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探究格式塔心理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探究格式塔心理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8

2023-08-18 13:45:5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文章结合一线经验,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切入,让美术教学重新回归到体验美、感知美、形成美的过程。其通过“有感情地提问,引导学生艺术感知”“有目的地引导,促进学生艺术体验”“有节奏地建构,引导学生形成艺术意识”等方式,探究格式塔心理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进而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摘要:文章结合一线经验,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切入,让美术教学重新回归到体验美、感知美、形成美的过程。其通过“有感情地提问,引导学生艺术感知”“有目的地引导,促进学生艺术体验”“有节奏地建构,引导学生形成艺术意识”等方式,探究格式塔心理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进而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小学美术;教学活动

  新课标背景下,美术教学目标开始有所调整,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表现。基于格式塔心理学,教师需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为小学美术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的提高。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概述

  1.格式塔心理学的概念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着一个有机整体具有不同部分的分离特征,来源于Gestalt音译,也被称为完形心理学。该学派认为人的思维意识应当具有整体性,而非是简单整合各种表象。视觉活动并非是简单、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思维、知觉相融合的一种具有较高创造性的活动,能够主动组合、简化、分离和抽象处理对象。在早期,格式塔心理学用来研究人类直觉现象;如今,格式塔心理学逐渐被应用到记忆、学习、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并且在视觉效果设计中逐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格式塔心理学对小学美术的启示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格式塔心理学时,教师应渗透其中的迁移、顿悟、遗忘、记忆、创造性思维等,应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感知上,引导学生自行收集和整理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保证其在正确引导下实现艺术修养和美术素养发展。

  第一,以学生感知为中心。教师需要从学生感知角度出发,借助深入浅出的教学手段,逐步发展学生的判断能力、识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例如,可先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独自分析作品的色彩、构图等,探究其中隐藏的美术基础知识,从整体角度感知美术作品的整体意境和氛围;灵活运用启发教学方式,围绕美术作品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及深、循序渐进探究美术作品,实现感知能力、鉴赏能力的发展。

  第二,强调生活经验与美术教学的融合。在渗透格式塔心理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知和体会生活,多方位探究生活中的各种新奇事物,从根本上激活其学习欲望和艺术性;帮助其积累更多经验和情感,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具体来说,教师可围绕课程主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产生情感共鸣,如果教师采用泛泛而谈的教学手段,并未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只让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进行展示,那么将会导致学生的美术作品与教师提供的范例相似,呈现千篇一律的情况。

  第三,关注学生美术素养发展。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相加并非等同于整体,整体应当比部分的整合更大,整体应当优于部分,同时还决定着部分的意义和性质。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单方面能力发展,如动手能力、制作能力、绘画能力等,还应关注学生美术素养与综合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二、格式塔心理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有感情地提问,引导学生艺术感知

  艺术感知是美术课程中的关键所在,贯穿整个美术学习过程。美术本身就是需要人们进行鉴赏的一种艺术,无论是美术作品、美术活动,还是美术现象,都需要学生利用视觉去分析和感知。每次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都是学生进行视觉判断的过程,而鉴赏和判断是同时发生的。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师需认识到感知和判断属于同时发生的事情,但最初的视觉判断是学生天性所决定的,并非是具有极强理性的结果。因此,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美术作品时,需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独特想法;在给予学生足够尊重后,教师还需做出恰当引导,改造学生天性。

  小学生正处于能力和发展初级阶段,能力水平、知识水平等有待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灵活运用提问教学法。过去,部分教师提问的方法较为单一,存在程序化情况,会提出“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哪些内容?”“这幅美术作品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等。这样的提问,无法让学生从多角度感知和分析美术作品,难以顺利把握提问的难易和深浅程度。在应用格式塔心理学后,教师可运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提问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使其从天性入手进行多方位艺术感知。当学生借助天性进行审美判断时,对美的感知往往较为薄弱,此时,教师就应提出充满情感的问题,让学生的物理场、心理场等完形感知美,为学生感知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纹样”时,可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花朵,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个季节呢?我最喜欢的季节是春天,因为春天会有很多美丽的鲜花盛开。”留给学生展示个人想法机会,并根据学生回答继续提问:“你们最喜欢的花是什么?我非常喜欢玫瑰花,因为玫瑰花有很多不同的颜色,也有美丽的形状。”需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花儿,阐述喜欢的原因。在逐步激活课堂氛围后,就可为学生展示玫瑰花纹样的来源,并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纹样的由来。当学生能大致掌握该节课知识后,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独的纹样,同时提出一系列问题:(1)如何去设计一个单独的纹样?设计的流程是怎样的?(2)能否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纹样?纹样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无论是在学习知识、鉴赏作品,还是在独立操作、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都能对纹样产生较多了解和认知,也能牢牢掌握该节课知识,对美有更加全面、深入的感知和了解。

  2.有目的地引导,促进学生艺术体验

  相对于艺术感知来说,艺术体验是一种质变。艺术体验能够让学生将鉴赏过程中感知到的美逐渐内化成一种能力,形成自我概念,并且能在艺术实践中进行灵活应用。为了有效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必须要改善和优化教学模式,将“不愉快”和“愉快”的学习体验融入日常教学中,并作为当前美术教学的目标。“不愉快”是改变学生对美的常规体验,能在鉴赏过程中产生不平衡性;“愉快”指的就是教师能遵从寓教于乐教学原则,打造出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的美术课堂,带给学生愉快学习体验。在美术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所绘制的美术作品常会出现形象与背景分离的情况,也会出现图和景脱离的状态。因此,教师应先带领学生分析和研究图与景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全方位感知和了解美的法则。

  例如,在教学“风景写生”时,为了让学生能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就需从艺术体验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艺术感知基础上进行自由创作。上课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展示不同美术家的风景写生作品,如瞿建宛的《江西婺源(速写)》、凡·高的《露天咖啡馆(速写)》,引导学生感知和体会,鼓励其分享自己想法和感悟。在完成前期铺垫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不同地区的不同美景,鼓励学生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照片,并确定好取景位置。教师需留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创作机会,在一旁认真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与作品。在所有学生完成各自创作后,教师就需从图与景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让学生发现自己作品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调整和优化。小学生普遍具备较强的好胜心,这会促使学生向着更好方向发展和成长,但如果学生好胜心过强,将影响其艺术体验,只关注最终成果,不关注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要耐心引导学生,细致点评学生作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艺术体验,能格外关注艺术创作过程,而非只关注最终成果。

  3.有节奏地建构,引导学生形成艺术意识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应大于部分之和,强调了整体的重要性,同时整体应当发挥制约各个部分的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因此,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性质就是需要从整体入手,能够系统把控全局。美术教师必须要从整体出发,结合多方面情况筛选教学内容,并带领学生在分析、判断、吸收以及重组过程中逐渐形成整体。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节奏感,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美术知识之间本身就存在紧密关联,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打造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并进行适当的拓展、调整和优化。在实际建构时,教师应当遵从相似性、简单性原则。

  第一,简单性原则。该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建构时应当遵从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简单知识入手,鼓励学生自行探究。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为其日后学习奠定基础,还能使其留下较深刻印象。具体来说,可在课堂中运用主题教学法、关键词教学法和思维导图等手段,借助物理场的方式逐步激活学生心理场记忆。

  第二,相似性原则。该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建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心理场的打开,从学生已经积累的知识入手,将心理场与物理场联系起来。要想使二者产生关联、发生反应,那么就需要存在相似性和关联性。因此,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更具有趣味性、真实性的情境,带给学生更加愉悦的学习体验。

  对于美术教学来说,知识建构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意识。因此,美术课堂中不应只关注知识讲解,还要利用鉴赏活动、创造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自行鉴赏美、感知美和创造美。这样,才能打造出更适合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素养的美术课堂。

  三、结语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尽快更新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法,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出发,收集和整理生活素材、生活场景,打造出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还要给予学生适当引导,提出合理化问题,有节奏地进行建构,促进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文采.格式塔理论在科技论文插图编校中的运用[J].编辑学报,2022,34(3):274-278.

  [2]谷香港,嵇保辉.探究格式塔心理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2(4):118-120.

  [3]秦善鹏.智慧课堂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0(S01):128-129.

  [4]王默.整合技术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知识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