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从“翻账本”到“筛数据” 大数据时代的审计革新论文

从“翻账本”到“筛数据” 大数据时代的审计革新论文

1

2025-11-06 15:26:3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企业审计属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利器,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

  当下信息技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大数据技术给企业的工作模式以及管理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企业审计属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利器,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


  尽管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企业审计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但该技术也使得企业的审计工作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应深入探讨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审计工作升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提升审计效能、实现审计全覆盖。


  大数据与企业审计的关联及影响

       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具有“4V”特征:


  Volume(大量),数据规模从TB级别跃升至PB甚至EB级别,像大型电商平台每天产生涵盖用户信息、订单详情、物流数据等各方面的数PB交易数据。

47a1252c43f5e4b9e18fe38638da7b3d.png

  Velocity(高速),数据产生和处理速度快,如社交媒体平台每秒产生海量用户动态、评论、点赞等数据,需实时收集分析以实现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广告投放。


  Variety(多样),数据类型繁多,包含结构化的数据库表格数据、半结构化的XML和JSON格式数据以及非结构化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比如企业客户反馈数据中既有结构化的客户基本信息,也有非结构化的客户意见和建议文本。


  Value(价值),数据蕴含巨大价值但价值密度低,通过对海量数据挖掘分析,能发现潜在商业机会、客户需求和风险隐患,如医疗大数据分析可揭示疾病发病规律和治疗效果影响因素,为医疗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企业审计的内涵与职能


  企业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国有以及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的审计监督。


  监督职能体现为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及行业规范,保障合法合规性,例如审计人员审查企业财务报表时,会检查有无虚假记录、违规核算问题。


  评价职能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及经济效益予以评价,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鉴证职能则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经济合同等重要经济文件进行鉴证,证明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决策参考,典型如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后出具审计报告,增强财务报表可信度。


  大数据对企业审计工作的影响


  在大数据环境当中,审计数据的来源以及范围出现了改变,不再仅仅限定于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还包含了企业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业务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物联网数据等外部数据。如此一来数据来源变得更为宽泛,审计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就像审计人员凭借分析电商平台的用户评价数据,可知晓企业产品质量以及服务水平在市场中的反馈情况,对企业经营状况展开更为全面的评估。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审计工作的现状与突出问题


  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就数据准确性而言,数据来源广泛复杂,在采集、传输、存储等环节易出错,像传感器会因设备故障或信号干扰使采集数据出现偏差,人工录入也可能因操作人员失误造成数据错误,这些不准确数据会干扰审计分析,致使审计人员判断失误;在数据完整性上,企业收集整理数据时,受某些业务系统升级丢失部分历史数据、外部数据供应商提供数据不完整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数据缺失,影响审计结论可靠性;而数据一致性问题表现为企业内部不同业务系统间数据不一致,比如销售系统与财务系统中的客户信息,可能因更新不及时或数据同步机制不完善产生差异,给审计工作带来麻烦,增加审计人员核对数据的工作量,降低审计效率。


  传统审计技术难以适应大数据环境。传统审计技术主要依赖人工抽样和手工计算,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数据,其处理能力显得捉襟见肘。传统审计大多是事后审计,无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审计。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经济活动的速度和复杂性不断增加,事后审计往往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复合型审计人才短缺。目前,大多数审计人员具备传统的财务审计知识和技能,但对大数据技术、数据分析方法等了解较少,他们缺乏运用大数据工具进行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和可视化的能力,难以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有效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在长期的传统审计工作中形成了以财务数据为核心、以合规性审查为重点的思维模式,缺乏运用数据分析思维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0eab823bd963df76b5e2bf87e2fa09b5.png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审计工作的应对策略


  建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应该制定符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审计需求的数据质量标准,以此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企业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去仔细检查数据的来源,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企业要定时检查和评价数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法。


  引进与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企业需要大力引入有大数据技术、数据分析以及统计学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可给审计工作带来全新的理念与技术手段,提升审计团队的整体工作水平。企业还应当定期安排审计人员参与大数据技术基础、数据分析方法以及数据可视化等培训课程和交流活动。在这期间,企业应着重培养审计人员的数据分析思维,引导他们从传统审计思维朝着数据分析思维转变。借助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审计人员学会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大数据技术会不断发展和应用,企业审计工作以后会遇到更多机遇和挑战。研究人员多分析企业审计的实际案例,能看出大数据技术在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方面的实际价值;深入剖析大数据技术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审计中的特点和具体做法,可为企业提供更多审计方面的解决办法。


  我们要重点关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审计的风险管理流程,帮助企业找到防范和应对大数据审计风险的办法。同时,还要重视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兴技术与大数据审计的融合,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