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基层青年公务员培养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探究论文

基层青年公务员培养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探究论文

4

2024-04-15 10:42:31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拥有独特时代印记的青年公务员受教育水平高、创新思维活跃、关注实际效用、事业进取心强,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基层是青年公务员增长才干的“练兵场”,化解基层青年公务员成长成才的现实困境,必须矫治角色超载,破除减负怪圈;尊重性格特点,引导职业规划;健全激励机制,精准定位需求;筑牢思想之基,强化扎根定力。

  [摘要]“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拥有独特时代印记的青年公务员受教育水平高、创新思维活跃、关注实际效用、事业进取心强,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基层是青年公务员增长才干的“练兵场”,化解基层青年公务员成长成才的现实困境,必须矫治角色超载,破除减负怪圈;尊重性格特点,引导职业规划;健全激励机制,精准定位需求;筑牢思想之基,强化扎根定力。

  [关键词]基层青年公务员,现实困境,破解路径

  1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并强调“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培育优秀的青年干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尤其是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亲自讲授“开学第一课”。党和国家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青年公务员置于国家战略高度,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公务员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基层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接触最为密切、最直接的组织层级,是锻炼和考验公务员的实战平台。而作为新生力量的青年公务员又是基层政府开展工作的骨干队伍,尤其是80后、90后青年已成为基层政府开展工作的新的“中坚”[1]。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基层青年公务员面临着工作超载、工作落差感大、需求得不到满足、理想信念不坚定等现实困境,基层青年公务员的成长成才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基层青年公务员的概念入手,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基层青年公务员的特质,全面剖析我国基层青年公务员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促进基层青年公务员成长成才的路径。

  2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

  2.1概念界定

  关于基层青年公务员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本文从“基层”“青年”“公务员”三个方面进行拆解。

  首先,学界对基层的概念界定标准暂未达成共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照组织层级界定,另一类是按照职务高低划分。考虑到《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告解读》文件中对于“基层工作经历”的认定是以组织层级为依据的,本文认为采用前一类标准界定更加符合我国实际,即县(市)级以下党政机关、组织。其次,“青年”年龄的界定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年的年龄限定在18~24岁之间。第二类: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7年4月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明确指出青年年龄为14周岁至35周岁。第三类:国家统计局在人口普查时将青年年龄的统计口径规定为15~34周岁。根据上述分类,考虑到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的年龄限制范围为18~35岁,本文将青年公务员的年龄限定在35岁以下。结合《公务员法》的规定,本文所指的基层青年公务员是在县(市)级以下党政机关、组织中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35岁以下的工作人员。

111.jpg

  2.2基层青年公务员的特征

  基层青年公务员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既具备特殊时代背景下的青年特质,又体现着作为一线干部的职业特性。

  2.2.1百里挑一,出类拔萃

  “考公热”再现了如高考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角逐场面,“上岸”之人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经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是百里挑一的高素质青年。首先是政治素养高。“首关不过,余关莫论”,政治关即为首关,选拔任用干部,政治标准必须被置于首位。《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明确要求报考公务员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2]。《公务员录用规定》也强调要突出政治标准[3]。在严把政治入口关的背景下成功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基层青年公务员往往是政治立场坚定、政治品格良好的青年。其次是受教育水平高。“考公热”的背景下,报考人数远高于实际录取人数,水涨船高,提升了录取门槛。虽然许多岗位报考仅仅要求大专、本科学历,但从实际录取结果来看,硕士、博士的录取比例逐年攀升。此外,为广招贤才,基层政府组织在人才引进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名校高才生进入基层政府组织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今,越来越多的“95后”甚至“00后”等新鲜血液注入到基层公务员队伍,作为接受高等教育比例最高的群体,他们的持续加入无疑使得基层青年公务员高学历化现象愈加明显。

  2.2.2个性鲜明,善于创新

  基层青年公务员看重个人感受,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爱好广泛,例如音乐、旅行、美食等,并基于爱好形成交流圈层,并在其中构建社交关系和寻找归属感。其独立思考能力强,不盲从于大众或权威,在理性分析下持有自己的观点,相对于“70后”的“克里斯马权威”观,青年公务员更加信奉“法理型权威”,等级观念较弱。在新事物层出不穷的社会背景和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教育背景下,青年干部善于快速接纳新事物,利用各类应用软件和网站等渠道搜集信息资源,敏锐洞察社会舆论风向和社会发展趋势,创新思维活跃,在基层工作中采用灵活的方式解决问题。无论是独特的个性还是强烈的创新意识,都是信息化时代在他们身上留下的鲜明烙印。

  2.2.3注重实际效用,反感形式主义

  基层青年公务员较为注重实际效用,即希望能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其工作获得感的重要来源。他们追求效率、目标明确,对于能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兴趣浓厚,而对于信息报送、材料撰写、例行检查等机械化的工作兴趣低下,反感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

  2.2.4事业进取心强,追求价值实现

  基层青年公务员大多为“80后”“90后”,朝气蓬勃,正处于职业发展上升期,他们服从组织安排,积极工作,渴望努力有收获,希望在基层实践中获得锻炼,增长才干。青年干部成长于物质充足、网络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原生家庭也多较为丰裕,有丰富的见闻,渴望展现自我,是各项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他们不仅仅将工作作为获取生存资源的途径,更将其作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平台。

  2.2.5工作经验不足,学生思维明显

  充满干劲的基层青年公务员同时也是稚嫩的,其年龄在35岁以下,大部分青年公务员在进入政府组织之前没有或者只有较短的工作经历,对于基层工作缺乏经验,不熟悉基层现状和风土人情。心理抗压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与前辈们相比还有待提升。其学生思维还很明显,容易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将课本上的知识生搬硬套于工作实践。从象牙塔到办公室,从学生身份到干部身份,角色转变和经验积累如璞玉成器般需要一个磨砺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

  3基层青年公务员成长成才面临的现实困境

       3.1超载:角色压力与减负怪圈

  基层青年公务员工作超载的重要原因是其同时担任着政策执行者、人民群众的服务者、政府形象代言人、事业生力军等多重角色,每一种角色都对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承担着多重压力。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基层公务员要精准领会上级指令,及时落实政策。也正是因此,“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被认为是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作为人民群众的服务者,随着新时代社会矛盾的转变,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的要求和期待值也不断提升。基层是人民群众感受政府服务质效和温度的“神经末梢”。作为服务群众的一线工作者,基层公务员要在处理繁杂琐碎的工作中时刻保持为群众办事的积极态度,隐藏个人真实情绪,提供大量情绪劳动。作为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其言行举止会极大地影响群众满意度和政府公信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全方位监督,在工作时间之外仍需时刻谨记自己的职业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心理压力。基层青年公务员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在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新形势下,时代赋予青年干部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鼓励和要求青年干部作为“中坚”力量,刀刃向内,自我革新,担当作为。

  基层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已经成为青年干部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和离职、流失等现实问题的重要诱因。为减轻基层工作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旨在通过减少会议数量、规避形式主义等举措为基层公务员减负。然而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一刀切”、象征性减负等导致会议内容精简但次数增加、调研时间缩短但名目增加、惯例废除但新规出台、文件数量锐减但标准剧增等“越减越负”的怪象[4]。“减负—增负—再减负—再增负”循环怪圈让基层工作人员疲惫不堪,尤其是以形式主义解决形式主义的做法容易招致注重实际效用的基层青年公务员的抵触,明减暗增的减负让本就承担着多重重担的基层青年公务员苦不堪言,难以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

  3.2落差:职业理想与工作实际

  初入职场,基层青年公务员往往对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但一番实战过后,却发现工作实际与设想不一致,产生心理落差。许多青年公务员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学历人才,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特长,但实际上琐事缠身,与理想相去甚远,一些青年干部会因为才干得不到发挥而产生资质过剩感,还有一些干部会感到所学知识结构与实践所需技能严重脱节,只有靠“摸爬滚打”总结经验。他们注重价值实现,想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出成果,但却困于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

  他们创新思维活跃,但科层制组织强调服从遵守规则秩序,照章办事。他们秉持着“公平竞争,用能力说话”原则,但在官僚制中一度盛行的“熟人社会”原则仍有生存空间。他们渴望在服务中获得成就感,但不少公众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干部的形象就是“一杯茶,一张报,一坐一下午”。尤其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一把利剑,工作上的失误会在舆论声中被聚焦放大,致使原本敢做敢言的青年干部陷入了“集体失语”的困境。

222.jpeg

  3.3失效:激励机制与核心需求

  公务员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包括福利待遇需求、权利声望需求、个人发展需求等职业需求[5]。对于事业进取心强、生活压力大的基层青年公务员而言,他们的核心需求在于增强工作能力、提升薪资待遇和获得晋升。然而现行激励机制并不是总能有效满足基层青年公务员的核心需求。

  从增强工作能力上看,培训是帮助公务员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重要途径。而实际培训往往是流于形式,“为培训而培训”,缺乏结合具体岗位和工作内容而培训的针对性,也就是说,培训常常基于上级部门的需要发起,而对作为需求方的基层干部的实际培训需求关注不足,加之培训管理不规范、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现象的存在,培训对能力提升的作用十分有限。如前所述,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能力也多依靠基层干部个人“摸着石头过河”总结工作经验,能力提升速度慢,消耗精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从薪资待遇层面上看,不少基层青年公务员职级低、工作年限短、工作薪资待遇较低,同时担负着自我生存与发展、父辈养老、结婚生子、孩子求学、购买住房等较高的生活成本,一些基层公务员兼职做起了自媒体、送外卖等副业,薪资待遇低与生活压力大,二者构成一对尖锐的矛盾。

  从晋升发展层面上看,晋升空间窄化,渠道单一,“天花板”现象严重。“论资排辈”的不合理规则仍然存在,致使一些表现优秀的青年干部期望落空,难以获得领导的认可,挫败其工作积极性。虽然近年来为优化干部管理推行了职务职级并行制度,但该制度在满足基层青年公务员的晋升需求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一方面,该制度规定下,有限的职级晋升机会更有可能给资历更深的中老年干部,挫败青年干部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相比于能够带来工资上涨的职级晋升,青年公务员更加重视政治待遇和权限,但从目前的组织结构来看,担任领导职务的青年公务员仍是凤毛麟角,导致青年公务员缺少发展动力,逐渐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3.4“缺钙”:思想动机与职业认知

  习总书记说,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新时代基层青年公务员新的政治身份属性就是要增强理想信念和服务意识。当前基层青年干部流失、违纪违法问题的产生固然有外部原因,但究其根本,在于干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这一问题在干部尚未进入公务员队伍之前就初见端倪。青年公务员的职业动机并不局限于家国情怀和公共服务热情,不少青年的职业动机是在社会风险感知和生存焦虑强化背景下追求个人稳定、家人满意。一些青年把在基层工作当作简历镀金的过程或迂回进入更高层级政府的权宜之计,职业认同感低,为群众服务的热情不足,以“不出事”为工作准则,难以真正融入岗位。同时,公共权力的滥用以及“人情社会”中滋生的腐败问题逐渐腐蚀了青年干部的价值观、政绩观,动摇其理想信念。精神上“缺钙”容易导致“软骨病”,敷衍塞责,丧失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4促进基层青年公务员成长成才的优化路径

      4.1矫治角色超载,破除减负怪圈

  一是强化党的主导地位。基层减负不仅是行政工作,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减负政策推行不到位,急需通过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政策顺畅执行。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主体,上下级服从、同级职能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二是纠正形式主义。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对于“走过场”“喊口号”的行为予以惩治,发现一例,处理一例,予以公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并推动形式主义惩治工作的常态化运行。三是加大减负问责力度。在当前的减负政策推行过程中,缺乏对问责主体、问责程序、问责方式、问责类型等的明确规定,减负清单的有效落实必须辅之以强有力的问责制度,让减负落到实处。四是厘清岗位职责。按照权责对等原则,明权定责,健全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权力清单,杜绝向基层转移工作任务的现象。

  4.2尊重性格特点,引导职业规划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青年公务员综合素质高、善于创新、关注有用性等特点能转化为为基层工作提质增效的强大动力。青年公务员应结合性格特点和工作实际,发挥个人优势,做好职业规划。

  把握学习“黄金期”,提升治理能力。青年公务员正处于学习愿望强烈、接受速度快、可塑性强的大好时期,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组织应引导基层青年干部围绕治理需求加强对应急管理、生态保护、数字化建设等领域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淬炼本领,消除能力恐慌。在满足青年干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培养出一支为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采用引导而非管制的方式帮助基层青年公务员尽快熟悉本职工作,结合岗位特点,发挥个人专长。建立“导师”制,由上级干部负责带领青年公务员熟悉工作内容,指导工作开展,传授工作经验,“精准滴灌”,使青年公务员加快角色转变,摆脱学生思维。不少青年干部深受信息化时代的影响,熟悉办公软件、媒体运营、视频剪辑、海报制作等技巧,对于这类干部,要在宣传政策、总结工作、收集群众意见等工作中合理利用其技能。将综合素质强或专业对口的青年干部放在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岗位上,实现其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目标,增强其工作获得感。

  提升话语权,增强自主性。基层问题有哪些?怎么解决?基层青年干部干劲足、观察力强,对上述问题有很大的发言权,提升基层青年话语权,建立起鼓励基层干部讲实话的保护机制,有助于精准定位基层工作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组织在下派任务时,也不应简单地传达命令,要考虑到青年干部独立思考能力强的性格特点,在把控方向的基础上,给予基层青年公务员更多的工作自主性和试错空间,鼓励其运用其创新思维解决基层问题。

  4.3健全激励机制,精准定位需求

  完善薪酬福利制度。结合实际情况,鼓励多劳多得,将基层青年公务员的工作量、工作难度、工作效率等与薪资待遇挂钩,在保证整体公平的基础上,让表现突出与敷衍塞责的青年干部薪资待遇拉开一定的差距。此外,应物质激励与人文关怀并重,在注重薪酬激励的同时,给予基层青年公务员更多人文关怀,关注基层青年公务员的工作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营造温馨的组织文化和工作氛围,增强其工作幸福感。

  健全培训机制。摒弃仅根据单位的需求确定培训内容的做法,提前了解基层青年干部的培训需求。同时,新时代青年干部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培训要紧跟时代潮流,融入应急管理、数字政府等热点内容。结合岗位和实际情况,科学制订培训计划,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干部做好职业规划,助力基层干部成长成才。

  拓展晋升渠道。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给予在基层表现优异的干部更多的晋升机会,拓展晋升空间,杜绝论资排辈的现象。在现有编制的基础上,面向基层青年公务员,适当增加晋升机会,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大胆选用基层公务员。

  创造交流机会。为基层青年公务员搭建交流平台,这既包括去村、镇以及更高层级组织进行挂职锻炼,也包括组织内部的多岗位交流。青年干部学习能力强,纵向横向的双向交流为其提供了增长见识、增强综合分析能力的锻炼机会。

  4.4筑牢思想之基,强化扎根定力

  通过正向“补钙”和反向“纠偏”双向把控,激发基层青年公务员投身于公共服务的热情。

  补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一是提高党性修养。知之愈深,信之愈坚。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严格“三会一课”制度,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尤其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年干部理想信念的精彩论述,形成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机制,使其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二是增强使命感、职业认同感。当个体受到组织使命驱动,并将工作作为一项值得付出的事业时,能有效激发工作热情,开辟工作新局面。基层青年干部要认识到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是新时代青年干部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领会基层治理之于国家治理的关键作用,戒骄戒躁,求真务实。通过及时“补钙”激发青年干部服务人民、扎根基层的内生动力。

  严管厚爱,及时纠偏。青年很容易受新观念、新思潮的影响,在国内的外敌对势力试图通过“信息战”“舆论战”阻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躺平”“摆烂”“反内卷”等观点盛行的背景下,少数基层青年干部已经出现了思想懈怠、敷衍塞责等错误观念。要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制度,及时跟踪青年干部思想动态。肯定工作成果,纠正错误观念。摆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避责心态,杜绝“跳板”意识,严惩“以权谋私”等背离群众利益的行为,正确使用公共权力,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事业观、权力观。

  

主要参考文献

  [1]邓磊,杨燕,何鑫兴.沉默的中坚:基层青年公务员的特质审视、现实困境与自我重构[J].中国青年研究,2021(11):24-30,37.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Z].2022.

  [3]国家公务员局.公务员录用规定[Z].2020.

  [4]周芳名.基层减负“越减越负”的怪象及其破解之道[J].领导科学,2019(21):15-18.

  [5]谢林英.新录用公务员职业动机调查研究:以嘉兴市N区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