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级指标体系革新论文
2025-11-06 11:36:1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随着当前全球化发展势头正盛,企业绩效评价作为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也因此受到更多重视。
随着当前全球化发展势头正盛,企业绩效评价作为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也因此受到更多重视。在投资者、监管机构以及消费者的多重监督和关注下,为了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绩效评价标准不能只关注财务指标,还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就要发生变化,ESG理念逐渐成为企业构建绩效评级指标时的重要参考。因此,深入分析ESG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级指标体系十分必要。
基于ESG视角的企业绩效评级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理论
近年来,全球ESG投资高歌猛进,在中国亦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行动指引,ESG正在深刻影响经济结构、产业标准和消费偏好。EESG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的合称,是一种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与社会效应、公司治理效应等因素,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企业评价系统。在环境方面主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社会方面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助力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安全;在治理方面强调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要保障员工权益,向下延展到家庭、个人、社会行动人的行为治理,以及向上的社会治理,最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人类对发展的认识深化的重要标志。可持续发展理念主要用于生态领域,强调的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ESG理念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ESG理念的基础理论之一。从内涵角度上来看,可持续发展理论与ESG理念当中的“E”,即环境维度有着较高的契合度;从企业角度上来看,ESG理念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拓展内容,是将可持续发展理论融入企业发展和管理当中的重要途径,对于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由管理学者弗里曼于1984年提出,主张企业不仅要关注股东利益,还应综合平衡包括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政府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以实现组织的长期成功和社会责任的履行。该理论强调组织决策应考虑多元利益,通过与各方的有效互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ESG理念下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涉及企业内部员工、股东等,还包括外部消费者、合作方、政府机构、生态环境,以及其他潜在相关者。
构建基于ESG视角的企业绩效评级指标体系
梳理体系框架
企业的ESC绩效评级体系通常是根据企业信息以及相关数据信息,由第三方评级机构评级。目前,国内外评级机构采用的评价体系并未形成统一的格式,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多是以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框架体系为主要参考依据,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作为绩效评级的主要框架,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细分出不同的评价指标。
从环境角度来看,不同评级机构设定的次级指标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机构会用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污染和资源、用水情况这些指标;有的机构用的是环境管理、环境披露、环境负面事件;还有些机构把环境管理、气候变化、自然资源、污染与废物、环境机遇作为环境维度的评级指标。
在社会维度上,次级评级指标的框架包含多种。有的用劳动标准、人权和社会、健康和安全、消费者责任;有的包含员工管理、供应链管理、社区管理、产品管理、公益及捐赠、社会负面事件;还有的是责任管理、利益相关方。
在公司治理维度,次级评级指标的设置各有不同。有的机构使用反贪腐、企业治理、风险控制、税制透明作为指标;有些机构则以商业道德、公司治理、公司治理负面事件为指标;还有一些机构把治理结构与运作、信息披露、股东权益、管理运营、公司治理风险作为评级指标。
确定评价指标
财务绩效指标的制定,主要从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情况、债务风险情况以及经营增长情况四个方面入手,把他们作为二级指标,再进一步确定三级指标。盈利能力的三级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主要用于体现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投入产出水平和盈利情况;资产质量的三级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要用于体现经济资源的利用率;债务风险状况下的三级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能反映企业的负债水平和应对债务风险的能力;经营增长的三级指标包括营业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可体现企业的经营增长情况和后续发展能力。
环境指标分三个二级指标:污染减排、环保宣传、碳中和履行。污染减排的三级指标有节能服务器使用、供应链碳排放情况。环保宣传的三级指标包括产品的环保内容和碳中和承诺。碳中和履行的三级指标是可再生能源使用情况和碳抵消实践水平。
社会责任指标要重点看企业履行社会职责的情况,不同行业的指标内容不一样。拿互联网企业来说,社会责任下面的二级和三级指标有这些:数据保护指标,主要是保障用户数据安全,避免数据泄露等,因此需要下设用户数据保护以及反数据泄露两个三级指标;技术伦理指标,主要用于呈现清朗行动效果,保护青少年价值观念,因此,需要在该指标下设置整治网络不良行为、青少年价值观引导以及算法伦理三个三级指标;公益实践指标,下设慈善捐赠、乡村振兴实践两个三级指标;员工成长指标,下设指标主要是员工流失情况和员工福利支出;知识产权保护,其对应的三级指标为用户知识产权保护,主要用于避免抄袭、侵权等情况的出现。
公司治理指标应从企业自身结构体系和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入手,可设置治理体系、外部合规性,以及内部合规性三个二级指标。治理体系的三级指标有独立董事占比、审计报告意见。外部合规性方面,要根据产品情况设重大负面事件指标;同时为了让企业按法律法规运营,防止垄断竞争,还要设竞争合规性指标。内部合规性指标要保证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合理,所以得设领导机构架构指标;另外还要看企业的ESG治理情况,设ESG架构指标;针对企业舞弊问题,设反舞弊实践指标。
确定指标权重
若要有效构建ESG视角下的企业绩效评级指标体系,需要结合上述指标,搭建一个层级结构模型,形成详细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架构。在此基础之上,构造判断矩阵,以此实现对于指标重要性的有效评估和分析。紧接着,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专家的知识经验,参照重要性程度展开分析,得出判断矩阵,然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以互联网企业为例,经过计算得到的绩效评级一级指标权重情况如下,财务指标权重为0.5285,环境指标权重为0.1722,社会责任指标权重为0.0723,公司治理指标权重为0.2270。

财务指标下面的二级指标各有不同权重。企业盈利能力占0.2468,资产质量情况是0.0901,债务风险情况为0.1532,经营增长情况则是0.0384。再看三级指标,像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还有营业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这些都属于定量指标。其中,资产负债率的重要程度最高,总资产周转率的重要性最低。
环境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各有不同权重。污染减排情况指标是0.0450,环保宣传情况指标为0.0097,碳中和履行情况指标是0.0176。三级指标里,只有供应链碳排减少比和碳抵消实践水平属于定量指标,其他都是定性指标。供应链碳排减少比的权重最高,有0.0348;可再生能源使用情况的权重最低,仅0.0015。
社会责任指标里,二级指标各有不同权重。数据保护权重为0.1054,技术伦理权重为0.0493,公益实践权重为0.0148,员工成长权重为0.0171,知识产权保护权重为0.0403。三级指标中,慈善捐款、员工流失率为定量指标,其余均为定性指标,其中权重最高的指标是用户数据保护,权重为0.0680,其次是用户知识产权保护,权重为0.0403。
公司治理的二级指标各有权重。治理体系指标权重为0.0155,外部合规指标权重为0.1090,内部控制指标权重为0.0478。三级指标中,权重占比最高的是重大负面事件指标,权重为0.0599,属于定性指标,其次为竞争合规指标,权重占比为0.0419。该评级体系的主要优势在于不仅指标设置更加全面,评价结果更加客观,而且评价过程较为简单、直观,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我们从ESG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了企业绩效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目的是形成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过程中,既明确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也确定了评级指标的具体构建方法和步骤。通过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专家的知识经验,合理分配并确定了多维度指标的权重,让绩效评级体系能充分反映企业在财务、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还提出了根据行业特点细化指标的可行建议。这项研究很有实践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既为企业搭建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提供了方法,也丰富了相关理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