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甘肃旅游业竞争力提升路径大起底论文

甘肃旅游业竞争力提升路径大起底论文

3

2025-08-13 14:14:1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 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经济的贡献日益凸显。甘肃省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发展却遭遇了瓶颈。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甘肃的旅游现状,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以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增长。

  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经济的贡献日益凸显。甘肃省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发展却遭遇了瓶颈。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甘肃的旅游现状,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以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增长。文章遵循“识别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逻辑,结合理论与实践,旨在探索新的旅游行业发展经验,并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甘肃旅游资源概况分析


  甘肃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上具有一定的潜力,但省内旅游竞争力尚待提升。甘肃地形地貌多样、气候类型丰富、生态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显著,为生态旅游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甘肃也因此被《孤独星球》评为2017年“亚洲最佳旅行目的地”,并被《纽约时报》列入2018年“全球52个必去之地”。2018年,甘肃省接待国内外游客3.02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60亿元,占甘肃省GDP的25%,旅游发展增速位列全国第六。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生态类型还是数量,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都较为丰富,旅游景区数量在全国也位居前列。然而,尽管资源丰富,甘肃的旅游竞争力仍有待加强。

  甘肃省旅游行业竞争力分析


  生产要素由于地形狭长、多山和荒漠,省内交通能力有限,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铁路和公路网络稀疏,机场数量不足,增加了国际游客的旅游成本,影响了游客的可达性,也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但在甘肃的许多地方,这一点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加之本省高铁和地铁覆盖有限,进一步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需求条件产业发展的动力源自国内需求,不同的国内需求状况会形成不同的国际竞争优势。然而,中国旅游研究院认为,尽管近年来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有所增长,旅游消费和休闲度假等弹性需求进一步释放,但旅游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敏感性,经济、政治、自然灾害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对旅游业产生直接影响,旅游总收入通常表现出更大的波动性。整体旅游市场大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需要找到一条适应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发展之路,以增大市场需要。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产业集群是指在产业链上有上下游配套关系、在地理上相关联的存在于特定区域空间范围内的企业与服务机构的集合。其对地方旅游经济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区域旅游业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如今,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有了新的定义,不仅要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还要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多种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区域性的旅游产业集群是推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之一,也可以带动多种产业协同发展。


  行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在同业竞争中,甘肃旅游业面临四川、陕西等地区的竞争压力,这些地区的交通和旅游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甘肃省内的景点多由各景区自行设计宣传方案,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虽然有个别知名度较高的景点,但总体宣传力度不足,带动的经济效益也有限。


  政府角色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甘肃省“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兰州作为省会城市和西北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把兰州建设成为中国黄河文化旅游之都、西北旅游集散中心和西部旅游大环线上的重要节点。方案中还提及打造4条文化旅游示范带,包括以“交响丝路”为文旅主题,打造丝绸之路黄金段文化旅游示范带,使其成为全省最具特色、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文化旅游经济带。这一文件的出台,为甘肃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机遇西部大开发、“一带*路”建设、基础设施升级、技术转移、观念转变等政策,为甘肃旅游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拓宽了旅游客源市场。如宝兰、兰新高铁建设完成后,基本实现了甘肃省主要旅游市州的串联,打破了原有的城市交通格局,满足了人们对快速旅游的需求,使中远程旅游客源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甘肃省旅游业可持续竞争发展新思路


  首先,优化旅游业生产要素中的薄弱环节,加快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完善空港、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确保通往景区的道路与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及国省干线合理对接。构建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特别是在自驾游日益增多的当下,加强高速公路上的一体化服务,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作用。目前,甘肃在建和规划的国内普通铁路多达6条,新建的快速铁路有3条,城际铁路有2条,这不仅缩短了城际间的距离,也加速了旅游交通网络的建设。同时,加强交通干线与重要旅游景点的衔接,完善机场布局,推进通用航空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其次,加强宣传推广,采取多样化、灵活的宣传方式,创新宣传手段。网络营销已成为全球最热门、发展最快的营销工具之一。我们应利用主流新媒体渠道(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搭建私域流量池并进行人格化运营,以吸引年轻、高质量的游客。通过媒体播放宣传片进行广告推广,迅速扩大知名度。同时,政府应加大在旅游宣传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打造立体化的营销传播矩阵,重新定位甘肃旅游品牌形象,改变人们对甘肃荒凉落后、贫穷以及戈壁沙漠与骆驼的刻板印象。

ca0ff74ce25e39b5e9849575a2a71de.png

  再次,创新景区管理体制,提高从业人员水平,建立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当前,我国提倡简政放权、发展绿色经济,因此要提高景区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应运用高科技手段来科学管理旅游景区,建立全面覆盖、可查、可控、可管、可追的分时预约平台。


  此外,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同时注重保护,充分发挥政府对旅游业的引领作用。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资金缺乏、人才管理不足以及当地人观念滞后,旅游业开发及保护工作进展缓慢。我们应引入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提高甘肃的旅游资源开发水平;同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立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政府应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构建旅游业专业人才基地;发挥政府财政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抓住旅游资源的特色进行深层次开发。


  最后,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公平、开放、有秩序的旅游市场。我们应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全面落实各项积极政策,切实为旅行社、酒店、主题公园、乡村旅游合作社等旅游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同时,还应积极探索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