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探讨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探讨论文

3

2024-05-23 10:18:53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时俱进,加强对其内部管理的优化。预算绩效管理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日常运营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编制的完善性和规范性,使其预算考核效果得到提升[1]。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并以此为发展基础,促进两者结合发展,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安全,实现其内部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对保护国家财产、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及其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价值。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因而需要在事业单位中做好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引进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对内部进行优化和调整。基于此,需要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结合,以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风险,使其实际业务及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文章对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进行了概述,提出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改善建议和对策,以期推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使其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预算绩效管理,关系,问题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时俱进,加强对其内部管理的优化。预算绩效管理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日常运营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编制的完善性和规范性,使其预算考核效果得到提升[1]。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并以此为发展基础,促进两者结合发展,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安全,实现其内部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对保护国家财产、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及其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概述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指的是在特定环境下,企事业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并达到既定管理目标,在内部开展的各项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以及方法[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部控制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推进,以此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依据来设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制定相关制度,并对其进行严格落实和执行,合理管控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3]。第二,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单位和业务两个层面的内部控制。在单位层面,建立完善的工作组织、制度机制、财务信息报告、人员管理规范等;业务层面则需要加强对财务收支、预算、采购、资产、基建项目以及合同的管理。两个层面的内部控制既关系密切,又各自存在不同的重点。单位层面偏向于对制度、组织及机制的构建,业务层面则偏重于对实际业务的落实操作及后续总结。第三,内部控制涉及经济和业务活动,在实际落实中包含三个环节,即制定制度、执行程序以及实施措施。第四,内部控制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第五,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设置了5个目标,其中最为基本的是保证经济活动合法有效,对资产进行安全有效的应用以达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确保存在完整真实的财务信息并形成约束机制,对财务舞弊及腐败行为进行防范,同时实现高效的公共服务质量。第六,内部控制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每项经济活动中,涉及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基建项目、合同等项目。连接各项业务和财务可以达到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标准。第七,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单位实际的情况进行组织并将其落实到实践中,对各项业务的流程进行梳理,明确各个业务活动,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化分析,明确风险点,选择对应的风险策略,以相关的国家规定构建单位内部的各项控制制度,并积极监督落实。第八,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包括岗位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

image.png

  (二)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预算绩效管理的出现是为了有效处理财政困境以及公共信任的缺陷,进而开展新的公共管理改革,使其落实到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控制预算的全过程绩效,借助预算绩效信息,设置统一的绩效目标,并按照优先顺序,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即设置有关指标以调整及控制执行的全过程,使其报告结果和目标相匹配,可以使管理者做好目标计划和决策的预算管理[4]。以制定公共支出为绩效目标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达到配置资金由偏向资金投入管理转为偏向支出效果管理的目的。

  (三)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相同,两者的实施过程存在重叠,目标设定均为增强预算资金的应用效率和效益,对预算资金的支出结构进行优化,使预算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内部控制是预算管理的重要基础。预算绩效管理借助内部控制管理的策略,并将其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以此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安全、高效运行[5]。预算绩效管理的实现需要借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间的协作。在完成预算目标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并使其对经济活动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确保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实施。内控视角下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原有的团结和沟通,也有利于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6]。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内部控制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过于形式化

  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企业,其内部控制的第一责任人为单位的“一把手”,因而单位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的环境。然而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知,其自身的内部控制意识不足,虽然构建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多半是为了应对检查,其实际内部控制水平偏低。且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科的日常业务比较繁忙,没有重视绩效管理,使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降低、制度过于形式化。

  2.缺乏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

  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因素包括业务流程、审批流程、管理方式。要想发挥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就需要建立明确的权责划分制度以及审批控制流程。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权责划分不合理,缺乏高效的审批控制流程,如在进行资产处置、资金调用等业务的过程中未实施权重分离制度,造成审批权和执行权重合,未能凸显其监管机制的作用。

  3.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及监督体系

  资金应用率的高低可以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体现出来,影响着经济活动管理的水平。以评价和监督为依据可以体现出绩效管理的成效及缺陷。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构建风险评估机制,可使经济活动的风险大大降低。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实施事中、事后评价,过于重视量化指标的达标与否,从而忽视了对事前的监督。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对市场经济的变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深入的了解,造成其在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之间难以形成较好的对接,预算指标不符合考核目标,预算执行、内容等方面存在缺陷,给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实施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联合风险控制,造成了绩效评价指标不合理、信息质量低等缺陷;缺乏完善的审批制度,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执行较为主观,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导致人员执行效率下降。

  2.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

  不健全的预算管理保障制度延缓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进程,难以达到预算管理目标。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构建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但其目标设定不科学,内部和指标的细化程度不足。

  3.会计信息化构建缓慢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技术被熟练地应用到多个领域中。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也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但是目前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处理日常的基本业务,存在功能不全、系统研发和设计滞后、形成的报表比较单一等问题。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是较为关键的问题,部分员工忽视了会计信息化安全保障制度的构建,使其面临的风险增多,如缺乏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会造成会计信息泄露、丢失等,造成了安全隐患。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需要全面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建立较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优化组织结构,对运行机制进行必要的调整,构建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其中,单位“一把手”领导为组长,各部门的主要责任人为组员,把目标任务真正有效地落实到责任中心和责任人。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业务科室与行政事业单位形成顺畅的沟通,以财务信息共享的模式来达成预算执行的进度、目标等。

  2.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好坏是衡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高低的关键。首先,构建高效的预算编制工作。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工作,收集多方意见和信息。需要确定预算编制的依据、程序以及方法等,使预算编制在实际运营中可以达到合法合规,对预算指标进行细化和分解,避免预算指标过高或者过低,使其符合实际状况。行政事业单位对编制预算草案进行合理规划,采用上下级结合、分级编制、逐渐汇总的模式,由行政事业单位的“一把手”负责编制下发预算指导意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水平。其次,加强业务流程的规范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范围较为广泛,涉及各项经济活动,因而需要提高对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合理的资金管控方案,对预算管理严格要求,科学合理调度资金,定期组织和安排对资金的安全检查,使资金的收支、升序以及运营效率等得到提升。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流程进行有效梳理,将其绘制成为清晰的流程图并汇编成册。加强实施内控工作的长效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重大事项进行协调处理,对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全面执行内部控制的整改方案以及防范措施,以完善内控控制体系,使其高效稳定运行。最后,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建设的基本原则,确保对各个部门、各项经济活动的控制,在确保达到长期规划的同时实现短期目标;将绩效考核作为目标,在部门间相互协调;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状况,对其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进行高效控制;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其符合时代的要求。

  3.提高内部控制的评价及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做好事后的监督评价,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并按照相关规定和原则选择高效的内部控制方式,将其覆盖到全部的经济活动中。要落实内部控制的岗位责任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训,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控,结合内外部条件,对控制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高效的评价方案,对责任、工作内容、人员结构、进度等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经济业务在监督范围内进行。在开展监督评级时,可以通过外聘专业的审计机构、评估机构来获得精确性更高的评估结果,使监督评价机制的作用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在内控视角下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意识

  在内部控制下,需要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案,并将其落实到实践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在内部控制视角下,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量需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加强对内部控制及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使单位全员对预算绩效管理有清晰的认知。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构建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全面调查和分析内部经营理念和外部市场环境等,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使其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全体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提高其预算绩效管理意识。

  2.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依照有关标准合理测评及判断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以有效防控项目活动面临的风险。在设置预算绩效管理指标时,需要结合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并参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对审批程序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同时遵守常规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制度,构建与各项经济活动相适应的评审机构,并保持动态监督,以确保预算执行设计的各类信息数据更加全面和完整,为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3.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内部控制下,需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且在多个领域都获得了较好的成效。信息化的方式可以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制度体系,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构建完善的内部绩效管理体系,并将其合理运用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中。通过信息化建设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发展状况、发展需求、经营信息等,可以收集有关预算绩效管理的数据和信息,并对其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形成信息化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这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image.png

  4.加强风险防控

  在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着多样化的风险,需要对其进行全面防控。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阶段的情况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进行设定,并建立现代化的分配模式。做好预算绩效管理中预算执行及跟踪工作,可以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作业方案的全过程、动态化监督,使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快速了解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实际应用情况,保证各项信息数据在单位内部的传递不会受到阻碍,以实现风险防控。要想构建内部监督体系,需要保证信息的顺畅性、透明性,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举报规则制度,预防出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失职的情况,以此得到较好的风险防控效益。

  (三)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结合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构建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合理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评价结果可以体现出预算绩效管理的成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持续优化和管理,构建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将其贯穿于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提高相关意识,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把控,对内部控制目标和预算绩效管理目标进行管理,将内部控制体系与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相结合,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更加规范化和秩序化,使得预算资金的应用更加真实、有效。

  四、结语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提高单位的全员意识。对各项指标进行细化,进行内部控制建设,做好风险防控,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枫,邓祯华,陈花兰.基于绩效管理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23(9):43-47.

  [2]郑煜.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8):140-142.

  [3]王昌盛.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3(12):69-71.

  [4]宗寰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如何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2(31):58-60.

  [5]任燕.内部控制视域下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1(33):64-66.

  [6]陈义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探究[J].会计师,2021(2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