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降解聚乳酸微生物的筛选及特性研究论文

2025-04-29 16:08:3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从黄粉虫肠道中筛选出了具有降解聚乳酸能力的微生物,鉴定其菌种并测定降解菌的降解特性。将PLA粉末作为唯一食物喂养黄粉虫60 d,然后将其肠道提取液接种到以PLA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富集、筛选和纯化降解菌。
摘要:文章从黄粉虫肠道中筛选出了具有降解聚乳酸能力的微生物,鉴定其菌种并测定降解菌的降解特性。将PLA粉末作为唯一食物喂养黄粉虫60 d,然后将其肠道提取液接种到以PLA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富集、筛选和纯化降解菌。通过菌种形态观察和DNA测序等手段进行菌种鉴定,检测其在不同营养添加条件下的PLA降解效能。通过筛选获得一株PLA降解菌(Fusarium genus LT-1),初步鉴定为镰刀菌,随后将其接种到不同培养基中,连续振荡培养40 d,得到其对PLA的降解率为10.55%。结果显示,利用PLA材料喂食黄粉虫,可有效改变其肠道微生物菌群;同时将以PL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作为筛选平板,能快速、高效地筛选出PLA降解菌。文章为PLA塑料的生物降解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黄粉虫;聚乳酸;肠道微生物;生物降解
聚乳酸,又称聚丙交酯(Polylactic acid,PLA),展现出优良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2]。然而,PLA的降解需要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实现。这意味着当前的PLA废弃物难以实现有效处理,会引起潜在的环境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处理PLA生物降解塑料的废弃物,成为科研人员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昆虫肠道具备降解难以被昆虫消化的食物的能力,能为宿主提供一定的营养。同时,昆虫的肠道结构和摄取食物结构会对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鉴于昆虫肠道与其肠道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一些技术和方法来富集环境样品混合菌群中的某一类菌,使其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类菌的筛选效率。以黄粉虫为代表的一类昆虫对恶劣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陈冠舟等[3]利用高通量测序法探究了啮食泡沫塑料黄粉虫的肠道菌群结构,揭示了黄粉虫肠道细菌具有多样性,并提出肠道细菌在黄粉虫降解塑料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着主导作用。冯娟等[4]综述了黄粉虫对塑料有较强的取食能力,并从其体内成功分离出了数株微生物。王子君[5]发现,黄粉虫能啮食聚苯乙烯泡沫并表现出明显的生长现象。
同时,其采用NA与LB 2种培养基对黄粉虫肠道菌进行了好氧培养,在以聚苯乙烯为唯一食物来源的分组中分离出了8株菌。
利用微生物处理PLA生物塑料废弃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一些实验室虽具备筛选生物降解塑料微生物的能力,但对于降解工艺、降解菌剂的开发以及现实应用等仍缺少研究。因此,本文旨在为PLA塑料降解菌提供更多的菌质资源。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试剂及仪器
1.1.1黄粉虫
100目PLA(Polylactic Acid)、PBS(Polybutylene Succinate)、PCL(Polycaprolactone)粉末,购自东莞市精科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黄粉虫,虫体2 cm左右,购自椒江花鸟市场。
实验主要试剂为化学纯,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1.2实验仪器设备
GWB-1E超纯水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SX-500全自动高压灭菌锅,日本Tomy DigitalBiology公司。
1.2实验方法
1.2.1黄粉虫的喂养
对黄粉虫饥饿处理3 d后,选取200条形态大小均匀的置于25±2℃环境下饲养,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100条。一组喂养麦麸(对照组),另一组只喂养PLA粉末,其他条件保持一致。
1.2.2黄粉虫肠道微生物分离、纯化和筛选
取经PLA喂食60 d、大小一致的黄粉虫10条,在流水下冲洗5 min,于超净工作台上制作成肠道微生物提取液。进行梯度稀释,各取100μL涂布于PLA培养基上。后放入37℃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
1.3降解菌的鉴定
1.3.1降解菌的形态结构
观察菌株在PLA无机盐培养基平板上的生长状况,包括形状、形态、颜色、产孢、菌丝等形态学观察。
1.3.2降解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将降解菌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并开展生理生化鉴定。
1.3.3降解菌的分子鉴定及基因树
以筛选出的微生物总基因作为模板,采用真菌提取试剂盒提取DNA,用鉴定通用引物扩增分离菌ITS序列,并送至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序列通过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进行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比对。
1.4降解菌的降解性能鉴定
1.4.1失重法测量降解菌对PLA的降解率
将PLA薄膜裁剪为5 cm×5 cm的尺寸,经蒸馏水洗涤并浸泡15 min,60℃烘干4 h,以2张为一份,准确称取M0及记录数据。添加到装有已灭菌的100 mL无机盐液体培养基的500 mL锥形瓶中,接种活化得到菌液。将菌液固定于摇床上,180 r/min、30℃条件下培养30 d,并将不接种的PLA薄膜无机盐设置为对照。每5 d取样一次,待降解实验结束后,倾出培养液,将残留PLA膜进行过滤收集、超声波清洗、60℃烘干4 h后准确称重M1。
PLA膜失重率(%)=(M0-M1)/M0×100%(1)
2结果与分析
2.1筛选土壤筛选
埋有黄粉虫粪便处的土壤稀释液不同浓度PLA培养情况如图1所示。
2.2微生物培养
2.2.1降解菌在不同培养温度、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降解菌在不同培养温度和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具体如图2所示。
LT-1在25℃PLA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状况良好,气生菌丝呈白色,无孢子产生,产生粉色的色素;在30℃PLA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状况一般,气生菌丝呈白色,无孢子产生,产生粉色的色素;在35℃PLA固体培养基中不生长,无气生菌丝,无孢子产生,无色素产生。由此可知,降解菌LT-1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5℃。
LT-1在25℃的淀粉培养基、干酪素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完全培养基、PDA固体培养基中均生长旺盛,呈圆形,同时气生菌丝呈白色,无孢子产生。在淀粉培养基、完全培养基、PDA固体培养基上产粉色色素;在干酪素培养基上不产色素;在高氏1号培养基上产黄色色素。
2.2.2菌种鉴定
将菌株LT-1的ITS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在下载相似度较高的参考序列后,使用MEGA7软件内置的ClustalW程序进行序列的多重比对并结合菌落形态确定本降解菌为Fusarium genus。
2.2.3降解聚乳酸结果
培养30 d后,Fusarium genus LT-1对PLA350目的降解率可达10.55%。
3总结与讨论
本文利用PLA材料改变黄粉虫肠道微生物菌群,同时将以PL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作为筛选平板,快速有效地筛选出了PLA降解菌;并将降解菌接种到不同营养物质、不同质量浓度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发现PLA的降解率可达10.55%。本文首次报道了Fusarium genus具有降解PLA生物塑料的潜力,为Fusarium genus的应用和功能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PLA塑料降解菌的资源增添了种类。
现有实验室虽具备筛选生物降解塑料微生物的能力,但缺少对微生物降解PLA的降解工艺、关键酶研发和现实应用等的研究。为此,如何获得高效的PLA塑料降解菌,并研究其关键降解酶及酶活特征等[6],是研究PLA塑料降解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邓春兰,应必仕,银锦国,等.聚乳酸改性和降解的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22,50(3):100-103.
[2]姚逸,王超军,欧阳春平,等.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21,48(17):75-76.
[3]陈冠舟,张白鹭,纪梦梦,等.高通量测序探究啮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黄粉虫的肠道菌群结构[J].微生物学通报,2017,44(9):2011-2018.
[4]冯娟,朱廷恒,罗春萍,等.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肠道中聚乳酸塑料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J].浙江农业学报,2022,34(6):1277-1286.
[5]王子君.黄粉虫幼虫啮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肠道组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
[6]谢彬,白茸茸,孙华山,等.聚乳酸塑料合成、生物降解及其废弃物处置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23,39(5):1912-1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