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温度对ASZM型浸渍炭氯化氰防护时间影响研究论文

温度对ASZM型浸渍炭氯化氰防护时间影响研究论文

4

2024-06-21 10:13:11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在开展浸渍活性炭对氯化氰防护性能评价时,为解决ASZM型浸渍炭无温度修正公式的问题,GJB 1468A—2007等标准规定需将实验结果修正至20℃,依据GJB 1468A等标准,开展了温度对ASZM型浸渍炭氯化氰防护时间的影响研究,分析了测试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给出了ASZM型浸渍炭的温度修正公式。

  摘要:在开展浸渍活性炭对氯化氰防护性能评价时,为解决ASZM型浸渍炭无温度修正公式的问题,GJB 1468A—2007等标准规定需将实验结果修正至20℃,依据GJB 1468A等标准,开展了温度对ASZM型浸渍炭氯化氰防护时间的影响研究,分析了测试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给出了ASZM型浸渍炭的温度修正公式。

  关键词:氯化氰;温度;ASZM型浸渍炭;不确定度评定

  氯化氰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气体,可对眼睛或呼吸器官造成损伤[1-3]。对氯化氰防护一直都是各国研究的重点[4-5]。空气温度、测量器具、测量的重现性等诸多因素均影响测定结果[6],而空气温度对防毒时间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这不仅表现在对不同种类的毒剂不尽相同,更主要的是温度和湿度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7]。当空气温度变化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也都发生变化,因而在进行防毒时间测定时,装填层的湿度也发生变化,同时由于物理化学吸收过程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等所引起的温度变化,也会影响装填层湿度,从而影响浸渍炭对毒剂的防护时间。在GJB 1468A—2007等标准中均规定需将实验结果修正至20℃下的防护时间[8-9]。

  目前,仅有活性炭、ASC、ASC-T等产品的温度修正公式,而无ASZM炭催化剂的温度修正公式,因此,在开展ASZM型炭催化剂对氯化氰防护性能实验时,使用ASC-T的温度修正公式来修正ASZM对氯化氰的防护时间。因ASC-T的实验条件不同、对氯化氰防护原理不同,二者共用一个温度修正公式不科学。

  本文主要阐述了ASZM型浸渍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氯化氰防护性能的研究过程,分析了测试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10-12],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13-14]。

  1实验部分

  1.1主要仪器与试剂

  主要仪器:氯化氰防毒时间测定装置,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电子天平,XS204型,感量为0.000 1 g,瑞士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主要试剂:氯化氰,≥95%;0.020 00 mol/L AgNO3标准溶液;NaOH,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酚酞,分析纯;吡啶,分析纯;硫氢化钾,分析纯;铁铵矾,分析纯;碳酸氢钠,分析纯;碘,分析纯。

  1.2实验条件

  依据GJB 1468A对浸渍炭进行预处理,选取粒径为1.0~1.25 mm之间的浸渍炭为研究对象,然后依据如下条件开展试验:

  1)氯化氰测试质量浓度:9.0 mg/L±0.9 mg/L;

  2)实验温度:15~30℃;

  3)空气相对湿度:50%±2%;增湿后,相对湿度80%±3%;

  4)炭层高度:2 cm;

  5)气流比速:0.25 L/(min·cm2)。

  1.3实验结果

  依照上述实验条件及据GJB 1468A标准要求,在空气湿度RH为50%或RH为80%条件下,开展了温度对ASZM型浸渍炭氯化氰防护时间影响研究,实验结果如图1及表1、表2所示。

温度对ASZM型浸渍炭氯化氰防护时间影响研究论文

温度对ASZM型浸渍炭氯化氰防护时间影响研究论文

  从图1中数据可知,在温度为15~18℃时,防护时间随温度提升而缩短,当温度在18~24℃期间时,防护时间与温度符合双曲线规律,约21℃时防护时间最长,当温度升至25℃以后,防护时间随温度提升而增加。其中温度为24℃的实验数据可能为异常数据,暂未带入相关公式的推导。

  在空气相对湿度RH为50%时,在15~18℃温度区间,关系式为式(1):

  Q20=Qt+1.527 6t-24.073.(1)

  式中:Q20为在温度为20℃时的防护时间,min;Qt为在实验温度t下的防护时间,min;t为实验温度,℃。

  在空气相对湿度RH为50%时,在18~24℃温度区间,关系式为式(2):

  Q20=Qt+0.519 5 t2-21.532t+222.84.(2)

  在空气相对湿度RH为50%时,在25~30℃区间关系式为式(3):

  Q20=Qt-0.264t+9.641 9.(3)

  在空气相对湿度RH80%时,在温度为15.2~18.0℃时,防护时间随温度提升而缩短,当温度在18.0~23.0℃时,防护时间与温度符合双曲线规律,约21℃时防护时间最长,当温度升至25℃以后,防护时间随温度提升而增加。

  增湿后,在空气相对湿度RH80%时,在15~18℃温度区间,关系式为式(4):

  Q20=Qt+1.442 7t-19.494.(4)

  式中:Q20为在温度为20℃时的防护时间,min;Qt为在实验温度t下的防护时间,min;t为实验温度,℃。

  增湿后,在空气相对湿度RH80%时,在18~23℃温度区间,关系式为式(5):

  Q20=Qt+0.5t2-20.822t+216.38.(5)

  增湿后,在空气相对湿度RH为80%时,在23~30℃区间关系式为式(6):

  Q20=Qt-0.995 6t+23.328.(6)

  2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根据测量过程,ASZM型浸渍炭对氯化氰防护性测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如图2所示。

温度对ASZM型浸渍炭氯化氰防护时间影响研究论文

  由图2可知,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为:样品称量引入、流量计引入、温度引入、氯化氰浓度引入及测量重复性引入。

  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5-16]

  3.1样品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u1

  本实验中所用天平的最小刻度值为0.001 g,最大称重量为520 g,最大容许误差为15 mg,根据仪器不确定度一般按均匀分布考虑,k=√3,则,单次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为:u=15mg/√3=8.66 mg。

  每次试验量为4.315 g,则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为:u1=8.66mg/4315mg×100%=0.02%。

  3.2温度引入的不确定度u2

  3.2.1温度计引入的不确定度u21

  使用的温度计量程为-20~45℃,分度值为0.2℃,取均匀分布,k=√3,则温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21=0.2/(65×√3)×100%=0.18%。

  3.2.2环境温度变化引入的不确定度u22

  经实验可知,增湿后,在RH为80%、实验温度约在18℃时的防护时间与20℃下的防护时间偏离最大,因此,环境温度变化引入的不确定度按公式(7)计算:Q20=Qt+1.527t-20.76.(7)

  经统计,实验开始至结束温度变化不超过0.5℃,取18℃时的防护时间32.1 min计算,假设实验过程中温度波动0.5℃,则环境温度引入的不确定度为:u22=[(32.1+1.527×17.5-20.76)-(32.1+1.527×18-20.76)]/(32.1+1.527×18-20.76)=2.0%。

  取均匀分布,k=√3,则:u22=2.0%/√3=1.15%。

  因此,温度引入的不确定度u2为:u2=√u212+u222=√0.001 82+0.011 52=2.0%。

  3.3流量计引入的不确定度u3

  流量计的最大允许误差为±1%,设为均匀分布,k=√3,采用B类方法评定,则:u3=2.0%/√3=1.15%。

  3.4氯化氰浓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4

  氯化氰浓度的测量,采用化学滴定法测量,浓度测量主要引入的不确定度来源于化学吸收和转移过程以及滴定。

  3.4.1吸收和转移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41

  经统计,吸收和转移引入的质量浓度误差为0.2 mg/L,设为均匀分布,k=√3,采用B类方法评定,则:u41=0.2/9.0×√3×100%=1.28%。

温度对ASZM型浸渍炭氯化氰防护时间影响研究论文

  3.4.2滴定过程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42

  在滴定过程中主要引入的不确定度来源于硝酸银标准溶液、量筒、滴定管。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020 00 mol/L,浓度误差为0.000 5 mol/L,设为均匀分布,k=√3,采用B类方法评定,则:u421=0.0005/(0.02*√3)×100%=1.4%。

  量筒体积为2 L,读数误差为0.010 L,设为均匀分布,k=√3,采用B类方法评定,则:u422=0.010/(2×√3)*100%=0.29%。

  滴定管量程为20 mL,最大读数误差为0.5 mL,设为均匀分布,k=√3,采用B类方法评定,则:u423=0.5/(20*√3)×100%=1.4%。

  将上述滴定过程引入分量合成,得出滴定过程引入标准不确定度u42为:u42=√u4212+u4222+u4232=√0.0142+0.002 92+0.0142=2.0%。

  氯化氰浓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4为:u4=√u412+u422=√0.012 82+0.022=2.4%。

  3.5重复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u5

  本次试验中,在相对湿度RH80%,温度为27℃时,重复测量4次,结果为41.11、42.2、41.43、43.17 min,样本标准偏差s=2.2%,则重复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u5为:u5=s/√4=1.1%。

  3.6合成不确定度评定

  因炭催化剂质量、实验温度、空气流量、氯化氰浓度测定等各分量间不相关,则:uc=√u12+u22+u32+u42+u52=√0.0022+0.002 82+0.022+0.011 52+0.0242=3.3%。

  3.7扩展不确定度

  取k=2,则U=kuc=2×3.3%=6.6%。

温度对ASZM型浸渍炭氯化氰防护时间影响研究论文

  4结论

  1)通过空气温度对ASZM型浸渍炭氯化氰防护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对氯化氰防护时间影响显著。

  2)在低温期防护时间随温度提升而降低,因氯化氰沸点为13.1℃,在低温期氯化氰被吸入催化剂后一部分与Cu等活性组份发生催化反应,而一部分可能被催化剂以物理吸附方式吸附在炭内。因在低温期,进入炭内的氯化氰可能部分液化而被吸收,在物理吸附与催化反应的作用下,导致温度越低防护时间越长,当温度逐步提升,催化作用增强,而物理吸附能力减弱,从而导致防护时间在低温期至高温期间呈双曲线规律。

  参考文献

  [1]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化学计量[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5.

  [2]梁洁.氰化物泄露事故应急处置对策[J].广东化工,2012,39(8):375-378.

  [3]张红,温维丽,黄继民,等.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废气中氯化氰[J].化学分析计量,2019,28(6):105-107.

  [4]葛巍巍.军事化学毒剂的分类及救援措施[C].2008消防科技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385-388.

  [5]郑平.高效化学战剂荧光传感器及其传感机理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22.

  [6]杨小兵、杨博、张守鑫,等.氯化氰浸渍炭防护时间标准物质定值的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6(4):38-42.

  [7]刘道富,元以栋.防化器材检验技术[Z].沈阳: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科技与质量监督局/中国兵器工业质量协会,1994:8.

  [8]马兰,尹维东,刘进,等.军用活性炭和浸渍炭通用规范:GJB 1468A—2007[S].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2007.

  [9]山西新华化工厂.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防护时间的测定:GB/T 7702.10—1997[S].北京: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

  [10]梁忆,胡玲,张皋,等.标准物质RDX、HMX定值的不确定度评估[J].化学分析计量,2007,16(5):4-6.

  [11]张皋,陈智群,徐敏,等.黑索今纯度标准物质的研究[J].化学分析计量,2008,17(6):7-11.

  [12]王倩,罗晶,柳小秦,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西咪替丁的不确定度评定[J].化学分析计量,2023,32(2):1.

  [13]Jakab Dorottya,Pázmándi Tamás,Zagyvai Péter.Effects of the uncertainty contributions on the methods used for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evaluation[J].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2021,173:109704.

  [14]粱开伦,焦天恕,李树斌,等.分析实验数据处理中的测量不确定度[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5,11(2):149-152.

  [15]王宗武,李光俊,张哲,等.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及评定:GJB 3756A—2015[S].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部,2015.

  [16]叶德培,赵峰,施冒彦,等.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G 1059.1—2012[S].北京: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设总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