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矿井瓦斯通风网络风流密度预测方法与应用论文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矿井瓦斯通风网络风流密度预测方法与应用论文

1

2025-10-22 16:40:0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针对井下瓦斯通风网络风流密度误差大的问题,建立矿井风流密度计算模型,对瓦斯通风网络风流密度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对通风网络参数进行测定,并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算法模型。

  摘要:针对井下瓦斯通风网络风流密度误差大的问题,建立矿井风流密度计算模型,对瓦斯通风网络风流密度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对通风网络参数进行测定,并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算法模型。经实际工程背景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基于BP神经网络风流密度预测方法对矿井风流密度进行预测,相对误差最大为8.20%,巷道关键节点风流密度预测误差均不超过5%,最大相对误差为4.9%,误差范围能够满足井下对风流密度预测精度的需求。

       关键词:BP神经网络;矿井瓦斯通风;风流密度;预测方法

       0引言


  矿井通风系统是保证井下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通风设备为井下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并确保井下的空气质量[1-1]。然而,由于井下矿井通风系统仍然需要人工操作,智能化矿井建设缓慢,难以满足井下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和构建安全体系环节的需求3。智能化通风系统作为推进建设智能化的必经之路,核心关键是要实现通风网络的实时计算和预测,其中,关键的通风参数是矿井风流密度。目前,由于矿井通风参数测量困难,测量过程复杂、工作量大,且成本较高,导致通风网络预测效率和误差精度较低。因此,以矿井瓦斯通风网络为研究对象,针对井下通风网络风流密度误差大的问题,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矿井瓦斯通风网络风流密度预测方法。建立矿井风流密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矿井瓦斯通风网络风流密度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对通风网络参数进行测定,并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算法模型,最后通过实际工程背景数据进行验证。

       1工程概况


  煤矿位于煤田西北部,矿井开采超过40 a,核定生产能力为190万t/a。工作面煤层厚度范围为123~256 m。无黏性煤由5层岩石组成,煤层平均厚度为1.86 m。岩石层由平均厚度为0.150.83m的泥岩和砂岩构成。经鉴定,煤矿为低瓦斯矿井。其中,CH气体绝对涌出量约为6.85 m/min,相对涌出里约为1.84 m/min.co。气体绝对涌出里约为16.35 m/min,相对涌出量约为3.56m/min。矿井煤层属于自燃发火等级为Ⅱ类的煤层。目前,该矿井采用对角式通风方式,矿井内布置3个进风井(主井、副井和新副井),2个回风井(东风井和西风井)。针对上述矿井通风网络基本情况,对其通风网络的风流密度预测方法进行研究。


  2矿井风流密度计算模型


  矿井中含有大量瓦斯气体,需要将地面的新鲜空气由风井流入井下,再通过回风井返回地面,形成风流路径。在通风的过程中,进入井下的风流包含空气中的水蒸气,这部分湿空气对井下风流密度的计算[式(1)]具有一定影响。因此,井下的风流密度包含空气和水蒸气两部分密度:

  通常,对风流密度的测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测定,另一种是间接测定。直接测定通过测定风流状态参数而获得,通常利用井下巷道布置的测点,借助精密仪器进行人工测量,得到的结果较为精准,但操作过程复杂,人力和物力投入较大,后续的数据处理通常复杂。而间接测定是通过地面的风井口测量温度、湿度和压力,进而对井下的风流密度进行预测,这样的预测方法虽然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可操作性更强。但是,所测数据的误差相对直接测定较大。因此,需要对矿井的瓦斯通风风流密度预测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


  3矿井瓦斯通风网络风流密度预测


  3.1通风参数测定


  矿井的通风参数是进行风流密度预测和实验模拟的重要基础,通常需要通过相关测试仪器完成参数采集,并构建三维仿真模型,进而进行后续的风流密度预测。矿井的风流状态参数、巷道断面尺寸和风速等参数的测定采用通风阻力检测仪、机械风表和激光断面仪联合监测,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矿井通风系统在矿井节点和分支巷道布置测量点,如图1所示。

  根据矿井的实际分支情况,共布置了175个测量点。矿井的风流状态参数均为正常数值,在此基础上,构建三维仿真模型。对矿井的瓦斯通风系统进行实测,可以获得如表1所示的实测数据。

  3.2 BP神经网络预测算法模型


  井下风流状态受地面风流状态变化的影响,传统的风流密度预测方法准确率较低,无法精准体现矿井风流密度的实际状态。为了提高通风网络的预测精准度,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算法,通过对误差进行反向传播,可以实现较高的容错性和记忆力。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构包含有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满足非线性的函数映射,如图2所示。BP神经网络预测的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对数据处理后进行样本训练,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符合样本的期望结果。不符合,则需要增加训练次数。


  激活函数(Sigmoid函数)可以在模糊神经网络中

  4应用效果


  为了验证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矿井瓦斯通风网络风流密度预测方法的应用效果,在现场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并进行数据训练,来减小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误差。


  对BP神经网络进行迭代10 000次训练后,对比风流密度的实测值和预测值,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BP神经网络对16个矿井进行风流密度预测,相对误差最大为8.20%,各矿井的相对误差均未超过10%,误差范围能够满足井下对风流密度预测精度的需求。

  对井下20个巷道关键节点的风流密度预测误差进行对比,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实测值与预测相对误差均不超过5%,最大误差为15号巷道,相对误差为4.9%,误差范围能够满足井下对风流密度预测的精度需求。

  5结语


  针对井下瓦斯通风网络风流密度误差大的问题,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矿井瓦斯通风网络风流密度预测方法。建立矿井风流密度计算模型,对矿井瓦斯通风网络风流密度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对通风网络参数进行测定,并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算法模型。最后,通过实际工程背景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基于BP神经网络风流密度预测方法对矿井进行风流密度预测,相对误差最大为8.20%,各矿井的相对误差均未超过10%,巷道关键节点风流密度预测误差均不超过5%,最大相对误差为4.9%,误差范围能够满足井下对风流密度预测精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丽峰,周乾.基于VB语言的矿井风流温湿度预测模型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6,43(5):18-22.


  [2]龚青.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矿井风流调控虚拟系统设计与开发[J].科学技术创新,2022(22):180-183.


  [3]周志杨,晏江波,王海宁,等.多功能矿井风流调控设施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6):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