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境外投资建厂地方政府应对措施探析 — 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论文

2024-02-01 09:37:45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企业境外投资建厂 成为“ 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这将直接影响到地方经 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应对,文章以浙江省 余姚市为例进行了分析探讨。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企业境外投资建厂 成为“ 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这将直接影响到地方经 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应对,文章以浙江省 余姚市为例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企业 境外投资 地方政府 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最为显著的表现形式, 对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制造业国际发展水平提升成为我国强国发展的重要任务,到境外投资建厂成为“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企业根据国际市场环境、国家战略导向和自身发展需求,积极探索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获取和输出优质资产和先进技术,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吸收海外优秀国际化创新人才,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已成为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3年以来,浙江省余姚市企业明显加大境外投资力度,特别是制造业,纷纷在境外投资建厂或考察布局。地方政府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对企业境外投资建厂进行指导管理,笔者从摸清现状底数入手,分析原因及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提出地方政府应对的具体措施建议。
一、余姚市境外投资基本情况
余姚市外向型经济高度发达,2022年外贸依存度达72.46%,近5年累计实现境外投资7.5亿美元,新设境外企业62家,其中,设计研发机构9家,贸易型公司35家,制造业企 业15家,矿产开采1家,物流企业1家,境外工程承包类企业1家。从整体上看,制造业是余姚市企业去境外投资的首要行 业,截至 4 月中旬,本年度在市商务局备案的新增境外投资企 业共有 9 家,均为制造业企业,投资总额 7335 万美元,其中生 产型投资 6520 万美元 ,投建地主要分布在越南 、印尼 、墨西 哥、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其中有 2 家企业的项目投资额超过千 万美元 。此外,经全市 24 个镇街(园区)排摸,共有 26 家规上 工业企业考虑在境外投资建厂 ,意向投建地主要集中于东南 亚地区。
二、企业境外投资建厂的原因
根据问卷统计摸底和 24 个镇街(园区)的座谈调研,余姚 市企业境外投资建厂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情况。
1.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无奈之举”。近年来,随着中美贸 易摩擦不断加剧,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各领域加速推动 “ 去中国化”,严重影响外向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据一些企业 反映,美国政府已私下要求企业不在中国大陆新增订单、不再 发展新的供应商;同时,欧美国家对部分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政 策,也成为影响企业在海外市场进一步壮大的“不定时炸弹”。这些原因导致相关企业“接单难”“接单少”,海外客户也以订 单为“要挟”提出境外投资建厂的要求,外加 2023 年 9 月美国 对华 352 项商品关税豁免到期等因素 ,一些企业不得不早早 谋划海外工厂项目以规避各类贸易壁垒的冲击 ,这也进一步 影响其产业链配套企业同步前往海外建厂。
2.抢占海外重要市场的“战略布局”。近年来,余姚市以江丰电子、容百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其研发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 , 同时在国际相关领域也极具市场竞争力,为进一步抢占海外市场、延伸产业链,这些企业主动“出海”,扩大投资、释放产能、构建网络,不断拓展全球产业版图,此外,新能源领域也是余姚市不少企业主动投资海外的重点。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上市公司,该公司于2022年在韩国忠州建成了年产2万吨高镍正极材料产能项目,这是中国正极材料企业在海外首个建成并投产的工厂,产品主要应用于海外市场,该基地将继续扩建至10万吨,产线覆盖高镍、超高镍 NCM、NCA、NCMA 全系产品。同时,该公司通过收购及参股投资等资本运作方式,在韩国已投多家企业,包括载世能源株式会社、EMT 株式会社、TMR 株式会社、JYT 株式会社,逐步形成“废料回收—前驱体—正极材料”的循环产业体系, 未来公司还计划在欧洲和北美洲投建制造基地,加速国际业务的扩张,提升企业在全球锂电正极市场的份额,不断强化国际市场竞争力。
3.追求更低生产成本的“更优选择”。成本最小化、利益最 大化永远是企业投资的原动力,近年来,随着国内用地、人工、 水电、税费、环保等各类成本不断攀升,以及产能扩张等限制 条件增多,不少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特别是处于投资洼 地的东南亚地区,得益于诸多成本优势,已成为余姚市企业海 外投资的首选地 。土地成本方面,根据某公司介绍,2019 年公 司前往越南(胡志明市)投资建厂时,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工业 用地仅 4 万元 / 亩,而 2019 年余姚市工业用地平均价格为 49 万元 / 亩。人工成本方面,根据某公司介绍,其越南工厂的人工 成本不到国内工厂人工成本的 50%。水电成本方面,根据某公 司介绍,其越南太平省工厂的用电价格是 0.28——0.84 元 / 度(峰 谷电计价模式)、用水价格是 3.5 元 / 立方米,其余姚城西产业 基地用电价格是 0.283——1.178 元 / 度(峰谷电计价模式)、用水 价格是 4.1 元 / 立方米 。税费成本方面,东南亚国家的企业所 得税基本税率大多要低于国内 ,越南的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 为 20%,同时为了吸引更多外商投资,东南亚各国又对外资企 业采取了不同水平的低税率或免税政策 ,外加通过东南亚国 家出口商品可以绕开美国加征的 25%关税 ,直接导致当地工 厂的税负远低于国内工厂 。此外,国内对企业员工参保和缴纳 公积金的要求逐步趋严,对企业来讲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三、企业境外投资建厂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1.地方经济增长受到冲击 。尽管 2023 年一季度余姚市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4.8%,经济恢复超预期,但从生产端看主 要是服务业的贡献(服务业增长 5.4%、贡献率达 68.0%,工业 增长仅 3.3%),2023 年订单的大量流失转移将严重冲击国内 产值,影响整体经济的复苏。对余姚来说,外贸依存度较高,产 业转移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从一季度经济运行 情况看,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4.1% 、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 0.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2.6%、工业用电量增长 - 4.3%、外 贸进出口增长 - 17.2%、出口增长 - 8.7%,工业整体低位增长, 不少数据明显不及预期且呈现负增长,其中舜宇、德昌等重点 企业或受订单影响、或因产能外迁,本地产值增速下降,拉低 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 2.7 个百分点。
2.面临产业空心化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业 外迁特别是一些中低端的、加工密集型的产业外迁,是企业正 常的经营行为,也符合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外迁是有序 的、可控的,且可能会更有效地推动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但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极端贸易保护主义, 以非 正常的手段肆意打压中国且不断升级 ,很可能会导致产业外 迁变得“失序”“失速”,大量外迁造成的空白,无法迅速填补其 他产业,“空心化”导致地方的经济水平显著下滑。正如余姚市 经济发展离不开舜宇等制造业龙头的有力支撑, 如果外迁过 快,就会造成相关产能、指标的断崖式下跌,且外迁具有组团 效应,外加原产地证明要求趋严,会进一步带动整个上下游产 业链外移,威胁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 远影响。
3.影响就业和消费市场。产业与就业、消费息息相关,企业 去境外投资建厂,将部分产能转移至海外,在没有产业替代的 情况下,会直接导致国内产能锐减,用工需求下降,工厂大量 裁员,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同时,消费是以就业为支撑的,没 有充分的就业,劳动者就难以获得更好收入,也难以进行正常 的生活与消费,以余姚市舜宇城西产业基地为例,当初基地建 成投用积极带动了周边的消费市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房价 最高时达到 1.5 万元 / 平方米,此外,周边的房地产租赁市场 以及各种商超等生活消费市场也异常火爆 ,但随着最大订单 商华为遭到美国打压,企业部分产能不得不转移至境外,余姚 城西产业基地用工受到影响,导致周边消费有所回落。
四、地方政府应对企业境外投资建厂措施建议
当前正值全球经济治理的关键期, 后疫情时代的贸易区 域化和数字化发展,国家正积极寻求对外贸易多元化,运用多 种合作和对接途径扩大“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塑造新的 全球治理共识,在这样的形势下,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企业 境外投资建厂的情况,谋划应对之策。
1.健全预警预判机制 。加强对整体形势的即时感知、精准 预判,建议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健全外迁分析机制 。地方 党委政府在国家境外投资项目数据基础上 ,结合实际编制本 地的支柱型产业目录, 在企业境外投资建厂备案时予以特别 关注,及时跟踪企业产能和订单转移情况,形成重点采样 、定 期研判、即时预警的分析机制 。二是完善政企互通机制 。企业 是政府“ 向外”感知的前哨,必须紧密结合大兴调查研究、优化 提升营商环境,通过点对点服务等形式,加强党委政府与企业 的沟通交流 ,及时从企业处了解第一手的一线产业动态和国 际产业趋势 。三是强化部门联动机制 。建立经信、商务、科技、 财政、税务、海关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流共享机制,制定 数据共享规则,明确数据共享的目的、范围和流程,定期交流 会商、互通有无,为及时预警、精准研判提供数据支撑。
2.锻造产业发展硬实力。中国工业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 健全的国家,“ 中国制造”无论是从品质还是技术上,都是东南亚国家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取代的,就地方政府而言,需要结合 自身的产业现状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让制造优势难以替 代、外商无法脱钩 。一方面是努力“ 向上”。推动制造业加快从 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链进行升 级 ,巩固提升传统产业链优势 ,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 业,做大做优汽车、高端装备等主导特色鲜明、创新要素高度 集聚、数字化协同紧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到强链、稳链、延 链、固链。另一方面是努力“创牌”。着力从制造业供给端发力, 以标准提档、质量升级、品牌增效为着力点,破解产业层次不 高、品牌国际化不够、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打造具有国际 影响力的制造名企名牌。
3.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政策是最好的留企手段,建议从以 下方面帮扶企业:一是强化用地保障 。推进低效工业用地二次 开发, 进一步探索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 工作体系;促进存量工业用地高效利用,摸清工业土地利用现 状,梳理出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问题清单,通过实施“先租 后让”等方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二是强化专项支持。加大对 企业实体回归、产能回归的政策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企业,加大留抵退税、税费减免 力度 ;实施企业用电阶段性优惠政策 , 降低企业用水用能成 本;对按规定自主开展新入职员工岗前技能培训的企业,按标 准给予补助,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三是强化金融支持 。出台金 融支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强对大中型企业重大技改、 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 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 专精特 新”领域,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 的金融支持。
4.提供优质服务 。通过更优质的服务助力企业“抢订单 ” “ 拓市场”。一是助力企业“扬帆出海”。积极组织企业赴境外参 展,给予一定比例的展位费补贴,实现“一次出访、多次参展”, 做到订单抢占“这边不亮那边亮”。二是帮扶企业“ 吃透规则”。 深入推进对外贸易规则解读指导专项行动 ,举办和组织企业 参加 RCEP、WTO 等规则解读培训活动,让企业吃透原产地规 则 、 自贸协定、RCEP 关税减让等内容, 更好享受国际规则红 利、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三是推动企业“ 内外并进”。必须紧盯 国内市场需求, 更大力度畅通内外循环, 大力引导企业走好 “ 内循环”之路 。鼓励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加快优化贸易 结构、资本结构、市场结构、要素结构、空间发展结构,加快推 出匹配国内消费需求的产品,帮助更多外向型企业走出困境 、 逆势而上。
总之,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到境外投资建厂,以规避各种 不利影响,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将直接影 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应该采取健全预警预判机制、 锻造产业发展硬实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提供优质服务等有 力措施助力企业,实现地方经济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谈振宇 . 浅谈中小企业投资越南的风险控制策略— 以海宁 纺织综合企业有限公司为例[J].财务管理研究,2021(02)
[2] 郭关科,屈雯。“一 带一路”倡议下促进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 资的对策建议[J].投资与合作,2020(12)
[3] 孟庆强 .“ 一 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面临的 障碍与对策分析[J].山西农经,20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