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基于货币金融服务业的研究论文

2024-02-11 17:17:48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采用中国证监会2012版本行业划分的中国A股货币及金融服务业,其研究数据来自CSARM数据库,剔除ST公司后不完全统计得到24家企业,对2016—2020年的120组企业财务面板数据展开解析,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建构解释变量,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与企业财务绩效呈负相关线性关系,而股权制衡度则与企业财务绩效呈倒u型关系。股权越集中,则企业财务绩效就越低,同时存在最优的股权制衡度使企业财务绩效最大化,并提出通过加强法制水平建设和提高市场约束力
【摘要】采用中国证监会2012版本行业划分的中国A股货币及金融服务业,其研究数据来自CSARM数据库,剔除ST公司后不完全统计得到24家企业,对2016—2020年的120组企业财务面板数据展开解析,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建构解释变量,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与企业财务绩效呈负相关线性关系,而股权制衡度则与企业财务绩效呈倒u型关系。股权越集中,则企业财务绩效就越低,同时存在最优的股权制衡度使企业财务绩效最大化,并提出通过加强法制水平建设和提高市场约束力来改善股权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股权结构,财务绩效,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
一、引言
企业的财务绩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财务绩效评价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企业。公司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来发现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并加以改进,以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财务绩效很好地反映了市场运行规律,并能使企业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克服困难和瓶颈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股权结构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不同的股权结构会影响公司的组织结构,进一步决定企业的财务绩效。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割是企业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在公司稳步发展的情形下,股权结构越是集中,对股东的利益越大,大股东的主人翁意识就越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但也可能导致代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可能实施欺诈行为,损害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而如果股权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就会分散在不同股东之间,使代理权难以监督,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绩效。我国学者对于制造业和保险业等上市公司研究较多,但对于货币金融服务业的研究却较少。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货币金融业已成为国家主要的支柱产业。如果金融体系发生危机,将对金融机构造成巨大风险,进而造成我国宏观经济的崩盘。目前,很多银行仍然存在股权集中和股权制衡度单一的问题。因此,改善股权结构是提高企业财务绩效的必经之路,从而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
二、文献综述
股权结构会给企业财务绩效造成怎样的影响?股权结构指的是各种股东持股比例在股份制企业之间的关系(张正林,2022),包括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等[1]。
(一)股权集中度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
Perrini(2008)指出,股权集中度和企业的财务状况之间保持着正向关联性,股权集中度越高,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和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视程度越高[2]。石大林(2014)通过综合分析上证和深证983家公司,确定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业绩为正相关关系[3],Sushka(1998)则进一步地证明了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之间是负相关关系[4]。李井林(2021)等人通过股权结构动态调整模型得出股权集中度和财务绩效没有关系[5]。在货币金融服务业方面,Song(2010)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的财务绩效越好。Haw(2007)通过分析13家西欧银行和9家东亚银行得出股权集中度越高的公司,会使得企业业绩越差,并且成本费用率越高[6]。谭兴民(2010)对中国11家上市企业的整体财务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股权集中度越高,对企业整体财务业绩的负面影响越大[7]。祝继高(2012)表示,货币金融服务业的最大股东会追求控制权,从而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导致企业财务绩效下滑[8]。赵尚梅(2012)首先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以背靠政府为主要股东的情况,并指出股东按集中度大小会对经营业绩有负相关联系[9]。徐长新(2019)证实了股权集中度的增加会导致商业银行的生产率下降[10]。
(二)股权制衡度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
对于股权结构的讨论还需要将股权制衡度与之结合,Lehman(2000)分析了1991—1996年度360家德国制造业企业,发现制衡度越高,企业绩效就越强[11]。Rui(2022)从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视角,分析了股权制衡度对企业整体财务业绩影响的正面作用[12]。但John(2008)则指出,股权制衡度给企业财务业绩造成了负相关的干扰,股权制衡度越大,对企业财务状况业绩的影响就越大[13]。李维安(2006)认为,如果大股东之间出现利益不协调,就会导致内耗使得企业财务绩效下降[14]。李晓阳(2021)认为股权制衡度越高,对影响业务绩效的控制程度就越弱,不少企业都出现了股份分散和大股东职能不明的情况[15]。陈一鸣(2017)通过选取第二到第十大股东与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得出不同行业的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不一致的结论[16]。隋静(2016)提出最优比率股权制衡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绩效,但不能盲目增加股权制衡度,过高的股权制衡度也会降低公司绩效[17]。丁月(2017)对沪深A股的14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银行的股权制衡度对于经营绩效呈倒U型[18]。张岳(2021)通过实证分析106家银行的数据,检验出银行股权制衡度与其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19]。
从上述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于股权结构和企业绩效研究,涵盖所有行业,但是大部分实证将货币金融服务行业剔除在外,因此,部分学者对于股权的研究,大多也采用的是一般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将股权制衡度和股权集中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我们从此角度开始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采取证监会2012版本行业分类的A股货币金融服务业,其研究数据来自CSARM数据库,并且同时剔除了ST企业以及不完整数据得到了24家公司,对2016—2020年的120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通过excel筛选异常值数据。截至2022年4月10日,国内货币金融服务业企业一共有44家,但因部分数据缺失,最后以其中的24家公司为样本。我们主要运用Spss22.0和Eviews10.0进行分析。
(二)研究假设
1.股权集中度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假设。在公司治理研究中,股权集中度的控制权和所有权问题是研究的重点。对于货币金融服务业,研究者认为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且可以防止中小股东受到利益侵害的机制比较少,认为我国并不存在完备的法律准则和高效率的执法机构,所以很难制约大股东行为。因此基于货币金融服务业的特殊性,提出假设1:
H1: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的整体财务绩效体现的是负相关关系。
H1a:最大股东的控股比例(CR1)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H1b:前五名公司控股比例(CR5)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2.股权制衡度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假设。银行与其他行业的区别在于大股东和其他股东之间的复杂关系。股权制衡度低,大股东的绝对控制权会使企业财务绩效下降,在股权制衡度逐渐升高的时候,其他股东的积极性增加,但是当股权制衡度达到一定比例的时候,导致其他股东会对大股东提出不合理的请求,其他股东会向大股东施压,增大融资的容易程度,导致运营流程的混乱使得经营绩效下降。因而提出假设2:H2:股权制衡度对于企业财务的绩效呈现的是倒U型关系。
H2a:第二大股东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企业财务绩效呈现倒U型相关。
H2b:从第二大公司到第五大公司的总持股比值,与第一大公司的总持股比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
(三)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企业财务绩效:当企业财务绩效作为因变量时,通常会采取托宾Q值,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但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说,任何一个指标都过于单一。因子分析法是用来评价企业财务绩效的主要手段,依靠定性分析法选择几种指标并且确立可以评价企业财务绩效的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提取公因子并通过公因子的贡献率计算得分,具体的指标和指标解释如表1所示。
2.解释变量。主要通过股权制衡度与股权集中度来说明股权结构,即CR1、CR5和ER1、ER5,表2所示。CR1:指第一大股东的持股百分比,概而言之,如果CR1>50%,则说明股权非常集中,大股东对公司有绝对控制权,但如果20%<;CR1<;50%,则表示股权相对集中,大股东对公司有相对的控制力,但如果CR1<;20%,则表示大股东对公司完全无法掌控。CR5: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ER1:指第二大股东所持股份与第一大股东持股的比例,体现了第二大股东相对于第一大股东的实际控制水平程度。ER5:一般来说,股权制衡度大于1的话是制衡,但是小于1是非制衡。
3.控制变量。采用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企业规模是总资产的对数。通常来讲,公司的规模越大,公司管理结构越健全,就越可以保持长久性的发展。
四、实证分析
依照上文的变量和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将对以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模型一:
Y=α+β1CR1+β2Size+ε
模型二:
Y=α+β1CR5+β2Size+ε
模型三:
Y=α+β1ER12+β2ER1+β3Size+ε
模型四:
Y=α+β1ER52+Bβ2ER5+β3Size+ε
在这些模型中,常数项是a,回归系数分别是β1,β2和β3,残差值为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