明,展示效果良好, 为膜技术在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工程案例支持。

  摘  要:采用上向流活性炭、浸没式超滤膜以及砂滤组合工艺,循环处理某大型中华鲟展示水体。展 示总水体量为 10 000 m3,设计水体循环周期为 1.5 h/次,维生系统处理规模为 1.6×105 m3/d。经维生 系统处理后,出水浊度可稳定小于 0.1 NTU 以下,确保科普展示的水体清澈、透明,展示效果良好, 为膜技术在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工程案例支持。

  关键词:中华鲟;循环水处理;浸没式超滤

  中华鲟是长江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 约保护物种,是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也 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指标性物种。 自党 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 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 动纲要》《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和国家长江经济带 建设中“江湖和谐、生态文明”的有关要求,必须尽快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中华鲟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 宣传。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中华鲟保护的 关注以及更好地研究动物行为学,某中华鲟保护基 地通过新建大型科普展示水体,号召全社会参与到 中华鲟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中,并配套新建 同等水处理能力的维生系统以确保该科普展示池展 示水体的清澈、透明。

image.png

  1  工程概况

  某中华鲟保护基地新建科普展示池 2 座,净尺 寸分别为 20.2×30 m、16×26.2 m,池深 10 m,有效水 位为 9.8 m,水体量分别约为 5 900 m3、4 100 m3,总 水体量约为 1×104 m3 ,主要用于中华鲟科普展示及 中华鲟动物行为学研究,设计水体循环周期为 1.5 h/次,即展示水体配套维生系统设计规模为 1.6×105m3/d。展示池养殖密度低,饲料、饵料投加量较少,产 生的污染物量也较少,但该区域对透明度等水质指 标的要求较高,依据设计任务书,水质除满足《渔业 水质标准》(GB 11607-1989)外,还需浊度小于 0.25 NTU。氨氮的去除是水产养殖中最核心的问题,工厂 化循环水养殖通常通过硝化作用将系统中的氨氮转 化为毒性较低的硝酸盐,从而降低系统中的总氨氮 浓度。养殖系统中每天产生的氨氮估值可以根据投 饲量计算,氨氮和总投饲量之间的转化经验式为[1]:

  系统总氨氮的产生量=总投饲量×饲料蛋白含 量×0.092(氨氮转化系数)    (1)

  总水体为 10 000 m3,展示池内最大养殖密度为 1 kg/m3,最大养殖量为 10 000 kg。设计日最大投喂 率为 1%,日投喂量为 100 kg,根据水池养殖密度及 污染物产量分析,每日系统氨氮产生量为:100×40% ×0.092=3.68 kg。系统中理论氨氮最大质量浓度为: 3 680÷10 000=0.368 mg/L。

  2  维生系统的工艺选择

  常规海洋馆等展览水体维生系统通常采用“微   过滤—蛋白质分离—生物滤池—紫外(臭氧)消毒” 的循环水处理基本工艺,同时需要配合每周 20%的   换水量。

  因水体浊度要求低于 0.25 NTU,因此在不加混凝剂的前提下,滤池出水浊度无法达到要求。但是 在养殖循环水处理的系统中,不可不断地投加混凝 剂。目前,国内大型水族馆通常通过大量投加臭氧 氧化的方式保证水体的浊度。而水体中细小颗粒是 由鱼的食料、排泄物和分泌物等有机物组成,大剂量 投加臭氧氧化可降解细小颗粒,表面上使水变清了, 但也使水中溶解性污染物变得极其复杂,给中华鲟 日常生存环境带来潜在风险。超滤膜技术与传统处 理工艺相比,可在无化学试剂添加、无温度限制的环 境下进行养殖废水处理[2],具有出水水质好、达标稳 定、处理设施自动化程度高、水质关键参数可调整以 满足科研要求等优势[3]。

  本次科普展示水体的维生系统采用先进的“生 物活性炭滤池+浸没式超滤/砂滤”组合的处理工艺, 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完全模拟浓缩自然界的生物 循环处理和纯物理的精密机械筛滤(精度小于 0.01 um),可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状物质和氨氮等,不产 生任何副产物,同时隔离了细菌和病毒,使中华鲟能 生活在更自然的环境中,确保蓄养保护对象的安全 性。

image.png

  3  工程设计

  3.1  生物活性炭滤池

  生物活性炭滤池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小分子有机 物和氨氮,设计规模 16 万 m3/d,设置 1 座,分为 8 格,双排布置,双排之间设管廊。活性炭滤池池水深 约 5.65 m。

  生物活性炭滤池采用上向流形式,单格有效面 积 72 m2,设计空床流速 11.6 m/h,活性炭层厚 2.5 m,炭层接触时间 10.8 min。同侧活性炭池通过渠道 及进水堰进行配水,每格设 DN600 进水电动蝶阀将 水引入池底配水配气渠,并通过配水配气系统均匀 配水至整格活性炭池。出水通过出水槽收集后进入 出水渠道,初滤水排放阀门为 DN400。另外,每格活性炭滤池各设 DN300 手动放空蝶阀 1 只。生物活性 炭滤池反洗采用单气洗方式,气洗强度 15 L/(m2 ·s), 配套风机为 3 960 m3/h,风压 5 m,功率为 90 kW。

  3.2  浸没式超滤膜池

  浸没式超滤膜池为精密的机械过滤,大于膜孔 径的物质均被有效截留,几乎能将细菌、病毒、两虫、 藻类及水生生物等全部去除。设计远期规模 12 万 m3/d,近期规模 8 万m3/d。浸没式超滤膜系统分为进 水系统、抽真空系统、产水系统、反洗系统、化学清洗 系统及完整性检测系统等几个系统。

  3.2.1  超滤膜池

  超滤膜池设 1 排,双排对称布置,每排 6 格,近 期投产 4 格,膜材质为 PVDF,采用帘式膜元件组 成浸没式超滤膜设备,单格膜池尺寸 11.2×5.1×4.5 m。工程设计膜通量为 28.1 L/(m2 ·h),单格膜池内设 置膜组器 11 组,单个膜组器面积为 3 055 m2,对应 单格膜池膜面积为 3.36 万m2。

  膜架浸没在池内水中,淹没深度为 0.90 m。单 格膜池上方设置不锈钢活动盖板,避光的同时也可 保温。为便于膜架维修拆卸和封堵,膜架出水管路连 接接头采用活接形式。每池设统一的反冲洗水管、出 水管和气冲管。

  3.2.2  进水系统

  膜池设 2 条进水渠道,进水总渠宽 1.90 m,负 责 6 格膜池总进水,进水分配渠宽 1.2 m,负责单格 膜池进水量分配。单格膜池设进水堰及进水闸板阀。

  3.2.3  产水系统

  浸没式超滤膜通过负压抽吸使膜丝内外两侧产 生压力差,在压差作用下,水透过膜丝的孔隙进入膜 丝内侧,最终汇集到各个膜元件产水管中,每格膜池 产水进入中央产水渠,通过中央产水渠内与膜过滤 池的液位差值,利用虹吸产生负压,将产水送入清水 池中。

  3.2.4  排水及回用系统

  膜池排水通过底部 4 根 DN200 排泥管收集汇 总至 DN400 排水管道中,再在 DN400 管两端设置 启动切换阀门,控制排水出路,一路跌水进入排水 池,另一路跌水进入中和池。

  膜池反冲洗废水排入下叠排水池,采用单级单 吸离心泵提升并均匀回用至进厂原水管道上或排放。膜池化学洗废水进入下叠的中和池,经中和达标后排放。

  3.2.5气水反冲洗泵房

  气水反冲洗水泵和鼓风机均设置于膜滤池旁,与膜池辅助车间合建,主要用于浸没式超滤膜及砂滤池的水反洗及气擦洗。膜反洗强度为30 L/m2/h,设置可变频卧式离心泵3台,互为备用,单台泵流量为1017 m3/h,扬程为15 m。为防止水泵气蚀,水泵最低吸水水位低于中央产水渠的最低运行水位。空气擦洗系统采用罗茨风机供气,共设3台风机,互为备用,单台风量3 360 m3/h(对应气擦洗强度为100 L/m2/h),风压5.0 m,90 kw,变频设置。

  3.2.6膜池辅助车间

  膜池辅助车间设置于膜滤池旁,与膜池气水反冲洗泵房合建,包括膜池化学清洗抽吸循环泵、真空设备、空压机等部分。

  除日常水冲洗和空气擦洗之外,浸没式超滤膜组件运行一段时间后,还需进行周期性化学清洗。周期性化学清洗一般包括维护性清洗和恢复性清洗两种。浸没式超滤膜配置化学药剂种类为柠檬酸、NaClO等,药洗后的废水经亚硫酸氢钠、NaOH还原中和。药剂贮存于综合加药间,分别储存柠檬酸、NaOH、亚硫酸氢钠和NaClO等药剂。维护性清洗周期30 d(可调),维护性清洗膜浸泡时间30 min,设计采用200 mg/L的NaClO。恢复性清洗周期12~24个月(可调),恢复性清洗膜浸泡时间4~6 h,设计采用0.1%的NaClO和0.5%的柠檬酸洗依次对膜进行化学恢复性清洗。

  3.3砂滤池(与浸没式超滤膜池合建)

  砂滤池主要去除脱稳的细小悬浮颗粒,与超滤膜滤池统一布置(超滤膜池及砂滤池组合剖面见图2),规模8万m3/d,共6格,单排布置。单格过滤面积72.6 m2。设计滤速11.48 m/h,滤层上水深1.8 m。滤料采用石英砂,有效粒径0.9~1.00 mm,厚度1.5 m,承托层砂粒径2.0~16.0 mm,厚度0.45 m。

image.png

  3.4提升泵房(与浸没式超滤膜池合建)

  结合超滤膜池的中央产水总渠布置提升泵房,将超滤膜池出水和砂滤池出水提升至科普展陈池。设置潜水轴流泵6台,4用2备,单泵流量2 500 m3/h,扬程8.2 m,功率110 kW。

  3.5水力高程设计

  厂区道路标高以0.00 m计,科普展示水池设计水位7.50 m,生物活性炭接触氧化池进水水位6.50 m,出水水位4.80 m,超滤膜池进水水位4.25 m,产水水位0.00 m,通过潜水轴流泵提升至科普展示水池中。

  3.6平面设计

  生物活性炭接触氧化池平面尺寸为34.9×34.8 m;浸没式超滤膜/砂滤组合滤池平面尺寸为47.58×40 m;提升泵房平面尺寸20.43×40 m,提升泵房与浸没式超滤膜池反冲洗泵房合建,提升泵房水池上部为配电间和辅助车间。

  3.7系统特点分析

  构筑物集约化布置,占地面积小。超滤膜池和砂滤池组合布置,中和池、排水池叠于组合池下方。辅助用房设置于组合滤池旁,最大程度地集约化布置,减少构筑物占地面积。

  系统独立,便于管理。超滤膜池和砂滤池反洗系统独立,膜池、砂滤池均为独立系统,按顺序反洗,互不干扰。此外,系统还预留2格膜池,远期仅需安装膜箱,即可接入系统,便于实施系统水质的调控。

  国内循环养殖系统工艺多采用“微过滤—蛋白质分离—生物滤池—紫外(臭氧)消毒”的循环水处理工艺。本工程创造性地采用“生物活性炭滤池+浸没式超滤膜/砂滤池”组合工艺,解决了化学试剂添加的问题,设计规模为16万t/d,是国内科普展示水体维生系统中应用浸没式超滤膜最大的工程实例。

  合理化布置进、出水管线。科普展示池的进、出水管线较大,通过集、分水器将DN1200和DN1400的管线分为多个DN400的小管线,接入科普展示水体中,多点进水,以实现展示池内合理布水。

  4工程投资

  维生系统占地面积约6 500 m2,其中构筑物总占地 3 827 m2。土建工程费用估算约为 1 244 万元, 工艺设备及安装部分工程估算约为 6 419 万元,合 计总投资约为 7 663 万元,吨水投资成本约为 480 元/t 水。

  5  结语

  国内首次将“生物活性炭滤池+浸没式超滤膜/ 砂滤池”组合工艺应用于中华鲟等珍稀濒危物种的 大型科普展示水体维生系统中。调试阶段显示,该 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中细菌等微生物、降低水体浊度 至 0.1 NTU 以下,达到展示水体所需的视觉上清澈、 透明及维生系统稳定运行的效果。该工程是浸没式 超滤膜等工艺在大型循环养殖系统中应用的一次突 破,为行业提供了工程案例数据支持。该工艺可确保出水水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一结论也早已在 多个水厂运行中得到证实[4-5]。

  参  考  文  献

  [1] TIMMONS M B.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M]. New York: Cayuga Aqua Ventures, 2012.

  [2] 宋迪, 徐佳, 单宝田, 等. 膜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 的应用进展[J]. 海洋科学, 2014, 38(2): 102-106.

  [3] 徐俊. 浸没式超滤膜技术在水厂升级改造中的应用及 设计[J]. 中国给水排水, 2016, 32(2): 41-44.

  [4] 郁振标, 袁宵, 陈清. 超滤膜技术在南通狼山水厂升级 改造中的应用[J]. 膜科学与技术, 2021, 41(1): 112-115, 122.

  [5] 丛学志, 焦文海, 杨红红, 等. 浸没式超滤在短流程净水 厂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 中国给水排水, 2023, 39(10): 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