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2025-11-04 17:36:1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其次提出构建财务一体化平台、重构业财工作流程以及挖掘数据要素价值等信息化建设策略,旨在提高企业的财务信息化水平,助力企业实现健康发展。
[摘要]数字时代,企业积极推动业财融合,能够有效发挥财务部门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方面的作用。业财融合不仅要从制度机制层面入手,还要从信息化建设层面入手,依托现代科技和数据要素的价值与优势,做好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其次提出构建财务一体化平台、重构业财工作流程以及挖掘数据要素价值等信息化建设策略,旨在提高企业的财务信息化水平,助力企业实现健康发展。
[关键词]业财融合;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0引言
目前,业财融合是各大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推进业财融合的关键在于转变财务部门的根本职能,使财务部门真正成为企业运营管理和决策制定的核心力量。而要实现财务职能的转变,就必须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财务核算等基本工作的自动化,另一方面利用技术手段和数据要素的价值推进财务管理、监督、决策等工作。本研究从流程、数据等角度分析以业财融合为导向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和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1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业财融合是指推进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数据共享与流程整合提升企业的决策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在这一背景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已然显现,一是要推动业务和财务的数据共享,二是要实现业务和财务之间的流程整合。目前,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难点包括以下三方面。
1.1业财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
现代企业为了更加便捷地开展工作,往往开发或采购了多套办公系统,其中,财务工作主要使用的是税务部门推荐的软件工具、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统,业务部门则更多地使用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系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系统等。不同部门所用的系统并不连通,使得企业业财融合出现了“信息孤岛”问题。从技术角度来看,“信息孤岛”问题的成因有两方面:第一,技术平台的架构不够匹配。在常规思维中,业务和财务往往被视为两个独立的领域,在进行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和软硬件配置时未能考虑到二者融合的问题,系统整合度不足。第二,数据格式和接口不够匹配。财务和业务系统要实现集成,关键在于对接数据接口,实现数据流的高效流通。受数据接口不匹配、数据格式不统一,以及流通难度较大、数据时效性不足等种种因素影响,数据容易出现格式错误,影响分析结果。“信息孤岛”问题会严重影响业务和财务数据的共享与分析,即使企业采取数据手动上传或者数据定时同步等措施将业务数据汇聚到财务信息化平台,也会出现数据重复录入、数据时效性不强、数据不够完整等问题,给财务部门的监督控制、分析预测工作带来不便[1]。
1.2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分离
当前,企业的财务流程和业务流程基本是分开的,二者仅在账款收支方面有关联。这种流程的核心问题在于财务工作后置,财务部门只承担基础的财务核算工作,无法在业务开展之前或业务推进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财务监督、管理和分析,难以为业务工作提供专业的市场分析和财务支持。如果业务工作中存在风险隐患,就无法进行预防和控制。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在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流程融合的层面入手,做好流程梳理和架构设计,将财务流程有目的地嵌入业务流程之中,改变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相分离的现状。

1.3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效能不足
在现代化管理理念下,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能发生了较大改变,传统的记账、算账工作大部分由软件取代,财务职能开始朝着管理、运营和决策层面延伸。通过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推动工作过程的全面线上化,加强数据要素的价值挖掘和应用,财务部门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当前的运营状态、资金状况和经济活动,并从全局视野剖析市场环境、行业动态和供需趋势,从而深入评估企业的运营模式特征和潜在风险,为企业业务开展和战略规划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数据要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数字化水平不高,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效能不足。一方面,尚未构建起完整的数据链路,数据采集的渠道较少,数据量、数据质量均难以满足财务分析需求;另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的数智技术利用水平较低,数据分析工作存在挖掘深度不够、分析场景较少等问题,未能充分体现数据价值。
2业财融合视角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策略
2.1深入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体化财务系统平台
在业财融合的视角下,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手段,打造一个技术架构清晰、功能模块完善、系统集成融合、数据智能汇总的一体化财务系统平台,满足财务分析和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结合财务职能需求,其架构设计应当包含业务前台、数据中台和管理后台3个部分。
2.1.1业务前台
业务前台对接企业业务流程,包括生产加工、业务销售、产品设计、人资管理等,需要实现财务系统与OA系统、CRM系统、ERP系统、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RM)系统的集成。设计要点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财务流程在业务流程中的渗透。此环节需要通过流程梳理和改进来实现。第二,业务数据在数据链路中的整合汇总。企业需要通过系统集成和数据接口统一,打通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渠道,解决目前存在的“数据孤岛”问题,实现业务数据在此平台的采集、汇总和整合,为财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2]。
2.1.2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是财务部门管理、监测和决策职能发挥的核心与基础。在构建一体化财务系统平台的过程中,企业要注重基础数据集成、数据分类汇总和决策数据分析等环节。数据中台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数据库。数据库作为数据汇总和存储的主要单元,要做好数据预处理和标准化工作,关键在于明确数据标准体系,建立迭代机制,确保数据安全、标准和精确。第二,中台架构。数据中台汇聚了不同的业务单元和财务单元,在此实现业务数据的校验、转换和整合,从而确保财务系统的数据标准、准确,避免核算和分析结果出现差错。第三,数据仪表盘。此模块实现基础数据在不同维度的分类整合,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成本管控状况、项目管理状况,便于管理者制定战略决策。
2.1.3管理后台
管理后台主要对应财务系统架构,涵盖两个系统群:第一个系统群为财务核算系统群,包括票据管理、财务运营、会计核算、报表管理、税务管理、资金管理等子系统,旨在实现一体化、集成化的财务功能运作,并为高阶的管理、控制、监督等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以资金管理子系统为例,该子系统主要用于监测和追踪资金流向,确保资金应用的合规性。其包含资金调拨模块、现金流管理模块、银行账户模块、资产负债管理模块等功能模块。第二个系统群为财务管理系统群,包含预算管理、费用控制、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等子系统,面向不同用户,如企业管理层、各部门管理层等。以风险管理子系统为例,该子系统主要用于管理企业的风险源,识别、评估和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内部管理中面临的种种风险,并帮助企业尽可能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包括3个基本功能模块,即风险识别模块、风险评估模块和风险防控模块。
2.2开展流程架构设计,推动业财流程的有机融合
企业在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对现有财务工作流程的简化和优化,还要考虑业财融合和财务工作转型的需要,通过全面梳理和设计系统的流程架构,将财务监督、风险管理和决策优化等职能融入企业业务运作中。
2.2.1开展流程梳理,制定设计原则
企业要明确流程梳理和重构的目标,首先开展现有流程的描述和梳理工作,形成完整的流程图,对业务工作中需要进行财务监督和财务管理的节点进行重点设计。其次在信息化系统中进行调整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构建跨部门沟通机制,促进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深度沟通,准确把握管理和监督的要点。
总体来看,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流程设计应当把握先进、合规、追溯、效率的根本目标,并遵循3个基本原则。第一,柔性化原则。当前,企业面临的是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过于严苛、死板的流程体系,可能会造成市场反应能力不够的问题。而采用柔性化原则,可以让业财流程契合灵活、敏捷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面临挑战时,柔性化的流程可以通过对流程的动态调整来主动适应外部环境,提升企业的反应速度,减小突如其来的冲击[3]。第二,松耦合原则。从本质来看,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目标与理念存在一定的冲突,在进行流程重构时要避免二者矛盾的尖锐化,尽可能让两部门朝着同一目标前进。松耦合的流程融合原则能够在业务的敏态和财务的稳态间找到平衡点,提升二者的配合度。第三,创新性原则。财务信息化和数智化发展的本质在于实现财务的价值创造,这就要求业财融合的过程中要积极创新,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并实现价值变现。
2.2.2设定流程范围,做好流程嵌入
在进行流程融合之前,要明确融合的范围和具体的融合节点,这样才能在流程设计和改造中合理应用优化措施。企业要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做好系统集成和平台流程优化工作,在流程的关键节点嵌入财务的管理、监督手段。以“销售-应收”流程为例,流程重构的范围定在合同签订至财务开具凭证之间,根据合同金额自动化确定应收金额和收款时间,并在系统中设置好催款提醒规则,到时发送催款通知;财务系统收到款项后自动纳入财务数据之中,并进行入账和核对,核对无误后自动进入财务开票流程。
2.2.3结合应用场景,完善流程方案
企业应根据不同的财务工作场景,包括采购-应付、销售-应收、差旅报销、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总账、税务管理、凭证档案等,设计对应的流程方案,方案中应当明确场景类型、适用范围、流程图、稽核要点、业财属性对照、核算规则等内容,为流程的设计指明方向,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流程冗余或矛盾问题[4]。

2.3重视数据要素价值,做好数据的采集与整合分析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的价值逐渐受到各大企业的重视。企业在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数据要素的价值,借助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提升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数据采集、整合、分析和应用效能,实现价值信息的沉淀和数据资产化,为企业经营提供持续而全面的数据支撑。
2.3.1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框架体系
数据要素的采集是其应用的前提条件,企业要围绕财务会计信息的主线,对所有经济活动、业务活动进行数字化描述,形成一条完整的价值数据流。要制定全链路的管控准则,实现数据的在线获取和同步变更,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规范数据的定义规则、格式规则、编码规则,彻底解决数据口径不一致问题,为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奠定良好基础[5]。
2.3.2设计多元场景的数据模型
当前,企业对数据要素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的市场分析、经营状况分析,数据应用场景较为单一,这使得数据资产的价值难以有效发挥出来。对此,企业在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借助智能算法技术梳理数据的结构关系和逻辑关系,设计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数据模型,以便财务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总结,输出有参考价值的结果,确保数据资源的价值发挥。
2.3.3拓展数据资产的应用场景
在完善数据标准体系、设计数据模型之后,企业要加强对数据资产的价值化应用。数据应用的关键在于应用场景的拓展,企业要充分考虑业务开展需求,并探索财务支持业务的具体情境。以财务报销分析为例,借助统一的报销业务数据标准,财务部门能够快速采集所有的报销数据,并通过数据自动归集和分析模型,对业务发生量、报销金额、报销科目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有效把握业务报销中的异常情况,实现对业务活动的精准分析,为管理机制的优化提供支持。
3结束语
从业财融合角度来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要为财务管理功能、监督功能、决策功能的发挥提供助益。因此,企业要积极应用前沿的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打造一体化财务系统平台,做好财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对接,消除“数据孤岛”;推进流程优化设计,通过流程嵌入践行财务管理职能;强化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真正发挥数据资产的内在价值,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范秋如.数智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活力,2024(9):73-75.
[2]王建清.业财融合视角下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策略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4(18):149-152.
[3]萧剑威.业财融合理念下企业数字化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与启示[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4(11):169-171.
[4]魏华竹.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4(8):34-37.
[5]陈漩.业财融合视角下国有企业智慧财务信息化建设及优化策略[J].财会学习,20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