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高校预算管理风险防控机制探索与研究论文

高校预算管理风险防控机制探索与研究论文

3

2023-07-07 09:05:40    来源:    作者:xiaodi

摘要:文章以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作为切入点,对高校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同时具体梳理了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主要有编制水平不高、执行缺乏动态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公开不完善五种,随后针对上述风险探索提出切实有效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摘要:文章以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作为切入点,对高校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同时具体梳理了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主要有编制水平不高、执行缺乏动态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公开不完善五种,随后针对上述风险探索提出切实有效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风险;防控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拨给高校的办学资金和经费也越来越多,并且一些高校也从过去的单一依靠国家财政转变为多种方式开展资金筹备活动,这在促进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和风险不断加大。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是通过对有限资源的综合运用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学校制定的发展目标的有效手段,其具体工作内容是高校结合自身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发展重点工作编制的年度收支计划。预算管理的目的本质上是为了有效通过对预算成本的控制,来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益,从而保证投入的资金与最终事业发展目标是一致的。部分高校在改革的过程中预算管理至少存在分析不深入、编制不合理、监督不到位等现实问题,因此立足于高校自身实际,围绕预算管理工作进行风险管控显得至关重要。

3d4a4c90df44deec3e95afeb559d5c81.jpg

  二、高校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需要全面系统分析资金的运用情况,对于各类财务以及非财务资源,则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应该遵循优化优先开展原则进行一系列的建设性项目工程,而且保证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并淘汰一些不必要的项目工程。高校需要合理地规划资金的去向,不断对资金预算工作流程进行优化,确保通过资金预算,在账务账目方面达到收支平衡的目的。高校只有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监督与控制,才能够确保更加顺利地实施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

  (二)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高校预算管理体系中,以战略目标为基础,依次分解到职能部门与个人,通过绩效考核提高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1],自上而下保持步调一致,共同促进目标的实现。预算模型作为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方法和工具,高校目标、资源、活动三个重要要素之间的逻辑借此得以体现。有效的预算模型有利于合理规划目标,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刚性约束,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最终使高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三)降低营运成本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应用工具,最初是对政府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经过发展和创新,高校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控制与教学相关的各项消耗支出,还应该针对学校各项与教学无关但应由各教育对象分担的各项费用支出。倘若高校想提升自身效益,必须对培养学生具体需要耗费多少资金进行科学的判断,合理地缩减成本,不断增加教育收益,确保通过使用最少的成本,降低营运过程中的盲从性以规避风险,旨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四)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国内除了双一流高校每年能够获得较多的财政拨款外,其余公办以及民办高校的教育经费投入相对有限。而高校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便于高校管理者能够全面了解资金运用情况,合理使用资金,保证资金的使用与高校建设相辅,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就需要管理者自身具备过硬的素质,站在全局角度出发以制定战略目标,并对高校后续的经营活动展开合理预测,为高校制定决策提供保障。

  三、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预算编制水平不高

  一是未充分调动部门参与度。通常情况下财务部门作为高校预算编制的主体,其余部门存在感相对较低,或是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认为经济大权主要掌握在院校领导手中,使得预算编制只是表面工作,没能因深入分析资金需求而出现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二是资金预算编制不准确。高校通常选用增量预算法对预算资金进行评估,职能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导致预算编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继而降低资金使用有效性。三是预算收支划分不清晰。部分高校在收支分类科目的设置上不科学,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收支情况存在一定出入,未能全面反映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

  (二)预算执行缺乏动态监督

  一是预算执行进度缓慢。部分高校在年中时预算执行进度仅为30%~40%左右,可以预见的是届时各部门为了完成预算工作选择突击花钱,预算资金不但没有用在刀刃上,反而还会阻碍高校的进一步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预算执行偏差较大。部分高校在预算管理上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情况,使得预算管理工作仅停留在编制与考核层面,预算执行结果往往是大量财政审核赤字。三是预算执行缺乏效率。高校是培育人才的主体,预算经费理应投入到科研教学工作中,然而实际情况是高校往往会选择将资金投入到翻新学校建筑、举办活动等与科研无关的项目中,导致岁末年终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造成预算资金的浪费。四是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在部分高校中,职能部门在预算调整方面完全没有按照原先编制的预算计划执行,盲目地从财政预留支出部分想办法,加之缺乏对资金使用的跟踪,最终造成高校预算超支浪费的情况。

  (三)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大部分高校在预算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内部控制组织架构方面,高校往往未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二是内部控制评价监督不足,一些高校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监督体制,缺乏内部控制制度考核评价机制,没有明确的评价主体和制定完善的评价控制方案,常常不能及时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并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加以改进,这就导致问题不断累积,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三是缺乏对应的考核机制,当前财务预算考核机制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的问题。考核标准极容易掺杂个人情感因素,且根据不同的考核依据,财政预算管理考核工作并未做到真正的公平与公正,加之奖惩制度的缺失也使得执行人员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四)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当前一些高校依旧沿用传统人工核算以及人工审核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与当前压力较大的财务工作相比,必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际预算管理工作的融合不够紧密,例如部分院校虽然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常规的预算填报、执行、监控等工作,但是信息技术的使用往往单纯地限制在了财务核算以及资金预算方面,虽然可以缓解部分财务工作压力,但是整体的财务工作模式依旧有较多的人为干预,从而影响了财务部门的运转效率。

  (五)预算公开不完善

  一是预算公开内容不细致。高校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落实预算公开工作,而公开内容完全取决于高校,公众获取信息量有限。二是预算公开渠道单一。多数高校仅在校园门户网站进行预算公开且存在时效性,由此可能带来预算管理粗放、随意等问题。三是预算公开信息解读困难。高校的预算公开内容存在专业性较强的名词,对于常人而言晦涩难懂,一定程度上存在被错误解读的可能性,容易引发多层次社会矛盾。

  四、高校预算管理的风险防控机制探索

  (一)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一是融入管理会计理念。在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引入管理会计理念,能够更好地对预算管理方面中的资金使用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利用管理会计理念对资金的支出使用与收入的情况有准确的了解,然后在对预算管理进行明确的分工,对预算管理的工作流程以及详细的工作内容都进行深入的管理。除此之外还要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实现财务管理层层分解、加大财务预算管理监督管控的力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高校财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用与高效配置。二是科学规范预算编制。高校依照编制三年滚动预算的要求,各部门要着力摆脱传统预算编制观念的影响,结合部门工作职责以及特点积极探索滚动预算编制方法,财务部门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在项目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调控。三是合理使用预算编制方法。高校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和增量预算法相结合的形式,在编制过程中结合上一年度乃至以往的预算执行数据进行调整,加强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3]。四是加强项目预算评估。高校还可以定期组织校内外专家针对重点预算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从而进一步加强对预算资金的指导与监督。

  (二)强化预算动态监督

  一是明确预算管理重点。为使高校预算管理趋于规范化、制度化,应制定明确可行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目标,如课题、科技成果、资金占用等,合理控制教育成本浮动范围。同时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控制定额和标准,如差旅费、公费等要进行定额控制,起码年度内不再发生频繁变动,财务人员也可按照高校财务的特点进行收支分类科目的设置,增加预算管理效率与质量。二是做好内部控制监督。只有设置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够监督预算编制的执行,有效约束违规行为,防止校内固有资产的流失。财务部门应当同监督部门联合共建,切实将预算管理工作中所有环节的控制都能依照标准来实施监督执行。重新优化和整合管理层次组织架构,有效地判断重大潜在风险、分析预算管理内的一些因素,同时进行实质的处理,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确保高校预算执行合理合法。

  三是加强对基础建设的风险认识。在高校财务中,没有任何事情是小事,诚然最为常见的高校经济活动就是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物资的采购工作,为此需要加强对基础建设风险的重视,客观地评价各种要素。

  (三)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一是成立预算组织管理机构。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财务预算管理责任。并且定期做好财务工作者和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提高高校内部控制组织机构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效率,发挥内部组织机构的积极作用。二是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了促进高校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从内部机制上预算管理失控的需要,高校应以战略目标为指导,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严格遵守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按照规章制定详细的支出预算规划,还需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主动地探索调查研究,摸索出先进的管理控制办法,先进的风险理念,制定出合理统一的学校预算内部控制制度。三是绩效计划和考核机制的制定。在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绩效考评与标准体系,约束违规行为,对制度方案的执行起到规范的作用,确保教职工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考核机制建立的目的是为了督促教职工能够自我提升,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升自己,完成个人的目标的同时确保高校的战略规划能够实现。

  (四)提升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

  一是建设个性化财务信息系统。财务系统软件是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提高自身资金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不同财务软件在处理账务核算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高校要将预算填报、审核、执行、评价等内容统统融入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使其更好地服务高校财务管理。二是应用智能技术。智能化是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数据加工和采集能力、应用OCR自动识别技术完成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自动化处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应用NLP技术快速完成对预算管理中表格、文本、合同等信息的核实。三是建设管理队伍。一方面财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并需要提升自身数据分析、信息统计以及会计核算等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熟练操作计算机、利用各项软件完成管理工作,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五)完善预算公开机制

  一是完善预算公开的法律保障。以新《预算法》《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为基础,在符合财政部门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履行预算公开的法律责任,明确需要保密或不适合公开的预算内容,尽量确保预算公开内容的完整性。二是拓展预算公开的获取渠道。预算公开的内容反映了高校往日的经营状况,信息化时代下高校理应压实责任,拓宽预算公开渠道,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绩效,具体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公布,使公开信息经得起群众检验。三是加强预算公开的监督管理。监督的意义在于为促进高校发展带来有效的财务信息支持,高校可以在预算公开内容下附加第三方权威审计机构的报告,或是依托12345热线开通咨询业务,以此增强预算管理的约束力[4]。

  五、结语

  现如今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仅凭财政拨款经费很难支撑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为此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以鼓励高校自我管理与发展。预算管理是学校的基本财务工作活动,其主要对未来一年乃至数年学校的各方面运营进行预测分析,对执行过程予以监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防范各类相关风险,从而尽可能地确保贴合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