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专家指导服务工作实践探析论文

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专家指导服务工作实践探析论文

2

2025-08-11 17:43:5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随着非许可类化工医药企业的迅猛发展,其安全生产不容忽视,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的本质安全问题也越发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

  摘要:随着非许可类化工医药企业的迅猛发展,其安全生产不容忽视,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的本质安全问题也越发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文章通过专家指导服务工作的开展,分析明确了在实际工作中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存在的九大突出安全生产问题,并提出了强化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与建议,对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减少和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非许可化工医药;专家指导服务;本质安全;安全管理


  0引言


  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是指不需要发放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化工医药企业,其生产的产品为非危险化学品,该类企业的产品种类繁多,规格多样,且成分复杂,使用的原材料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化合、聚合、高温、高压等程序。近年来,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事故时有发生,如2022年9月8日,浙江湖州某制药公司提取车间发生爆燃事故[1],2024年5月12日,辽宁锦州某制药业生产车间突发大火等事故[2]。


  浙江省化工和医药产业体量大、发展快,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国30强化工园区浙江有5个,精细百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2022年浙江省医药、化学原料行业分别增长16.2%、14.7%,在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增长速度占据前2位。2023年,浙江省应急管理厅下发文件,要求在全省开展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安全专项整治,推进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切实提升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推动落实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彻底消除容易导致群死群伤的事故隐患,构建完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本文以专家指导服务方式在浙江省某市60家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的开展相关检查工作基础上,对所服务企业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该类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1专家指导服务对象及要求


  1.1涉及“一重点一重大”的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一重点一重大”)的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参照危化品生产企业要求,开展设计和安全评价。未经正规设计的企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全厂设计诊断,提出具体问题和整改方案;未经全厂安全评价和经设计诊断的企业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评价单位完成全厂安全评价。


  1.2涉及甲乙类车间的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


  涉及火灾危险性分类为甲乙类车间、仓库和罐区的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要围绕重大风险开展设计和安全评价。未经正规设计的企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甲乙类车间、仓库和罐区设计诊断,出具全厂总平面布置图、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平面布置图、气体检测平面布置图等,并提出具体问题和整改方案。未经全厂安全评价和经设计诊断的企业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评价单位完成全厂安全评价。


  1.3其他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


  未经正规设计的其他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出具全厂总平面布置图、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平面布置图、气体检测平面布置图等,并提出具体问题和整改方案。未经全厂安全评价的企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评价单位完成全厂安全评价。


  2专家指导服务开展形式


  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专家指导服务工作主要包括查阅资料、现场检查、询问座谈,点评反馈4个阶段。


  (1)查阅资料。查阅企业的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设计专篇、设计诊断报告、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资料。


  (2)现场检查。专家组成员对照设计专篇或诊断报告开展现场核对,检查内容包括企业的设备、设施、电气、仪表的运行、维护及管理情况,以及工艺规程执行情况等,以文字、拍照形式记录相关检查情况。


  (3)询问座谈。通过询问和座谈的方式向企业相关人员了解企业设计和安全评价等相关情况。


  (4)点评反馈。专家组以现场座谈和集中培训方式就检查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和点评。


  3专家指导服务结果分析


  本文对60家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开展专家指导服务的案例进行分析,其中涉及23家“一重点一重大”的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21家甲乙类车间的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和16家其他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总共排查出隐患问题数1 096条。按照排查的企业类型划分,涉及“一重点一重大”的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隐患问题数225条,占全部问题数的20.5%,包括设计诊断提出问题数64个,安评报告提出问题数80个,其他现场核查提出问题数81个;涉及甲乙类车间的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隐患问题数438条,占全部问题数的40.0%,包括设计诊断提出问题数178个,安评报告提出问题数118个,其他现场核查提出问题数142个;其他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隐患问题数433条,占全部问题数的39.5%,包括设计诊断提出问题数149个,安评报告提出问题数186个,其他现场核查提出问题数98个,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其他企业的问题数最多,达到27.1个,其次是涉及甲乙类车间企业,平均每家企业问题数20.8个,最少的是“一重点一重大”企业,平均每家企业问题数9.8个。从数据看,前2类型的企业问题数几乎是“一重点一重大”企业的2~3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涉及甲乙类车间企业和其他企业不管是从安全条件、安全设施还是安全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

6a1c7ead3804d4cebfd14701fa78487.png

  本文对专家指导服务的60家企业问题隐患进行了总结,发现存在很多共性问题,具体总结出以下9大突出问题。


  (1)总图与建筑设计方面。①部分企业主要工艺装置、危险化学品储存设备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布置与竣工图不一致或与相邻装置间距不符合防火间距要求;②半数以上企业未经设计搭建库房、罩棚、危废间等临时建(构)筑物;未按照设计和标准要求布局车间和罐区和未经设计或变更改变原有建(构)筑物用途。


  (2)工艺设计方面。①部分“一重点一重大”企业生产装置或储存设施未落实设计要求的工艺安全控制措施或精细化工装置未落实安全风险评估建议的安全措施;②工艺生产装置或储存设施未规范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HAZOP)分析,分析内容有缺项,未落实HAZOP报告中的建议措施;③在未经正规设计情况下,私自新建尾气吸收、污水处理、蓄热式焚烧炉等环保设施或增加涉及危险化学品的操作单元或设备设施。未经设计或未履行变更程序,随意改变工艺技术、原料、溶剂、规模,调整工艺参数,增加工艺管线、控制系统、调节阀,取消泄压系统,尾气放空系统并入同一管线等。


  (3)设备及管道设计方面。①部分企业未经设计或未履行变更程序增加或减少设备、管道、安全附件等,随意改变设备、管道材质等导致安全风险增加;②未按照设计规范设置安全阀、爆破片、阻火器等安全设施;③未按照设计和标准要求改变储罐储存介质;④罐区防火堤、水封井不满足标准要求;⑤装卸车栈台、鹤管、泵组设置不符合标准要求;⑥事故紧急排放设施,液化烃、可燃液体等未按规范要求排放至安全地点。


  (4)公用及辅助工程方面。①部分企业爆炸危险场所防爆区域划分不符合法规标准要求,防爆区域内用电设备防爆等级不符合规范要求;②将变电站或配电站部署于甲、乙类厂房内部,或贴近邻边建造,且这些设施还位于存在爆炸性气体或粉尘的高风险区域内;③与甲、乙类厂房贴邻的专用10 kV及以下的变、配电站建设要求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


  (5)自动化水平方面。①企业自动化人员技术力量薄弱,自动化设施投入不足,总体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偏低,比如未按照设计安装液位、压力、温度、流量等远传和现场显示的监视测量装置,化工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②相关自动化管理制度严重缺失,现有的制度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强。


  (6)企业技术和设备更新方面。①部分企业在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没有进行更多的资金投入,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所应用的安全管理技术先进性不足;②部分企业依旧采取人工操作的情况,比如定期查看压力表、安全阀等工作形式,化工医药生产本质上就存在有安全隐患,一旦人员操作失误,或者是设备故障,就有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3]。


  (7)安全管理制度方面。①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按照企业实际的情况来制定,流于形式和表面,模板化比较严重;②安全管理制度未及时有效修订更新,引用的都是过期的标准或作废的政府文件;③企业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没有明确工艺控制指标[4],各岗位的安全作业职责,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及其要求以及未制定详尽的岗位应急要求[5]。


  (8)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由于有些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程度较低,流动性大,也影响部分企业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不愿意做出更多投入,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的情况较为严重。①培训内容没有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缺乏对培训内容的考核等,导致从业人员往往对违章作业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缺乏清晰的认识,未能充分意识到作业环境中潜藏的危险因素及有害元素;②对承包商的教育培训也不到位,培训内容不全面、缺乏针对性内容。


  (9)应急与消防方面。①部分企业消防逃生通道堵塞,违章搭建厂棚占用间距;②应急器材配置不合理,有些灭火器甚至已过使用有效期,消防水泵数量、性能不满足规范要求;③普遍缺少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④应急负荷不满足规范要求,设置的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未处于自启状态。


  4措施与建议


  通过对上述企业问题情况分析,发现部分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安全条件与许可企业存在较大差距,部分企业存在设计不到位、安全管理薄弱、人员素质不达标、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为切实提升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提出以下措施与建议。


  (1)积极提升企业本质安全设计水平。本质安全指在设计中即融入安全保障理念,确保生产设备与生产系统自身即具备防范事故的能力,即使面临误操作或系统内部故障,也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特别是涉及“一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企业,应实施自动化改造,提升企业自动化控制水平[6],减少生产现场人员。精细化工企业涉及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需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掌握工艺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措施[7]。


  (2)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全部责任。企业应建立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8],明确企业的各级人员、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同时也要建立安全生产内审机制和承诺公告制度,建设和运行融合化工过程管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有效规避生产、储存等各个环节中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与健康得到切实保障,推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与强化。


  (3)提升从业人员能力。企业应建立安全技术和管理团队,明确安全、设备、工艺、仪表等分管负责人,按规定配备相关工程师。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加强安全教育培训[9],鼓励从业人员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提升。同时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应急演练,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应急处置过程,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对企业重点岗位人员开展全覆盖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培训。进一步鼓励从业人员在不同岗位之间轮岗交流,拓宽其视野和知识面,从而提升从业人员对作业风险的辨识、控制、应急处置和避险自救能力[10],全面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11]。


  (4)加强构建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企业应积极构建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深入理解并精准掌握安全生产的本质特征及其内在规律,秉持风险前置防控与源头治理的原则,广泛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与精准控制策略。同时,加强隐患的主动识别与全面排查治理力度,利用科技手段推动事故预防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并确保这一过程符合标准化要求。


  (5)政府监管部门强化源头管控。通过各级危化品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严把项目准入安全关。优化布局,引导涉及“一重点一重大”的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入园发展。管控工艺风险,对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开展安全可靠性论证,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金属有机物合成反应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严格安全审查,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涉及新建、改建、扩建使用危化品生产、储存装置和设施的建设项目,按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履行安全审查手续。


  (6)落实惩戒激励措施。构建并优化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明确设立失信惩罚与守信激励的双重机制。针对那些蓄意实施严重损害公众生命财产安全行为的企业及其关键负责人,将依据法律法规,坚决将其不良行为记录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以此作为强化失信惩戒措施的依据,确保失信者受到应有的制约与惩罚。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信用优良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扩产扩能、进区入园、并减少检查频次。


  5结语


  综上所述,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应从本质安全设计、安全管理机制以及从业人员能力等关键领域进行全面提升。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加强源头控制,落实惩戒激励措施,通过这些举措切实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推动落实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彻底消除容易导致群死群伤的事故隐患,构建完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长兴县应急管理局.长兴制药股份有限公司“9·8”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EB/OL].(2022-11-30)[2024-07-01].


  [2]中国新闻网.辽宁锦州一药企车间发生安全事故起火,致2死3伤[EB/OL].(2024-05-13)[2024-7-1].


  [3]苟德国.医药化工项目环境监理要点研究:以某医药企业年产200 t舒法韦医药原料药项目为例[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6,36(3):71-75.


  [4]张刚.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0):208-209.


  [5]金星慧.化工医药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建议[J].城市与减灾,2020(5):32-38.


  [6]吕兴.化工医药类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7):299-300,309.


  [7]姚山季,吕辰.江苏省化工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水平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9):10-12.


  [8]王志远.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10):60-62.


  [9]李运生.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化工,2022,51(7):195-196,199.


  [10]李云栋,王修明.化工安全管理和事故应急管理探讨[J].当代化工研究,2023(16):185-187.


  [11]蔡先念.浅析化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当代化工研究,2022(3):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