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镀锌层厚度对金属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

镀锌层厚度对金属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

2

2025-04-17 15:27:1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镀锌层作为一种有效的防腐蚀保护措施,在钢铁材料制造中被广泛应用,然而镀锌层的厚度对其耐腐蚀性能的具体影响尚缺乏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因此,文章分析了镀锌层厚度对金属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摘要:镀锌层作为一种有效的防腐蚀保护措施,在钢铁材料制造中被广泛应用,然而镀锌层的厚度对其耐腐蚀性能的具体影响尚缺乏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因此,文章分析了镀锌层厚度对金属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首先,文章详细分析了金属材料镀锌工艺工作原理。其次,详细阐述了实验材料及方法。最后,通过各种仪器进行试验测试,得出镀锌层厚度对金属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镀锌层厚度不仅能够延长镀层的使用寿命,还能有效降低长时间暴露于腐蚀环境下的材质损坏风险。


  关键词:镀锌层厚度;金属耐腐蚀;性能影响


  在现代工程应用中,腐蚀现象对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构成了重大威胁。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材料在建筑、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这些领域中的许多金属构件经常暴露于腐蚀性环境,例如,潮湿、盐雾、酸碱介质等,这直接加速了材料的老化和破坏,导致相应的维护成本和安全隐患的增加。因此,开发有效的防腐蚀技术是提高金属材料使用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的重要任务之一。热镀锌作为一种常见的防腐蚀方法,广泛应用于制作各类金属材料,尤其是在钢铁等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咱1暂。镀锌层的厚度对金属的耐腐蚀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通过合理的厚度控制和合适的合金添加,可以有效延长金属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1金属材料热镀锌工艺分析


  金属材料热镀锌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表面防护技术,由于镀层较薄,在腐蚀介质中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耐蚀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热镀锌工艺包括原料预处理、热浸镀、冷却、后处理等步骤,其中热浸镀是主要工序,工艺过程如下:①原料预处理:将原料经过除油、酸洗、水洗后,通过输送设备送入热浸镀槽中;②热浸镀:将热浸镀槽中的原料置于加热炉中加热至450~600℃,使锌粉熔化成熔融状态,然后通过热浸镀将熔融的锌沉积到基体上;③冷却:对锌粉进行冷却处理,使锌粉在室温下形成均匀的薄层;④后处理:对冷却后的锌粉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咱2暂。热浸锌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实验材料及方法


  2.1实验材料


  实验采用的是Q235钢材,镀锌的镀层厚度分别为20滋m尧25滋m尧30滋m尧40滋m尧50滋m尧60滋m。实验采用的设备为GJB548B型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咱3暂。实验所用仪器设备,如表1所示。

  2.1.1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


  采用MERLINCOMPACT型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涂层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加速电压10.0kV,电子束流298.8滋A,并用X-MamN型X射线能谱仪进行元素分析。加速电压分15kV,由于试样表面导电性差,测试前使用Cressington108auto型离子溅射仪对样品表面进行喷金处理,溅射时间为30s咱4暂。


  2.1.2 X射线衍射(XRD)


  采用X'PertPRO型X射线衍射分析仪对试样表面的物相组成和晶体结构进行分析。测试时采用Cu-Kα,X射线源,石墨单色管,加速电压30kV,加速电流25mA,扫描角度范围为20毅耀55毅,扫描速度为4毅/min。使用Jade软件分析数据。


  2.1.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采用K-Alpha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涂层表面元素化学状态进行分析。蚀刻时间为60s。激发源采用AlKα射线(hv=1486.6eV),工作电压12kV,灯丝电流6mA。全谱测试通能200eV,步长1eV;窄谱测试通能50eV,步长0.1eV。测试结果使用Avantage软件进行分峰拟合处理,以C1s=284.80eV结合能为能量标准进行荷电校正。通过膜层剥落产生的声发生信号和划痕剥落处的扫描图片确定临界载荷即膜基结合强度。检测时,每种样品设置3个平行样,每个样测试3条划痕。


  2.1.4涂层结合强度


  采用兰州中科凯华科技的WS-2006型涂层划痕仪测定膜基结合强度。划痕仪金刚石压头锥角120毅,曲率半径0.2mm。在压头划过样品表面的同时,线性加载。划痕长度为6mm,划痕速度为6mm·min-1,加载载荷为80N,加载速率为80N·min-1。通过膜层剥落产生的声发生信号和划痕剥落处的扫描图片确定临界载荷即膜基结合强度。检测时,每种样品设置3个平行样,每个样测试3条划痕。


  2.2试样制备


  参照GB/T 15970—2017,设计适用于拉-弯复杂载荷加载的板状试样,结构尺寸如图2所示。

  沿TC4钛合金板材的轧制方向进行切割,其平行长度部分厚度(2mm)小于两端厚度(4mm),平行长度部分规格为10mm伊2mm伊90mm。试样的平行长度部分使用400#、800#、1000#、1200#、1500#、2000#水砂纸逐级打磨。随后,将试样依次置于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完成后放入烘干箱中烘干备用。

       2.3实验方法


  将镀锌板(钢锭)放在电炉中加热到650~700℃,保温3~5min后出炉冷却到室温。在室温下将镀锌层除去,采用超声波清洗技术对其进行清洗,然后将其置于水浴锅中进行超声波清洗15min后取出晾干,用丙酮擦拭干净后烘干备用。将处理好的镀锌层试样放入60℃恒温箱中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850℃,保温1h。将热处理后的镀锌层试样放在马弗炉中保温2h后取出放入50~60℃烘箱中保温1h备用。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重量的镀锌层试样放入马弗炉中进行热重分析(TGA),加热温度为850~900℃,保温1h。将试样在马弗炉中以1000r/min转速、4℃/min升温速率进行连续升温,升温速率为5益/min。经马弗炉后将试样放入马弗炉中保温1h。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50℃,2h后取出放入马弗炉中保温1h备用咱5暂。


  采用SEM观察不同镀层厚度的镀锌层表面形貌和腐蚀坑深度;采用能谱仪分析不同镀层厚度的镀层物相组成;采用XRD分析不同镀层厚度的镀层物相组成;采用SEM、EDS、XRD等手段分析不同镀层厚度的镀锌层表面形貌和元素含量。试样浸泡在10%KOH溶液中腐蚀10h后取出,用SEM观察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和腐蚀坑深度。试样浸泡在5%NaCl溶液中腐蚀4h后取出放入马弗炉中以1000r/min升温速率、4℃/min升温速率进行连续升温,升温速率为5℃/min,保温1h后取出放入马弗炉中保温1h,然后取出放入马弗炉中以1000r/min升温速率进行连续升温,保温1h后取出放入马弗炉中。


  3实验结果分析


  3.1基于镀层厚度的耐蚀性评价指标


  目前,针对镀层厚度对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有很多,但主要集中在对镀层厚度与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上。随着化学镀锌工艺的发展,为了提高镀层质量,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采取增加镀层厚度的方式,来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因此,文章从镀层厚度与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能之间的关系出发,结合实验数据及相关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镀层厚度的耐蚀性评价指标。该指标主要是根据实际生产中产品对镀层质量的要求,以镀层厚度与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能之间为评价指标,通过合理选择镀层厚度和工艺参数来提高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能。该评价指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镀层厚度和工艺参数咱6暂。

       3.2工艺参数优化


  镀锌层的厚度是决定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能的关键因素,要获得最佳的镀锌工艺参数,首先需建立镀锌层厚度与耐腐蚀性能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前面的试验结果,采用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镀锌层厚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镀锌层厚度与耐腐蚀性能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进行优化。镀层厚度对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较大,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能逐渐提高。为了使金属材料在较高浓度的硫酸溶液中获得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可通过降低温度、增加pH值、调整镀液中添加钝化剂等方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如表2所示。

  3.3镀层厚度测试结果分析


  采用磁性测厚仪进行各个试验样本的镀层的厚度测量,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腐蚀程度逐渐加剧。这是由于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金属材料表面发生氧化反应的面积增大,且氧化反应的持续进行会加速腐蚀过程。此外,在镀层厚度较大时,由于镀层厚度对腐蚀过程产生影响,当镀层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在腐蚀过程中,镀层中锌原子发生迁移,造成镀层薄厚不均,腐蚀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当镀层厚度达到2滋m时,其耐腐蚀性最好。这是由于2滋m的镀层厚度不会对镀层中的锌原子发生迁移影响到镀层的稳定性。当金属材料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后,由于锌镀层的保护作用,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金属材料腐蚀损伤,而且还可以阻止腐蚀反应继续进行。这是因为1滋m的镀层厚度较大时,其对腐蚀过程产生的影响较小;同时由于1滋m厚度的镀层没有改变镀层中锌原子迁移造成镀层薄厚不均的情况。因此,可以得出结论:2滋m的镀层厚度可以有效提高金属材料耐腐蚀性。


  4结论


  文章通过系统的实验分析和理论探讨,揭示了镀锌层厚度与金属耐腐蚀性能之间的复杂关系,并针对工业应用中的具体要求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通过优化镀锌层的厚度和添加适量稀土元素,显著提高了金属的耐腐蚀性能,这为相关工程的防腐蚀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镀锌技术的优化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也为相关行业的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梦佳,尹亚豪,郭磊,等.钢丝绳网紧固件镀锌层厚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24,60(4):34-36.


  [2]孟凡月,苗正坤,张静,等.热浸镀锌板锌层缺陷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J].涂层与防护,2023,44(11):29-35.


  [3]冷宸,汪晓勇,彭红兵,等.镀锌层和焊接速度对镁/钢MIG焊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24,53(19):44-49.


  [4]代玉杰,李存志,谢爱军.电镀锌与热镀锌层的鉴别方法[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23,44(3):24-27.


  [5]王邦林,柯拥军,廖兴利,等.稀土钇对输电铁塔钢制件热浸镀锌层组织与耐腐蚀性能的影响[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4):38-42.


  [6]顾佳羽,梁国威,赖德林,等.低合金高强度角钢热镀锌层局部结合力差异原因分析[J].材料保护,2022,55(12):20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