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高校跨境电商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2023-09-19 10:01:01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当前,高校尚未建立起成熟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主体之间利益失衡,政策效率低,人才培养受到诸多制约。本文在剖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创客教育理念下应用型高校通过产教融合,构建复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创业性“四位一体”为引领的跨境电商创客人才模式,旨在使人才培养更加贴合社会需求,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摘要:当前,高校尚未建立起成熟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主体之间利益失衡,政策效率低,人才培养受到诸多制约。本文在剖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创客教育理念下应用型高校通过产教融合,构建复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创业性“四位一体”为引领的跨境电商创客人才模式,旨在使人才培养更加贴合社会需求,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关键词:创客;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要求,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型国家,需要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比重,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创客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新思路。随着“互联网+外贸”的实施,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20年,我国积极推动B2B跨境电商的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风险防控以及电子通关等监管服务体系的建设,跨境电商进入全面加速发展时期。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引来了巨大的行业人才需求,但人才供给却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高校作为专业人才输出的主体,需要快速培养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跨境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在普通高校尚未形成成熟的培养模式,培养主体不均衡,政策效率低,人才培养障碍重重。本文拟在分析跨境电子商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探索产教融合下应用型高校培养跨境电子商务创客人才的模式提出建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借鉴
(一)创客教育
1.创客和创客教育概述
创客的“创”指创造,“客”指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创客本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这个词是译自英文单词Maker,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微观装配实验室的实验课题。此课题以创新为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个人设计、个人制造为核心内容,参与实验课题的学生即创客。在中国,“创客”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系在了一起,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
创客教育是大学新生教育的一种方式,创客教育核心是在创造中强调学习。Marten H.Lamers指出,创客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创客思维,将“动手操作和实践经验”的理念融入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实施以创造为基础的学习。耿荣娜(2018)表明,创客教育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培育大众创造文化,注重个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1]。
2.融合技术或技术支持的创客教育
著名创客空间创立人Mark Hatch认为,“信息微型化”是创客教育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原则。杨现民(2017)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模式,体现“开放式创新、探索式、体验式”的教育理念,以创造性为主要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各类创新人才[2]。王旭卿(2017)指出,创客教育是科技与数字教育融合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3]。
(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多从战略层面和计算机技术层面来研究电子商务,对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仅有少量学者作了定性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入。Gomez-Herrera(2014)指出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尚处于高速发展期,刺激了领域人才需求数量[4]。国内对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向:一是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喻文丹(2017)提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对接策略及人才培养技能具体要求,采用“广专业+专扎根”的T字形人才培养模式[5]。二是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构建。丁美荣(2021)论述了跨境电子商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教学方法建议、课程的考核与评定等一系列举措[6]。三是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研究。袁辕(2021)[7]、王鑫(2021)[8]均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展开了研究,分别提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打通人才供需对接渠道”“以校企合作充分研究为基础,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
综上所述,创客教育近年来成为学术研究中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创客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将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探索产教融合,多元协同培育跨境电商“创客”人才的有效路径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现阶段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供给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数字经济时代下跨境电商快速开辟了新的贸易领域,但随着新业务的不断壮大,人才供需失衡日益严重。根据我国商务部编制的《电子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数据,到2025年,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从业人员达到7000万人;跨境电商人才缺口985万。可见,人才存在严重的供需缺口,尚不能满足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同时,传统中小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跨境电商企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相关人才,尤其是拥有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综合需求强烈。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企业需求,跨境电子商务仍处于发展初期。高校没有联合有关部门培养相关人才,企业很难直接招到满意的人才,限制了跨境电商的发展。
(二)跨境电商专业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脱节2020年,我国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实现了零的突破。从发展历程来看,高校尚未完全建立起系统有效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仍处于探索性发展阶段,不能满足市场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各高校开设的跨境电子商务主干课程也不一样,有的高校开设的课程侧重于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的应用,有的高校则专门由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相关人才,专注于数字贸易操作能力。各高校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一致,导致跨境电商人才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跨境电商教材方面,如教材的定位与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知识点不规范的重复编排、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不科学、缺少实战型教材等。另外,高校还未与相关软件企业开发出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实战型的实训软件,面对数量繁多而且不断变化的跨境电商平台,高校与企业在软件开发层面明显不能满足跨境电商产业的需求,这与时代发展的潮流严重脱节。
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例如,英语沟通能力、国际贸易应用能力,外贸进出口业务操作、外贸单证填写等一系列现场工作能力;网络营销能力,如跨境电商发展状况实时跟踪、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能力等。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人才覆盖面广,专业跨度高,现有商务英语专业所接受的教育难以满足跨境电商的真实需求,高校跨境电商专业建设任重道远。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流于表式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产教深度融合息息相关,如果仅仅依靠学校主体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还远远达不到,还必须依靠企业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平台建设、产品供应和物流运输等方面提供综合支持。但从目前高校的产教融合水平和校企合作的情况来看,产教融合主要成为学生短期实习的渠道。同时,一些企业对于和高校的深度合作缺乏充分动力,这是因为这些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对业务发展的重要性,缺乏深度合作的动力,仅限于从学校获得所谓的人力资源。政府出台相应措施鼓励企业和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方面有一定局限,一些企业在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上缺乏变革创新,企业与高校开展产教深度融合的积极性无法有效地激发出来。
三、基于创客教育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对接跨境电商行业、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以创客教育为核心,将创客教育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相融合,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创客空间平台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创客-创新-创业”的递进式培育机制。培育机制上,以“多元协同、多维拓展”为路径,通过创客项目进课堂、创客专家进教室,创客活动进校园等方式,融合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能力、师生与创客专家,以多元主体资源汇聚的综合性开放创客平台为核心,引入跨境电商企业真实项目,明确实践技能要求和目标,突出培养学生能力与素养,满足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减少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二)构建专业素养与创客素养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仅依靠学校的力量,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截至目前,全国约有数百所高校开设跨境电商专业,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相关人才标准,企业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经常面临困难[9]。高校只有将跨境电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融入实践教育教学中,有机结合专业素养与创客素养,实现人才培养规格、标准与跨境电商产业需求紧密对接。
(三)多渠道搭建创客空间,实施分层“创客”培育
搭建多元主体资源汇聚的开放共享创客空间,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分层培育,形成“专业课+创业选修课+校园创业体验活动+创客社团+跨境电商创客孵化基地”的多渠道创客人才培养路径[10]。构建新型校政企关系,协调统筹各类资源,实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社会、行业需求侧协调共振,构建政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立体化协同推进,达到多方协同育人的系统效能整合的最大化。
(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无缝对接
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研究、企业和专家论证,确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结合国家和行业职业技术标准建设电商人才跨境电商人才能力、素质结构,准备必要的基础素质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和公共基础选修课)和职业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发展课),将企业工作任务和核心能力融入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资源,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通过校内外实训和校外实习、第二课堂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技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链和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链之间双方互利的长效机制,实现人才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五)多方联动协同产学研用,实现“深度对接”“无缝链接”
多方联动协同育人过程中,将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对接培养规格与岗位对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服务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应用型人才。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强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加实践教学、创新创业、二等学分,努力做到“工学结合、实训结合、知行合一”。吸收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同时,与多方协同教育主体合作,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融入生产过程、教育研究的各个环节,将生产(产)实践、过程教学(学)、技术研发(研)和成果应用(用)等其他环节的有机结合,立体协同推进,最大限度地整合多方协同育人效率。
四、结语
本文基于创客教育构建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创客理念为支撑,以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为契合点,通过调研、访谈与座谈等方式,分析行业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据此提出: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融入教育教学中,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建立充分发挥以学校创客教育为主要载体,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等参与学校创客教育的多维协同机制;通过创客项目进课堂、创客专家进教室、创客活动进校园等方式,融合创客课程与专业课程,形成“创客-创新-创业”的递进式培育机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业素养和创造力的创客型跨境电商人才,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耿荣娜.创客教育在地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12):240-241.
[2]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3]王旭卿.面向STEM教育的创客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8):36-41.
[4]Gomez-Herrera E,Martens B,Turlea G.The drivers and impediments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the EU[J].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2014(28):83-96.
[5]喻文丹.实践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9(3):79-80.
[6]丁美荣,王同聚.人工智能教学中“知识建构、STEM、创客”三位一体教学模型的设计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4):108-114.
[7]袁辕,曲亮.数字贸易背景下政企学“三位一体”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1):35-38.
[8]王鑫.创客文化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与内涵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21(2):106-111.
[9]刘禹松.B2B跨境电商有了人才标准[N]中国贸易报,2021-05-25(007).
[10]王冰,麦黛洁.创客教育视角下中职院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1):4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