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国内保理业务发展模式及其风险防范研究论文

国内保理业务发展模式及其风险防范研究论文

9

2024-05-07 10:40:1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我国的保理业务发展模式以及风险防范已成为当前金融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因为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紧张,通胀率高居不下,使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发展压力和融资成本都在不断增加。金融机构如何利用自身有限的信贷资金来帮助企业进行资金供给,已经成为当前金融市场各个商业银行竞争的关键。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各个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探索业务发展的新途径,如何通过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供应链金融方式,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保

  编者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我国的保理业务发展模式以及风险防范已成为当前金融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因为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紧张,通胀率高居不下,使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发展压力和融资成本都在不断增加。金融机构如何利用自身有限的信贷资金来帮助企业进行资金供给,已经成为当前金融市场各个商业银行竞争的关键。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各个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探索业务发展的新途径,如何通过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供应链金融方式,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保理业务开始迅速发展。通过对保理业务发展模式以及其风险防范的研究,为保理业务的发展规划和风险防控提出科学建议,促进国内保理业务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国内保理业务;发展模式;风险防范;研究

  一、保理业务概述

  (一)保理业务的概念界定

  保理业务,即保付代理,是在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保理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包括账款管理、账款催收、买方坏账担保、预付融资等业务。保理业务以合格应收账款的转让为服务基础,有很强的自偿性,有周转快、期限短等特点,对于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有关键作用。

  国内保理业务通常是指金融交易中卖方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契约关系。根据保理业务,商业银行可以获得卖方的应收账款,而卖方可以获得商业银行为其提供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贸易融资、催收账款等。在我国国内,保理业务的提供者大都是国内的商业银行,保理业务为我国建设稳定的金融环境作出了贡献。

  (二)保理业务的理论基础

  保理业务的产生是金融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导致的,在不成熟的金融环境下,企业发展需要对金融风险以及金融信用风险有着一定的防控能力。保理业务为各行各业的企业提供了保障资金安全与业务稳定经营的基础,帮助企业可以平稳地执行发展战略,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保理业务发展模式特征

  保理业务的发展历程非常特殊。在近几年的国内贸易中,企业间经济活动赊销结算方式开始流行起来。赊销结账对企业的账款管理和融资有着更高标准的要求。如果在企业发展中出现金融信用风险,会严重阻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因此,保理业务便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与服务需求中应运而生。

  保理业务的发展在国内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的应用上。保理业务随着国内贸易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对买方企业不利的传统结算方式比例逐年下降,赊销方式日益盛行,促进了保理业务的迅速发展。保理业务有着安全、稳定、高效的特点,能为卖方企业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推动了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1]。

  二、国内保理业务发展模式分析

  (一)国内保理业务发展趋势

  国内保理业务的发展正朝着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方向迈进。在当前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发展迅速的市场背景下,保理业务与互联网的融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市场信息的获取,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国内保理业务的主要模式方式

  国内保理业务的主要模式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在保理业务中是否将保理这一服务通知买方企业,可以分为隐蔽型保理和公开型保理;按照商业银行承担的金融风险情况,可以将保理业务分为回购型保理和买断型保理。

  隐蔽型保理指在整个保理业务服务过程中,保理业务对买方企业完全保密,仅仅在卖方企业与买方企业出现契约纠纷以及金融信用风险时,才将保理业务公开出来;公开型保理指的是在整个保理业务开始之前,就已经将卖方企业申请保理服务的事实告知买方企业,开放型保理可以提前预防企业间契约纠纷以及金融信用风险问题的发生,对卖方企业的资金回收以及融资有着很大帮助。

  回购型保理指的是商业银行在整个保理服务的过程中,无论任何情况,均不承担买方企业的信用风险,如果买方企业违反了契约,应该由卖方企业自行进行资金回收;买断型保理指的是在商业银行的保理服务过程中,商业银行要承担除了商业纠纷以外的所有买方企业产生的信用风险,如果最后买方企业无法履行金融责任,将由商业银行来进行责任承担。

  (三)国内保理业务运营

  国内保理业务的发展并不成熟,我国保理业务主要是由商业银行进行提供的,根据是否对保理融资有追索权分类,我国的保理业务分为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完善的保理业务运营体系、缺少专业的保理人才、缺乏防范各种金融信用风险的能力,导致我国的保理业务运营以及服务都较为落后,无法有效促进保理业务产业发展的落实,阻碍了相关机构、单位的发展。通过对保理业务发展风险以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推动我国保理业务发展的对策。

  三、国内保理业务发展模式及风险

  (一)国内保理业务发展历程及现行的业务发展模式

  国内保理业务当前发展并不成熟,现行的业务发展模式是以商业银行—卖方企业—买方企业进行参与的服务模式展开的。商业银行与卖方企业达成服务关系,对买方企业和卖方企业的契约关系以及资金交易进行信用保障,为卖方的合理权益提供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市场交易的稳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国内保理业务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国内保理业务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因为我国金融环境的不稳定,导致保理业务模式发展不成熟。在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保理业务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阻碍商业银行保理业务发展的金融风险。

  首先,是信用风险。因为不同的企业之间的规模、经营能力、信誉等都大不相同,商业银行在保理业务服务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信用风险的影响。比如,在客户层面,可能产生借虚假交易向银行融资的风险以及应收账款回款未划入商业银行指定回款账户的风险等。在买断型保理业务模式中,企业产生信用风险的全部责任要由商业银行来承担,信用风险可能导致保理业务发生垫款,严重的还会阻碍商业银行的发展。其次,是操作风险。由于保理业务属于新兴行业,很多商业银行都缺少专业的服务人才以及科学完善的保理业务服务体系,就导致在保理业务的具体服务过程中会出现操作风险,如对保理融资的用途没有严密监控导致的风险以及保理融资期限与应收账款回款周期不匹配的风险等,从而对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影响。再次,是法律风险。法律不完善或者法律漏洞产生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利益的损害通常难以挽回,对于银行发展存在阻碍。最后,是管理风险。因为保理业务的发展时间尚短,商业银行在保理业务服务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管理模式建构不科学,导致部分保理业务的开展不规范,对保理业务的展开以及商业银行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2]。

  四、国内保理业务发展模式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完善国内保理业务法律,加强行内制度建设

  国内保理业务因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不完善,导致在业务服务过程中经常出现法律风险,会严重阻碍保理业务的发展。通过完善国内保理业务法律,加强行业内部制度建设,规范保理业务的运营,保障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

  我国《民法典》更新了保理业务的规定。第一,明确了保理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是业务类型。二是服务范围。三是服务期限。四是基础交易合同情况。五是应收账款信息。六是保理融资款或者服务报酬及其支付方式等。保理合同的具体内容由保理人和应收账款债权人具体约定,上述仅仅是倡导性规定。第二,明确了保理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民法典》的完善是对保理业务发展的有效推动。但是,在法律法规建设过程中,仍然要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完善约束内容,促进保理业务的稳步落实。法律法规建设要参考当前的金融环境,依托现有的法律制度,对保理业务作出严格要求,对违反契约精神以及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以严惩,完善监督制度,促进服务规范。加强行业内制度建设,有利于促进国内保理服务的行业规范,净化金融环境生态,促进保理业务各方参与者都能遵守行业规则,保障各方权益。

005XpTbZly1hdvz6oq232j30u00u076u.jpg

  (二)加强客户研判与分析,降低信用风险

  通过对买方企业以及卖方企业的研判分析,明确应收账款、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具体情况,保障保理业务的稳步落实,降低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保理服务进行之前对参与企业进行调查,了解企业的企业信誉、企业资金支付能力,能够为保理服务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信息数据,促进信用风险的降低,保障商业银行经营的效益[3]。

  (三)加强保理业务人员培训,提升交易识别力

  通过提高保理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有效地提高保理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提升商业银行的品牌效应,推动保理服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在企业发展中可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升员工信息数据收集以及风险判断能力,并根据规章制度建设提升员工的规范意识,保障放款前、中、后工作的顺利展开。

  (四)加强贷后管理,延伸风险防控

  通过加强贷后管理,延伸保理服务过程中的风险防控,为商业银行的稳步发展提供保障。贷后管理在我国银行信贷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管理的薄弱环节,由于传统的信贷方式遗留的惯性思维,我国当前的贷后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4]。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加强贷后管理,保障信贷过程最后一个环节的安全与稳定,防止信用风险的发生。比如,在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完善信息管理平台,实时监控相应的企业发展状况,促进贷后管理的稳步落实。同时,对贷后管理的加强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制度来进行。

  五、结语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因为法律建设、行业规范、企业信用等问题导致的市场环境不稳定,通过保理业务可以进行解决。保理业务在我国大部分是由商业银行进行提供,对企业间的资金账款催收、融资都有所帮助。商业银行需要重视《民法典》对保理业务的约束更新,依靠加强客户研判与分析、加强保理业务人员培训以及加强贷后管理等方式,完善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的服务建设,促进我国市场信用风险的降低,有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雨纯,陈人怀.供应链金融下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模式探析——以小米供应链应付账款ABS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9,37(4):61-70.

  [2]王欣,吴学敏.保理中应收账款转让法律性质的重新定位——以UNCITRAL动产担保交易示范法及指南为视角[J].吉林金融研究,2019(6):66-72.

  [3]吴韡,程健.我国国内保理业务的风险度量问题分析——基于KMV模型的信用风险度量[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5):104-109.

  [4]刘曼沁,刘国胜.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对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广交会遇冷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1,30(2):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