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酵素酸菜发酵剂对酸菜发酵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

2025-04-19 14:43:07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文章以环保酵素酸菜发酵剂发酵酸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发酵汤汁的pH、总酸和菌体细胞密度变化来判断其产酸能力,通过测定酸菜亚硝酸盐含量来探究发酵进程,并通过感官指标评价体系评估酸菜品质。结果表明,环保酵素酸菜发酵剂的产酸能力明显强于市售直投式乳酸菌剂;发酵结束时,酸菜的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国标要求的20 mg/kg,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性卫生标准。J30、J50的酵素酸菜色泽淡黄、质地脆爽、气味酸香、口感味道浓郁。
摘要:文章以环保酵素酸菜发酵剂发酵酸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发酵汤汁的pH、总酸和菌体细胞密度变化来判断其产酸能力,通过测定酸菜亚硝酸盐含量来探究发酵进程,并通过感官指标评价体系评估酸菜品质。结果表明,环保酵素酸菜发酵剂的产酸能力明显强于市售直投式乳酸菌剂;发酵结束时,酸菜的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国标要求的20 mg/kg,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性卫生标准。J30、J50的酵素酸菜色泽淡黄、质地脆爽、气味酸香、口感味道浓郁。
关键词:环保酵素;酸菜发酵剂;酸菜;亚硝酸盐
传统酸菜工业化生产技术多采用直投式发酵剂进行发酵,无需菌种活化,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发酵效率。但该类发酵剂制备流程复杂,需要一定成本,且产出的酸菜缺乏自然发酵的独特风味[1]。此外,单一乳酸菌株发酵还可能导致酸菜严重酸化,影响酸菜风味。
环保酵素是由厨余、水和红糖按比例混合后,经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厌氧发酵所制得的棕色液体。该种酵素以乳酸菌为优势菌群,以乳酸和乙酸为主要酸基物质,集益生菌、酸、醇、酚、氨基酸、矿物质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于一体。发酵菌种为水果蔬菜的本源微生物,安全且有利于改善产品的营养与感官特性[2]。
目前,酸菜发酵主要依赖乳酸菌,而环保酵素中含有丰富的乳酸菌和乳酸,在发酵过程中能够直接降解亚硝酸盐、抑制杂菌,同时其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也有助于增加酸菜的营养和风味。文章旨在采用价格低廉培养基代替MRS培养基对环保酵素进行扩培,开发制作简单、廉价且高效的酸菜发酵剂。
1材料及方法
1.1实验材料的制备
环保酵素制备:将红糖、废弃水果和水按照1∶3∶10的比例放入塑料桶中,充分混匀后置于阴凉处密封发酵3个月。
环保酵素酸菜发酵剂制备:将环保酵素按50%稀释,加入白糖0.7%、麸皮6%,于37℃培养箱中培养2 d。
酵素酸菜的腌制:将大白菜晾晒3~5 d后,放入酸菜发酵液中常温密封30 d左右完成腌制。
1.2实验设计
设置2个对照组,分别为空白组(CK)和川秀牌泡菜酸菜发酵剂对照组1%(L),同时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环保酵素酸菜发酵剂50%(J50)、30%(J30)、20%(J20)、10%(J10)。每组设置2个平行组,分别用于指标测定和感官评价。
1.3指标测定及方法
pH测定采用酸度计法;总酸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菌体细胞密度(OD630)依靠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
1.4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3软件记录、整理并计算数据;采用Origin pro 2021软件绘图;采用SPSS 21.0软件开展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酵素酸菜发酵液产酸能力的测定
2.1.1发酵液pH的动态变化
酵素酸菜发酵过程中pH的动态变化具体如图1所示。
研究发现,pH变化会影响发酵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代谢途径,进而生成不同种类的代谢产物,影响酸菜的风味和品质。
数据显示,CK与L组的起始pH均在6~7,随后逐渐下降至4~5;酵素发酵剂组的初始pH低于4,且全程始终在3~4轻微波动。比较第30天的终止pH,发现J30与J50的pH分别为3.67、3.62,与CK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
2.1.2发酵液菌体细胞密度(OD630)的变化
酵素酸菜发酵过程中OD630的动态变化具体如图2所示。
OD630值反映了菌体生长情况。如图2所示,各组OD630值均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大,在发酵前期的0~12 d内增长迅速;12 d后增长较为缓慢,并在24~30 d趋于稳定。比较第30天的OD630值发现,J50、J30的OD630值分别比CK高出约5.14倍、4.35倍(p<0.01)。
2.1.3发酵液总酸的变化
酸味是酸菜独特风味的主要来源。研究发现,CK组总酸在0~9 d增长缓慢;9~15 d增长快速;15~30 d增长趋势放缓。酵素发酵剂组的总酸含量初始值远高于CK组与L组,在0~3 d迅速增加;3~6 d小幅下降;6~21 d缓慢增加;24~30 d波动较小,逐步趋于稳定。比较第30天的总酸,发现酵素发酵剂组远高于CK和L组。J50和J30的总酸分别比CK组高出约1.35倍、1.11倍(p<0.01)。具体如图3所示。
2.2酵素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酵素酸菜发酵进程中亚硝酸盐的动态变化如图4所示。
亚硝酸盐含量是酸菜发酵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亚硝酸盐具有强氧化性,进入人体后会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
研究显示,CK组在第3天时亚硝酸盐含量就达到了26.61 mg/kg,L组于第12天达到峰值10.15 mg/kg;酵素发酵剂组的亚硝酸盐含量则始终低于5.00 mg/kg,且最高峰值仅为J50在第15天的4.72 mg/kg。但总体而言,各组的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国标的20.00 mg/kg。比较第30天的亚硝酸盐含量,发现J30与J50的含量分别比CK组纸了57.26%、39.45%(p<0.01),说明J50、J30能够显著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2.3发酵酸菜的感官风味评价
随机寻找一批同学与老师(共20人),从色泽、香气、滋味、质地4方面对酸菜进行感官评价。
3结论
3.1环保酵素酸菜发酵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快酸菜发酵进程
环保酵素发酵剂的投入会使发酵液初始pH较低、OD630与总酸较高,并促使大白菜直接进入微生物活跃的酸性发酵环境中。到发酵后期,酵素发酵剂组的pH更低、OD630与总酸更高,说明酵素发酵剂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酸菜发酵进程。同时,低pH环境可抑制不耐酸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酸菜的酸味和口感更好。
3.2环保酵素发酵剂对于降低亚硝酸盐效果显著
亚硝酸盐是衡量发酵酸菜安全品质的重要指标。CK组和乳酸菌组的亚硝酸盐含量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峰值分别为26.61 mg/kg、10.15 mg/kg,而J50等酵素发酵剂组的最高峰值仅为4.72 mg/kg,说明酵素酸菜发酵剂的投放有助于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3.3以亚硝酸盐酸降解为主导致大量硝酸盐残留的工艺技术需要完善
研究指出,当发酵液pH<4时,亚硝酸盐以酸降解为主;pH>4.5时,以微生物的酶降解为主。酵素酸菜发酵剂组全程pH低于4.0,说明亚硝酸盐基本处于酸降解状态。因此,尽管亚硝酸盐含量很低,但缺少酶降解阶段,可能会导致硝酸盐积累,还需对酵素酸菜发酵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
3.4环保酵素酸菜发酵剂能够提升酸菜风味品质
从水果和蔬菜附着的本源微生物中选择发酵菌种,在延长保质期、改善营养和感官特性等方面更具优势。文章所用的环保酵素发酵菌种就源于自然附着的植物本源微生物。研究显示,J30、J50组酵素酸菜无论是色泽、香气还是滋味、质地均表现上乘。
4结语
以本源微生物发酵而成的环保酵素为原种,使用麦麸、白糖等廉价培养基扩培,代替直投式发酵剂生产风味浓郁的酸菜,可为酸菜生产开辟新的路径和手段,推进对废弃厨余蔬果资源的利用。
[1]王旭丹.乳酸菌的筛选及直投式酸菜发酵剂的研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9.
[2]田慧敏,刘小荣.乳酸菌发酵酸菜及廉价培养基的筛选[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9):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