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数字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机制及实施路径研究论文

数字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机制及实施路径研究论文

0

2025-11-01 11:18:0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本文直面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实施路径,这不仅为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参考框架和行动指南,而且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构建数字化教育队伍、培育复合型数智人才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也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本文通过对数字经济时代下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必要性及赋能机制的研究,明确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提升教育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本文直面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实施路径,这不仅为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参考框架和行动指南,而且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构建数字化教育队伍、培育复合型数智人才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赋能机制;实施路径

  0引言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实现大规模的应用,高等教育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目前,各级政府已经制定并发布了众多政策,旨在为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政策基础和战略规划。党的二*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中共中央、国*院在2023年2月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提出,“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形成灵活开放、多元融合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的关键举措,是对整个教育系统的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个性化学习的发展。


  1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数字转型概述

       1.1数字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数字经济是指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推动下,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经济活动日益依赖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信息的产生、传播、处理和利用,以提高效率、创造价值和促进创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主要具备数据驱动、创新驱动、平台化、全球化以及智能化五个特征。


  (1)数据驱动。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利用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


  (2)创新驱动。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商业模式和产品的创新,加速了经济结构的变革和产业的升级。


  (3)平台化。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各种数字化平台,通过平台化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价值的共享。


  (4)全球化。数字经济突破了地域限制,促进了全球经济的融合和互联互通,形成了全球化的数字经济格局。


  (5)智能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使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提升了效率和质量。


  1.2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历程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变革,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进行改造和升级,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全面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其发展历程是从电化教学到信息化教学,再到智能化教学,如表1所示。

e4297b3d235a40dd3bf363d71ee53bde.png

  1.3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当今时代已成为一项多方面都迫切需要的举措。


  (1)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具备数字技能和知识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够为学生提供与数字时代相匹配的学习内容和技能,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2)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化教育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还能够突破地理和经济的限制,实现教育的普惠。


  (3)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数字化转型可以保证教育紧跟数字时代的发展,确保教育体系能够适应社会变革的步伐。


  2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机制


  2.1经济赋能:产业驱动力对高等教育的推动作用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产业生态不断兴起,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生产方式也随之向着数字化转型,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经济社会不断升级、发展,这种变化极大提高了社会对数字化创新人才、数字化管理人才、数字化财务人才等的需求,无疑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国家数字战略和全球竞争的多重推动力量下,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科技革命和国际政治格局变迁的复合型人才,以不断提升国家的创新力与竞争力[1]。


  2.2技术赋能: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创新


  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也促进了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进而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数据软件等,可以跨越时空限制,实现灵活学习。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分析和数字画像技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定制,提供更贴近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数字技术在高校科研中也起着显著的作用,通过数据分析与挖掘、虚拟实验和模拟技术以及促进协作与交流等方式,加速了科研成果的产出和创新、降低了科研实验的成本和风险、推动了学术研究的进步与跨学科创新。


  2.3教育赋能:数字化时代下高等教育供给侧的深刻变革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传播的全球化趋势以及学习者需求的多样化,促使高等教育供给侧发生了“三位一体”的深刻变革,其涉及政府、产业界、社会各界三方的协同合作,以及体制机制、服务模式、平台资源的深度融合[2]。从横向来看,政府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为高校改革提供政策保障,产业界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符合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从纵向来看,高校灵活运用国家制度和规章以适应变化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和个性化服务模式,整合现代技术与教育资源构建多元化学习平台,推动高等教育体系向更加开放、多样化和适应性更强的方向转变。


  3数字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

       3.1教育设施更新不及时,数字技术应用安全性不足


  目前,部分地区在网络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教学设备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网络带宽的有限性限制了大规模在线教学和学习的开展,数字化教学设备的严重老化及更新不及时则阻碍了先进教学模式和数智工具的应用。同时,高校在数字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不仅面临着保护学生和教职员工个人信息安全的挑战,还要避免数字技术使用者因缺乏足够的数字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而导致的敏感数据泄露、被虚假信息误导或传播不实信息等安全问题。


  3.2高等教育机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相对薄弱


  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缺乏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和规范的管理流程、数据资源管理不够科学、组织保障体系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以及人力资源匮乏等方面。这些问题影响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阻碍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同时也制约了高等教育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3.3师资队伍在数字技术应用与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亟须提升


  在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机构的师资队伍是支撑数字化教育的关键。然而,高等教育机构的师资队伍在数字化技术应用和教学方法创新方面仍面临技术依赖、技术低阶和技术脱节这三个方面的挑战[3],部分教师会有倾向于依赖数字技术工具教学、在数字技术基础操作和功能理解方面存在欠缺,以及缺乏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等。


  4数字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4.1提升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加强数据安全保障机制


  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主动应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数字鸿沟和数字安全问题,高校既要积极适应技术变化主动作为,又要主动规避技术的局限性和安全风险[4]。首先,教育资源配置与数字化设施建设是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通过建设数字化教室和实验室、优化网络基础设施、采购与共享教学资源等,高校可以为数字化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其次,高校需要加强对数字技术安全应用的重视。高校通过加强数据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加强信息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以有效防范敏感数据泄露、虚假信息传播等安全问题,确保数字化教育的安全运行和持续发展。


  4.2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为推动高等教育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大对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的投入力度,如通过增加财政预算、优化资源配置、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培养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等措施,有效管理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信息化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确保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全面发展。同时,高校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特点和教育发展趋势构建特色数字化资源库,搭建数字化学习资源自主开发模式与共享机制,通过合理使用具有开放性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促进各类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5]。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模式革新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校通过提供定期的专业培训和持续的技术支持、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数字化教学技能,以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教学水平;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教学创新的方法和策略,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学模式革新上,注重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需求设置个性化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推动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5结束语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途径。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新,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未来,高等教育机构仍需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实践,加强跨领域合作,创新教育模式,以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推动教育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何瑛,郝晓露.数字化转型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基于新文科视角[J].商业会计,2024(4):4-8.


  [2]冯晓英,王瑞雪,曹洁婷,等.“互联网+”时代三位一体的教育供给侧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2020(4):42-48.


  [3]张冉妮.教育数字化视野下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3(8):46-51.


  [4]李铭,韩锡斌,李梦,等.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愿景、挑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22(7):23-30.


  [5]纪宁.适应数字经济的非学历成人继续教育数字化发展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22(23):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