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应用的 Meta 分析论文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应用的 Meta 分析论文

4

2025-04-17 16:27:1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运用Meta分析法定量评价翻转课堂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文章通过检索数据库,查找翻转课堂在微生物课程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并采用StataSE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摘要:运用Meta分析法定量评价翻转课堂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文章通过检索数据库,查找翻转课堂在微生物课程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并采用StataSE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微生物理论学习成绩,还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微生物学理论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Meta分析。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前为学生传递知识点,在课堂中实现知识点内化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由学生自学、线上交流、小组协作、问题讨论和结果展示等环节构成,能使学生的知识习得过程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也能使教学从单一的知识目标转变为多元能力目标。本文运用Meta分析翻转课堂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成效,以期为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策略


  本研究所涉及的7个数据检索库为: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检索截至2024年1月20日。中文检索关键词为:“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翻转课堂”“颠倒课堂”“翻转课题”“反转课堂”“翻转课堂”等。英文检索词为:“microbiology”“medical microbiology”“inverted classroom”“flipped classroom”等。


  1.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微生物学翻转课堂和传统授课方式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RCT)。(2)研究对象:本科生。(3)干预措施: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法。(4)结局指标:测试成绩、问卷调查(包括教学效果、能力提高、知识运用等),以“满意”或“不满意”进行评价。


  1.2.2排除标准


  (1)重复发表的文献;(2)会议、综述等文献;(3)无法获取完整数据的文献。


  1.3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文献筛选工作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并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EndNote软件中,整理并去除重复文献,最终确定研究文献。若对筛选结果存在分歧,需与第3名研究者共同讨论决定最终结果。文献资料提取内容包括发表刊物、标题、作者姓名、发表年份、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等。


  1.4文献质量评价


  根据Cochrane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由2名系统评价员独立完成文献偏倚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具体如下:(1)研究对象随机序列的产生;(2)分配隐藏;(3)实验实施盲法;(4)结果数据报告完整;(5)选择性报告;(6)其他偏倚条目。每项条目分别进行评价,评价等级分为“低风险”“不明显风险”“高风险”。评价结果以偏倚风险图示呈现。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tataSE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量资料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和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表示,且各效应量均采用95%的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作为统计学分析变量的结果指标,即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判断:通过x2检验与I2值判断是否存在异质性。若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1,且I2<50%),则计算合并效应量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若研究间有明显异质性(P<0.1且I2≥50%),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且需对异质性来源作进一步探讨。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通过数据库检索共获得249篇文献,剔除重复文献后剩余148篇;进一步筛选后,最终纳入15篇研究文献[1-15]。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如图1所示。

  2.2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在纳入研究的文献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单一翻转教学方法或将翻转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联合。此外,教学研究主要采用两种实施方式:(1)课程内容全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2)课程部分章节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纳入研究的文献主要采用成绩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教学效果。其中,有13篇文献以课程理论成绩为评价标准;其余2篇以课程某一章节的测试成绩为评价标准。问卷主要对教学效果、能力提高和知识运用这三个方面展开评价。文献研究的基本特征具体如表1所示。

  2.3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将13篇研究文献进行随机分组,为低风险;其余2篇未提及教学方法的实施是否进行分配隐藏和盲法实施。文献中所有文献结果报告完整,无选择性报告,均为低风险。


  2.4 Meta分析结果


  2.4.1课程考试成绩


  13个研究文献采用课程理论成绩衡量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展开研究,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865人,平均成绩为83.0±7.48分;对照组896人,平均成绩为74.80±8.89分。各研究间I2=91.5%,P=0.000,表明结果存在高度异质性。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理论成绩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成绩[WMD=8.16,95%CI(6.00,10.33),P=0.000](见图2A)。此外,纳入分析的2个研究使用测试成绩,实验组168人,平均成绩50.64±8.85分;对照组141人,平均成绩45.28±6.11分。各研究间I2=0.0%,P=0.610,表明结果具有同质性。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图2A显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成绩优于传统教学模式[WMD=5.20,95%CI(3.63,6.78),P=0.000]。


  2.4.2调查问卷


  在纳入分析研究的文献中,有5个研究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实验组292人;对照组313人。问卷涉及的问题包括课程教学效果、学习能力的提升情况,以及知识运用程度评价。


  2.4.2.1教学效果满意度


  各研究间I2=0.0%,P=0.908,表明结果具有高度同质性。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教学效果较好[WMD=2.60,95%CI(1.76,3.83),P=0.000]。具体如图2B所示。


  2.4.2.2学习能力提升


  各研究间I2=0.0%,P=0.473,表明结果具有高度同质性。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数据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翻转教学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WMD=3.64,95%CI(2.49,5.30),P=0.000]。具体如图2B所示。

  2.4.2.3知识运用程度


  各研究间I2=0.0%,P=0.479,表明结果具有高度同质性。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进行翻转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面[WMD=3.89,95%CI(2.68,5.65),P=0.000]。具体如图2B所示。


  2.5发表偏倚检验


  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课程考试成绩(见图3A)及问卷调查(见图3B)相关研究的发表偏倚分析显示,漏斗图基本呈左右对称的分布形态。

  3讨论


  微生物学知识量较大、知识点零碎,许多内容需要记忆,容易出现记忆混淆的情况,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其学习效果。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将学习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外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协作探究、互动交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还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实质性转变。


  近些年,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在我国高校中得到了广泛开展,有关翻转课堂的应用实践论文也不断涌现。研究发现,在纳入调查的文献中,微生物课程考核成绩存在明显异质性。然而,查阅文献提供的资料,并未发现明确的异质性原因。造成异质性的原因可能是各高校间的翻转课堂缺乏标准化教材和统一的教学标准。此外,各高校的考核试卷主要反映在客观考试成绩上,题型、判卷标准缺乏一致性。此外,本文还通过主观问卷形式,调查了学生对翻转课程教学的满意程度。研究证实,翻转课堂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方面成效显著。


  综上所述,在微生物学理论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优越性,值得推广,但其教学方案和实施细节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标准化处理。

 参考文献


  [1]薛庆节,闫迎春,李秀真,等.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6(6):568-571.


  [2]葛会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课程中的应用和创新[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22):79-80.


  [3]王金冬,吴晓燕,王红艳,等.翻转课堂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2):16-17.


  [4]王金冬,刘志军,王红艳,等.“案例式”翻转课堂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3):113-114.


  [5]王慧勇,杨萌,查道德.翻转课堂在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11):179-182.


  [6]余春芳,刘龙,位秀丽,等.英语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中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1):3306-3307.


  [7]时文艳.“案例式”翻转课堂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A2):76-77.


  [8]薛庆节,闫迎春,李运清,等.混合教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大班制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9(1):16-19.


  [9]程红兵,申青阳,崔国艳,等.基于手机APP的医学微生物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1):109-110.


  [10]彭桂英,郝钰.在线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程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18):2303-2306.


  [11]白莉.“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8):117-118.


  [12]杨松,刘永华.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在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7):118-119.


  [13]张戎,季旻珺,周莎,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21,37(1):77-80.


  [14]马云云,钱丽丽,张改,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4(5):613-616.


  [15]刘丽,于瑞雪,郝伟伟.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