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创新与基层推广体系的优化策略论文

2025-03-12 11:34:59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基层农业技术的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不仅能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在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目前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包括推广机制不健全、技术人员能力不足、农民对新技术接受度低等。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必须从多方面着手优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健全和完善推广机制,形成有序、高效的推广网络;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技术水平和推广能力;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和示范推广,激发农民对新
摘要:基层农业技术的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不仅能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在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目前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包括推广机制不健全、技术人员能力不足、农民对新技术接受度低等。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必须从多方面着手优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健全和完善推广机制,形成有序、高效的推广网络;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技术水平和推广能力;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和示范推广,激发农民对新技术的兴趣和信任,确保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这些优化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和效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基层推广体系;技术人员
基层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也是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影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研究和提出优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策略,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基层农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1.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基层农业技术创新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创新的农业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例如,通过引入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可以减少农作物因病虫害引起的损失,从而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其次,精细化的种植管理技术,如精准施肥、精准灌溉和智能农机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再次,基层农业技术创新能够有效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如基因编辑和分子育种技术,能够快速培育出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农作物品种,这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还降低了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和时间投入。最后,农业技术创新还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损失和浪费。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因此收获后的损失率较高,尤其在运输和储存环节。通过引进新的收获技术、保鲜技术和储存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农产品的损失率,确保更多的农产品能够安全到达市场。这种损失率的降低,直接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
1.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基层农业技术创新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意义。首先,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常导致土壤退化、水体污染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而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可以推广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从而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进而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次,农业技术创新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现代农业技术中的雨水收集与再利用技术,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依赖,从而保护水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最后,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长期单一作物种植和过度施肥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与结构退化,而通过创新的农业技术,如轮作、间作、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土壤的长期生产能力。保护性耕作技术,如免耕和少耕,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的水分和养分,提高土壤的健康状况,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3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高产量的农作物能够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高质量的农产品也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价格。通过推广优良品种、优化种植方式和管理技术,农民可以生产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其次,农业技术创新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农民的净收入。例如,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和施肥,不仅降低了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还提高了作业的精准性和效率,减少了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这种方式使得农民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增加收入。最后,农业技术创新可以开拓新的收入来源。通过技术创新,农民可以参与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例如,通过发展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农民可以将新鲜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加工品,如果蔬罐头、干果、果汁等,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价值,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收入来源。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推广机制不健全
第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缺乏系统性和整体规划,导致推广工作在不同地区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无法形成有效的推广网络。各地的推广措施和策略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形成合力,导致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不稳定。第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推广机构的职能和责任划分不明确,缺乏明确的推广任务与目标,导致推广工作缺乏方向性和针对性。推广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得推广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2]。第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由于推广机制中没有明确的资金来源和使用计划,因此推广工作经常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得推广活动的规模受限,难以开展大范围的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第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不健全。推广工作缺乏有效的评估标准和反馈机制,无法及时了解推广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但推广人员缺乏与农民的互动,难以获取农民对推广内容和方式的真实反馈,导致推广工作中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改进,影响了技术推广的持续改进与提升。
2.2技术人员能力不足
技术人员能力不足是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一个显著问题,其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许多基层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手紧缺,现有的技术人员无法满足大量农户的技术指导需求,导致推广工作难以覆盖所有农户,农业技术推广的广度和深度受到限制。第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技术人员缺乏系统的农业专业知识,特别是对新兴的农业科技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不够了解,难以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3]。第三,技术人员缺乏实地实践经验。许多技术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实践经验,对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了解不够,难以解决农民在实际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使得农民对技术指导的信任度降低。第四,技术人员缺乏沟通和推广能力。推广农业技术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的农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推广技巧。部分技术人员在与农民沟通时,缺乏有效的表达能力和与农民建立信任关系的技巧,导致推广信息传递不畅、技术推广效果不理想。第五,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工作积极性不足。由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较低,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因此许多技术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新动力。
2.3农民接受度低
农民接受度低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一个显著的问题。第一,农民对新技术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理解。许多农民教育水平较低,对于新技术的概念和实际应用不了解,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教育和培训,农民对新农业技术感到陌生和困惑,因此对新技术缺乏信任和接受意愿。第二,农民对技术推广的信息渠道不畅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传递渠道有限,农民接触新技术的机会少,难以及时获取关于新技术的全面信息,从而降低了他们对技术推广的接受度。第三,农民的传统观念和习惯根深蒂固。许多农民长期以来依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改变现有的生产习惯持保守态度,对新技术的创新性和有效性存在质疑,更倾向于继续使用传统的、已经熟悉的生产方式,认为这些方式更加安全、可靠,因此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第四,农民对新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缺乏信心。部分农民认为新技术的推广与实际生产条件不相符,担心新技术在自己农田中的应用效果不如传统方法的应用效果,导致对新技术持观望态度,从而影响了新技术在基层的推广和应用。第五,农民对新技术的经济投入存在顾虑。新技术的应用通常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包括购买新设备、改良种子等,但部分农民经济条件有限,对技术应用的投入能力不足,因此不愿冒经济风险来尝试新技术。
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优化策略
3.1健全推广机制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整合国家、省、市、县各级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形成上下联动、相互协调的推广体系。可以设立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使其作为技术推广的枢纽,确保各级推广机构之间的信息畅通和资源共享,避免推广活动的重复与资源浪费。其次,要完善推广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保障。明确推广机构和推广人员的职责分工,制定科学的推广任务和目标,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定期考核推广人员的工作绩效,结合推广效果进行评价,确保推广工作有序开展[4]。再次,加大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是健全推广机制的基础保障。各级部门应在财政预算中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推广活动有足够的资金保障,资金的投入应包括推广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宣传资料制作及推广活动的组织等方面。最后,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的反馈和评估机制是完善推广体系的必要措施。推广过程中,应设立农民反馈渠道,如热线电话、在线问卷等,收集农民对推广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定期组织推广效果评估,通过农户调查、推广效果测评等方式,了解推广工作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推广策略,优化推广内容与方法,确保推广工作能够真正满足农民的需求,提高推广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3.2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第一,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为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机会。可以由农业部门牵头,联合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农业企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应涵盖现代农业技术、病虫害防治、作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结合实际生产案例进行讲解,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培训方式可以采用集中培训、现场实训、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确保技术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最新的农业技术知识。第二,应重视技术人员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培训中,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可以组织技术人员定期到农业生产一线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使他们了解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与农民需求。通过现场指导和实际操作,技术人员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加强技术人员的沟通和推广技能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推广技巧。应在培训中设置沟通技巧和推广方法的课程,培养技术人员与农民的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讲解技术知识,还要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使技术人员学习如何引导农民接受新技术,如何解答农民的疑问,提高推广工作的有效性。第四,建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机制。农业技术日新月异,技术人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应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参加专业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农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建立技术人员的职业晋升通道,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机会,如技术职称评定、岗位竞聘等,激发技术人员的学习动力和工作积极性。
3.3增强农民参与意识
第一,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通过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村委公告、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和好处。宣传内容应通俗易懂,结合农民的实际生产问题,生动形象地展示新技术的优点和应用效果,增强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和兴趣。第二,应注重推广活动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应设置农民互动环节,鼓励农民主动参与推广活动。可以组织技术讲座、田间示范、技术观摩等活动,使农民亲身体验新技术的应用过程,还可以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交流,使农民直观感受新技术的优势,提高他们对新技术的信任度和接受度。第三,应建立农民技术需求的反馈机制。推广过程中,应该为农民提供反馈渠道,如设立意见箱、服务热线、在线反馈平台等,方便农民表达对技术推广的意见和需求。推广人员应定期收集和分析农民的反馈信息,了解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与对技术的实际需求。根据农民的反馈,及时调整推广计划和推广内容,确保推广工作能够真正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提高推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第四,应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农业技术培训。推广机构应定期组织农业技术培训班,并邀请农民参加。培训内容应结合农民的生产实际,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培训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田间课堂、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培训的吸引力[6]。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民,应为其提供培训费用减免或补贴,消除他们参与培训的经济顾虑。通过有效的培训,使农民掌握新技术的操作技能,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第五,应发挥示范户和技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可以在农村选拔和培养一批技术素质高、接受新技术快的示范户和技术带头人,作为技术推广的先锋。示范户和技术带头人可以在自己的生产中率先应用新技术,并通过现身说法,向周围农民展示新技术的效果和收益。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显著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未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方法的优化,基层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效益将进一步提升,进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中坚持创新驱动、精准推广,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1]胡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创新措施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9):113-115.
[2]许全德.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对策[J].南方农业,2022,16(14):133-135.
[3]何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建设路径思考[J].南方农业,2022,16(10):130-132.
[4]郭洪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创新措施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24):123-124.
[5]袁聿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探究[J].种子科技,2021,39(17):121-122.
[6]李驰原.探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创新措施[J].山西农经,2020,(10):132+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