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逻辑机理和现实路径论文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逻辑机理和现实路径论文

2

2025-10-20 17:49:3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数字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的出现,凭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从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数实融合”模式转向以实体经济为核心的“实数融合”新格局,反映了二者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主导地位的转变。

  [摘要]数字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的出现,凭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从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数实融合”模式转向以实体经济为核心的“实数融合”新格局,反映了二者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主导地位的转变。鉴于上述背景,本文从产业链视角出发,以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而从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三个领域研究其背后的逻辑机理,并针对性提出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塑旅游产业链生态等对策。


  [关键词]实体经济;数字经济;产业链


  0引言


  在当今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生产力已难以突破技术瓶颈,无法持续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量子计算及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作为以数字化知识与信息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不仅重塑了生产要素供给结构,更通过网络化手段提升了要素配置效能,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此,本文从产业链视角切入,深入探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有机融合,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持续进步,更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文献综述和评述


  李春发、李冬冬等[1]从产业链维度展开研究,指出当数字化逐步成为产业链中的“标准化”流通媒介时,制造业产业链将经历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最终实现整体数字化转型。他们进一步提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数字技术推动产业链组织分工边界的扩展、交易成本的下降、价值分配的转移以及需求变化的倒逼效应,由此揭示了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制。


  沈坤荣和乔刚[2]则从供需两侧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供给层面,数字经济重塑了生产要素体系,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催生了新型就业形态,并推动了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在需求层面,数字经济带来了新的投资机遇,刺激了新型消费需求,并创造了新贸易需求。


  宋晓霞、王昭、聂文梅等[3]对山西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基础设施参差不齐的问题,提出以数据价值为驱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405578bbf616dfab596a5a2247f5ab6d.png

  易秋平[4]从价值链重构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实现价值链重构的六大路径:推动价值逻辑的共生发展、建立个性化的价值评估标准、促进价值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构建平台化的价值组织模式、实现价值流向的逆向流动以及强化价值核心的创新驱动。这一理论框架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张少华、木鑫等[5]从社会再生产的视角,对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中国数字经济再生产过程投入产出表,量化分析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两者的融合基础和融合程度,得出目前数字经济内部各部门之间的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作用均以间接作用为主,直接作用效果不强,进一步说明数字经济产业内部融合需要加强。


  李媛[6]从“融合深度—融合广度—融合效益”三个维度构建了分析框架,指出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能够释放科技创新、系统协同、绿色发展、开放深化和共享普惠等多重发展效益,实现二者深度整合的战略关键在于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体系应涵盖现代农业、新型工业以及高效优质的服务业,并提出了“宏观生态体系—中观产业链体系—微观要素体系”“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路径,为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的可持续深度融合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王儒奇、方玲[7]分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间的协调耦合关系,并使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二者间的交互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耦合度呈现上升趋势,且表现为东高西低,以城市群为核心辐射区、以省会城市为关键辐射点的发展格局;同一城市内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间可以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影响还会通过空间作用对邻近城市产生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知,对于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融合研究,既有国家层面、省域层面和行业层面的分析,又有整体性研究分析,但现有研究成果依旧不够深入。具体体现在:第一,目前对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的整体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影响机制和产业结构转型方面,其中对于影响机制的研究主要是从微观层面(需求和供给的角度),缺乏从宏观层面对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的机制原理的分析;第二,从研究领域分布来看,当前学术界主要聚焦于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信息产业以及制造业的融合研究,而对数字经济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关注不足。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现有研究多局限于探讨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及其动力机制等基础性问题,尚未深入剖析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产业链的系统性重构这一核心议题。此外,从产业链视角对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的研究仍显匮乏。鉴于此,本文从产业链视角对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展开研究。


  2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的科学内涵


  早期的“数字经济”主要是指互联网对商业行为的影响,但目前社会对于“数字经济”的概念则更加宽泛。当前,数字经济主要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助推力,以数字化的方式实现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活动和产业,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开展的各种经济活动。通俗地说,数字经济可以被理解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方面。数字产业化重点在于打造新型数字产业,而产业数字化更注重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产业,两者相辅相成,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字经济并非简单的互联网经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也并非对立关系。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宏观战略。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这一战略表述进行了重要调整,将原先的“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修改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这一表述顺序的调整并非简单的文字变动,而是深刻反映了二者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主导地位的转变,及从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数实融合”模式,转向以实体经济为核心的“实数融合”新格局。


  3产业链视角下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逻辑机理


  本文将产业链界定为:产业链主要是指不同行业的上下游企业以产品为对象,从其最初形成到最终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协作和竞争实现不同企业的有机组合,实现价值增值的一种链条式关联形态。通过对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划分,可以理解为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主要对应农业和种植业,产业链的中游环节主要对应工业和制造业,下游环节主要对应的是服务业。本文将从产业链上游环节、中游环节和下游环节出发,深入剖析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上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问题。


  3.1农业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机制


  农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实质上是数字经济赋能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是“产业数字化”战略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实践,其核心目标在于推动农业向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农业”新业态。在农业生产环节,引入数字化知识、技术和信息等新型生产要素,能够推动农业生产模式向集约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演进,从而提升农业整体数字化水平。与此同时,数字农业的深入开展将会对数字经济在农业领域的深耕发展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明显的反向促进作用。从农产品流通环节来看,数字经济重构了传统产销关系,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借助电商平台、农业App等数字化工具,农产品生产者得以建立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新型营销渠道,实现了产销双方的高效互动与信息共享。


  3.2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机制


  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体现了“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实践。这一融合过程需要将数字信息、数字技术等新兴要素深度嵌入制造业全流程,重点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包括5G通信、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还需系统优化制造业基础设施,构建统一的数据集成平台,实现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务的深度耦合。通过这种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技术水平,还将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方向迈进,为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


  3.3服务业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机制


  服务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主要沿着“产业数字化”的路径展开,即将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服务领域。以旅游业这一典型代表为例,其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数字经济显著增强了消费者的信息获取能力,提升了决策效率,进而促进了旅游消费与投资增长。通过携程、飞猪等在线平台,消费者能够便捷地获取全球旅游资讯、进行价格比对并参考实时评价,这不仅优化了用户体验,提高了潜在客户的转化率,还通过数字化营销降低了传统推广的边际成本,有效带动了行业投资。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分析旅游企业能够精准洞察市场需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精准营销。在淡季,通过定制化促销策略激活市场潜力;在旺季,则通过科学的接待能力规划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收益最大化。

c3e774966cc43c12c606c5f78fc374e9.png

  4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

       4.1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释放产业链增值潜力


  借助数字经济,构建涵盖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充分发挥各环节的附加值功能,提升农产品整体价值。第一,数字化生产环节能够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土壤、气象等数据,帮助生产者科学调整种植计划,同时无人机、智能农机等数字化设备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能耗。第二,数字化加工环节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质量追溯和溯源。企业通过记录生产关键信息,建立可追溯的加工流程,确保产品安全与质量可控。第三,数字化流通和销售环节则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信息透明度。借助电商平台和溯源系统,消费者能够直观了解产品信息,增强品牌认知度。


  4.2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龙头企业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凭借其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和资源整合能力,龙头企业能够构建数字化生态,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以家电行业为例,海尔与山东移动合作打造的5G智慧工厂,通过“5G+工业互联网”技术,构建了涵盖生产效率、供应链管理和客户满意度的深度融合体系,具体应用包括“5G+机器视觉质检”“5G+AR首件检测”“5G+行为分析”等创新场景。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使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成为全球首个5.5G应用示范的“灯塔工厂”,为行业树立了智能制造标杆。


  4.3重塑旅游产业链生态,推动价值共享


  数字经济驱动下,旅游业需重构产业链生态,通过信息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并加强与上下游的协同联动,实现资源整合与价值共享。一方面,借助数字技术,构建文旅融合新生态。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高附加值产品,同时通过跨界合作,创新文化体验场景,为游客提供多元化服务。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一体化模式,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这种模式不仅整合了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还优化了游客体验,促进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5结束语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未来需进一步突破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瓶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本文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以实现两者之间高质量的融合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春发,李冬冬,周驰.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析[J].商业研究,2020(2):73-82.


  [2]沈坤荣,乔刚.数字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22,36(10):1-8.


  [3]宋晓霞,王昭,聂文梅,等.山西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23(12):49-52.


  [4]易秋平.价值链重构视角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机理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6(3):92-102


  [5]张少华,木鑫,陈鑫,等.中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视角[J].中国软科学,2024(11):35-45.


  [6]李媛.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的战略重点与推进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24(1):90-97.


  [7]王儒奇,方玲.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耦合发展及其交互影响[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23(1):1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