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材料化学类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思考论文

2024-06-04 13:56:39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危险化学品的规范使用是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点,但有些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仍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以天津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实验室为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从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基础硬件设施、安全培训以及信息化管理等角度探索了高校材料化学类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新模式,为师生安全、平稳、有序顺利开展教学科研实验提供保障。
摘要:危险化学品的规范使用是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点,但有些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仍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以天津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实验室为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从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基础硬件设施、安全培训以及信息化管理等角度探索了高校材料化学类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新模式,为师生安全、平稳、有序顺利开展教学科研实验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材料化学;危险化学品
0引言
实验室安全是全国高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危险化学品的规范使用更是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核心环节。尽管全国高校已经加强了危险化学品的规范管理,但据近十年不完全统计,媒体公开报道的高校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仍有110余起,其中大多数事故是由危险化学品引发的。例如:2021年3月31日,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的高温高压反应釜发生爆炸,导致1名研究生当场死亡;2021年10月24日,南京某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9人受伤;2018年12月26日,北京某大学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爆炸,导致3人当场死亡[1]。这些事故的后果令人痛心,教训深刻,再次说明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还对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国务院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2020年和2021年召开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启动暨工作交流视频会议中,都强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国家对高校实验室投入力度的加大,高校实验室的规模和功能不断提升,材料化学类实验室除了配备大量仪器设备外,还需要使用大量化学药品。这些化学药品(简称“危险化学品”)常常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和环境构成危害[1-2]。因此,规范使用危险化学品对高校材料化学类实验室的安全至关重要。
1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常见问题
随着高校教学和实验领域的不断拓展,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这使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形势愈发严峻[3]。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全国各高校应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但是由于高校实验室存在实验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意识薄弱等诸多不可控因素,高校材料化学类实验室在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4]。
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一些高校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尚未形成完整体系,与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危险化学品的领用、保管以及处置等环节中,存在不按规定操作、执行不严格的现象。特别是在三级台账管理环节,经常出现不符合“闭环”管理要求的现象。
1.2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短缺,安全意识薄弱
一方面,部分高校由于实验室管理员编制有限,导致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短缺,匹配不到专门负责人,往往由非专业人员兼任。这些兼职管理员通常缺乏专业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培训,因此在处理相关问题时能力不足,且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多数高校未能将安全教育纳入常规教学体系,部分师生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要求执行不严,忽视安全防范措施,从而增加了安全事故的风险。
1.3危险化学品管理设施不完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部分高校的老旧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如消防设施陈旧、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不符合标准等。同时,应急救援防护装备配备不足,危险化学品场所的救援器材不完善,且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未能得到有效落实。这些问题导致实验室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影响了事故处理的高效性。
1.4危险化学品管理台账不清,信息化管理滞后
危险化学品管理台账包括出入库台账、隐患整改台账、安全检查台账等。然而,目前部分高校仍采用传统的纸质申请和纸质台账管理模式,这在信息化时代显得滞后。例如,采购环节需要提交纸质申请材料,经过多层审批,导致购买周期较长,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的进度。此外,纸质出入库台账容易出现记录不及时或填写不规范的情况,而且危险化学品库存量的统计依赖人工,工作量大且易造成统计不及时重复购买。
2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对策
天津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创建于2014年,致力于科技前沿的探索和国家重大需求的响应。紧密结合天津市的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专注于产能、储能和节能等关键材料与技术的研究,积极开展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研发工作。目前,研究院汇聚了在职教师41人,并拥有在校硕、博研究生300余人。研究院师生科研工作探索性强,涉及范围较广,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品种类较多[5]。结合天津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实验室在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从管理制度、安全教育、硬件设施和信息化管理四个角度,提出切实有效的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对策,如图1所示。
2.1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天津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在管理制度方面实施了严格的要求,具体如表1所示。研究院建立了“学校—研究院—实验室”三级联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坚持“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各实验室负责人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5]。学校设立了“危险化学品管理办公室”,研究院内设立了安全员专职岗位,配备了专业人员,实现了危险化学品的专项管理。结合危险化学品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了规范、科学、完善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通过相关制度的规范指导作用,实现对危险化学品购买、存放、领用和处置的有效管理。建立闭环式管理系统,做好相关台账的建立和记录工作,加强日常巡查和检查,实现危险化学品无被盗、无丢失、无违章、无事故、保安全的“四无一保”目标,进一步提升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水平[6]。
2.2系统性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在全国消防日和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日子,师生开展多层次、全面化的安全教育。每年,研究院都会举办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及消防演练。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展板、海报等多种方式普及危险化学品知识,提高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并鼓励他们主动遵守安全规定,防止因疏忽大意而引发安全事故。为了确保实验室安全,研究院开放了实验室安全准入考试平台,所有师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都必须参加并通过安全知识考试。在研究院层面,每年会定期邀请危险化学品管理专业老师为入学新生开展培训,并将此安全培训教育作为新生的必修课程。在课题组层面,组内都会选派1名安全员,在新学期开始时为组内师生进行进实验室前的动员和安全培训。
2.3加大投入,完善基础安全设施
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基础建设,提升实验室安全环境,增强实验室安全应急防护处置能力,夯实实验室安全基础建设与管理工作基础,天津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为各实验室统一配备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专用智能管控试剂柜,统一发放腐蚀性药品托盘、废液桶,并在每个实验室配备灭火器,灭火毯、消防沙等消防设施[5]。根据需求,为每个实验室安装了通风系统、洗眼器、烟雾报警器以及监控系统。在每个楼层配置了医药箱、紧急喷淋装置、应急器材柜。还为实验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以确保个人防护及应急救援装置、应急物资在事故突发时处于有效状态,提升师生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
2.4探索危险化学品管理新模式,加强网络信息化管理
根据津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实际情况,从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存储、领用以及实验废弃物处置等环节采用网络信息化管理,构建高效便捷信息化管理平台,尽可能降低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风险。
2.4.1购买环节
在申购危险化学品时,必须向具备生产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进行购买,并鼓励师生优先通过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品管理平台进行采购。特别是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必须严格遵循平台网上的申请流程,禁止私自购买。当师生需要购买危险化学品时,需先向研究院提出采购申请,申请需经过分管领导的审批。学校主管部门则会在每月的20号集中审核。采购流程如图2所示。此外,对实验所需的气体,建议从学校集中招标的固定供应商厂家中进行订购。
2.4.2存储环节
危险化学品必须分类储存,严禁混放。所有化学品都应有清晰、醒目的标签,明确标明化学品的名称、质量规格、生产日期以及危险性质[7]。相互作用的化学品,如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强酸与强碱等,必须严格隔离存放。对实验室自配的药品,标签上还应注明负责人的姓名、配制日期以及溶液成分。实验室应定期组织对危险化学品库存的盘点,及时清理和销毁无标签或变质的药品。原则上,实验室内危险化学品的存量不应超过2个星期的用量,避免重复购买造成浪费,减少库存降低安全风险。
2.4.3领用环节
对于一般危险化学品,学生在领用时需注明用途、用量、出库时间以及领用人等信息,保证货物、账目和柜内记录一致。对于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严格执行“五双”管理制度,使用智能管控试剂柜进行统一存放,如图3所示。除满足上述要求外,使用智能柜时,需确保领用人和组内安全员同时在场,才可成功登录系统。
2.4.4实验废弃物处置环节
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师生在进行实验前,需从学院领取专门用于存放废弃物的装置。所有废弃物都应实行分类存放,并进行无害化预处理,贴上标签,如图4(a)所示。废液严禁直接倒入下水道,严禁将废弃物乱丢、乱放或堆放在走廊、过道以及其他公共区域。生活垃圾与实验垃圾必须严格分开存放,以防止交叉污染[8]。废弃物暂存地点应贴上明确的贮存标签,如图4(b)所示。学院安全员需定期在危废物申报系统中进行申报,学校保卫处则会定期联系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对废弃物进行专业的集中处置。
3结语
高校实验室是师生们开展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为确保其安全、有序和高效的运行,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利用网络信息化管理新模式,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只有师生们以身作则,从日常点滴做起,严格遵守安全规定,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危险化学品带来的安全隐患,保障材料化学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进行[3]。
参考文献:
[1]刘露,聂艳,裴梦琛,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的思考与探讨[J].山东化工,2023(52):220-225.
[2]岳芳华,谭凤玉.地方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思考[J].化工管理,2017(22):91-92.
[3]张艳丽,张海宁,管艳红,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践[J].化工管理,2022(10):101-103.
[4]崔广娟,赵少鹏,陈慧阳,等.浅析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广州化工,2020,50(17):262-264.
[5]王建,宋鸽,陈艳丽,等.材料化学类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探索[J].山东化工,2022,51(9):207-209.
[6]黄建军,刘庆岭,张时佳,等.环境类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9,22(5):202-204.
[7]张文文,毛红雷,姚志霞,等.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J].当代化工,2023(10):194-196.
[8]温丽瑗,林海,张战,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与环保管理模式构建[J].轻工科技,2023,4(39):182-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