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煤矿井下通风系统设计及应用效果研究论文

煤矿井下通风系统设计及应用效果研究论文

5

2024-06-27 16:29:15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针对某煤矿通风系统存在的主井进风量过大、主斜坡道进风量不足、部分区域存在漏风、回风系统风阻损失较大的问题,采取加设密闭墙并联运行空气幕,调整回风风机工况,优化通风通道,修复密封墙,清理总回风通道的措施,提升了通风系统效率,井下风量和空气质量得到保障。

  摘要:针对某煤矿通风系统存在的主井进风量过大、主斜坡道进风量不足、部分区域存在漏风、回风系统风阻损失较大的问题,采取加设密闭墙并联运行空气幕,调整回风风机工况,优化通风通道,修复密封墙,清理总回风通道的措施,提升了通风系统效率,井下风量和空气质量得到保障。

  关键词:通风系统;进风量;风机风压

  1概况

  某煤矿位于山西省中北部,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主采盘区煤层稳定性低,煤层伪顶为0.7 m的粉砂岩,直接顶厚度为6.2 m的细砂岩。某煤矿矿井为低瓦斯矿,目前该煤矿矿井采用单翼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为井下作业区、会采区和运输巷道等区域供风,置换井下空气,采煤与洗刷作业面产生的污染空气通过独立的送风巷道汇集到-5#中段集中排风道,该排风道地表口安装抽风风机,进而完成污风排放。工作面掘进通风采用单一抽出式局扇通风,但部分局扇未与排风筒直接相连,采用发散式排风,据测量最远的局扇与排风筒相距有14.5 m,该区域污风排放效果不佳。测量发现某煤矿矿井部分工作面和回采巷道空气环境欠佳,调大风机送风量仍不能有效提升空气质量,为此需要对通风系统优化设计[1-10],调整各区域通风状况,保证井下作业空气环境的舒适性。

  2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

  2.1矿井通风系统需求测定

  对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的前提是能够准确掌握通风参数需求,为此采用可靠设备,充分考虑到测点布置的合理性,进行巷道端面、风速、风机风压以及电机功率等通风相关参数测定。测量设备统计,如表1所示。

image.png

  2.1.1巷道端面面积测定

  在巷道最宽处使用BSD302型激光测距仪测量巷道宽度,然后根据最宽值将巷道等分为n份,分别测定n份巷道下的对应巷道高度,计算出平均巷道面积作为通风巷道端面面积,如计算公式(1)所示:

image.png

  式中:S为巷道端面面积,m2;B为巷道宽度,m;n为巷道等分的份数,无量纲;h为巷道高度,m;h1和hn+1为巷道两旁的墙面的高度,m。

  2.1.2巷道风速测定

  巷道风速测定采用在同一端面的不同点测量值取平均值的方法,测量的选择按照以下规则:截面面积不大于10 m2,均布测点数为6;截面面积10~15 m2,均布测点数为9;截面面积大于15 m2,均布测点数为12。具体测点布置如图1所示。

image.png

  同一测点进行三次风速测定,保证每次误差不大于5%后求平均值,由于测量人员在测定风速过程中占据了巷道空间,因此需要对测定的风速进行修正,修正如公式(2)所示:

image.png

  式中:v为修正后的风速,m/s;S为巷道端面面积,m2;vs为实际测定的风速,m/s。

  2.1.3风机风压测定

  风机风压可以通过测定仪器直接读取,主要测定井下排风风机前后风压值和井上抽风风机前后风压值。

  2.1.4电机功率

  功率表可以直接测定风机电机的电流和电压值,并显示功率因数,电机的输入功率计算如公式(3)所示:

image.png

  式中:P为风机电机输入功率,kW;U为风机电机线电压,kV;I为风机电机线电流,A;cosφ为测定的电机功率因数。

  经过测定,某煤矿的主井进风量为73.66 m3/s,占矿井总进风量的38.77%,说明箕斗井兼做了进风井,不符合设计规范;主斜坡道进风量不足,而-4#中段、-5#中段-12#中段均只靠斜坡道进风;部分巷道存在漏风现象;井下设置辅扇区域处没有设置风墙,内部循环量大,但整体通风性不强;回风系统的风阻损失较大。

  2.2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

  针对通风系统测定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采取的措施为:

  1)针对主井进风量大的问题,在-1#中段和-11#中段的井底车场与联络段中间加设密闭墙,并设置两台并联运行的空气幕,降低主井通风风速,进而降低主井进风量,空气幕如图2所示。

image.png

  2)测量风压后发现由于自然风压的影响,主斜坡道会出现反风现象,在斜坡处设置并联运行的辅扇型空气幕来增加风压,抵消自然风压影响,还可以通过辅扇调节主斜道的风流方向和风压。

  3)为了解决主斜坡道进风量不足,而-4#中段、-5#中段-12#中段均只靠斜坡道进风的问题,将-9#中段902-903节点的回风风机排风量增大,调整后的风机工况为风量在18.8~35.5 m3/s,风压为838 Pa;在-11#中段1124~1127节点的辅扇工况调整为风量在27.58~44.8 m3/s,风压为959 Pa,并设置风墙。

  4)为了完善通风系统,调整-4#、-6#、-7#、-8#、-9#、-11#六个中段的接替回风井改为进风井,中部的接替风景为回风井,形成全新的通风通道。

  5)经测量发现-4#、-5#、-6#中段存在漏风现象,主要是由于密封墙密封性能降低引起的,除了修复密封墙外,还在-6#和-9#设置风门,具体通风构筑物的处理方式,如表2所示。

  6)针对回风系统的风阻损失较大问题,探测到-3#中段总回风通道有积水和堆积物,组织清理后,回风系统风阻明显减小。

image.png

  3应用效果

  对某煤矿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后,对矿井的通风系统再次进行测定,测定数据分别如表3所示,通过测定可以看出,优化后的通风系统各需风点的风量和风压均满足需求,空气质量合格率虽然部分仍存在的达标的情况,但都有明显提升,有效风量提升了约2倍,其他监测指标也都满足了设计需求。

image.png

  4结语

  为了提升某煤矿通风系统的实用性,对该系统进行相关数据测量,探究系统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对应的优化改进方法,形成以下结论:

  1)对矿井通风系统相关巷道端面、风速、风机风压以及电机功率等参数的测定方法和测定方式进行分析,通过测定发现原通风系统主井进风量73.66 m3/s,箕斗井兼做了进风井;主斜坡道进风量不足,而-4#、-5#和-12#中段依靠的斜坡道进风风量不足;存在漏风现象;井下设置辅扇区域处没有设置风墙,内部循环量大,但整体通风性不强;回风系统的风阻损失较大等问题。

  2)加设密闭墙,设置并联运行空气幕,降低主井通风量;调整主斜道回风风机工况,并联运行辅扇型空气幕调节主斜道风流方向和风压;调整-4#、-6#、-7#、-8#、-9#、-11#六个中段的接替回风井改为进风井,中部的接替风景为回风井,形成全新的通风通道;修复密封墙并增设风门等通风构筑物解决漏风问题;清理-3#中段总回风通道积水和堆积物,降低回风系统风阻。

  3)经过对优化后的通风系统参数测定,风量和风压均满足需求,空气质量明显提升,有效风量提升约2倍,其他监测指标也都满足了设计需求。

  参考文献

  [1]苏鹏祥.煤矿矿井通风技术及通风系统优化策略分析[J].矿业装备,2022(1):114-115.

  [2]尹建丰.优化盘区通风系统并联回风降低通风阻力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22,40(2):117-119.

  [3]姚文宇.张双楼煤矿通风系统模拟优化研究[J].煤炭科技,2022,43(1):70-73.

  [4]黄贤锋.运河煤矿通风系统改造优化设计及应用[J].煤矿现代化,2022,31(2):104-107.

  [5]芮国相.察哈素煤矿管控一体化智能通风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2(2):205-206.

  [6]刘通海.基于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的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J].能源与节能,2021(1):195-197.

  [7]方明.煤矿井下瓦斯治理方案及通风系统优化探析[J].矿业装备,2021(1):78-79.

  [8]闫尚彬,李静.大海则煤矿智能通风系统可视化管控平台搭建及应用[J].煤矿现代化,2021,30(5):179-181.

  [9]邓禾苗,刘杰,张悦,等.基于AHP-TOPSIS法的高原矿井通风系统方案优选[J].化工矿物与加工,2021,50(9):1-6.

  [10]彭斌,肖利民.深部开采和残矿回采复杂条件下通风系统优化研究[J].采矿技术,2021,21(6):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