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综合物探在多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技术及难点研究论文

综合物探在多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技术及难点研究论文

6

2024-12-18 16:46:0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中,离不开物探技术的应用。随着采矿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探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金属矿产勘查中常用的物探技术包括水文法、地震法、磁法、重力法和电法,文章总结了不同技术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分析了综合物探在多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技术难点,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综合物探勘查技术方法的应用效果。文章研究表明,根据多金属矿床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综合物探技术,能提高矿产勘查效率和质量,为后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摘要: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中,离不开物探技术的应用。随着采矿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探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金属矿产勘查中常用的物探技术包括水文法、地震法、磁法、重力法和电法,文章总结了不同技术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分析了综合物探在多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技术难点,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综合物探勘查技术方法的应用效果。文章研究表明,根据多金属矿床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综合物探技术,能提高矿产勘查效率和质量,为后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金属矿产;勘察作业;综合物探

  金属矿产是一类重要的矿物资源,根据性质和用途的不同,主要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轻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及稀土金属等。截至2022年末,中国已发现矿产资源173种,其中金属矿产59种。虽然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人均拥有量较少,且随着市场对金属矿产的需求不断增加,勘查工作成为一个重点。物探是观测、研究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条件,从而推断地质性状,为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因单一物探技术的应用有局限,目前综合物探技术得到推广,以下结合实践,为实际勘查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1金属矿产勘查中常用的物探技术

  1.1水文法

  水文法勘查是查明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掌握地下水、地表水的分布、成因及xx规律,判定地层特点。该方法多用于探测矿产的属性,能准确掌握岩层裂隙和空洞的物理信息,直接判断含水层和富水带,其他技术只能间接作出判断。水文法勘查技术优势包括:①能直接获取矿产样本,勘查作业的定位精准、精度高;②深入获取地下矿产的形态和性质,具有较强的探测能力,其适用的地质条件较广;③技术发展运用成熟,相关指标规范化,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该技术的缺点是:①钻探作业需要专业的设备工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和机械,因此勘查作业成本高;②钻探作业会破坏矿床和岩体本身,可能对矿井周边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1.2地震法

  地震法勘查是人工激发引起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通过观测分析地震波的传播规律,推断地下岩层的形态和性质。以其中的反射法为例,地震波在岩层界面传播中,部分能量被反射,部分能量透过界面继续传播。地下每个波阻变化的界面,如断层面、地层面、不整合面,均会产生反射波,在地表使用装置接收反射波,分析后就能查明地下岩层的结构形态。地震法的勘查深度为数十米至数十千米,相比于其他物探技术,该技术方法的优势是勘查精度高、穿透深度大,对地下岩层的分层更加详细,能提供丰富的地质细节。缺点是一次性投资大、设备占地面积大等。

  1.3磁法

  磁法勘查是观测分析由岩石、矿石或其他探测对象磁性差异引起的磁异常,来查明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不同岩石有不同磁性,能产生不同的磁场,其中铁磁性矿物的含量愈高、其磁性也就越强。得益于电子式磁力勘探仪的发展与应用,磁法勘查精度明显提高,不论是数据整理和分析,还是资料存储和成果展示,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磁法勘查的技术优势包括:①设备小型方便操作,勘查作业成本低、效率高;②适用范围广,不受地域限制,可提供全球磁异常信息;③该技术具有非侵入性,不会对地下岩体结构造成损害。其缺点在于:①对地下材料的导电性要求高,在低盐浓度土壤中的应用效果差;②对地下结构的深度、大小有一定限制,大规模勘查工作中需结合其他勘查技术方法。

  1.4重力法

  重力法勘查是利用岩体矿体的密度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重力变化,推断地下岩体矿体的埋藏情况,查明矿体的位置和构造特点。近年来,随着重力仪勘探精度提高,其应用范围也在扩大,能完成研究地壳的深部构造、勘探可燃性矿床、查明区域构造、勘探金属矿床、寻找近地表的高密度矿体等勘查任务。总结起来,重力法勘查技术的优势包括:①勘查深度大,操作简单,成本较低;②针对密度低、体积小的矿体,探测效果更好。该技术的缺点则是受重力场空间分布、人为因素的影响明显,其勘查结果的精度不高。

  1.5电法

  电法勘查是根据地下岩石矿体的电化学、电磁学性质不同,通过观测研究电化学场、电磁场的分布和时间特性,查明地质构造并寻找矿床。目前,电法勘查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流电法,如充电法、电阻率法、直流激发极化法;另一类是交流电法,如电磁法、大地电磁场法、交流激发极化法。以瞬变电磁法为例,技术优势包括:①勘查作业效率高、分辨能力强,尤其寻找低电阻率矿体的敏感度更好;②深度测量和剖面测量同时完成,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该技术的缺点则是容易受到现场环境干扰,如电力设施、金属结构,可能导致勘测结果不可靠。

  表1对比了重力法、电磁法和综合物探法的勘查效能,可见相较于单一的物探技术,综合物探法的整体勘查效能更高。

image.png

  2综合物探的应用技术难点

  2.1数据重复与干扰

  多金属矿产勘查中,综合物探技术虽然具有精度高、效率高的优点,但在长期开采过程中,也会造成数据重复问题,加剧数据统计工作的难度。造成数据重复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前者如特殊的地质构造,后者如采矿活动。在此干扰下,综合物探勘查作业中采集到的数据,不符合行业技术标准要求,甚至出现明显错误。例如,大冶铁矿在长期开采中,其人文干扰尤为严重,导致深部矿体产生的信号较弱。

  2.2深部信号识别困难

  多金属矿产资源的深部勘查中,采用综合物探技术预测矿体深度是一个重要环节,可通过分析磁场信号确定。对于深度较大的多金属矿床,其探测深度一般在500~1000m[4]。然而,一方面深部矿床产生的信号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会呈现出区域场特征,这就导致信号的识别和区分变得非常困难。尤其是在有干扰的条件下,识别弱信号更加具有挑战性。

  2.3勘查管理问题

  物探技术作为矿产勘查开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其他工程项目类似,也存在管理上的问题,成为技术应用中的一个难点。具体来看,一是受到国家政策、市场环境、安全、矿权范围划定、生产监管等影响,相关的管理部门较多,可能导致管理上的交叉和矛盾,增加审批手续的复杂性,限制物探技术和采挖作业实施。二是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尤其缺少有知识技术、有实操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从而限制了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

  3工程案例分析

  3.1研究区地质概况

  某地区位于西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目前地矿局对浅部矿产开展了勘查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深部矿产的勘查尚未有效开展。近年来,随着电法、磁法、电磁法等技术的发展运用,为深部矿产的勘查提供了有效手段,遂展开深度矿产勘查工作。

  该研究区主要是背斜构造,通过钻孔取样,实测白云岩、灰岩、粉砂岩、黏土岩和蚀变体的物性特征见表2。可见,各岩层电阻率最大的是灰岩,最小的是黏土岩;极化率最大的是蚀变体,最小的是黏土岩。其中,蚀变体与黏土岩的电阻率、极化率均存在较大差异,电性表现相对低电阻率+高极化率的特点,满足电法勘查的要求,最终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和时间域激电测深法(TDIP)。

image.png

  3.2综合物探勘查技术方法

  3.2.1 AMT法

  AMT法的场源是大地电磁场,利用设备观测电场水平分量、磁场水平分量,根据电场振幅、磁场振幅,计算阻抗相位和电阻率参数,根据这一结果推断地质构造特点。在多金属矿产勘查中,AMT法的频率为1~10000Hz,探测深度最大达到2000m。在本工程中,AMT勘查工作在现场布设1个剖面,总长度3km,相邻两点的距离为200~300m,共计15个测点。

  3.2.2 CSAMT法

  CSAMT法是在AMT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它将大地电磁法、AMT法的技术优势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勘查效能。和AMT法相比,CSAMT法采用人工控制的场源做频率测深,其一能克服天然场源信号较弱的缺点,通过控制源波形和信号强度,提高了精度和控制强度,能减小天气、地貌、地下物性等因素的干扰。其二利用人为产生的电磁信号,可通过调整参数来加快测量速度,因此勘查作业的速度加快。其三经探测得到的数据,经复杂处理后可得到更为准确、可靠的地下结构信息,且处理过程由计算机完成,可减轻人工作业量。在本工程中,CSAMT勘查工作在现场布设1个剖面,该剖面与AMT剖面的后半段相重合,总长度2.2km,相邻两点的距离为40~50m,共计40个测点。

  3.2.3 TDIP法

  TDIP法的勘查作业原理:金属矿中含有的金属矿物颗粒,外加电场后会被极化,周围形成二次场,观测二次场就能查明矿化带、矿化富集带圈,在这个过程中,改变收发信号的距离就能测量得到深度。采用TDIP法进行勘查,能得到矿石的两个关键信息:一是视电阻率,二是视充电率。相关研究表明,激电测量操作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地下矿石的充电率,常见如矿石中电子导电矿物的含量、矿石的结构特征、地层构造等[6]。本工程中,TDIP勘查工作在现场布设1个剖面,该剖面与CSAMT剖面相重合,勘查作业中采用偶极-偶极装置。、

  3.3勘查结果

  3.3.1矿体响应情况分析

  AMT法的7#点、CSAMT法的10#点、TDIP法的22#点,电阻率探测结果见表3。分析可知:在不整合面矿化带上,这3种勘查方法均表现出相对高阻异常的特点,尤其后两种方法的特征更明显,而在断层含矿带上,因含水、岩体破碎的影响,视电阻率呈相对低值异常。

image.png

  3.3.2探测深度分析

  在探测深度上,3种方法结果如下:①TDIP法获取的数据量最大,对地层构造反应更详细,但探测深度有限。②在CSAMT剖面上,500m以下的电阻率呈逆势,这不符合灰岩的电性,可能是受到探测深度的影响。③在进场区,CSAMT法的有效探测深度小于AMT法,且视电阻率曲线在双对数坐标中表现为45°上升的态势。

  3.3.3剖面探测分析

  通过对比3种方法的剖面探测图可知,①对于不整合地层界面,AMT法、CSAMT法勘查得到的地下构造分布特征更加清晰;对于断裂构造带,CSAMT法比AMT法反映的信息更加准确。②TDIP法对地下构造的反应不清晰、不明显,对低阻-高极化异常区的识别更为准确,其勘查结果与剖面图相吻合。

  3.3.4综合比较

  AMT法对地层构造的反应明显,探测深度达到2km,适用于多金属矿产勘查作业。CSAMT法的抗干扰能力更强,但受到进场区的影响,探测深度仅为1km。TDIP法能准确反映矿体的激电效应,以及矿体与围岩的充电率差异,适用于埋深较浅的地层。将以上3种方法联合起来形成综合物探技术,能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提高多金属矿产勘查结果的准确性。

  4结语

  综上所述,金属矿产勘查中常用的物探技术方法较多,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能进一步提高勘查效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多金属矿产资源具有一定特殊性,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存在一些难点,如数据重复与干扰、深部信号识别困难、理论与技术水平不足、勘查管理问题等,提示相关机构和从业人员加以关注。

     参考文献:

  [1]张伟.浅析综合物探在多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及难点[J].房地产导刊,2019(36):121-122.

  [2]曹凯,关继凯,孙京京.物探技术在深部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8(19):126+128.

  [3]苏永锋,杨庆华,xx勋.不同物探方法在锡林郭勒盟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3,41(12):58-61.

  [4]李邦勇.不同物探方法在深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对比研究[J].山西冶金,2020,43(4):65-67.

  [5]李学海.深部金属矿勘查中常用物探方法与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3(5):121-123.

  [6]杨志.地质矿产勘查深部找矿方法[J].冶金与材料,2023,43(10):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