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基于光纤以太网技术的电梯机房与轿厢间通信研究论文

基于光纤以太网技术的电梯机房与轿厢间通信研究论文

7

2023-10-20 16:18:47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wangye

摘要:基于光纤以太网技术进行电梯机房与电梯轿厢之间的通信研究,提出一种采用光纤以太网作为唯一的通信链路,通信数据除了电梯基本运行、安全相关的数据外,整合视频、监控、对讲、物联网及大数据等相关的各种通信数据,统一通过光纤链路作为数据汇聚,连接电梯机房与电梯轿厢进行数据通信传输。电梯基本的通信数据改用光纤以太网传统,软件设计使用LwIP协议栈,用UDP的方式进行应用报文收发。为实现视频、监控、对讲、物联网及大数据等相关设备能灵活接入轿厢,通信板硬件集成以太网交换机功能,达到机房与轿厢构建成局域网,通过对交换机进行V

  摘要:基于光纤以太网技术进行电梯机房与电梯轿厢之间的通信研究,提出一种采用光纤以太网作为唯一的通信链路,通信数据除了电梯基本运行、安全相关的数据外,整合视频、监控、对讲、物联网及大数据等相关的各种通信数据,统一通过光纤链路作为数据汇聚,连接电梯机房与电梯轿厢进行数据通信传输。电梯基本的通信数据改用光纤以太网传统,软件设计使用LwIP协议栈,用UDP的方式进行应用报文收发。为实现视频、监控、对讲、物联网及大数据等相关设备能灵活接入轿厢,通信板硬件集成以太网交换机功能,达到机房与轿厢构建成局域网,通过对交换机进行VLAN配置,分割出电梯基本通信端口与多媒体与监控设备相关端口的分割,实现不同VLAN端口之间数据隔离。方案经过测试验证,电梯关键的数据通信实时可靠,连续测试72h,通信成功率为100%,满足电梯通信的可靠性要求。

  关键词:光纤;交换机芯片;RT-Thread;LwIP;VLAN

  CommunicationResearchBetweenElevatorEquipmentRoomandCarBasedonOpticalFiberandEthernetTechnology

  ZhangJiejian,ChenZhiyu,DangShudong,ChenXicai

  (HitachiBuildingTechnology(Guangzhou)Co.,Ltd.,Guangzhou510670,China)

  Abstract:Basedontheopticalfiberethernettechnology,thecommunicationbetweentheelevatormachineroomandtheelevatorcarisstudied.ItisproposedtouseopticalfiberEthernetastheonlycommunicationlink.Inadditiontothebasicoperationandsafetyrelateddataoftheelevator,thecommunicationdataisintegratedwithvariouscommunicationdatarelatedtovideo,monitoring,intercom,InternetofThingsandBigdata.Thedataisgatheredthroughtheopticalfiberlinktoconnecttheelevatormachineroomandtheelevatorcarfordatacommunicationtransmission.ThebasiccommunicationdataoftheelevatorischangedtotraditionalfiberopticEthernet,andthesoftwaredesignusestheLwIPprotocolstacktosendandreceiveapplicationmessagesusingUDP.Inordertorealizetheflexibleaccessofvideo,monitoring,intercom,InterneofThings,bigdataandotherrelatedequipmenttotheliftcar,thecommunicationboardhardwareintegratestheEthernetswitchfunction,sothatthemachineroomandtheliftcarcanbebuiltintoaLAN.ThroughVLANconfigurationoftheswitch,thebasiccommunicationportoftheelevatorandtherelatedportsofmultimediaandmonitoringequipmentcanbeseparated,soastoachievedataisolationbetweendifferentVLANports.Theplanhasbeentestedandverified,andthekeydatacommunicationoftheelevatorisreliableinreal-time.Aftercontinuoustestingfor72h,thecommunicationsuccessrateis100%,meetingthereliabilityrequirementsofelevatorcommunication.

  Keywords:fiber;switchchip;RT-Thread;LwIP;VLAN

  0引言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电梯的保有量也在高速增长,乘坐电梯成为越来越多人日常出行的一部分。同时,基于科技的进步以及需求的变化,电梯已不再是载人载货简单运输工具。对电梯的舒适性需求催生了电梯轿厢增加音乐、视频、交互及游戏等设备来增添乘梯过程中的乐趣,对电梯安全性需求催生了电梯轿厢增加监控、消毒及无接触用梯等设备,对电梯的科学管理带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应用,对电梯的智能化需求带来的电梯预诊断、困人检测、老人意外、电瓶车检测等技术应用[1]。

  新需求带来的功能引入或新技术应用都需要占用电梯现有的通信资源,而目前电梯广泛使用的现场总线(Fieldbus)主要是RS485、CAN(控制网络ControlAreaNetwork)两种,从通信带宽及通信速率都难以满足。而随着国家及各地城市陆续出台相关标准与法规,对电梯物联网、视频监控提出的接口开放与数据共享要求,进一步突出现有通信总线遇到的困境[2]。现有的做法一般是电梯基本通信数据继续使用RS485或CAN总线,视频、监控、对讲、物联网与数据据等功能则通过其他通信网络处理。这种方式无论从成本、便捷性、系统性等都已不是最优的方式,而目前光纤远程传输技术已较成熟,已较多研究应用在工业领域[3-4]。本设计提出电梯现场总线采用以太网(Ethernet)方式通信,电梯机房到轿厢之间采用多模光纤传输,实现轿厢功能设备通过以太网灵活便捷接入,打通与监控中心、数据服务器等后台的互联,真正实现满足物联网及大数据各种功能要求。

  1方案设计

  为了提升电梯机房到电梯轿厢之间的通信能力,节约原来随缆的线缆资源,把原有电梯现场总线CAN或RS485、视频通信线、网络监控线以及其他设备增加的通信线,全部统一整合到光纤上用以太网方式通信。同时,为了实现视频、监控、对讲、物联网及大数据等相关设备能灵活接入轿厢,电梯机房通信板与电梯轿厢通信板除了实现光纤以太网功能外,通信板还需要集成以太网交换机的功能,增加多个RJ45以太网接口可灵活用于连接视频流媒体液晶显示器、可视对讲设备、电梯监控摄像头等设备,实现整个功能方案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

Dingtalk_20231020161307.jpg

  整体方案设计是电梯轿厢设备、与电梯机房以及后能管理中心组成一个局域网,对于电梯物联网、大数据、电梯监管等信息交互则不再受通信带宽的限制[6]。但是,电梯属于特种设备,电梯能否安全运行极其重要,而原有的电梯机房与电梯轿厢之间的电梯基本通信数据会包含有运行控制、运行状态、安全监测等数据,因此,原有电梯机房与电梯轿厢间现场总线CAN或RS485的通信数据整合到光纤上通信要求必须满足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

  为了满足实时性与可靠性的基本要求,电梯机房与电机轿厢通信板的硬件进行以下设计,围绕电梯机房与电梯轿厢光纤以太网通信单元的设计有,包含有由主控制芯片,进行对以太网通信内容的优先级进行调配,对系统的配置与控制;设计有交换机芯片,为了实现多种扩展备能灵活接入与组建局域网;选用光纤模块,作为统一通过光纤链路作为数据汇聚,连接电梯机房与电梯轿厢的通信数据传输。光纤以太网通信部分的硬件连接框图,如图2所示。

Dingtalk_20231020161314.jpg

  以下是针对控制芯片、交换机芯片及光模块的选型介绍。

  1.1控制芯片

  控制芯片采用Freescale公司的MK64FX512VLQ12,这是一款基于Cortex-M4内核的32位处理器,内部512KFLASH,256KRAM,4KEEPROM存储资源,带有1路Ethernet接口,兼容RDII或MII两种连接。

  MK64FX512VLQ12的Ethernet接口实现10M/100Mb/s的EthernetMAC,并且与IEEE802.3-2002标准兼容。MAC层与全双工/半双工的10M/100Mb/s以太网兼容。Ethernet接口实现了网络加速模块优化TCP/IP,UDP,ICMP协议服务的网络控制器的性能,同时,提供了可编程的FIFO在接收数据时缓存数据保证数据流的无损传输。另外,MAC符合IEEE1588标准,集成了时间戳模块,IEEE1588为分布式控制节点提供了精准时钟用于工业自动化应用。

  1.2网络交换机

  交换机芯片选用的机求是需要达到100Mb/s的带宽,支持光纤接口,带QoS优先级控制功能,用于优先传输电梯安全数据。这里选用了Microchip的KSZ8895FQXIA,带5路10/100Mb/s的对外PHY+MAC层接口,其中1个可配置为MII/RMII的MAC层接口,支持2路光纤接口。芯片通过SPI接口配置,支持可编程速率限制和优先级设置,标签/基于端口的VLAN,数据包过滤,四队列的QoS优先级等功能,对于应用在传输电梯安全数据以及关键的控制数据,有可靠的传输保证。

  1.3光纤与通信模块

  光纤(Fiber),按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种。在10Gb的速率下,单模光纤适用于长距离传输,距离可超5000m。而多模光纤的短传输距离相对较短,一般在500m以下。对于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成本对比,使用多模光纤的成本会比单模光纤成本要低,其中主要是在于光纤设备硬件的光源成本的差异。

  光模块(OpticalModule),工作在物理层,在OSI中的最底层产品。功能是实现对信息进行处理,将电平信号转化为光信号并发送到光纤链路中,或将从光链路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平信号,提供给位于数据链路层或者网络层的光纤收发器、交换机、路由器进行数据的转发。

  基于本设计为100Mb/s的带宽要求,传输距离最多只有300m,采用多模光纤已能满足。同时,多模光纤模块为LED发射/接收会比单模的激光发射/接收有成本优势。光模块采用AVAGO公司的AFBR-5803ATQZ。

  2软件方案设计

  电梯机房与电梯轿厢光纤以太网通信单元的软件方案设计,包含实时操作系统在MK64FX512VLQ12控制芯片的移植、移植LwIP网络协议栈、处理物理层MAC数据包及TCP/UDP应用层报文处理、KSZ8895FQXIA交换机芯片的配置管理等。

  2.1实时操作系统RT-Thread

  RT-Thread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有实时性高,可裁剪,小型化的特点。实时性方面表现在线程调度的核心完全bitmap方式,时间的计算是完全固定的,可以确保电梯基本通信数据的实时性的开发需求。可裁剪性方面表现在可通过rtconfig.h配置文件不同选项,对内核进行功能配置裁剪,例如对各种组件图形用户界面、网络协议栈、文件系统、Finshshell等进行选用配置。小型化主要表现在其核心代码能够在最小2.5KROM,1KRAM的资源上运行[7]。

  RT-Thread目前已支持较多主流的MCU芯片,同时,在其BSP支持包中同时支持多种开发平台的移植代码,本设计的MCU芯片MK64FX512VLQ12在rt-rhread-4.0.0源码包在开始加入支持。RT-Thread的移植比较简单,在文使用的是MDK开发平台,只需要修改rtconfig.py文件中的CROSS_TOOL=‘keil’和EXEC_PATH=‘c:/Keil_v5’,并配置rtconfig.h中选用LwIP组件。

  系统运行启动先进入stanup.c文件中的main0函数,再进入rtthread_startup()函数,再调用board.c文件中与硬件相关的硬件初始化rt_hw_board_init()、中断初始化rt_hw_interrupt_init()。接着初始应用rt_application_init(),应用层的功能在该函数中进入展开。还会默认开启一个空闲线程rt_thread_idle_init(),最后是通过rt_system_scheduler_start()函数启动调度器完成整个系统启动[8]。

  2.2LwIP协议栈

  LwIP是一个轻量级的开源的TCP/IP协议栈,RT-Thread实时操作系统中已集成组件中,系统移植裁剪时已根据小型设备的特点要求进一步优化减少体积,占用的RAM资源压缩到5KB左右。本设计通过rtconfig.h文件配置网络参数的配置宏,对IP地址、网关、子网掩码、TCP参数等进行配置,当使用LwIP协议栈时,则先启动一个TCP线程,先进行于对协议栈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完成后便可进行对LwIP协议栈提供的socket编程,用socketAPI可实现TCP连接的网络通信或UDP网络通信[9]。

  本设计采用UDP网络通信方式,同时利用MK64FX512VLQ12自带的ETH+DMA中断实现实时高效的数据传输,从而保证电梯基本通信数据的实时传输。电梯基本数据要求2ms的周期发送,光纤传输通道采用固定IP及端口,这里端口使用3003。而根据UDP协议的程序框架设计,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差别在于服务器必须通过bind()函数来绑定监听本地UDP端口,而客户端则不需要进行绑定,可以直接发送到对应的服务器地址的对应端口地址[10]。以电梯机房为以太网通信服务器端为例,LwIP的UDP报文数据流程如图3所示。

Dingtalk_20231020161513.jpg

  2.3KSZ8895FQXIA的VLAN分割

  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k,VLAN),可将一个较大的局域网划分成若干个小的虚拟局域网,不同的虚拟局域网内的通信和广播仅限于该同一个VLAN内,广播帧(ARP请求)也不会被转发到不同的VLAN,这样不但实现了对不同局域网的分割和隔离,同时减少了广播帧的泛滥与无谓消耗,从而保证了局域网的安全。通过对交换机端口进行VLAN属性配置,分别对应VLAN对数据包设置VLAN标签和允许通过的数据包,不同VLANID端口,通过相互允许VLANTAG,构建VLAN。

  端口的分割特点,实现在同一个交换机上,由于处于不同VLAN的端口也是不能通信。网络安全特点,不同VLAN不能直接通信,需要通信数据汇聚链接进行交换,进一步杜绝不同VLAN端口的广播信息的不安全性。管理灵活的特点,通过对交换芯片的配置更改,可以更改不同网络端口的VLAN属性及连接,可免去不同设备连接端口的更换。

  本设计使用KSZ8895FQXIA的VLAN功能对电梯基本通信端口与多媒体及监控设备类进行VLAN分割,如图4所示。其中光纤端口设置为两个VLAN的汇聚链接(TrunkLink),负责汇聚电梯机房与电梯轿厢之间的通信数据,转发两个不同VLAN的通信数据端口[12]。电梯基本通信端口为蓝色VLAN(VLANID=1)的VLAN网络,地址段设计并使用地址为192.168.1.0/3001,多媒体及监控设备为红色VLAN(VLANID=2)的VLAN网络,址段设计并使用地址为192.168.2.0/3002。相同VLAN网络的端口之间数据可以正常连接与通信,也可以通信汇聚链进行跨VLAN网络进行数据交互。

Dingtalk_20231020161520.jpg

  3测试验证

  本设计的测试主要是为了验证电梯关键数据通信可靠,测试电梯机房与电梯轿厢间的2ms周期通信的成功率,测试方法如下。

  电梯机房与电梯轿厢分别向对方以2ms的周期发送一个数据包,并监控接收对方的发出数据包。其中,成功率=接收的数据包总数量/发送的数据包总数量,电梯机房与电梯轿厢各自统计成功率。

  附加其他端口接入设备,测试VLAN分割的效果,根据图4的交换机端口,轿厢交接机端口2接流媒体液晶显示器、端口3接监控摄像头、端口4接PC下载数据,机房交换机端口4接入管理中心服务器,服务器向流媒体播放视频数据、同时接收摄像头监控视频与提供PC下载数据,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Dingtalk_20231020161527.jpg

  流媒体格式为1280×720,最高码率为3Mb/s,即约占用带宽为3Mb/s,电梯关键数据约占用带为1kb/s。经过测试验证组播方法的广播帧(ARP请求)会影响其他端口的通信及时性,通过限制端口的带宽只能降低概率不能彻底避免,但通过VLAN分割的方式可以起到减少流媒体广播帧的影响,从而保证电梯关键数据的传输安全。另外,通过PC机的带宽加载验证了带宽能达到最大要求,选用的交换机芯片最大带宽为100 Mb/s,通过实测数据,如图5所示,实测约为95.5 Mb/s与理论值接近,而在实际应用中最大只用到30 Mb/s,综合设计满足要求。

Dingtalk_20231020161723.jpg

  4结束语

  光纤通信具有高可靠、大带宽、高实时及长距离等方面的优势,本文在研究光纤通信在电梯机房与电梯轿厢间应用的同时,集成以太网交换机功能,实现轿厢功能设备通过以太网灵活便捷接入,打通与监控中心、数据服务器等后台的互联,真正实现满足物联网及大数据各种功能要求。控制芯片采用MK64FX512VLQ12对KSZ8895FQXIA交换机控制与管理,实现光纤及其他RJ45网口通信。软件设计基于RT-Thread实时系统下使用LwIP以太网协议栈通信,交换机端口进入VLAN分割和隔离。经过测试验证电梯关键的数据通信实时可靠,连续测试72h,电梯机房与电梯轿厢间的2 ms周期通信成功率为100%,满足电梯通信可靠性的要求。


  [1]何晨曦,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智能监控平台感知层信号采集模块的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8);205-206.

  [2]丁杰.浅谈电梯物联网的发展[J].智能制造,2020(10):60-62.

  [3]王祖迅.基于光纤传输的矿用温度传感器设计[J].自动化与仪表,2021,36(11):71-75,79.

  [4]施天宇,郑秀宏.光纤通信在航电系统上的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21,50(5):181-184.

  [5]王宾,铁路通信工程光纤接入网技术的应用[].电子测试,2021(14):116-117.

  [6]王超,张春,杨莲红,等,基于组态软件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6,39(9):167-170.

  [7]李琦,李梅.基于RT-Thread的工业远程控制器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9):61-64.

  [8]陈瑞雪,王宜怀,王庭琛.实时操作系统RT-Thread启动流程剖析[J].现代电子技术,2022,45(12):36-42.

  [9]陈希超,王健,基于RT-Thread的嵌入式网络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声技术,2012,36(12):49-52,56.

  [10]徐鑫,曹奇英.基于LwIP协议栈的UDP协议分析与优化[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28(3);246-249.

  [11]李龙杰,龚俊,陈润星.VLAN技术及相关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15):32-34.

  [12]梁宾,宋蓓蓓.VLAN之间通信方案设计与仿真实验[J].电子测试,2019(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