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煤炭企业发展战略思考论文

煤炭企业发展战略思考论文

22

2024-05-08 13:56:45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文章从中国能源生产消费格局、能源结构变化趋势的角度,结合煤炭产业链现状、行业特征,分析能源及煤炭行业的机遇与挑战、竞争环境以及产业发展方向和煤炭开发利用趋势,对煤炭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思考提出几点建议。

  摘要:文章从中国能源生产消费格局、能源结构变化趋势的角度,结合煤炭产业链现状、行业特征,分析能源及煤炭行业的机遇与挑战、竞争环境以及产业发展方向和煤炭开发利用趋势,对煤炭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思考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能源结构;煤炭行业;产业链;战略转型

  Strategic Think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Enterprises

  LIU Wenjiang1,ZHAO Zhiyou2

  (1.Jinneng Holding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Group,Jincheng 048021,China;

  2.Jinneng Holdings Group,Taiyuan 030001,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status and energy structure trends in China,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industry chain,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rend of coal of the energy and coal industrie.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al enterprises.

  Keywords:energy structure;coal industry;industrial chain;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0引言

  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需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并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以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煤炭产业的市场主体,煤炭企业应认清行业趋势,找准行业位置,明确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因此,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大背景下,面临新形势、新变化和新挑战,开展煤炭企业战略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国家能源生产现状及煤炭产业链情况

  2022年,国家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6.60亿吨标准煤,能源总消费量54.10亿吨标准煤,自给率86.13%,比2021年提升3.53个百分点,自给能力增强。2022年,原煤产量45.60亿吨,同比增长10.5%;原油产量20 472.20万吨,同比增长2.9%;天然气产量2 201.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0%;发电量88 487.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如表1所示。总体上看,能源生产总量持续提升,能源保供能力不断增强,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增速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特别是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绿色动能。

005XpTbZly1hdvz6oq232j30u00u076u.jpg

  从2013—2022年,原煤产量累计增长14.75%,原油产量累计增长-2.48%,天然气产量累计增长82.23%,水、核、风等一次发电量累计增长62.91%。从增长速度来看,原煤产量年均增速1.54%,属于低速增长;原油产量年均增速-0.28%,属于负增长;天然气和一次发电量等清洁能源年均增速均大于5%,属于高速增长。总体来看,能源生产呈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

  从煤炭产业上下游情况来看,煤炭产业是我国基础产业,拥有较长的产业链结构[1],上下游产业覆盖面广泛,上游行业有地质勘探、矿井建设、地面建筑、装备制造、通讯技术、信息及智能化技术,下游行业主要有煤化工、金属冶金、机械工业、非金属矿制品、电力供应、热力供应、煤层气开发等,如图1所示。煤炭关联产业多,辐射范围广,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效应强,产业链优势突出。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2煤炭行业发展特征

  2.1行业发展受能源结构和消费趋势影响

  国家“双碳”目标对各行业发展影响深远。煤炭作为高碳能源,稳步降低煤炭在能源供给中的占比,是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手段[2]。能源消费总量由2012年的40.21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22年54.1亿吨标准煤[3],年平均增长率3.0%,处于低速增长状态,如图2所示;煤炭消费量从2012年的27.5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22年30.4亿吨标准煤,煤炭占比从2012年68.5%下降到2022年56.2%,累计下降率12.3%。2012年以来,虽然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持续增加,但煤炭消费占比逐年减少,煤炭作为基础能源的作用逐渐减弱。

  随着国家能源领域工作的重心转移,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数十年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和供应能力不足,转为能源产品服务供给水平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逐步升级、多层次多元化的用能需求。按照近10年煤炭消费比重年平均下降率1.2%计算,预计到2030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约45%~48%,相关研究成果显示,到2060年,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所占比重将下降至10%~20%。因此,长远来看,煤炭行业未来发展空间有限。

  2.2行业发展受资源分布、开发布局和区域经济限制

  在煤炭安全托底保障方面,结合资源分布情况,“十四五”期间,国家积极建设山西、内蒙古西、内蒙古东、陕北和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在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的背景下,煤炭生产重心向晋陕蒙新地区集中,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煤炭产量呈现分化趋势。在2012—2022年期间,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深度调整,部分省(区、市)由于煤炭资源枯竭、资源赋存条件差异等原因,煤炭产能逐年减少或退出煤炭生产领域。2022年,晋陕蒙新四省(区)煤炭产量占全国的80.9%,并呈现增长的趋势,而东部地区的原煤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东南沿海省份的能源供给更多依赖外部能源输送,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充分,且煤炭资源开发需要依靠周边经济基础,有上、下游产业作为支撑。因此,煤炭企业的发展受资源分布、开发布局、区域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制约。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2.3行业发展与上下游产业关联性强

  煤炭产业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当经济处于上行周期,煤炭需求上涨,煤炭产能供应不足,煤炭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带动产能利用水平上升,冗余产能减少,刺激投资回升,新增产能增加。在经济下降时期,煤炭需求不足,煤炭产能过剩,产能利用水平降低,冗余产能增加,企业开始亏损,投资增长被抑制,新增产能减少。2002—2011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环境下,煤炭需求大幅增加,推动产量、价格、利润的快速增长,被称为煤炭“黄金十年”。2012—2016年,受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过剩、煤炭市场收缩等因素影响,煤炭呈现断崖之势,转入“寒冬季”。在煤炭近20年的发展历史上,出现的周期性大起大落,都与上下游产业同发展、共进退。煤炭产业发展可推动上游的制造业、建筑业、通讯技术等产业发展,也为下游的煤电、钢铁、化工、建材等耗煤产业提供支撑,煤炭市场的景气程度与上下游行业密切关联。

  2.4行业发展受安全及生态“红线”约束

  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绕不开安全生产和生态环保的两大“红线”风险。我国多数煤矿为井工开采,瓦斯、水、火、地压、地温等灾害普遍存在,以煤与瓦斯突出、高瓦斯、水文地质复杂或极复杂、自然发火、冲击地压、采深超千米等形式表现。煤矿生产过程会对地质结构产生扰动,造成矿井地表环境破坏,矿井水利用、土地复垦、煤矸石处置、塌陷区治理等问题伴随着煤炭开采全过程。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对生命安全、职业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法律约束越来越严格。

  3能源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3.1机遇方面

  随着国际能源危机持续,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煤炭产业景气具备持续性[4]。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十四五”期间,我国煤炭消费、生产总量预计将继续增长。智能煤机、绿色开采、煤基材料等煤炭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将支撑煤炭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能源和原材料资源。

  3.2挑战方面

  2021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煤电项目走出去发展受阻,给煤炭企业“走出去”带来挑战。在“双碳”背景下,国家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长远看煤炭消费将逐步减少。煤炭过量消费促使对煤炭开采加强管控,增加开采成本。充填开采、矸石处理、保水开采、塌陷区治理等绿色开发普遍存在效率低、效益差等问题,绿色矿山建设也将增加煤炭开发利用成本,削弱煤炭资源价格优势。未来,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市场对煤炭需求的弹性要求提高,煤炭现有生产和供给模式难以适应未来市场要求。

  4国内煤炭企业发展趋势

  4.1行业发展阶段和竞争格局正在转变

  煤炭行业发展经历十年黄金发展期后,已过渡到成熟期,煤炭资源开采准入门槛逐步提高,新建矿井规模、建设标准有严格要求。目前,国家煤炭市场供需基本稳定,受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和国家“双碳”目标的影响,煤炭企业发展定位、方向和竞争格局都将发生转变:一是煤炭产业定位由“主体能源”转变为“兜底能源”;二是企业发展方向由产量增长向效率增长转换;三是竞争态势由煤炭行业内竞争扩展到能源行业竞争;四是煤炭市场由供需紧张逐步向宽松状态转变。

  4.2煤炭开采信息化、智能化

  2020年国家能源局联合七个部门发布《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对煤矿智能化发展的目标、原则、任务等做出安排,在安全改造、产能置换、产能核增等方面也给予政策支持。截至2023年4月,全国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 043个、掘进工作面1 277个,智能化建设投资规模近2 000亿元。另一方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煤炭产业带来颠覆性变革,智能开采、无人值守、少人化作业成为行业发展潮流,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煤炭企业改革的重要工作。

  4.3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支撑煤炭产业转型的基础,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未来,将更注重加强煤炭开采、加工、利用等整个产业链能力的提升,不断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一方面加快“三改联动”“上大压小”,适度建设安全环保的大容量、高参数煤电机组,推动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另一方面,提高煤炭作为原料、材料和终端产品的综合利用效能,生产高附加值、精细化、差异化的产品,推动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4.4向综合型能源企业转型

  当前,国内传统煤炭企业都在抓紧布局新能源,加快企业转型发展。例如,国家能源集团扎实推进支撑保障性煤电建设和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电力总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其中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中煤集团充分发挥煤炭全产业链优势,推动“煤电-新能源”一体化协同发展,控股和参股电力总装机4 000万千瓦,新能源开发装机200万千瓦,储备和规划规模超过3 000万千瓦。晋能控股集团加快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煤电双驱、适度多元、主强辅优、协同发展”的发展格局,构建绿色高效多元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5煤炭企业发展建议

  5.1提升企业煤炭资源获取能力

  有资源才有发展空间,资源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必须加大优质煤炭资源的获取,并根据资源环境条件、政策环境等选择投资目标,紧跟国家煤炭资源配置有关政策,增加储备资源,储备后续发展能力[5]。同时,综合考虑安全、环保、资源禀赋、技术条件、经济性等因素,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握好国家政策机遇和导向,巩固发展基础。

  5.2吸取煤炭产业以往经验教训

  煤炭行业“黄金十年”与“寒冬四年”的出现是煤炭供需失衡的产物,煤炭发展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密切相关。煤炭企业要注重战略思考,关注国内外能源行业发展环境、市场变化、政策导向,紧跟行业发展大方向,踩准行业发展的波动脉搏,在飓风来临前,做好集约管控、统一销售、客户管理等,建立点对点直供模式,压缩交易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布局新兴产业,能做到纵身一跃,站到飓风口上分享发展红利。同时,在煤炭行业低谷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延伸煤炭产业链条,通过煤电联营、煤化联动、产业转型等实现多元化经营,规避行业发展风险,跳出煤炭思维,摆脱资源依赖。

  5.3实施煤炭绿色生产

  煤矿要从源头治理抓起,推广无煤柱开采、小煤柱开采、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先进技术。经营管理方面,要注重过程管控,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现环保装置、设施的更新换代、提档升级,把矸石山建成绿水青山,把污水厂建成示范厂,打造国家级绿色矿山。绿色环保方面,要建立严密的环保责任体系和监管考核机制,推进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推进智能化改造,建设智慧矿山体系。

  5.4做好产业转型战略调整

  煤炭产业传统的增量式发展空间有限,煤炭企业要适应变革,顺势而为,由煤炭企业向综合能源转变,走关联转型、协同升级的道路。做好传统煤炭产业与新产业的转换衔接,推进煤炭枯竭矿区转型可持续发展,利用采煤沉陷区、关闭煤矿闲置资源发展第三产业、煤炭相关产业等。探索布局新兴产业,因企制宜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提前做好多元化战略转型谋划。

  6结语

  煤炭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有行业特殊性和复杂性。煤炭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过多倚重煤炭资源、煤炭价格是不可持续的,能源紧张、煤价高企只是周期性波动,煤炭安全、绿色、智能、柔性开采和清洁高效、梯度综合利用、产业转型必然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建议煤炭企业抢抓机遇窗口期,坚决扛牢能源保供责任,深化能源革命,走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之路,同时对煤炭产业转型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王瑞.X煤炭集团企业转型战略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22.

  [2]孙守仁,李正军.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研究与探索[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21.

  [3]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3)[R].北京: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2023.

  [4]吴吟,王蕾.2022—2023年中国煤炭产业经济形势研究报告[J].中国煤炭,2023,49(3):2-10.

  [5]张毅,王昊,赵红涛.大型能源企业基于销售需求的煤炭资源获取策略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22,12(42):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