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影响因素探讨论文

2024-06-29 16:59:52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室内空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居民身体健康带来较大威胁,为有效避免或者减少室内污染物对人们的影响,本文以室内污染物类型为切入点,切实分析室内污染物主要控制标准,并针对室内污染物类型提出合理的污染治理对策,旨在为从业人员提供技术借鉴,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优质居住环境。
摘要:室内空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居民身体健康带来较大威胁,为有效避免或者减少室内污染物对人们的影响,本文以室内污染物类型为切入点,切实分析室内污染物主要控制标准,并针对室内污染物类型提出合理的污染治理对策,旨在为从业人员提供技术借鉴,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优质居住环境。
关键词:室内空气;环境质量检测;污染治理技术
0引言
室内空气环境质量检测与污染治理技术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意识到室内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室内空气环境质量检测与污染治理技术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在经济快速发展下,人们生活品质逐渐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之一。为此我国已经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如《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2020等,从而合理控制室内环境污染,为人们居住以及工作提供安全、舒适环境。
1室内污染物类型
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建筑物室内空气中可测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在数百种以上,其中氡、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是其中较为常见一些毒害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这些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建筑材料、建筑装潢、香烟烟气以及炒菜与厨房油烟等。如各种人造板材、油漆、涂料等化学建材类产品。而炒菜与厨房油烟中硫、各类氧化物、醛、醇类及苯类等污染物;而香烟烟气中则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及烟的焦油等有害物。
2室内空气环境质量检测要点分析
2.1检测标准
在2020年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民用建筑物室内污染物主要控制标准》GB 50325—2020),该检测标准作为我国工程验收标准具有很强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强制性,为专业人士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标准依据。该标准与GB 50325—2010版相比较,在室内污染物的检测类型上作了相应的细化整改,尤其是在污染物苯类方面更加细分,对污染物的浓度标准进一步提高。表1为上述两个版本污染物控制标准对比表。
在表1中,其中,Ⅰ类民用建筑工程主要有医院病房、居住功能公寓、住宅、学校教室、学生宿舍、老年人照料房屋设施以及幼儿园等民用建筑工程;而Ⅱ类民用建筑工程则是公共的建筑工程,如酒店、餐厅、图书馆、公共交通候车厅、写字楼、体育馆等等建筑工程。
2.2室内检测污染物类型分析
研究表明,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比室外高出数倍,因此,对室内空气环境质量进行检测和治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相关规范中所需监测的项目主要有以下项目(见表2)。在新装修后的房屋,应检测的室内环境污染物质主要有:氡、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以及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等,对于人群比较密集的室内场所还应该检测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风量及菌落总数等。
2.3室内布点和采样技术
根据所检测室内的空间大小及现场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采样点数量以准确反应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采样布点原则是室内面积小于50 m2布置1~3个采样点;面积在50~100 m2间的布置3~5个采样点;100 m2以上的可布置5个以上点位。室内采样的布点方式为:需要布置多个采样点时应采取对角线或者是梅花式的方式进行均匀布置点位,此外要尽量规避通风口位置,距离墙面的距离应大于0.5 m,距离门窗大于1 m以上。采样点的高度参照人呼吸高度,也可以根据具体房间的实际使用功能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相对高度应为1~1.5 m,有较高要求的话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室内污染源采集时间通常在室内所有装修完毕后一周以后进行采样检测,在进行室内空气检测时,应提前将门窗封闭12 h以上再进行采样作业。
3实例分析
以本公司2019年检测项目数据为例进行分析。主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本市已装修住宅35套(共154间)。主要检测污染物甲醛浓度。
3.1样品检测
样品采样方法:首先利用一个装有5 mL酚试剂吸收液的气泡吸收管,在室内布点位置以0.5 L/min采集10 L的空气,记录采样的温度、大气压等信息。样品可以保存24 h。采样分析:首先作标准曲线,具体内容如表3,然后将吸收管的样品溶液倒入具塞比色管内,倒入后再将吸收管用少量水清洗后将溶液合并,使总溶液体积为5 mL,在各管中加入0.4 mL硫酸铁铵溶液摇匀,放置15 min,在630 nm波长下比色,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图1)计算出样品溶液的浓度。
3.2室内环境污染检测结果分析
在本次检测分析中发现,甲醛超标率约为63.6%,说明在治理室内污染物达到相关标准,尚有一定距离,需要不断优化以及改进污染治理技术,从而降低室内污染物含量,同时为居民创造安全、舒适、环保居住环境。
将所调查的154间房屋按功能房进行分类,得到不同功能房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结果,见表4、图2。
4室内空气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分析
室内环境中出现的一系列污染物质,如甲醛、苯、氨等,这些污染物质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变得十分重要。在室内污染治理中最常用的几种治理技术有:
1)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治理措施是比较常见的室内污染治理技术,主要通过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方式,将室内的污染物质排出室外,从而实现室内空气的更新。
2)活性炭吸附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活性炭的物理性能,依据活性炭自身表面积和微孔结构的吸附剂,能够有效地吸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进而起到净化室内空气质量的效果[2]。
3)光触媒技术。光触媒主要利用光催化作用降解有害物质的技术,通过将光触媒涂在墙面或空气净化器上,能够有效地降解甲醛等有害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可有效降低在净化室内空气过程中,对多类型能源浪费与消耗,充分发挥该技术实际作用与机制。但目前,光触媒技术还处于发展研发阶段,需要科研学者对其不断研究。
4)负离子净化技术。离子净化器通过向室内空气释放负离子,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粉尘、细菌等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目的。在具体实践中,主要是在高电压条件下,利用负离子净化器产生大量负离子,然后在通风扇辅助作用下,将负离子输送到空气中,与空气中正离子相结合,从而有效改善室内环境。通过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合力应用不仅能吸附上述多类型有害物质,还能降低空气中甲醛含量,从而将室内空气中的污染有害指数降到最低,确保人们健康。
5提升治理室内污染效果
5.1正确认识室内污染问题
在治理室内空气污染过程中,并非短时间内可达到治疗室内污染物效果,即便是采取一系列污染治理方法之后,室内检测结果合格,也需要持续进行监测与治理,以免会出现污染超标问题。同时因为在建筑物施工、装修以及治理方面都有所不同,导致治理效果时间上会存在着较大差异。基于此,在实际室内空气污染检测与治理过程中,需要基于当前室内环境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治理技术相结合方式进行治理[3]。治理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需要有关人员正确认识室内污染,加强对室内空气环境污染预防力度,从根本上减少室内污染源,在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发生率的同时,提升治理空气污染效果。
5.2规范污染治理行业
在室内空气污染治理行业中,缺乏具有较强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严谨性的法律规定,导致在开展污染治理过程中,可能达不到预期治理污染效果,不利室内污染治理行业快速发展。因此,为避免在室内空气污染过程中出现纠纷事件,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定,有效提升治理室内空气污染效果。
6结语
为确保治理室内空气污染要求,相关人员应深入分析影响治理效果主要因素,并采取多类型污染治理技术,有效提升治理室内空气污染效果,进一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参考文献
[1]晏培.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污染治理技术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10):52-53.
[2]屠晓丽.怒江州室内空气环境质量检测与污染治理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20(10):52-53.
[3]段妤熹.室内环境空气有害物质检测及其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21):4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