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互联网金融发展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变革论文

2024-02-03 10:54:44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中小企业一直被视为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长期以来,融资难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全面兴起,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全新途径。文章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变革途径展开了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一直被视为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长期以来,融资难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全面兴起,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全新途径。文章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变革途径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变革途径
互联网金融,也称为网络金融或数字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和相关信息通信技术,将金融服务与传统金融机构分离,通过线上平台和数字化方式,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模式。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是指中小型企业为满足业务发展、扩张或运营资金需求,通过不同方式获取资金的方法和策略。常见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包括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债券发行、互联网金融、政府扶持、租赁融资、信用担保等。融资模式的选择不仅影响资金的获取,还会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经营风险等方面。因此,中小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模式。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变革途径,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还能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创新和普惠,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
据实际调查可知,利用多元化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中小企业融资审批的公开透明性、降低中小企业融资过程成本。这些优势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变革,还能促进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
传统融资模式中,金融机构往往难以全面了解借款企业的真实状况,中小企业也无法准确了解金融机构的融资条件。而通过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在线平台,详细展示自身的业务状况、财务数据等信息,金融机构也能全面获取借款企业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同时,促进融资双方公平交易。
传统融资过程中,审批流程通常较为封闭,中小企业难以了解审批的具体情况和进展,增加了融资的不确定性。而互联网金融平台将审批过程公开化,中小企业可以实时跟踪审批进程,了解每个环节的情况,有助于提高企业对融资流程的可预测性。
传统融资模式涉及大量纸质文件、繁琐审批流程,导致时间和人力成本较高。而互联网金融通过数字化、在线化的方式,简化了融资申请、审批和管理的流程,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整体的融资成本[1]。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变革途径
(一)灵活运用新型融资模式
1.点对点模式。点对点模式作为新型融资模式的一种,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灵活、高效的融资途径。点对点模式通过在线平台,将具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与愿意出借资金的个人或机构连接起来,直接实现资金的借贷交易,减少了传统金融中间环节,降低了融资成本,增加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渠道。
例如“陆金所”(Lu fax),该平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陆金所”通过点对点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借款企业通过在线平台提交融资需求,而愿意出借资金的投资者可以浏览不同项目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借款企业能够更直接地获得资金支持,同时投资者也可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进行投资,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从中能够看出,点对点模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应用带来了积极影响,使中小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资金,避免了传统融资渠道的繁琐流程和高昂成本,投资者也能够选择更加多元的投资项目,平衡风险与回报。然而,点对点模式也存在着风险,如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等。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平台的风险评估和信息披露,确保平台的健康发展。
2.小额贷款模式。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小额贷款模式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在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变革途径中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模式通过在线平台将小额贷款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相结合,实现了资金的精准匹配,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灵活的融资渠道。例如“微贷网”,“微贷网”通过建立在线借贷平台,使借款企业可以在平台上提交融资申请,经过严格审核后,资金将由多个投资人共同出借给借款企业,实现分散风险。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虽然中小企业获得的融资额度较小,但能够有效降低融资门槛,投资者可以将资金分散投资在多个项目上,降低了风险。由此可见,小额贷款模式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借助互联网平台,中小企业能够更迅速地满足资金需求,支持其业务扩张和创新。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小额贷款模式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成功率。然而,这种模式需注意信用风险的控制,平台需要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和信用评估机制,确保借款企业具有一定的还款能力。
3.供应链模式。在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下,供应链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模式通过将中小企业与其上下游合作伙伴紧密连接,实现共享资金和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融资途径。例如“京东金融”,“京东金融”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将中小企业与供应链上的大型企业、供应商紧密联系起来。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平台获取资金支持,应对订单履约、生产等资金需求。供应链上的大型企业则能够利用自身可靠的信用背景,为中小企业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融资条件。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地位,获得个性化的融资服务,实现资金的精准定位。由此可见,供应链模式在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变革途径中具有巨大潜力。通过紧密连接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中小企业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获取资金,提高了融资的成功率。供应链金融模式也有助于减少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融资效率。然而,这一模式需要考虑供应链各方的信用和风险,平台需要建立严格的风控体系,确保资金的安全流通[2]。
(二)强化企业信用水平
中小企业可通过信息披露、风险控制、学习互联网金融知识、运用多样化融资渠道等手段,提高自身信用水平,确保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融资模式迎来更多变革机会[3]。
中小企业应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多种渠道明确自身在以往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良事件,并积极处理负面信息,转变中小企业信用低、评价差的融资现象。比如,中国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企查查”,能够提供企业信用查询和评价服务,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主动披露信息、积极回应负面事件,增强透明度,改善企业信用记录,获得金融机构更多的信任。
中小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应加强风险控制。在内部风险控制方面,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实现风险的提前防控;外部风险控制方面,借助多元化渠道开展宣传工作,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曝光度和知名度,打造企业品牌,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任度。例如“小米”公司,通过产品品质和品牌宣传,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了金融机构对其信用的认知与认可,为融资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要转变传统的过度依赖单一融资渠道的发展模式,应积极学习互联网金融知识,掌握先进的互联网金融技术,主动参与互联网金融,发挥其在破除信息壁垒方面的优势。借助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可以获得更广泛的融资信息渠道,增加融资的可能性,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比如,阿里巴巴金融的“蚂蚁借呗”,能够为个体工商户提供线上借贷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企业信用等级,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机会。
(三)完善企业信用融资体系
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全面的信用评估体系、建立多方参与的信用共享平台、积极参与社会共治,中小企业可以更好地提升信用水平,获得更多合理、合规、合法的融资机会[4]。
中小企业可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全面、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更加精准地评估企业信用。例如,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能够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信用评估,帮助金融机构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制订更为合理的融资方案。
通过建立多方参与的信用共享平台,中小企业可以获得更全面的信用信息,提高融资透明度。例如,企业征信平台“中登网”,能够整合多个信息来源,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帮助金融机构综合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融资服务。
中小企业还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共治,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信用体系的稳定。例如,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京东”,利用自身的信用评级体系,鼓励卖家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惩罚不良行为,形成一个有效的信用生态圈,增加了金融机构对企业信用的认可度[5]。
(四)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通过优化流程、招聘培训、供应链整合等手段,中小企业可以提升运营效率、人才素质和供应链效能,为融资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6]。
中小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高运营效率。例如“菜鸟网络”,为物流行业提供了云仓储、数据分析等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更高效的仓储管理和物流运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增强融资的可持续性。
中小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人才招聘,增强企业竞争力。比如“拉勾网”,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完善的招聘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精准定位适合的人才,提高企业内部团队的素质,为融资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整合,提高生产和供应效率。例如“阿里巴巴”平台,通过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管理供应商、库存和订单,实现更高效的供应链运作,为中小企业节省成本,增强其在融资谈判中的议价能力[7]。
(五)加大员工培养力度
通过在线培训、知识共享、个性化培训等方式,中小企业可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融资提供更有力的支持[8]。
中小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培训,提升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例如“网易云课堂”,能够提供多种在线课程,使中小企业可以为员工选择适合的课程,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增加内生动力。
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知识共享和协作机制,促进员工之间的学习和交流。通过在线社交平台、内部论坛等方式,使员工可以分享经验、互相学习,不仅提升了员工的专业能力,而且还促进了企业内部的创新与合作。例如美国的“Slack平台”,为企业提供在线协作工具,帮助员工在虚拟空间中交流、合作、分享,提升了团队的综合素质。
中小企业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个性化培训,根据员工的需求和兴趣,量身定制培训内容。例如“微信企业号”,可以通过定制化的培训模块,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有效提升员工的能力和动力[9]。
三、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中小企业在享受便利时,应该与金融监管部门共同重视风险防控。政府应加强监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有效引导。只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互联网金融才能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灵活性强的融资渠道,推动中小企业在新时代中蓬勃、壮大。
参考文献:
[1]张煦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13):154-156.
[2]彭涉.互联网金融视野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探析[J].商情,2021(33):138-139.
[3]赵亚站.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探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财会学习,2021(29):152-153.
[4]马彩红.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及对策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1(23):85-87.
[5]李永强.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缓解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22-24.
[6]曲华.互联网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10):74-75.
[7]曾慧敏.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2(11):60-62.
[8]刘方铮.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03):76-77.
[9]董家延.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师,2022(04):136-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