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

2024-02-22 10:09:31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也有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物理知识,更要及时改变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新时期脱颖而出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文章主要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现状,同时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也有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物理知识,更要及时改变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新时期脱颖而出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文章主要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现状,同时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最新版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物理学科素养”的概念,并明确要求在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优化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展开对于物理知识的全面探求,感受物理世界的奥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实现对于学习内容的主动构建,全面提升物理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全新的教学挑战,也萌生出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近几年广受欢迎,教师通过设置物理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推动下,有方向有目标的学习,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落实现状

  1.1了解认知程度有限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对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个人认知程度,直接决定了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否应用于课堂,以及能否为课堂带来一些正面效果.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目前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对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层次,对于其实际应用以及其内在的含义了解少之又少,不够深刻,甚至还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区,这就导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无法真正展开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1.2教学任务流于形式

  物理教师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中,以为就是设置一些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即可.教师对此方法不重视,开始随意布置任务,这些学习任务不仅枯燥,而且还有失内涵,并不能起到激发学生探索欲以辅助教学的目的;另外,有的教师对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刻,未能理解其内在含义,导致任务设置未考虑驱动的作用,任务流于形式,制约了学生探索能力的发展.

image.png

  1.3任务完成效果不佳

  为能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追赶课程进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添加更多的知识点讲解,交给学生探讨思考的时间较少,导致学生任务完成的效率较低,达不到驱动教学的目的.除此以外,教师在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时,忽视了问题出现的起因,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致任务完成效果不佳,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1.4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在初中物理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辅助教师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构建物理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落实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教学方向发生偏移,所设计出的教学任务并不能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推动课堂教学的目的,没有达到其应用于课堂的初衷,导致任务驱动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教学针对性差.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构建教学情境,明确任务设计

  物理由于其学科特点,内容较为抽象,因此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至关重要.但初中阶段很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薄弱,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难以理解的东西,从而畏惧物理,讨厌物理.对此,教师可以合理构建教学情境,以即将教学的内容作为依据设置教学任务,引领学生走进情境,在切身经历的过程中降低学习难度,收获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乐音的特性》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构建情境的方式,来带领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首先,教师将日常所用到的钢尺放在讲台上,并让其一端悬空轻轻拨动,这样学生就能听到钢尺震动所产生的声音.接着,在营造好情境之后,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间相互合作小组讨论,去收集身边符合要求的道具,来进行一次简单的震动实验,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物体震动的幅度大小与其所发出音量大小的关系.明确任务的目标以后,就要让学生开始本次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好本职工作,监督学生是否全都参与实验,并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为其提供对策,解释问题出现的原因.通过这样建构具体的学习情境,学生对学习内容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印象,而教师通过布置学习任务,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展开对于内容的探究,并在实验中收获物理知识.

  2.2组建合作队伍,明确任务分工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物理课堂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展开组间学习,帮助学生明白团结的力量,从而提升团队意识,组间成员相互学习、互相帮助,以此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而在分组方面,教师就要结合全班的实际情况,合理分组,比如,让学生之间自由组合,或者相邻的几个人间成为小组,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合理分配.小组分配完成以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小组内做好分工,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任务.此外,在布置任务之前,教师也可以考虑小组间的学习需求差异,可以为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做到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例如,在讲解《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这一章节内容时,在准备布置任务时,教师就可组织测量温度的小组活动.在开始测量时,学生首先要明白温度计的设计原理以及其正确的读法方法,而且也要认真阅读说明书上说提到的注意事项.学生在测量温度的时候,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的结果做出评判.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通过仔细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来讨论为什么温度计显示条会随着温度改变而上下浮动,对此现象分析与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这是采用了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温度上升,温度计内水银就会膨胀从而使显示度数上升,相反,温度下降时显示度数就会下降.与此同时,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同时也了解到了一些注意事项:首先在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需要充分与被测物体接触,数值稳定以后再读数,这时才是最准确的,读数时要与液面凹面处平视,防止读数错误.

image.png

  2.3丰富任务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使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师可改变以往单一的团队教学,丰富任务实施的形式,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来综合提升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间产生一些良性的竞争,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走向教学活动当中.初中阶段的学生,个性思维强烈,个人色彩浓厚,学习能力正处于人生的黄金年龄,同时也十分争强好胜,所以,教师要合理利用好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各类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更有动力,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有关“升华和凝华、水循环”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些课前的预习任务,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收集并去思考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再来展开竞赛或小组间竞争,看看哪些学生完成得更好.展开预习活动,能让学生快速了解学习内容,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要求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并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冬季清晨,植物叶片上面的白霜就是凝华现象”“冬天洗过衣服,晾在室外,即使冻的很硬最后也都能晾干”.教师通过开展预习活动,丰富了教学内容,营造了课堂情境,推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进程,而且,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思考探究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拓展任务训练,培养良好品质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落实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途径就是拓展任务训练,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创新,避免直接套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就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点,来为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事实上,物理训练有很多种形式,教师一定要多加思考严加考虑,科学设计,真正提升学生物理水平.

  比如,在教学《平面镜》这一章节内容时,就有一项教学难点——平面镜的成像实验.为什么说它是教学的难点呢?因为平面镜在成像的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要素,要排除很多干扰,所以,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多加考虑.学生真正开始实验时,也要制定好完整的实验计划.有的学生就提出了可以利用蜡烛和镜子来展开实验,但实际操作起来不难发现,蜡烛的烛光微弱同时容易受到风吹的干扰,很难保证像的稳定.有的同学提出用茶杯进行实验,但形成的影像与原物体无法完全重合.在不断的实验探索下,得出最终的实验方法:将平面镜固定,用记号笔做出位置标记,确保成像物体移动后能与之重合.整体过程看似简单,但却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捕捉实验现象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自主思考其出现原因,探求解决方法,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是集科学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的综合类学科,可帮助学生发展思维,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在新时代课程改革以后,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需及时做出改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任务,结合任务创设情境,开展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佳羽.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1(9):42.

  [2]姜兴武.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家长,2021(5):105.

  [3]姚蕊,荣争辉,夏欢,蔡武德.探寻具身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以光的折射概念教学为例[J].科技风,2021(16):32-34.

  [4]储成林.初中物理新概念教学的模式探索:以“速度”概念教学为例[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