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关于改善鄂钢 260m2 烧结机料层透气性的探讨论文

关于改善鄂钢 260m2 烧结机料层透气性的探讨论文

6

2025-08-09 16:44:2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全球钢铁行业竞争激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鄂钢作为国内重要的钢铁生产企业,其烧结工序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体生产链的效益。

  摘要:全球钢铁行业竞争激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鄂钢作为国内重要的钢铁生产企业,其烧结工序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体生产链的效益。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和资源成本的上涨,优化烧结产能效率成为钢铁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系统总结了近两年以来,鄂钢炼铁厂260m2烧结机提高料层透气性的生产实践,通过分析料层透气性对烧结机的影响,提出提高混合料透气性的实践措施,并对应用效果进行剖析。通过研究分析以期为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烧结机;透气性;制粒


  1料层透气性对烧结的影响


  烧结料层透气性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烧结过程,具体包括烧结块的生产质量及成本控制。透气性好,则主抽风机的阻力较小,机上负压降低,抽入的空气能够与焦煤充分接触,使烧结过程的物理化学反应得以充分进行。同时穿过燃烧带的热气体给下层物料进行干燥预热,完成烧结过程气固液热交换,最后达到均匀烧结的目的[1]。如果物料透气性差,主抽风机的阻力增加,烧结机内负压提高,空气难以通过料层,空气与混合料接触困难,固体燃料利用率较低,燃烧反应不充分液相生成不足,结块效率低,烧结块产量降低[2]。


  2改善物料透气性的基础


  2.1加强烧结原料准备

5163937d8d8b0e87c06c1de4a1ddb45.png

  2.1.1含铁原料


  某钢铁企业烧结矿的含铁原料主要为BRBF粉、卡粉、PB粉、高炉返矿,先在混匀料场进行混匀,原料达到成分均匀稳定效果,再由皮带运输到配料室进行配料。

       2.1.2熔剂


  选用熔剂为白云石、石灰石、生石灰。碱度的大小与波动受CaO、MgO、SiO2、Al2O3含量的影响,而CaO、MgO、SiO2、Al2O3含量的多少主要由熔剂配比的大小决定,且熔剂可以强化烧结,必不可少。白云石、石灰石、生石灰通过直接购买合格粒级的产品。


  2.1.3燃料


  烧结车间生产所选用的固体燃料是焦粉与白煤搭配使用,焦粉从厂内焦化车间及高炉槽下运送到烧结煤仓,使用两段开路破碎制成粒度-3mm占68%~78%以上的成品燃料。


  2.2控制返粉与精矿的比例


  在烧结生产过程中,配入筛分后的小粒级返矿,能显著提高混合料的透气性,同时烧结矿的生产率和转鼓质量也有所提高[3]。但当小粒级返矿配比过高时,混合料反而无法混合均匀,熔剂燃料无法均匀依附在混匀矿上,制粒效果变差。同时因返矿粒度较粗,混合料整体透气性将变好,又会使燃烧带移动速度加快,燃烧温度达不到烧结的必要温度,其结果会使烧结块的强度变差,生产率降低。


  而且由于返粉是烧结生产的循环物,它的增加就意味着烧结生产率下降,为保证烧结过程的有效进行,将增加固体燃料的配入,提高生产成本[4]。总之,混合料中返粉超过一定限度后,透气性和垂直烧结速度均增加都不能补偿烧结块产率的减少,以及成本的上升带来的损失。


  2.3加强制粒效果


  为了加强混合料的混匀和制粒,改善混合料的透气性,设计采用圆筒混合机进行两段混合。一混充填率为11.767%,混合时间约2.52min,混合机转速6.5r/min;二混填充率为14.639%,混合时间4.17min,转速7r/min,遵循一混加水二混制粒的加水原则,一混加水量15t/h,水分率6.6%左右,二混加水量3t/h。主操密切关注一混出料水分值变化,及时在二混做出调整减少混合料的波动和波动值。为统一四班水分操作,配置快速测水仪每班测定混合料水分。在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控制的最佳水分范围为6.4%~7.4%。


  2.4强化烧结操作与控制


  采用铺底料工艺,是为保护台车篦条、保证料层烧透、减少烟气含尘量和延长台车工作年限,铺底料的粒度为10~18mm,铺底料的料层厚度为40~50mm,再进行布料。为达到布料均匀、粒度分布合理的要求,采用梭式布料器均匀地给入烧结机混合料槽,再用圆辊给料机和九棍布料器均匀地在铺上底料的台车上布料,原料粒度由上至下偏析,逐渐增大,达到提高料层透气性和提高了烧结矿的质量与产量的目的。


  烧结点火工艺采用焦炉煤气作为主燃料,煤气热值3750~3890kcal/Nm3。采用厚料层烧结技术,点火温度在1050±50℃,为减少因表层烧结矿温度急剧下降而对烧结矿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点火时间为1.2min左右,保温时间为3~4min。终点位置在倒数第二个风箱±0.5范围,温度区间控制按280~350℃调整,保证液相固结温度和保持时间。


  3提高混合料透气性的实践


  3.1提升原燃料掌控能力


  混匀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换堆时,堆头和堆尾成分波动较大,造成烧结过程波动和烧结矿R波动,为炼铁工序控制带来负面影响。混匀矿种石头、编织袋等杂物多,影响混匀制粒和布料效果,对烧结矿产质量影响大。


  对配矿工艺进行调整,大堆端部料(堆头堆尾)进配料室专仓,随堆中混匀矿少量配用,减少混匀矿质量波动。将混匀矿中≥8mm大颗粒比例占比降低至10%以下,大颗粒在烧结过程中使软化区间加大,不容易形成液相凝结块,使返矿率升高。同时对燃料粒度进行优化调整:固体燃料破碎粒度动态调整,将固体燃料中≤3mm占比与混匀矿中精粉率挂钩,其目的是有效改善烧结矿横断面下部液相凝结状态,减少气孔,防止出现大孔薄壁烧结矿。将生石灰5min活性度纳入跟踪监测,对比几家生石灰活性度差异,以便确定其消化路径,有针对性地补水,减少混合料水分的波动。


  3.2提高料温减少过湿层影响


  料层提高以后,烧结过程中的冷凝现象加剧,造成过湿带变宽,降低料层透气性。为此,在混合料仓和二次混合机中通入蒸汽加强对混合料的预热的同时,通过对蒸汽加热生产水的方式加快生石灰的消化作用,同时进一步提高料温,使混合料温度预热到“露点”(65℃)以上,基本消除了冷凝现象。同时降低混合料水分率,混合料水分控制目标由7.2%±0.4%降到6.8%±0.2%,避免了过湿带的形成对料层透气性的影响。


  3.3提高混合制粒效果


  烧结混合机历经逆向导料、雾状加水后,制粒效果有一定改善,但在持续的效果跟踪下,发现新的不足点影响着制粒效果:①二次混合在工艺要求下,加水量基本在2~4t/h,由于加水量小,螺旋喷头并不能起到雾化效果,仍然是柱状水流。②混合机内按工艺要求本应该为两段6孔加水(靠近进出料口各一段),同样因加水量小而管径较大,导致水流全部在出料口段,而末端无水,不符合工艺要求。③逆流衬板使用后,混合机填充率增加,其振动值明显偏高。于是选择更换小口径雾化喷头,后期将二混水管整体改小。同时重新设计加水点位,出料口段加水喷头数量减少,尽量往进料口段加水。两段混合机加水比例按8:2分配,减少二混负荷,提高造球制粒效果。改造后混合料1~6.3mm占比增加到61.9%以上,且综合粒径达3.72mm。同时将两端混合加水比例写入操作规程,同时加水喷头改小可能导致堵塞问题纳入日常检修消缺项目。


  3.4自动布料优化控制方法


  烧结采用自动布料装置,可根据设定料层厚度及层厚仪测量数据对比,调整辅门开度以此实现料层自动控制。但在上料工序断料、烧结开停机、清松料器、换台车、水分不稳定等异常生产状态下,该装置调整过于滞后,会使料层纵向高低起伏,布料高处无法烧透。因此,选择在异常状态下改变控制方式,即由料面控制改为阀位控制,在停机前,将当前阀位反馈值设定为阀位输入值,确保开停机过程中阀门开度不随料面变化,开机时能快速布平料面。混合料杂物卡辅门时,使圆辊给料机的调节器输出下降到最低。调大扇形门、活页板开度使大块落下,同时圆辊两侧刮料刀更换为耐磨件保证圆筒厚度可控。


  3.5加强堵漏风工作


  随着烧结机料层厚度的提高,风箱负压上升,漏风更加严重。因此,加强环冷机、大烟道卸灰阀的管控,并建立制度按周期检查每台卸灰阀都在正常工作运行,风道、灰斗通畅无积灰,提高了风机的有效进风量;定制度周期检查风箱、翻板阀、卸灰阀漏风情况,及时补漏。一期大烟道人孔尺寸改小,减少漏风。两期烟气含氧量分别降低至14.5%、14.1%。


  由于边缘部分透气性过剩,吸入大量的冷空气,影响点火效果,容易造成边缘部分点火效果差。烧结过程不同步,在梯形坡面与水平面交汇处形成严重的裂缝,造成大量有害漏风。对此,通过延长梭式布料器在混合料仓两侧的停留时间,减轻混合料沿台车横向上的粒度偏析,使台车两侧的下料量大于中间。同时更换所有台车边部三根炉条为无空隙炉条,使台车挡板边部风量下降,加以减轻“边缘效应”,改善沿台车横向上的烧结均匀性,效果比较明显。


  3.6布料圆筒改造


  目前,布料因原料夹杂石头或杂物,在前道工序未能有效拦截,就会导致石头卡在布料圆筒上方活页门处,使活页门开度变大。此时就需要岗位工及时前往现场调整活页门高度,排除石头,否则会造成局部冲料,料层增厚,烧结终点滞后,机尾未烧透,在环冷机出现二次燃烧的问题,以及下道皮带运输过程中出现红矿燃烧皮带的生产安全事故。


  鄂钢用5W1H的方法作出对策表,针对布料圆筒冲料这一主要原因制定了对策、措施和目标。通过焊接24根导料圆钢均匀分布在圆筒辊皮表面,利用圆钢凸起的特点,在旋转过程顺利带出混合料中夹杂的石头等杂物。解决先前因石头卡住下不来,导致活页门间隙增大问题。同时修订了布料圆筒减速机更换标准作业卡中减速机找正作业内容、注意事项中校正要求和验收标准,保证作业标准的正确有效性,提高布料圆筒传动输出效率。2024年烧结机检修对布料圆筒进行了改造,焊接24根导料圆钢均匀分布在圆筒辊皮表面。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观察发现,增加导料圆钢后布料过程更加均匀,料层厚度变化幅度减小,从而烧结过程也更加均匀,烧结机尾断面红层厚度平整呈一条直线,对烧结矿质量也有一定提升效果,达到了改造效果。


  3.7加装梯形布料、松料器等装置


  鄂钢烧结机台车墙板高度780mm,而烧结机料层提高至850mm,造成料层厚度大于台车栏板高度,布料过程中台车两侧出现大量掉料。为此,在平料板两侧加装三角形固定斜挡板,挡板下部与台车栏板对齐,上部向内略有倾斜,压实台车两侧布料,使台车两侧高于栏板部分的料层边缘形成一个斜坡,整体实现了梯形布料,既能提高料层厚度,也能减少烧结过程的边缘效应。


  烧结松料器是固定在烧结机布料前端长度为1.8~2.0m的长条形圆钢,其主要作用是调整料层结构,影响气体的流动路径和速率,从而提升料层的透气性。初期松料器因原料携带的杂物以及本身含水,松料器就容易出现粘料挂杂物等问题,进一步造成料面拉钩、局部坍塌,烧结矿疏松强度差返矿率高。为此,对松料器的长度、高度、层数、松料杆的间距、直径等进行了多次调整,将三层松料器分别控制高度为200mm、400mm、600mm错位安装,避免出现“打架”现象;利用手柄套筒套住松料器尾部米字结构旋转松料器,使其在生产状态下去除头部黏结料。从机尾断面来看,底部的致密层基本消除,液相分布均匀,烧结速度提高了8%。

1ef244dbfd2db618f442aacd47b3119.png

  4应用效果


  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后,混合料透气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首先,合料成球率由原来了23.6%提高到43.3%,混合料平均温度提高到67.4℃,料层过湿现象明显减轻;烧结料层由原来780mm提高到850mm,烧结负压也从原来的18.9kPa降低到17.8kPa,透气性明显好转。含氧量由16.1%降低至14.3%,烧结机尾断面均匀,边缘效应有所降低;烧结矿转鼓强度上升1.3%,RDI由61%稳定至72%以上,内返率由20.66%降低到18.22%,利用系数提高到1.436t/(m2·h),效果明显。


  其次,烧结固体燃料消耗和电耗分别由2022年的52.70kg/t、41.80kW·h/t降低到2024年下半年的49.62kg/t、36.45kW·h/t,成本降低8.27元/t。


  5总结


  要使烧结工序能够降本增效,改善物料透气性是一个关键环节,通过文章的分析,得出改善物料透气性的有效途径:


  (1)坚持抓好漏风长期治理制度,临时补漏和检修补漏相结合,保障漏风率持续稳定在40%以下;风箱、导气管、膨胀节、卸灰阀等关要设备周期性排查,做好台车本体漏风治理,大小栏板、插销孔、防磨板、炉篦条、隔热垫时刻可靠,密封到位。


  (2)用好混合机微波加水装置,保障混合料6.6%~7.0%水分稳定率90%以上;提高料温到“露点”(65℃)以上,尝试二次混合机雾化加水试验,提高混合料成球率;改进混合机出料口防磨块设计,保障筒体长度不磨损,混匀制粒时间有保障。


  (3)改善烧结过程粘结相数量及质量,保障尽量多的SFCA生成量,坚持混匀矿全粒级数据跟踪,杜绝平均粒径达标,两级分化情形出现。


  (4)优化原料的同时,提高主操工超前预控能力,对上料波动及早判定,及早处置,避免波动放大;严格抓好配水、配煤控制要求,通过ESOP工艺操作卡固化操作,杜绝对烧结机质量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利,陈东峰,赵成显,等.提高厚料层烧结燃料燃烧性的试验研究[J].钢铁,2010,45(11):16-21.


  [2]于恒.铁矿粉复合造块过程中的气体力学及成矿行为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3]王维兴,许满兴.优化配矿和烧结生产技术[J].河北冶金,2016(8):1-5.


  [4]冯根生,吴*利,赵佐军.改善厚料层烧结热态透气性的研究[J].烧结球团,2011,3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