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服务新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路径论文

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服务新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路径论文

3

2025-10-15 17:40:4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传统电费结算模式难以适应发展需求。本文以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为例,探讨了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服务新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路径,阐述了新模式的概念与优势,分析了构建过程及效果评估。

  [摘要]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传统电费结算模式难以适应发展需求。本文以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为例,探讨了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服务新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路径,阐述了新模式的概念与优势,分析了构建过程及效果评估。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研究,为电力企业推进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服务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电力市场交易结算需求。


  [关键词]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服务模式;实施路径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市场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进。我国自2015年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以来,电力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发电侧和售电侧的交易主体日益多元化,交易品种不断丰富,参与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按照每15分钟频次交易、节点法出清,并附加阻塞处理、偏差处理、价格上限等复杂规则,使电费结算的复杂度和工作量呈指数级增长[1]。传统的电费结算模式已难以适应电力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构建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服务新模式迫在眉睫。


  本文以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在构建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管理新模式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实施效果和遇到的问题。通过对国网山东电力建立“日清月结”结算流程、搭建购售电一体化平台等举措的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可借鉴之处,为新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路径的探索提供实践依据。


  1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服务模式概述

       1.1概念界定


  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服务模式是一种整合购电方、售电方以及相关电力交易平台资源,将购电、售电过程中的电费结算进行协同管理的创新[2]。在这一模式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传统结算模式中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与交互。例如,购电方的用电需求信息、售电方的供电能力信息以及电力交易过程中的价格、电量等关键数据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快速传递和处理,从而提高电费结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1.2服务模式的优势


  1.2.1提高结算效率


  传统的电费结算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复杂的流程,数据传递缓慢且容易出错。购售电一体化模式通过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传输和处理。例如,在电量计量方面,智能电表可以实时将用电数据传输到结算平台,减少人工抄表的时间和误差,大大缩短了结算周期。

16735ed03fc9f94bbaf514f1cdfc9be6.png

  1.2.2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在传统模式下,由于信息不对称,购电方和售电方在电费结算过程中面临着诸如价格波动风险、信用风险等多种风险。一体化模式下,通过实时的数据监控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例如,当市场电价出现异常波动时,结算平台可以迅速调整结算策略,降低双方的风险敞口。


  1.2.3促进电力市场的公平性


  该模式使购电方和售电方在一个透明、公开的平台上进行电费结算。所有的交易信息和结算规则都清晰可见,避免了暗箱操作和不合理的定价行为,保障了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力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3]。


  2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服务新模式的构建

       2.1案例概况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供电区域覆盖浙江省全境,服务用户超过3 000万户,涵盖工业、商业、居民等多元用户群体。在电力市场交易方面,2024年省内电力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 500亿千瓦时,交易类型丰富多样。在电力市场改革背景下,传统电费结算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市场主体多元化使结算对象从原来的少数发电企业和大型用户扩展到5 000多家售电公司和海量中小用户,结算对象数量增长10倍以上。交易规则复杂化,如现货市场复杂的出清规则和辅助服务市场的多样化补偿机制,使电费结算难度呈指数级增长。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在电力市场改革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服务新模式。公司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电力交易环境,包括大量的分布式能源接入、多样化的用户需求以及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则。为应对这些挑战,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始构建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服务新模式。


  2.2模式构建过程


  2.2.1建立统一的结算平台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投入大量资源建立了一个集数据采集、处理、结算于一体的统一结算平台。该平台整合了来自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等多方的数据来源。例如,平台与各发电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对接,获取实时发电数据;与售电公司的销售系统相连,获取用户购电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合,为电费结算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数据基础。


  2.2.2优化结算流程


  在传统的电费结算流程基础上,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进行了深度优化。将原本分散在各部门的结算环节进行整合,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例如,以前需要人工审核的部分环节,现在通过智能算法在平台上自动完成初步审核,大幅提高了结算流程的效率。同时,明确了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实现了结算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2.3引入智能结算技术


  为了提高结算的准确性和效率,公司引入了智能结算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用于对海量的电力交易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结算策略提供依据。例如,通过分析历史用电数据和市场价格走势,预测未来的电量需求和价格波动,从而提前调整结算方案。区块链技术则用于保障结算数据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在电费结算过程中,所有的交易记录均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各节点共同维护账本,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3模式构建效果评估


  在经济效益指标方面,购电成本降低率通过对比新模式实施前后的购电成本计算得出,2024年购电成本降低率达到8%。售电盈利增长率通过分析售电业务收入增长情况计算,售电盈利增长率达到12%。运营成本节约率通过对比新模式实施前后的运营成本计算,运营成本节约率达到10%。在社会效益指标方面,电力供应稳定性提升程度通过统计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长的变化评估,停电次数减少15%,停电时长缩短20%。清洁能源消纳比例增长幅度通过对比新模式实施前后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计算,清洁能源消纳比例增长10个百分点。社会对电力市场信任度提升指数通过问卷调查和舆情分析评估,信任度提升指数达到15%。用户满意度指标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用户反馈等方式收集数据,用户对电费结算准确性、及时性、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分别达到98%、97%、96%。


  3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服务新模式的实施路径

       3.1完善信息通信技术


  完善信息通信技术是构建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服务新模式的关键环节[4]。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供电区域覆盖浙江省全境,服务用户超过3 000万户,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产生的海量电力数据需要高效、安全的传输与处理。在电力市场交易方面,2024年省内电力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 500亿千瓦时,数据量极为庞大。为确保数据的快速准确传输,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大力加强电力通信网络建设。例如,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将骨干通信网络的带宽提升至100Gbps以上,这使数据传输速度大幅提高,在高峰时段数据传输延迟降低了30%以上。同时,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公司采用高级加密标准(AES)等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升了80%。通过防火墙技术,有效阻止了外部恶意攻击,攻击拦截率达到90%以上。此外,公司还建立了数据备份中心,采用异地容灾技术,确保数据在遭遇意外时可快速恢复,数据恢复成功率达到95%以上。


  3.2推进智能电表的普及应用


  智能电表是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的重要基础设备。在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服务的用户中,目前智能电表的普及率已经达到80%以上,但仍有提升空间。据统计,智能电表的推广为电费结算带来了诸多便利。在已经普及智能电表的区域,电量计量的准确性提高到了99.5%以上。这是因为智能电表能够实时采集用电数据,并将数据精确到分钟级别传输到结算平台。以一个典型的居民小区为例,使用智能电表前,人工抄表误差在5%~10%,而智能电表投入使用后,误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智能电表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有效延长,平均使用寿命从原来的10年提升到了12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智能电表还具备双向通信功能,不仅能上传用电数据,还能接收电力公司的控制指令,如分时电价调整等信息,这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电力资源的分配和电费结算管理。


  3.3鼓励电力企业构建购售电一体化新模式


  政府应积极鼓励电力企业构建购售电一体化新模式,这对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从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的情况来看,在政府鼓励政策下,企业在新模式构建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例如,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对企业投入购售电一体化平台建设的资金补贴比例达到20%,这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税收优惠政策也为企业减轻了负担,企业在新模式相关设备采购方面的税收减免达到了15%。在此政策环境下,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在购售电一体化新模式构建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的电力交易效率提升了30%以上,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也大幅提高,售电公司数量在政策鼓励后的两年内增加了50%,从原来的3 000家增加到4 500家左右,为电力市场注入了更多活力。

b215cf69e0b62476eefec633c66c3699.png

  3.4完善相关的电力市场交易制度和电费结算制度


  完善的电力市场交易制度和电费结算制度是购售电一体化新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在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的运营环境中,随着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旧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以前,结算周期较长,平均为一个月,导致资金周转效率低[5]。新制度下,明确了缩短结算周期为15天,提高了资金的周转效率约40%。在交易制度方面,明确了不同类型电力交易的规则细节。例如,在现货市场交易中,规定了每15分钟为一个交易时段,并且详细制定了价格波动限制在±20%以内,这使交易更加规范有序。新电费结算制度细化了电量计量标准,将计量误差标准从原来的±3%降低到±1%,大幅提高了电费结算的准确性。同时,明确了电价形成机制,根据发电成本、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综合确定电价,使电价更加合理透明,用户对电价的满意度提升了20%以上。


  3.5打造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打造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对购售电一体化新模式的实施至关重要。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和引进人才。在内部培养方面,公司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例如,近两年来共组织了50多场关于大数据分析在电费结算中的应用培训,参加培训的员工达到2 000人次以上。通过内部培训,员工对新技术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在电费结算工作中,能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风险预测的员工比例从原来的30%提升到了50%以上。在人才引进方面,公司积极吸引外部人才。2024年,公司从高校和其他企业引进了50多名既懂电力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在构建购售电一体化平台、优化电费结算流程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平台的算法优化方面,新引进的人才团队将电费结算的效率提高了25%以上,大幅提升了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4结束语


  在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服务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以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为例的研究表明,这种新模式在提高结算效率、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促进电力市场公平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构建统一结算平台、优化结算流程、引入智能结算技术等措施,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服务新模式,以适应电力市场不断发展的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子杨.浅析新电改背景下电力公司的发展方向[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2(6):202-204.


  [2]闫侃,孟建功.发售一体化售电公司实现可持续经营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能源科技,2024,22(2):78-81.


  [3]刘鹏龙,解磊,刘霄慧.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管理新模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8):6-7.


  [4]李俊峰,朱文婷,刘薇.购售电一体化的区块链平台设计与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9,21(6):35-39.


  [5]刘霄慧,梁波,郭珂.购售电一体化电费结算服务新模式和实施路径[J].大众用电,2022,37(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