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能力增值视角下MPA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实现探索论文

能力增值视角下MPA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实现探索论文

1

2025-10-20 16:53:1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新时代下,提升MPA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推进国家实现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摘要]在新时代下,提升MPA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推进国家实现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MPA研究生能力提升面临着能力标准模糊、信息技术发展、工学矛盾、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提升MPA研究生培养质量,可以从构建差异化教育能力标准、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教师培训、深化社会实践、提升案例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MPA;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0引言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的指导精神,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行业产业实际问题及从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使命[1]。在此背景下,公共管理硕士(以下简称MPA)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他公共组织培养高层次、实战型公共管理人才的重任,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技能训练,增强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2]。


  研究生教育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路径。面对国家治理环境日益复杂多变、治理难度不断加大的新形势,公共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还需拥有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抓好MPA教育质量、提升MPA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是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实现善治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3]。


  1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国外MPA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的雪城大学[4],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培养体系。我国自1999年设置MPA专业以来,经过充分论证、起步试点、推广发展、探索特色等阶段,MPA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国家对高层次公共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MPA教育仍需持续优化与提升。


  目前,针对如何提高MPA教育质量、提升公共管理者能力,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主要包括三类:一是MPA课程教学方面。例如,郭丛斌、方晨晨等人研究发现,案例教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有显著性影响[5]。二是MPA培养质量方面。郑烨、柴金来等人通过促进制度创新、建构实践平台、优化保障机制、推动课程改革等措施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6]。三是MPA能力研究。谢佳宏、祝军等学者探讨了个体特征、学校类型、学习形式、专业实习经历、导师等因素对专硕能力增值存在的影响[7];彭宗超、王亚林、薛澜等学者就MPA公共领导力提升进行了探索[4]。


  总体来看,虽然已有研究对MPA教育进行了探讨,并关注到了MPA能力增值问题,但是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专门聚焦MPA能力提升方面的研究较少,难以满足当前实践环境不断变化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二是现有文献在探讨MPA能力时,多关注公共领导力及能力增值的影响因素,而对MPA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与方法研究不足;三是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新的公共管理问题及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继续构建以提升MPA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对提升中国公共管理实践效能有重要作用。


  2目前MPA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MPA教育能力标准的模糊性


  多数MPA培养院校在MPA培养方案中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较为宽泛,缺乏对MPA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与素质的具体描述,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治理环境[4]。例如,部分高校仅将“环境适应能力”或“公共管理与政策分析能力”作为培养目标,而缺乏对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等的描述。这种模糊性导致教学内容与实践需求脱节,难以满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根据《2019级公共管理硕士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的调查,大多数MPA新生期望在培养中侧重案例教学和能力提升,但现有研究对MPA能力培养没有统一标准,且培养方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因此,明确MPA教育的能力标准,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任务。


  2.2信息技术发展对MPA教育的挑战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领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日益增强。然而,当前MPA教育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还存在短板。一是部分MPA研究生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难以熟练运用新兴技术解决公共管理问题;二是高校在引进新技术教学手段、强化教师培训方面进展缓慢,导致MPA研究生在数字公共管理教育方面的学习成效有限。这不仅影响MPA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制约了其在未来公共管理领域的发展潜力。


  2.3工作与学习的平衡难题


  由于MPA教育的主要生源为具有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因此工学矛盾成为制约MPA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近4年招生数据显示,在地方高校MPA招生的生源中,来自“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员占比大于85%,年龄在35岁以下占比高于80%,“职务等级为科员”的占60%以上。表1、表2为河南理工大学2021—2024年MPA招生数据,党政机关占比分别为57.8%、60.9%、55%、66%,26~35岁MPA研究生占比分别为84.4%、89.1%、83.3%、85.6%。


  近4年的招生数据显示(见表2),MPA研究生大部分来自基层单位的办事人员,存在低龄化的趋势,且由于MPA研究生大多处于事业和家庭的上升期,难以兼顾工作与学习。因此,如何平衡工作与学习,成为当前MPA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ee8285e976aca6978ee7459d21735fec.png

  2.4师资队伍建设的挑战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提升MPA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然而,当前MPA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部分专职教师缺乏公共部门实践经验,对管理实践的把握不够深入,导致案例教学运用不充分;另一方面,虽然大部分高校已建立“双导师制”,但兼职导师的参与度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其在理论与实践指导方面的作用。这种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MPA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5实践基地利用效果不佳


  谢佳宏等人发现,在控制其他条件的情况下,专业实习经历对MPA研究生的各项能力具有显著影响[7]。实践基地是提升MPA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然而,当前多数高校在实践基地的利用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MPA研究生多为在职学生,难以安排到实践基地进行长时间、全方位实习;另一方面,部分高校与实践基地的合作浮于表面,实践岗位与所学专业匹配度不高,实践教学不够深入,无法帮助MPA研究生了解实际工作需求和行业动态,也无法获取到相应的知识。因此,如何优化实践基地的使用,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是提升MPA能力培养的关键。


  3 MPA研究生能力提升的实现路径


  3.1依托院校特色,构建差异化教育能力标准


  各MPA培养院校应依据学科特色优势,构建具有鲜明院校特色的教育能力标准体系,在培养方案与学位授予标准中明确界定能力水平要求。具体而言,地方高校应强化地方政策分析、区域发展规划及社区治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行业特色高校应着重培养行业政策执行、项目管理与行业创新能力;综合性大学则应充分利用跨学科融合优势,加强在国际公共管理、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综合素养培育。同时,应结合时代发展,细化并拓展能力范畴,如应急处突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信息技术、数字治理等新兴领域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


  3.2优化课程设置,缓解工学矛盾


  针对工学矛盾,高校应该采取创新策略。一是实施灵活的教学安排,如弹性学制、模块化课程设计以及在线学习平台,使MPA研究生能够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灵活安排学习时间。二是优化课程结构。例如,河南理工大学所采用的“70%理论教学+30%实践教学”模式,既保证了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又鼓励了实践应用,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三是加强自我管理与时间管理能力培训,帮助MPA研究生掌握高效学习方法,缓解工学矛盾,促进其全面发展。


  3.3强化教师培训,推动MPA职业能力发展


  教师作为教学的核心,其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MPA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能力是提升MPA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是高校要顺应科学技术与治理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师培训内容,确保教师知识体系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二是设计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学术报告、工作坊、研讨会等,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特别是案例教学等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三是鼓励教师与政府等公共部门开展项目合作,了解部门实际需求,积累实践经验;四是支持教师参加MPA教指委等单位组织的培训、教学研讨与竞赛等活动,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推动MPA职业能力全面发展。


  3.4深化社会实践,提升MPA实践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对MPA研究生能力增值具有显著影响[7]。一是高校应加强与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提供丰富的实践岗位,让MPA研究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二是选聘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职称人员担任实践导师,发挥其桥梁作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三是用好实践基地,邀请实践基地的专业人员参与培养方案、学位授予标准的制定,合理设计部分课程或在实践基地教授课程的部分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四是选派新入职教师到实践基地以“挂职”等方式深入了解实际需求,反馈于教学,进一步提升MPA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5提升案例教学质量,突出能力培养


  案例教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公共服务意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具有显著正影响,案例教学质量对MPA研究生实践能力发展程度具有显著正相关[5]。一是培养院校应针对不同能力素质要求及课程内容,设计有效的案例教学方法,提升案例教学的覆盖面、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强案例库建设,鼓励师生共同开发高质量教学案例;三是组织案例开发、案例教学等系列研讨会,邀请校内外优秀学者、实践导师进校交流合作,提升案例教学质量;四是将案例大赛纳入教学计划,通过竞赛引导研究生深入剖析现实公共管理难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有效增强其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EB/OL].(2023-11-30)[2024-10-09].


  [2]侯施昱.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上海18所公共管理硕士培养单位的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12):1-3,7.


  [3]罗文剑,王盼,罗梁秀.基于“成长上限”的MPA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3(4):42-51.


  [4]彭宗超,王亚林,薛澜,等.公共领导力提升:中国MPA教育培养方向的新探索[J].公共管理评论,2015(3):135-148.


  [5]郭丛斌,方晨晨,祝军.案例教学是否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全国公共管理硕士毕业生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9):44-53.

       [6]郑烨,柴金来,王春萍.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探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58-67.


  [7]谢佳宏,祝军,沈文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提升了吗?:公共管理硕士能力增值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6):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