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淄博市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建设的经验和思索论文

淄博市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建设的经验和思索论文

14

2024-12-18 14:47:2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地质资料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信息资源,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做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是自然资源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为了推动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加强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自然资源部确定了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的政策要求。本文研究总结了淄博市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果、存在的不足以及完善的建议。

  摘要:地质资料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信息资源,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做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是自然资源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为了推动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加强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自然资源部确定了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的政策要求。本文研究总结了淄博市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果、存在的不足以及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地质资料管理;市县;延伸;经验思索

  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是自然资源部于2018年确定的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率先在江苏、浙江开始试点并逐步推向全国。山东省自然资源厅2021年8月下达了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试点工作方案,确定淄博市作为省内两个试点城市之一,先行探索市级地质资料馆建设和地质资料管理的路子。淄博市地质矿产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淄博市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的承担者和建设者,负责全市地质资料馆的建设和地质资料档案的依法接收、整理、保管、借阅和提供利用。经过一年多来的不断摸索和总结,中心充分认识到地质资料管理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将试点工作作为中心的重点工作精心谋划,科学部署,按照“外学内创,探索经验,树立标杆,比学赶超”的思路,不断摸索经验、稳步推进。目前,淄博市地质资料馆的各项软、硬件建设初具规模,初见成效,为全省乃至全国尚未开展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地市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的实用经验。

  1淄博市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试点工作的主要经验

  1.1思想重视,目标明确

  试点任务下达以后,淄博市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试点工作做出了专门批示,要求“以试点工作为契机,建章立制,完善基础设施和设备,扎扎实实做好归集、整理和数字化工作”。之后市政府主要领导还就进一步提升地质资料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水平,通过专业程序分析、大数据信息比对等方式,强化数据集成管理,并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积极链接智慧城市建设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市主要领导的批示既是对试点工作的期望也是任务承担单位工作的动力。中心领导班子思想高度重视,专项研究试点工作要达到的目的、标准、进度、质量,明确以试点工作为指引,全力打造全省地质资料市级管理工作的样板。中心组织全体人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积极与省馆和其他省份地质资料管理先进地市联系,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适合本市地质资料管理的架构和设想,全力以赴抓好试点工作的落实,为试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2科学谋划,扎实推进

  一是积极与市编办协调做好地质资料汇交职责的明确和专职机构的确立。2021年11月10日获得市编办批复在中心加挂淄博市地质资料馆的牌子,明确市地质资料馆的主要职责任务是:“承担全市各类地质资料档案的接收整理、保管借阅和提供利用工作,按规定出具汇交凭证,按程序向省地质资料馆转汇交地质资料。承担全市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工作,依法向社会提供地质资料共享服务。承担全市地质资料数字化和数据集成管理工作,搭建市级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立和维护市级地质资料信息化服务系统。承担法律法规规定及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地质资料管理服务有关工作”。职责的明确和为试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职责基础。二是积极与机关有关科室拟定起草了《淄博市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并最终获得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2年3月正式印发施行。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为试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三是积极协调市财政部门将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经费列入当年财政计划,为试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经费基础。四是积极协调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卫健委、物业管理公司等各个方面,确定了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用房,为试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房屋基础。

  1.3建章立制,初见成效

  市地质资料馆在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淄博市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地质资料接收管理制度》《成果地质资料整理入库制度》《地质资料查阅管理制度》《安全保密制度》《库房安全管理制度》《库房设施设备管理规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8项制度,和卫生保洁、服务公约、查阅者须知等3项规定,在制度制定的同时,组织了部分矿山企业、地勘单位等汇交人代表召开公众参与座谈会,让汇交人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来,提高了企业对地质资料管理的参与度和主动汇交地质资料的认同感,对试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比较好的促进作用。在软件建设的同时,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和各类硬件设施也利用各类节假日加速推进,并按照序时进度于2022年5月上旬建设到位,馆藏库房密集架具备容纳17000册资料的能力,初步具备了全市地质资料的接收整理、保管条件。

  1.4精准对接,构建平台

  市地质资料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点对点”精准上门对接服务的方式,完成了与市住建、交通、发改、水利、生态环境、应急、人防等7个部门的资料汇交对接工作,初步建立了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台账,定期进行更新,探索建立地质资料接收管理共享工作机制。2023年9月,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会同市发改委、住建局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淄博市地质资料汇交共享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职责,以《淄博市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印发时间为节点,将地质资料分类为历史形成的地质资料和新形成的地质资料,每季度对地质资料及目录进行共享,并成立了地质资料汇交共享机制领导小组,进一步为全市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共享、利用提供了保障,建立起多部门地质资料汇交共享长效机制。在确保各类地质资料的应交尽交、应接尽接的同时,与有关单位合作对淄博市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系统进行了充分的试运行,通过对部分地质资料的汇交入库、整理存档、借阅登记等进行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提升了地质资料汇交质量和汇交效率,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提供了信息化平台支持。

  1.5加强共享,提供支撑

  试点任务下达之初,中心认真落实市领导的批示精神,在加强资料的电子化、数据化和保密安全的前提下,研究开发了全市地质资料政务服务管理模块,实现政务服务域查询、下载、凭证、公示、申请、科普宣传等功能,目前这项工作仅限政务服务域内使用并在不断修改完善当中。下步还将结合地质资料共享机制形成纵向连接省、市、县,横向连接各部门的全市地质资料共享目录,为全市经济社会民生等建设提供地质数据支撑。

image.png

  1.6协调沟通,服务社会

  以地质资料馆为依托,整合全市各系统的地质资料资源,梳理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信息流程,中心多次与省地质资料档案馆协调沟通,建设与省地质资料档案馆统一的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系统。通过标准化、信息化的管理服务平台,支撑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之间开展跨地区、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信息共享利用,形成省市统一、动态更新、多级联动、权威发布的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体系。截至3月底系统统一以来,已挂接地质调查、开发利用、勘查储量、压覆矿产等1069档地质资料和数字信息,为项目建设、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助力作用。

  2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果

  2.1库房情况

  淄博市地质资料馆按照国家《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分级标准》乙一级建设,现拥有馆藏库房面积≥100m2,办公用房面积117m2,服务用房面积113.17m2。库房保管具备防盗、防光、防高(低)温、防火、防潮、防水、防尘等有关要求。

  2.2馆藏情况

  淄博市地质资料馆2022年2月28日挂牌,5月8日正式接收资料。截至目前,馆内共收集资料2350多套,钻孔资料1598套,按类分为矿产类、岩土工程勘察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类、区域地质类、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类、地震地质类、历史地质类、矿山出让地质类、矿业权人信息公示核查类、矿山年检地质类等9大类,其中276套资料已完成新系统的录入工作。

     2.3资料综合运用情况 

  加强地质资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地质资料的综合运用。中心以地质资料馆为依托,整合全市各系统的地质资料资源,梳理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信息流程,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料馆运作以来,共为20多个部门和单位提供了60多档地质资料查阅服务,其中为济潍高速、小清河二期治理工程、孝妇河生态修复项目、主城区1:2.5万城市地质调查、淄川区政府资源调查、各类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压矿调查等省、市、县重点工程和项目提供了地质数据服务。中心还将地质资料管理进一步深化服务矿政管理工作,在日常监督管理、储量动态监测、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三率”考核、绿色矿山建设等方面全面提供服务支持。此外还协助机关和有关区县局向省委巡视、市委巡察、矿产资源督察等提供材料支持。

  2.4资料宣传引导情况

  为了拓展地质资料查询途径,拓展地质资料服务链条,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宣传引导。今年中心建立了“淄博矿政”xxx,并创新性的设置了“地质资料”专题板块,定期在xxx上发布馆藏地质资料目录,为地质资料的查询提供了便利。通过该xxx,中心每天向市局、区县、矿山企业管理人员传送矿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最新政策解读,同时宣传地质资料在重大工程建设、城市规划、用地保障、乡村振兴、防灾减灾等各方面作用,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目前,该xxx人数已达741人,单日最高阅读次数可达359次,为地质资料管理宣传引导提供了有效途径。

  3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受财政压力的影响,地质资料馆建设经费不足,部分建设计划只能分年度实施。

  (2)部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资料的管理和使用方面还存在差距。

  (3)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和管理因受场馆限制还没有展开。

  4下一步建设的思索

  一是进一步畅通多部门协同汇交机制。加强与市发改、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大淄博市地质资料馆与市城乡建设档案馆等其他档案资料馆藏机构的信息互通共享,探索将地质资料汇交凭证纳入供地审批、施工许可、规划验线、竣工验收等阶段的办理环节或审核要件,充分掌握汇交工作主动性,打造协同管理、全面汇交、信息共享、共同开发的地质资料管理新模式。

  二是进一步完善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平台。以省档案系统为主体,结合城市地质工作的推进,完善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开放、动态、综合的城市地质资料信息大数据平台。同时加大对地质资料汇交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地质资料汇交的质量,确保汇交质量能够达到省平台要求,尽快实现与省档案馆的资料共享。

  三是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和数据运用。结合城市地质调查、智慧城市、透视山东等工作,加强对地质资料的整理和综合开发,减少地质勘查资金的重复投入,抓好现有地质资料的成果转化和利用工作,发挥地质资料在重大工程建设、城市规划、用地保障、乡村振兴、防灾减灾等各方面作用,形成能满足多元地质工作需求的数据库产品,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

image.png

  四是进一步加强资料馆自身建设。一要在成果地质资料收集管理的基础上,建设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场所和相关制度,确保地质资料收集管理工作不漏项。二要积极加强与省馆的联系和业务学习,在完成省馆淄博市地域内地质资料的移交和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省、市资料定期更新、服务共享的机制;在人员的培训方面,建议从省馆到各地市、区县之间形成定期学习交流机制,从资料汇交标准化、涉密管理、借阅管理等进行系统的培训和经验交流。三要积极争取省馆的支持力度,在政务服务管理和资料管理等各方面,争取省馆技术和其它方面的相关支持。

  5结语

  (1)淄博市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试点工作为,山东其他地市和全国未开展地质资料管理的地市摸索出了一套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该研究从市级地质资料管理入手,总结了市级地质资料馆建设的职责、经费、场所和各类硬、软件建设经验,目前有一些工作正在分步实施,并且要进行长期坚持。

  (2)该研究从市级层面研究分析,部分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区(县)如何开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