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贵州省野生鸡枞菌采集环境初探论文

贵州省野生鸡枞菌采集环境初探论文

4

2025-03-06 16:17:2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通过对贵州省内9个地州市采集到的48株鸡枞菌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发现,鸡枞菌在贵州最适宜生长的环境范围是温度19~25℃,湿度85%~100%,氧气浓度平均19%左右;光照对鸡枞菌子实体开伞具有促进作用。

  摘要:贵州省拥有丰富多样的野生鸡枞菌资源,素有采食、销售野生鸡枞菌的传统习惯。文章通过对贵州省内9个地州市采集到的48株鸡枞菌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发现,鸡枞菌在贵州最适宜生长的环境范围是温度19~25℃,湿度85%~100%,氧气浓度平均19%左右;光照对鸡枞菌子实体开伞具有促进作用;鸡枞菌的培养环境应为经度25~33。,纬度99~120。,海拔900~1 900 m,土壤pH 6~8。其中,在经度25。、纬度115。、土壤pH 6.5、海拔1 200 m左右时,采集到的鸡枞菌最多。

       关键词:鸡枞菌;采集;环境


  1鸡枞菌概述


  鸡枞菌(Termitomyces spp.),别名荔枝菌、伞把菇、鸡肉丝菇、鸡肉菌,在南方被称作“荔枝菌”,是一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鸡枞菌隶属担子菌类、伞菌目(Agaricaies)、白蘑科(Trichoiomataceae)、白蚁菌属(Termitomyces)。鸡枞菌子实体形成所依赖的“菌圃”为蚁巢,蚁巢是在白蚁的反复参与下,由其排泄物与鸡枞菌的孢子、菌丝以及相关环境微生物相互作用、协同发育所得,在条件成熟时会形成菌索,进而形成鸡枞子实体。鸡枞菌与白蚁、蚁巢以及其中的微生物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共生关系。可见,白蚁、蚁巢共生的微生物对鸡枞菌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研究样本的采集


  2.1目标及意义


  本文采集了贵州省不同气候区内的野生鸡枞菌种资源,收集了鸡枞菌子实体样本、白蚁样本、白蚁巢样本、土壤样本共200份,用于调查并记录野生鸡枞菌的生长环境,旨在通过研究记录鸡枞菌生长的环境生态指标,推测出鸡枞菌最适宜生长的环境范围,为鸡枞菌资源的采集提供参考。


  2.2采集时间及方法


  2.2.1采集时间


  鉴于贵州省野生鸡枞菌多出现于每年的6—9月,研究将6—9月设定为野生鸡枞菌的采集时间。若遇气候干旱,可推迟至10月;若气候湿润,则可提前至5月。


  2.2.2采集方法


  在发现野生鸡枞菌后,观察鸡枞菌生长环境并拍照记录。第一步,先用挖锄和铲子从鸡枞菌子实体附近垂直往下挖,直到看到白蚁巢;第二步,沿着白蚁巢轻轻将周围泥土挖掉,直到露出整个白蚁巢;第三步,留取土壤样品、白蚁巢样品和子实体样品。鸡枞菌株采样方法具体如图1所示。


  2.3采集情况


  目前已在贵州省境内采集到野生鸡枞菌48株,共200份样本。其中,黔西南州31株,黔南州2株,贵阳市2株,遵义市2株,安顺市2株,六盘水3株,铜仁地区1株,毕节地区5株,黔东南州0株。具体如表1所示。

  经实地走访调查发现,黔东南州从江县一带有野生鸡枞菌生长。然而,从江县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2022年和2023年持续干旱少雨,导致野生鸡枞菌数量较少。因此,项目组在黔东南州暂未采集到野生鸡枞菌菌株。


  3野生鸡枞菌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在自然条件下,鸡枞菌的生长发育与白蚁息息相关,二者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一方面,白蚁可通过取食、婚飞等途径传播鸡枞菌,并为鸡枞菌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鸡枞菌可为白蚁提供营养来源并协助白蚁降解蚁巢中的高分子有机物。两者共栖于同一生态环境中,互惠互利,彼此持续生存和发展。


  3.1温度


  据张正富报道[1],蚁巢温度常年保持在20℃左右,但如果地表气温发生变化,也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夏季不超过28℃,冬天则保持在15℃左右。贺新生[2]认为,蚁巢内温度稳定在19~25℃范围内,最低不低于15℃,最高不超过28℃。赖井平[3]的试验表明,鸡枞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原基分化的温度均保持在12~24℃以内,且以16~20℃最适,低于8℃或高于30℃都会使其几乎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子实体形成的日均温以25~30℃、日温差5℃最适宜,且温度高达35℃时子实体仍能正常发育。


  3.2水分与湿度


  菌圃的含水量与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白蚁的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菌圃含水量通常为46.75%~58.35%;蚁巢内空气相对湿度为85%~100%。在此高湿度生境下,野生鸡枞菌生长较好(贺新生,1995),而一般真菌在70%~80%的相对湿度下生长较差[4]。赖井平发现,在菌丝生长阶段,空气湿度以80%左右为宜;在子实体形成初期,则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应保持在90%左右,低于80%不易形成菇蕾;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湿度可降至85%,以助力菇体正常发育;开伞阶段则需要相对湿度保持在95%以上。


  3.3经度与纬度


  野生鸡枞菌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一带,跨越了较大的经度、纬度。本项目采集到的野生鸡枞菌经度在东经104。9忆~108。99忆,纬度在北纬24。74忆~27。77忆。为分析经度与纬度对鸡枞菌的影响,研究选取细菌和真菌群落中丰度前10的门水平与环境因子经纬度展开冗余(RDA)分析。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细菌门水平下纬度(Lat)的射线较长,表明其对门水平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与经度呈正相关,而绿弯杆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与纬度呈正相关。

  3.4海拔


  本文采集到的野生鸡枞菌海拔在382.8~1 704.7 m之间。对选取的细菌和真菌群落中丰度前10的门水平与环境因子经纬度进行冗余(RDA)分析,发现细菌门水平下海拔(ASL)的射线较长,表明其对门水平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


  4总结


  根据本文所采集到的野生鸡枞菌分析可知,蚁巢温度保持在20℃左右最适,且子实体形成的日均温以25~30℃、日温差5℃最适;菌圃的含水量与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白蚁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菌圃含水量为46.75%~58.35%、蚁巢内空气相对湿度为85%~100%时,鸡枞菌生长较好;鸡枞菌主要生长在没有光线的活的蚁巢上,不需要光照;一定的光照有助于促进地面上的子实体开伞;应将环境条件设置为经度25~33。,纬度99~120。,海拔900~1 900 m,土壤pH 6~8。其中,在经度25。、纬度115。、土壤pH 6.5、海拔1 200 m的条件下,采集到的鸡枞菌最多。

 参考文献


  [1]张正富.鸡(土从)菌生活史初探[J].中国食用菌,1984(3):10-11.


  [2]贺新生.中国鸡枞菌的种类与分布[J].食用菌,1995(6):3-4.


  [3]赖井平.鸡枞菌的驯化与高产栽培[J].中国食用菌,1993(3):24-26.


  [4]陈宛如,杨焕明.白蚁巢中小白球菌生态因子研究初报[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83(3):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