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究论文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究论文

0

2024-04-26 11:30:53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xuling

摘要: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构建,为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文章在简要概述乡村振兴背景的基础上,说明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当前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根据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点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优化建议及策略。

  摘要: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构建,为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文章在简要概述乡村振兴背景的基础上,说明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当前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根据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点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优化建议及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农村,现代化农村经济,影响因素,发展策略

  引言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转变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现实困境,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也是中华民族复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构建,与我国国情路线相符,也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更是实现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乡村振兴背景概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此战略的提出,不仅是延续党中央重视“三农”问题的传统,还是对农业现代化的展望及畅想[1]。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迸发式趋势,经济结构产生巨大变化,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大量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城镇中,加剧农村空巢和留守现象,从而带来较为严重的乡村发展衰竭问题,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骤减,无法满足国家和发挥实际发展需求,阻碍和制约农业发展。与此同时,农业产业规模和范围差异化严重,各种不均衡现象层出不穷,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农业中也未得到广泛应用,这些矛盾和问题,使农业经济发展短时间内难以扭转困局。同时,城市和农村在发展过程中,两者呈现的差距非常大,尤其是在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农村表现尤为落后,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的构建,旨在重构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优化城乡互助发展机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促进城乡交互融合和共同发展,走出一条现代化农业道路。关于乡村振兴工程的打造,需要统筹规划,兼顾城乡发展利益,把握各项工作的难易程度,集中解决农业、教育、医疗等问题。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最大化地消除城乡差距,还要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期间会遇到各种困难及问题,更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等策略,围绕广大农村群众,创建贴合民情、惠农利农的政策优惠和扶持手段。因此,应理论联系实际,创建乡村经济发展结构体系,体现农村新气派和新气象。

2d59fe392404b9756009fc14cbb471f.png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一)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城镇工业化水平发展受限,再加上资源紧缺,使各区域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至今仍有着小家庭经营的传统思想[2]。我国基本国情保持着“小农”结构,按照人均来算,可用的耕地极为有限,无法有效提升农民实际收入。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力推动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好地带动拉动消费和生产,也给乡村教育、文化等来带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形成和发展规模化产业,实现就业渠道的拓宽,吸纳广泛的劳动力和人才,使农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促进小农生产模式与农业现代化的高效衔接

  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与集体经济有着直接关系,对此应打破传统小农生产经营模式,将资金、资源、人才等相互融合,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生产,充分借鉴和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及理念,切实提高生产效率,真正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结合农村发展实际状况,明确农村产业化目标及要求,将农副产品销售与生产有机结合,大力提升经济效益,同时采取缩小城乡差距的可行举措,缓解区域失衡问题,提升和增强农民幸福感,根据农村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基层组织应保持高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全面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带给广大农民更加快捷高效的服务,使土地、交通、水电等一系列问题真正得到解决。

  三、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三农”问题是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和关键,更是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然而当前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供需差异化严重,特别是受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农产品价格价格涨幅不定,市场需求千变万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种植业结果。此外,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模式单一化现象比较常见,这是现代化农村经济无法实现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3]。

  (二)农村劳动力不足

  由于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差距过大,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而且使农业规模和范围呈现滞后性。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村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现象十分普遍,再加上小农意识的根深蒂固,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不愿意留在农村发展,缺乏建设和贡献农村的欲望,种种因素使得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三)基础设施建设差

  农村地区的发展,基础设施齐全是重要前提和保障,但是很多农村因经济水平不高,道路比较狭窄,水利项目、娱乐休闲设施等匮乏,缺乏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当地村民安于现状,缺乏发展经济的动力。比如,水利项目建设,一直是农业建设的重要课题,虽然近年来水利建设体系不断趋于成熟完善,但实际应用中,部分农村仍表现为水利项目不足,部分土地灌溉仍有难题,再加上偶然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无法保障农民收入增加[4]。

  (四)科技创新水平不足

  虽然我国科学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在实际农业发展中,先进技术手段未能转化为生产力,造成科技创新水平不足,无法促进现代化农业科技研究成果。换句话说,现代化农业科技的发展,投入和产出差距严重,技术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中,技术水平应用不足,难以与实际生产情况结合起来,无法给广大农民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造成生产率低下、劳动力高、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此外,农业发展还受到土地承包、运营模式等因素影响,融资审批流程繁琐复杂,融资难度大,农户缺乏农业发展资金,知识经济活力不足,难以吸引企业投资。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完善和优化经济体制

  为推动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完善和优化经济体制,广大基层干部和基层组织应构建发展蓝图计划,明确相应目标及要求,创建一套适宜的农业经济运行机制,经过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为今后经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应保持全新角度,深入了解问题及成因,围绕发展现状,做到统筹兼顾,借助市场力量,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政策(金融、财政等)的倾斜力度,调整和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使农村运行的经济体制不断优化。

  (二)积极调整供给侧结构

  保持现代化思维,使农业建设和发展贴合实际,大胆创新,创建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扩大种植品种,促进绿色农业的良好转型。立足于供给侧结构的革新,梳理工作主线,明确目标及重点,采取从供给端着手的方式,突出和强调发展绿色产业[5]。比如,江苏省滨海县新安村在发展过程中,东坎街道明确“富民”为目标,严格执行“富民优选、民生为本”的方针,先后创建共计500亩农业基地,经过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打造智能温室大棚,通过种植多种蔬菜,广泛应用先进的温室技术,改善农村品质,提高种植及生产效率;期间在农业形成规模化发展基础上,新安村还发展本地轻工业,打造出新安村创业园(占地1500亩左右),当地发展上了新台阶,缓解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形成以农业带动加工产业发展的链条,实现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7111ff7d96484ba33941bb5c354f654.png

  (三)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为促进现代化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应立足于当地特色及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创建产业路线。根据农村现实情况,将单一的产业转变为多产业模式,结合经济市场行情,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期间有关部门应给予相应的支持,构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以农村丰富自然资源为基点,巩固和拓展相关产业,以及丰富产业模式。比如,滨海县新安村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打造蔬菜种植基地,明确绿色安全种植标准,真正做到优化品质和提升效益,创建出“基地—加工—市场”的运行模式,同时将农业发展举措落到实处,大力推出“5+2”(县级)和“3+1(贫困村)”特色产业,逐渐走出一条具有浓厚滨海特色的精准扶贫的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道路[6]。

  (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振兴路径,应推进科学技术研发,切实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适当加大科技研发和人才投入,挖掘农村发展新潜能。在人才引进上,应构建一支推进农村高效卓越发展的高能力、高素质队伍,给予专业化培训,提高凝聚力和执行力,特别是青壮年人才,要给予重视和关注,使其投入到农村脱贫实际问题中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积极学习和借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挖掘农村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价值优势,以高技术水平和优秀青年才俊带动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走出一条更加精准化的农村现代发展道路[7]。

  五、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对此应坚持因地制宜,完善经济体制,调整供给侧结构,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注重人才培养和科技投入,发挥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铺垫作用,从而逐步缩减城乡差距,促进和谐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郭保荣,巩晋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山西省运城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例[J].征信,2022,40(04):46-51.

  [2]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郑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22(03):5-28.

  [3]曾长清.新时期农村中小商业银行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畅通农村经济内循环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06):182-184.

  [4]张阳.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经验、瓶颈问题及优化路径—以江西省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09):78-83.

  [5]颜世奇.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兖州地区农村经济绿色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2,34(02):48-51.

  [6]曹明明.全面脱贫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路径选择研究——评《农村金融改革与乡村振兴—2019天府金融论坛暨西部农村金融论坛》[J].中国油脂,2022,47(02):156.

  [7]宋金秋,彭艳兰.“脱贫攻坚巩固”理念下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路径的研究—以湘西自治州为例[J].湖南畜牧兽医,2022(0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