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软土地区大口径顶管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

软土地区大口径顶管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

29

2019-08-12 15:10:46    来源:    作者:xuekanba

摘要:大口径顶管施工过程中,会出现防渗系统存在缺陷、基坑土体及周边环境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环境影响投诉等问题。本文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C1标的顶管施工的水平、垂直、侧向位移,沉降、裂缝等进行了监测,通过对沉井、顶管、施工车辆等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工作井及顶管施工期间,建筑物最终沉降值小于20mm,顶管顶进期间的注浆效果比较明显,各区间沉井、防汛墙最大沉降值未超过30mm。

关键词:水源地; 连通管; 数据监测; 影响分析

自来水管、燃气管道、污水管道等地下管线作为城市、国家的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的施工方法是通过从地表开挖至一定深度,安置管道后重新填埋的方式完成施工,其存在着施工对交通影响大、破坏环境、安全隐患和综合成本高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电、燃气等需求的增大,采用传统施工方法势必会带来更加严重的交通、环境问题。顶管施工作为现代化的技术,其不需要从地表开挖,即可以完成管线在地下的安装,达到相关目的,其目前已在地下水管铺设、地铁管线安装、地下人行通道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虽然顶管施工具有较多的优点,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工程实际经验积累,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势必会对地下土体结构、地下其它管线、地表上建筑物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土体发生下沉、倾斜、位移,管线发生位移,地表发生沉降,建筑物沉降受力不均发生开裂等。因此,对顶管施工开展环境影响分析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其可以了解施工区域内的土体、地表、建筑物等周围环境变化,对施工进行一定反馈性的指导,提高施工安全性,保证施工进展顺利。目前,顶管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可以采用理论法、数值模拟计算法、数据实测分析法和经验法四种。

本文采用数据实测分析方法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C1标顶管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C1标段的8个沉井墙体沉降、周边地表沉降、周边坑外地下水位和周边深层土体侧向位移数据监测;对C1标段7个顶管段防汛墙沉降、顶管轴线地表和断面沉降、建筑物差异沉降和深层土体分层沉降数据监测;太浦河南侧沿线防汛大堤、护岸、桥梁等通车部分沉降数据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反馈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施工安全性和周围环境稳定性提供了保障。

1 监测方法、仪器及布点

1.1监测方法

建立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主要用于观测围护墙顶、立柱顶端、相邻市政管线及道路侧向位移观测,高程控制网在施工场地影响范围外60米每个顶管段布设3个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一次布设成闭合环形水准网。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及监测点观测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二等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观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时可以只观测单程,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形式必须进行往返观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

水平位移监测:本工程需要监测水平位移的测点较多且排列不太规则,采用小角度法和极坐标法相结合使用进行监测。

测斜监测:待判明测斜管已处于稳定状态后,取其两次测试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开始正式测试工作。每次监测时,将探头导轮对准与所测位移方向一致的槽口,高轮朝基坑方向,缓缓放至管底,待探头与管内温度基本一致、显示仪读数稳定后开始监测。

坑外地下水位监测:降水前测得各水位孔孔口高程及各孔水位面到孔口的距离,再计算求得各水位孔水位标高,初始水位为连续两次均值。

建(构)筑物倾斜监测方法:建筑物倾斜监测是建筑物变形监测的重要内容,由于本标段沿线处于郊区,周边多数是底层建筑物,主要通过测量基础的相对沉降间接确定建筑物的倾斜。

1.2 监测仪器

表1 监测仪器表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 量

1

水准仪

DS05

1

2

沉降仪

CJY-7080/30m

1

3

水位计

SWJ-8090/30m

1

4

铟钢尺

河北珠峰

1

5

测斜仪

通联四方

1

6

经纬仪

DT402L

1

7

台式电脑

aigo

1

1.3 监测布点

表2 井顶管穿越重点区域监测布点表

编号

地名

监测内容

监测点数(个)

JA02#-JA01#

太浦河

防汛墙沉降监测

9

防汛墙位移监测

4

土体分层沉降监测

4

土体深层侧向(测斜)监测

4

防汛墙裂缝监测

3

JA03#-JA04#

白鱼荡水闸

防汛墙沉降监测

10

防汛墙位移监测

10

土体分层沉降监测

21

土体深层侧向(测斜)监测

2

防汛墙裂缝监测

2

防汛墙沉降监测

2

JA05#-JA06#

高家港水闸

防汛墙沉降监测

13

防汛墙位移监测

13

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

22

建筑物倾斜监测

8

分层沉降监测

4

土体深层侧向(测斜)监测

4

裂缝监测

2

2.沉井监测数据分析

2.1 沉井墙顶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图1为连通管C1标沉井墙顶沉降曲线图,从变化趋势看,在沉井顶管施工过程中,受井内顶管施工影响,墙顶点下沉较明显;随着顶管施工结束至后期阶段,墙顶变化缓慢趋于稳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墙顶变化最大点为QD7-3,虽然累计沉降量为-6.37mm,但未达到报警值,对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图1连通管C1标沉井墙顶沉降曲线图

2.2沉井周边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由图2可知,沉井下沉施工期间地表点表现为明显的沉降趋势,地表点离基坑越近变化就越大,其中DB1-1地表沉降累计值为-50.45mm,为最大点。地表沉降产生的原因是沉井的开挖将土体应力平衡打破,围护向坑内位移。针对地表沉降问题,在沉井开挖过程中,通过加大了人力、物力并在开挖结束后及时对周边进行回填土和加固施工,有效地控制了周边地表沉降速率,保证了施工期间未出现突变情况。

图2 沉井施工期间地表沉降监测变化曲线图

2.3沉井周边坑外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

图3为JA1#沉井施工期间地下潜水水位监测历时变化曲线图,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沉井期间,水位主要是呈现下降趋势,沉井下沉结束后,水位也比较平稳,后期才逐渐缓慢回升。

图3 JA1#沉井施工期间地下潜水水位监测历时变化曲线图

2.4沉井周边深层土体侧向位移监测数据分析

由图4可知,本阶段土体向沉井基坑内方向位移趋势非常明显,变化最大点随沉井下沉深度加深而向下移动,一般在下沉面下2~4m,在地下8-18m深度处位移量达到最大。施工结束后,累计位移量最大孔为CX9-2孔,累计达到49.53mm(深度15米处)。在施工期间,该区域土体测斜日变化量平均为1mm左右,最大达到2.5mm,其它测斜孔变化基本相似。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是基坑最深的地方受到坑外土压力的影响最大,从而压迫土体向基坑内位移,导致土体位移总量较大,但均未未超出报警值。在此期间,通过监测数据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处理周边环境及施工工序,防止了严重情况出现。

图4 沉井施工期间典型深层土体侧向位移曲线图

3.顶管段监测数据分析

3.1防汛墙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图5为防汛墙沉降监测历时变化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到顶管穿越防汛墙期间,轴线防汛墙沉降变形比较有规律,顶管头部位置测点变化较小,且头部位置会出现少量隆起,在顶管机经过的位置变形基本相似,在顶管机穿过后,后期沉降较大,施工单位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并对沉降过大的部位进行二次补浆,有效控制了周边沉降的扩大,随着时间推移,防汛墙沉降逐渐趋于稳定。终测防汛墙沉降最大点为FX19,累计沉降量为 -29.84 mm,但未超过报警值。

图5 防汛墙沉降监测历时变化曲线

3.2顶管轴线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图6为顶管推进期间地表沉降历时变化曲线图,由图可知,在顶管推进期间,轴线地表面沉降变现比较有规律;顶管机头部位置测点变化较小,且头部位置会出现少量隆起,在顶管机推过的部位沉降都比较明显;从上图数据曲线图可以看出,在顶管机经过的位置变形基本相似,在顶管机穿过后,地表后期沉降较大,沉降最大点为DB95,累计沉降量为 -37.16mm(超过报警值),随着时间推移,顶管机尾地表沉降逐步减小,在顶管推进期间各测点未出现异常变化现象。

图6 顶管推进期间地表沉降历时变化曲线图

3.3顶管轴线断面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从下图断面曲线上可以看到,变形最大的测点一般在顶管的中心附近,与顶管的距离越大,变形越不明显,但各测点的变形趋势基本一致。

图7 断面曲线图

3.4建(构)筑物监测数据分析

根据图8可知,当顶管机头靠近建筑物时,机头建筑物会出现轻微隆起,隆起最大量接近3.00mm,随着顶管机进入建筑物底下,建筑物开始下沉,速率逐渐增大,日变化量最大超过-2.00mm;通过监测数据及时反馈,在调整施工参数,并对沉降过大的建筑物区域进行补浆后,有效控制了周边建筑物的沉降,随着顶管机远去,建筑物沉降逐渐减小。在顶管顶进期间房屋沉降最大点为F95,累计沉降量为 -26.88mm(未超过报警值)。

图8 顶管区间施工期间建筑物沉降变化曲线图

3.5建(构)筑物差异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图9为JA3-JA4井顶管区间施工期间建筑物沉降差异曲线图,根据数据曲线图可以看出,当顶管机头靠近建筑物时,机头建筑物会出现轻微隆起,隆起最大量超过5.00mm,随着顶管机进入建筑物底下时,建筑物下沉速率过大,日变化量最大超过-5.00mm;通过监测数据及时反馈,在调整施工参数,,并对沉降过大的建筑物进行补浆,有效控制了周边建筑物沉降的扩大,在顶管推进期间及后期过程中建筑物累计沉降最大点为F95,累计沉降量为-26.88mm。随着顶管机远去,建筑物沉降逐渐减小。

图9 JA3-JA4井顶管区间施工期间建筑物沉降差异曲线图

3.6深层土体分层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图10顶管区间土体分层沉降曲线,分层沉降测点主要分布在顶管轴线两侧防汛墙附近,用来监测重要构筑物附近的深层土体沉降,从上图可以看到,顶管顶进期间,受到扰动的深层土体,还是出现一定量的垂直位移,但不同深度的土体位移量偏差较大,方向也不一致,大部分测点出现明显下沉,而个别测点受机头顶进的影响则出现明显上抬,在顶管顶过后,各点都出现明显下沉,但在后期注浆后又出现一定上抬,最后逐渐趋于稳定。

图10 顶管区间土体分层沉降曲线

4.施工车辆对周边环境监测数据分析

4.1太浦河南侧沿线防汛大堤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图11是连通管C1标沿线防汛大堤沉降变化曲线图,根据上图可以看出,在沉井施工阶段,施工车辆出渣土时,受车辆动静荷载碾压等因素,波及周边影响范围内的护岸产生明显下沉趋势,在顶管施工至顶管结束后,大堤沉降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在顶管推进结束及后期过程中大堤累计沉降最大点为FD10,累计沉降量为-18.32mm(未到警戒值)。

图11 连通管C1标沿线防汛大堤沉降变化曲线图

4.2太浦河南侧沿线护岸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图12是连通管C1标沿线护岸沉降变化曲线图,根据上图可以看出,在沉井施工至顶管施工阶段,施工车辆出渣土时,受车辆动静荷载碾压等因素,波及周边护岸产生明显下沉趋势,在顶管施工结束至后期阶段,护岸沉降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在顶管推进结束及后期过程中护岸累计沉降最大点为HA93,累计沉降量为-10.95mm(未到警戒值)。

图12 连通管C1标沿线护岸沉降变化曲线图

4.3太浦河南侧沿线桥梁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图13是连通管C1标沿线桥梁沉降变化曲线图,根据上图可以看出,在沉井施工阶段,施工车辆出渣土时,受车辆动静荷载碾压等因素,波及周边桥梁产生明显下沉趋势,在顶管施工至顶管结束后,随着重载车辆的减少,桥梁沉降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在顶管推进结束及后期过程中桥梁累计沉降最大点为QL02,累计沉降量为-8.94mm(未到警戒值)。

图13 连通管C1标沿线桥梁沉降变化曲线图

5.小结

(1)工作井及顶管施工期间,建筑物及防汛墙均有一定下沉,通过注浆处理,在离顶管机尾50m以外沉降逐步收敛;周边最终沉降值小于20mm的测点达到95%,表明整个施工过程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比较小;后期施工过程中,各区间沉井、防汛墙最大沉降值未超过30mm,各区间沉井、防汛墙变形趋势已经趋于平缓。

(2)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布设各种信息监测点,实现了对工作井基坑本体及周边环境变形的充分反映;并通过对周边影响范围内护岸、桥梁及大堤道路的变形观测加强、完善和及时反馈,指导和优化施工,保证了施工安全性和周围环境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阿不都沙拉木·艾买提.关于市政给排水工程顶管施工的研究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4):832-832.

[2] 王志航.给排水管道的顶管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5,(5):34-35.

[3] 李财志.浅谈市政给水管道中顶管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2):2454-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