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EVA 考核评价体系、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与成本粘性论文

EVA 考核评价体系、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与成本粘性论文

6

2024-02-08 15:58:56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EVA 考核评价体系于 2010 年在我国央企全面实施,随着该考核体系的普及,优化了 企业的成本决策 。 而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影响着企业的成本决策 。

  【摘 要】 EVA 考核评价体系于 2010 年在我国央企全面实施,随着该考核体系的普及,优化了 企业的成本决策 。 而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影响着企业的成本决策 。 以 2010—2021 年我国上市企 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 EVA 考核评价体系对于盈余管理行为与成本粘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 EVA 考核评价体系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EVA 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抑制企业的成 本粘性;EVA 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显著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于成本粘性影响的正相关性 。并 借助 EVA 考核评价体系对于盈余管理行为影响,及其对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于成本粘性影响 的研究,为 EVA考核评价体系增加实证证据,为其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EVA 考核评价体系 ; 真实盈余管理 ; 成本粘性 ; 成本决策

  一、引言

  关于成本研究 ,最早追溯到 19 世纪 80 年代 ,该阶段主要解释了企业成本中呈线性相关的不变 部分和可变部分 。 国外学者 Cooper 和 Kaplan( 1998 ),Noreen Soderstrom( 1997 )等研究发现企业的成 本与业务量之间存在非线性特点 。直到 ABJ( 2003 )以美国公众公司为研究样本 ,才首次证实并给 出了成本粘性的概念 。在我国,孙峥 、刘浩等人( 2004 )首次将成本粘性概念引入国内并实证检验了 其的存在性 。之后,学术界针对成本粘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自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 EVA考核评价体系以来 ,EVA 考核已经成为企业普遍采用的业绩考核 方法 。在我国 ,2003 年开始进行测试 ,2010 年正式在中央企业实施 ,2016 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 业绩考核办法》再次强调实施 EVA考核 ,并逐步推广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Demski et al.( 1987 )从 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了控制权私有化收益问题,研究表明管理层为了自身的利益损害股东利益,不 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 。Zingales( 1994 )、 Shleifer et al.( 1997 )研究发现管理层利用应计盈余操纵 获益 。魏明海( 2000 )在“经济收益观 ”与“信息观 ”的基础上 ,提出了盈余管理概念 ,研究表明盈余 管理行为的存在,其决策可能损害公司利益,不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

  我们选择 EVA考核评价体系与盈余管理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尝试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成本粘 性 ,区别于以往对于成本粘性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 ,EVA 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对于成本粘性的影响效果 。企业进行成本决策时 ,可以充分考虑 EVA 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成本粘性 的抑制作用 ,减少成本决策失误 。客观存在的盈余管理与企业建立的 EVA 考核评价体系均影响企 业的治理 ,就成本粘性而言 ,EVA 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对其的促进作用 ,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企业治理能力的提升 。虽然 EVA考核评价体系能够综合评价企业的收益情况 ,但同 时也加剧了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如果管理层不能有效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可能导致管理层消 极管理,错过关键投资项目,影响企业发展 。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对于成本粘性的动因 ,有学者从“契约观 ”“效率观 ”“管理层机会主义观”(孙铮 、刘浩)进行解 释 ,也有学者从“契约制度 ”“效率机制 ”“机会主义观”(边喜春)进行解释 。Bankeret al 、Anderson Banker Byzalov 、步丹璐 、文彩虹 、Rajiv Banker 等认为“资源调整成本 ”“管理层乐观预期 ”以及“代 理问题 ”造成了成本粘性 ,梁上坤 、王菁华和茅宁也持相同观点 ;刘彦文 、王玉刚从宏观经济增长 、 资本密集程度和历史费用方面进行解释 ,万寿义 、王红军将成本粘性影响因素解释为交易费用理 论 、委托代理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 。 陈根 、谭海霞( 2021 )从受托责任观的角度解释了成本粘性 , 并分析了成本粘性 、内部控制以及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 。

  Rogerson( 1997 )研究发现 EVA 考核评价体系能够使经理人做出有利于公司价值增加的投资决 策 。Joel Stern( 2004 )认为 EVA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激励经理人增加公司规模与融资 ,有助于增加企 业价值与经营效率的提高 。为此,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刘凤委 、李琦( 2013 )从投资 的 角 度 研 究 发 现 ,EVA 考 核 评 价 体 系 能 够 抑 制 过 度 投 资 行 为 ,研 究 还 发 现 市 场 竞 争 环 境 差 异 对 EVA 抑制过度投资的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李凌 、熊娜( 2020 )从董事会成员异质性调节效应方面分 析 了 EVA考 核 制 度 对 于 企 业 费 用 粘 性 的 影 响 ,但 未 从 盈 余 管 理 的 角 度 进 行 论 述 。 池 国 华 、邹 威 ( 2015 )以组织目标为逻辑起点 ,用 EVA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了管理会计的整合框架 ,并将管理会计 与价值管理深度融合 ,在全面预算报告等工具之间进行整合 ,提出了本土化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 池国华 、杨金 、郭菁晶( 2016 )分析了内部控制与 EVA考核对非效率投资的综合治理机理问题 ,并构 建了非效率投资的综合治理理论框架 。屈文彬 、刘雪丽( 2019 )认为,差异化战略能够增强企业的成 本粘性 ,EVA 考核评价体系指标在资产密集度高的国有企业中能够抑制差异化战略与成本粘性的 影响 ;反之 ,在资产密集度低的国有企业不显著 。梁上坤( 2016 )认为 EVA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使得 中央企业的成本粘性显著下降,并以管理层持股水平和股权集中度为调节变量进行研究,发现管理 层持股水平以及股权集中度较低时 ,抑制作用显著 ;反之 ,没有显著抑制效果 。池国华 、王志 、杨金 ( 2013 )认为 EVA考核能够提升企业的价值,并且发现 EVA 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投资影响企业价值 。

  通过梳理文献可以发现 ,在 EVA考核评价体系运用过程中 ,大部分学者从 EVA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中央企业的投资效率的角度进行讨论 。EVA 考核评价体系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指标 ,从企 业的评价体系 、管理体系 、激励方式以及理念体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影响着企业的管理行为 ,使得管 理层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利益,从而避免了短期行为对于企业的危害,能够增加企业的价值 。

  (一)EVA考核评价体系与盈余管理行为

  企业的发展 ,是为了满足股东 、管理层 、员工等的利益 ,只有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才能维护好以 上人员的利益 。管理层为了持续保持企业的形象 、声誉等 ,维护企业的价值 ,也是为了保持自身利 益不受损失 ,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 。尤其是面对众多不确定情况时 ,管理层基于自身薪酬待遇 、职 务晋升等切身利益问题 ,也存在着盈余管理的动机 。而 EVA考核评价指标的设置 ,加深了管理层 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 ,尤其是在 EVA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抑制了管理过度投资带来的盈利后 , 理性的管理层为了取得一份“漂亮 ”的成绩,通过会计政策 、会计估计选择或者利用自己职权增加交 易操纵 。

  盈余管理行为 ,主要分为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两种形式 。应计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 了自己利益 ,利用会计政策变更等形式 ,利用非正常应计项目对盈余进行操纵 ;真实盈余管理是管 理层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通过构造真实的交易等行为,利用经营过程 、生产成本和酌量费用支出等 进行盈余操纵 。在 EVA考核评价体系压力下,管理层倾向于选择盈余操纵 。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1:EVA 考核评价体系与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正相关;

  H2:EVA 考核评价体系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正相关 。

  (二)EVA考核评价体系与成本粘性

  成本粘性的存在 ,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成本增加的可能性 ,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问题 , 进一步影响企业决策,造成企业价值的降低 。在成本粘性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减少成本粘性问 题,是企业成本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

  Subramaniam 和 Weidenmier( 2003 );Calleja 和 Steliaros( 2006 );孔 玉 生 、朱 乃 平 、孔 庆 根( 2007 ); 陈根( 2021 );谢获宝 、惠丽丽( 2014 );步丹璐 、文彩虹 、Rajiv Banker( 2016 );王彦文 、王玉刚( 2009 ); 韩岚岚 、李百兴( 2021 )分别对比了不同国家 、不同行业 ,从资本密集度 、劳动力密集度 、宏观经济增 长 、资本密集程度 、历史费用 、公司治理 、成本管理 、代理问题 、盈余管理 、内部控制 、经济高质量发 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这些学者仅从财务指标研究对于成本粘性的影响 ,而财务指标一般关注的 仅仅是公司短期利益 。例如公司为了实现较高营业收入与利润,会进行短期操纵行为,从而损害企 业的长期利益 ,不利于企业发展 。而 EVA考核评价体系 ,分别从评价指标 、管理体系 、激励制度 、理 念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减少了企业片面追求利润 ,盲目扩大规模 ,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的决策 。在 EVA 考核评价指标压力下 ,当收入减少时 ,管理层会考虑将资金投入到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决策上 , 而不是进行成本控制 。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3:EVA 考核体系能够抑制成本粘性 。

  (三)EVA评价体系、盈余管理行为与成本粘性

  企业战略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而公司治理能力影响着企业价值的实现 。EVA 考核评 价体系从长远利益出发 ,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 ,可以有效增加企业价值 。综上分析可知 ,EVA 考核 评价体系能够促进盈余管理行为,能够抑制成本粘性,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能够促进成本粘性 。 当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营业情况下降影响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时,企业管理层会更倾向于采用盈余管理 行为保证企业财务报表变得“漂亮”,而 EVA考核评价体系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盈余管理行 为的发生 。对于成本粘性的影响,就要看两者影响成本粘性的大小 。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4:EVA 评价体制能够显著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于成本粘性影响的正相关性 。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及相关数据处理

  以 2010 — 2021 年 A 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 ,利用国泰安数据库获取了 2010 — 2021 年间 我国 A 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相关数据 ,在初始数据基础上 ,做以下数据处理:剔除了样本数据中的 ST 上市公司 ;剔除了样本数据中的缺失数据 ;考虑各项控制变量对研究结论的影响 ,剔除控制变量数 据信息不完整的公司 ;剔除当年新上市 ,已经退市或被暂停上市的公司 。经过处理 ,最终确定有效 样本数据共计 28505 条 。

  (二)相关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参照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税后净营业利润 =净利润 +(利息支出+ 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营业外收入)*( 1-企业所得税税率),企业通过变卖主业优质资产等取得 的非经常性收益在税后净营业利润中全额扣除 。资本总额 = 平均所有者权益 + 平均负债合计-平 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5.5% 。其中,2008 年之前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33% ,2008 年及之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25% 。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应收票据+ 应交税费 + 应付账 款 + 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利息 +应付股利 + 其他应付款 + 其他流动负债专项应付款视同无 息流动负债扣除 。构建 EVA 评价指标作为研究的自变量;参照 ABJ( 2003 )模型检验成本粘性,以区 别于梁上坤( 2016 )采用的 Weiss( 2010 )提出度量方法 ;应计盈余管理采用修正后的琼斯模型 ,真实 盈余管理根据 Roychowdhury( 2006 )、林勇坚( 2013 )以及王福胜等( 2014 )的计算方法对真实盈余管 理进行度量 。

  1.EVA 考核评价体系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模型构建 。为了有效检验 EVA考核评价体系( EVA ) 与盈余管理( EM )之间的关系,构建如下模型:

  EVA =β0 +β1*EM +βm *controlm + εi,t ( 1 )

  2. 成本粘性衡量模型 。在 ABJ模型基础上 ,构建 EVA 考核评价体系对成本粘性影响的模型 ,并选取了资产密集度 、公司规模 、经济增长作为研究的控制变量:

3B84124C-9EEC-41c7-9BA0-577FF65CEC8C.png

  (三)主要变量汇总(见表 1)

1.png

  四、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表 2 列示了各个变量之间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由表 2 可知 ,样本企业的收入指标 、成本指标平 均值大于中位数水平 ,说明我国企业收入 、成本水平较高 ;EVA考核评价体系平均值水平高于中位 数水平 ,说明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能够利用该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管理 ,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 当 然 ,也有企业存在经济增加值为负数的情况 ,最小的前四分之一的企业全部都是负值 ,说明我国经 营情况不好的前四分之一企业面临的风险较高 。 同样用 ROE 指标衡量企业 ,在前四分之一位数是 正数,说明仅利用该指标不能很好地检测企业价值真实的增加情况 。表 3 相关系数检验表显示 ,EVA 考核评价体系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之间在 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进一步佐证了实证检验结果 ,说明研究数据上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EVA 考核评价体系与收入指标 、成本指标之间在 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收入的相关性系数高于成本 的相关性系数 ,进一步说明了 EVA 评价体系充分考虑了成本收入之间的关系 ,体现了其作为衡量 指标的综合性属性 。

  为了更好地说明研究的数据问题 ,对关键的指标进行了 VIF 处理 ,如表 4 所示 ,主要指标 VIF 指 数均小于 5.平均值小于 2.表明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问题 。

  (二)实证分析结果

  在研究 EVA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时 ,将盈余管理分为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与应计盈余管理 行为 。为了进一步分析 EVA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影响关系 ,我们采用了总体样本 、国营企业非央企 样本 、外资样本进行分析 。实证结果如表 5第( 1 )列 、第( 2 )列 、第( 3 )列所示 ,EVA 与真实盈余管理 行为正相关且均在 5%的水平上显著 ;第( 4 )列 、第( 5 )列 、第( 6 )列所示 ,EVA 与应计盈余管理行为 正相关且在 5%水平上显著 。实证检验假设 H1 、假设 H2 成立 。

  为了进一步说明 EVA 考核评价体系相较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 ROE )的优势 ,我们进行了实证 检验 ,结果如表 6 所示 。 与传统衡量经济指标( ROE )相比较 ,采用 EVA指标进行衡量 ,对于盈余管 理行为具有较小的促进作用 。 由表 5 、表 6 可知 ,在总样本中 ,EVA 指标系数为 1.98.ROE 指标系数 则为 19.88 。对比两个表格 ,实证结果不管是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还是应计盈余管理行为 ,EVA 衡量 指标均优于 ROE传统经济衡量指标 。与前面的分析一致 ,EVA 衡量指标能够有效抑制盈余管理行 为 、提升企业价值 。

  进一步对比外资企业与国企(非央企)数据对于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作用 。实证结果显示 ,总 样本效果优于国企数据 ,国企数据优于外资企业 。这说明 EVA 衡量指标对于我国企业具有显著的 促进效果 ,相较于国内外资企业更能够发挥作用 。 由于总样本数据最小 ,作进一步推断 ,可以发现 我国央企采用 EVA考核评价体系后 ,效果更好 ;反之 ,用传统指标( ROE )进行衡量 ,外资企业对于 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要好于国企 ,也优于总样本数据 。这也进一步说明 EVA 评价指标能够促进我 国企业的管理与治理水平 。实行 EVA 评价指标后 ,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的治理水平与管理能力 , 增加企业的价值 。

  关于成本粘性的存在检验 ,如表 7 所示 。表 7第( 1 )列 、第( 2 )列 、第( 3 )列系数均为负数且在 1%水平显著 ,说明不管是国企还是外资企业 ,均存在成本粘性问题 。相较于外资企业 ,国企存在更为严重的成本粘性问题 。从总样本来看 ,成本粘性最小的是外资企业 。鉴于我国企业存在较为严 重的成本粘性问题 ,在企业决策过程中 ,如何减少成本粘性的影响值得研究 ,更是我们研究的价值 所在 。为了更好地研究成本粘性,我们从盈余管理角度,采用 EVA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研究 。

  实证检验 EVA评价指标对于成本粘性的影响作用 ,结果如表 8 所示 。 由表 8 可以看出 ,EVA 评 价指标对于成本粘性均具有抑制作用 ,总样本数据对于成本粘性抑制性最强 ,表 8第( 1 )列系数为 3.23% ,且在 1%水平显著 ;第( 2 )列国企抑制性相比总样本较弱 ,系数为 1.96% ,且在 5%水平上显 著 。相对于总样本,实行 EVA 评价指标后,企业成本粘性显著低于总样本,可见国企采用 EVA考核评价体系后抑制成本粘性的效果更加明显 ,假设 H3 成立 。表 8第( 3 )列外资企业相比国企 ,抑制效 果更好 ,但没有总样本数据抑制效果好 。这进一步说明了 EVA 考核评价体系在我国央企中发挥的 作用优于其他企业 。

  实证检验 EVA评价体系能够显著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于成本粘性影响的正相关性 ,结果 如表 9 所示 。从表 9 可以看出 ,不管是在总样本还是国企 、外资样本中 ,交互项数值分别在 1% 、5% 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这说明 EVA 评价体制能够显著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于成本粘性的作用 , 并呈现正相关,假设 H4 成立 。

  在涉及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EVA 评价指标与成本粘性影响时 ,国有企业样本显示 ,EVA 评价指 标与成本粘性负相关 。这说明国有企业在真实盈余管理情况下 ,EVA 评价指标增强了企业的成本 粘性,与之对比发现,总体样本和外资企业仍旧抑制企业的成本粘性 。

9.png

  五、结论与启示

  选用了 2010 — 2021 年我国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比国企 、外资企业,总样本 、不同数据 样本 ,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 ,并探讨了 EVA考核评价体系对真实盈余管理行 为与成本粘性之间的相关性 。实证研究发现 ,我国上市企业中存在明显的成本粘性 ,而 EVA考核 评价体系能够明显抑制成本粘性的发生 ,国企抑制效果最明显 ;EVA考核评价体系与两类盈余管 理行为正相关 ,该体系在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的同时 ,能够促进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但对于 EVA 考核评价体系来讲是不利的 ,即在盈余管理方面 ,EVA 评价指标存在监督不力的现象 ;对于成本粘 性的影响 ,EVA 评价指标能够有效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对于其的影响程度 ,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 粘性 ;同时 ,公司在治理过程中要关注盈余管理行为对于公司产生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说明 EVA 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势 ,我们对比了传统衡量指标( ROE )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实证结果显示 ,EVA 考核评价体系效果更好 。

  结合研究结论 ,得出几点启示:一是 EVA考核评价体系在抑制成本粘性方面作用明显 ,企业在 作出决策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考虑这一关系对于企业的影响 ;二是盈余管理行为是客观存在的 , EVA 评价体系与盈余管理行为正相关 。下一步研究可以具体细分盈余管理行为的不同类型 ,详细 研究 EVA考核评价体系对不同类型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三是就成本粘性而言 ,EVA 考核评价 体系能够有效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对其的促进作用 ,有助于进一步分析盈余管理与成本粘性之间的 关系 ;四是 EVA考核评价体系能够综合评价企业的收益情况 ,但同时也加剧了管理层的盈余管理 行为 。如果管理层不能有效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可能导致管理层消极管理 ,错过关键投资项目 ,因 此 EVA考核评价体系还要结合具体行业作进一步改善,以增加企业价值 。

  


【参考文献】

  [1] 池国华,邹威 . 基于 EVA 的价值管理会计整合框架——一种系统性与针对性视角的探索[J].会计研究,2015 (12):38-44+96.

  [2] 池国华,杨金,郭菁晶 . 内部控制、EVA 考核对非效率投资的综合治理效应研究——来自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 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6(10):63-69+97.

  [3] 李凌,熊娜 .EVA 考核制度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20(20):82-85.

  [4] 张先治,李琦 .基于 EVA 的业绩评价对央企过度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2(5):119-128. [5] 韩岚岚,李百兴 .经济高质量发展会影响企业成本粘性吗?[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1(10):65-76.

  [6] 闫永海,林珊微 .基于价值创造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商业会计,2021(4):86-88. [7] 刘凤委,李琦 . 市场竞争、EVA 评价与企业过度投资[J].会计研究,2013(2):54-62+95.

  [8] 何威风,陈莉萍,刘巍 . 业绩考核制度会影响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吗?[J].南开管理评论,2019.22(1):17-30.

  [9] 屈文彬,刘雪丽 .EVA 考核背景下差异化战略与成本粘性关系研究——基于 A 股国有上市公司经验数据[J].商 业会计,2019(18):16-21.

  [10] 陈根,谭海霞 . 内部控制、代理成本对成本粘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1.36(4):129-139. [11] 梁上坤.EVA 考核实施与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J].经济学报,2016.3(1):106-130.

  [12] 池国华,王志,杨金 .EVA 考核提升了企业价值吗? ——来自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 2013(11):60-66+96.

  [13] 陈根 .真实盈余管理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基于 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0(5):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