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商业银行商誉价值评估研究综述论文

商业银行商誉价值评估研究综述论文

1

2025-07-29 17:34:3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商誉是商业银行在发展经营当中的重要无形资产之一,对银行商誉进行合理评估,可以指导银行调整自身经营方式,有利于银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国内外竞争优势。

  摘要:商誉是商业银行在发展经营当中的重要无形资产之一,对银行商誉进行合理评估,可以指导银行调整自身经营方式,有利于银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国内外竞争优势。商业银行商誉价值评估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由于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以及大多数机构对商誉的认可度不足,致使一直以来国内对商业银行商誉价值问题的研究数量较少,热情程度不高。确认商誉的价值来源,寻找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商誉价值的评估方法已经迫在眉睫。文章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研究,梳理商誉及银行商誉现有的评估方法,结合银行商誉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银行商誉评估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商誉;商誉评估


  一、商誉的研究现状


  (一)有关商誉的定义


  “商誉”这一概念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它最开始是一种感性认识,但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它也逐步被运用到了经济生活中,许多学者从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它的涵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著名会计学家Eldon在他的著作《会计理论》中提出包括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在内的“三元理论”。商誉的“好感价值论”一词源自英国法院,它将商誉视为顾客多次光临同一店铺的可能性,证明了学者们关于商誉价值的最早概念就是商家对消费者具有吸引力。商誉的“总计价账户论”由国外学者提出,商誉是一种企业的综合性账户,它既包含了没有被现有的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项目的未来收益价值,也包含了已经被现有的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项目的未来收益价值的估计和估计值,而商誉价值则是指在合并后的总价值超过其所有资产价值之和之外的那一部分。商誉的“超额收益论”由国外学者Leake[1]从商誉计量角度第一次对商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并提出了对未来预期的超额盈利进行贴现后的价值。关于商誉的“协同效应论”。商誉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它是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对企业而言,单独对其进行评价并不科学,因为资产之间的协同作用能产生“1+1>2”的效应。Ma等[2]指出商誉的协同效应,它既可以来源于公司的总资产和各个子资产,也可以来源于企业自身和周边环境。


  上述关于商誉本质讨论的几种观点,确为理论界广泛探讨的典范。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从独特视角出发,深化了对商誉本质的理解。具体而言,王竹泉等[3]创新地将商誉置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广阔背景之下,从企业创立、成长至运营的全程视角审视商誉,实现了商誉分析与企业理论的深度融合。这一视角超越了传统的财务或会计框架,从利益相关者的多维度利益诉求出发,深刻剖析了商誉作为企业无形资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卫霞[4]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工具,巧妙地将价值理论中的“关系-实践”理论引入商誉本质的探索之中。从价值论的视角出发,不仅分析了商誉作为价值创造与实现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还深化了我们对商誉本质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

  (二)有关商誉的影响因素


  不同学者从不同维度对商誉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内外部影响因素视角,Bourne[5]从商誉的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指出商誉不仅受到企业内部相关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企业外部关系、社会声誉的影响。杨尚华[6]将企业商誉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内外两个方面,而企业文化要素又包括人力资源要素、组织管理要素和资金技术要素;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外部关系、市场等。


  从企业管理视角,Comiskey[7]认为商誉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因素: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企业的资源优势、产品优势、组织管理能力;从员工的角度看,主要有销售能力、优秀的管理人员、客户信息资源;从政策角度来看,主要有政府因素、政策影响、市场因素。Sun[8]认为经营能力与企业商誉的价值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而经营能力的高低则是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另外,许多学者针对不同行业的商誉进行分类具体研究,涉及的行业较多,如医药行业、食品行业、影视行业、汽车流通行业等。如潘立生等[9]从影视产业的典型并购活动特征出发,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评价,主要内容有:首先对被收购公司的初始商誉价值进行评价;其次是对未来的商誉进行预测;最后为了预防和减少可能存在的商誉风险,还对如何构建信息化融合系统提出了一些建议。纪青松[10]结合我国目前汽车流通市场的市场状况,探讨了我国目前商誉评估的理论和方法,从商誉的内涵入手,对其价值构成、评估前提和评估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接着,对目前我国汽车流通企业商誉的评价方法和不足进行了分析。


  二、商誉价值评估现状及问题


  (一)商誉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商誉的概念出现时间较早,但是在概念出现的伊始往往体现在人们对其的感性认知,随着人们量化意识的逐渐增强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普遍影响全球,商誉在经济领域的地位逐渐增强。商誉评估传统上常采用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这三种主要方法。然而,鉴于每个企业商誉的独特性和非标准化特性,市场法因其依赖市场可比交易信息而显得力不从心,难以直接应用于商誉的横向比较。商誉,作为一种高度特殊化的无形资产,其构成复杂多样,不仅包含品牌声誉、客户关系、技术专利等多维度要素,还深受企业文化、管理团队能力等因素影响,因此,其成本难以准确界定,从而限制了成本法在商誉评估中的适用性。相比之下,收益法因其能够捕捉商誉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而成为了评估商誉的首选方法。收益法具体又分为割差法和超额收益法。


  (二)传统商誉价值评估方法及评价


  1.超额收益法


  “超额收益法”理论依据是商誉的本质,以超额收益为基础,核心思路是超额收益的资本化。杨景海等[11]分析了超额收益法在商誉评估中的适用性,重点详细说明超额收益法在商誉评估应用中超额收益的确定、折现率的确定、预期剩余经济寿命的确定,同时对应用超额收益法评估商誉价值中的难点进行了阐述和探讨,使商誉的评估更为科学、合理。


  2.割差法


  割差法根植于“剩余价值”理论,亦被称为“总计价账户论”,它作为收益法的一种深化应用,聚焦于企业作为整体资产组的视角。在这一框架下,企业商誉被视作整体资产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割差法巧妙地结合了收益法、市场法及成本法的精髓,根据单项可确认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各自的独特性质与特点,逐一进行公允价值的精确计算与评估。通过累加这些单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得出整体资产组的总价值。随后,从这一总价值中减去所有单项资产评估值的总和,所得差额即为商誉的价值。汤婵娟[12]在并购案例中,采用割差法对商誉减值的计量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历史数据和确定会计期间,对被评估目标的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税金追加资本,以及未来几年的自由现金流量进行了估算,在确定了折现率之后,就可以计算出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的现值,从而得到最后的评价结果,并对割差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检验。


  从操作的简便性与准确性角度出发,割差法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该方法允许评估者通过多种方法精确地计算出企业的整体价值,同时,也能有效确定企业有形资产及可辨认无形资产的价值,这一过程中涉及的主观判断相对较少,从而增强了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但从评估结果准确性来看,采用割差法对商誉进行估值时,由于忽略了各资产之间的协同效应,不能反映各要素对商誉估值的贡献,所以采用割差法对商誉进行估值时,准确度不高。


  (三)改进传统商誉评价的方法


  在评估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学者都发现,传统的评估方法已经无法对商誉进行精确的计量了。于是,越来越多的新的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期权法等,逐步被引进了对商誉进行估价。


  1.层次分析法


  在评估过程中,首先采用了超额收益法作为初步评估工具,随后引入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与分析。AHP方法通过构建商誉价值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深入剖析了各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通过系统比较各因素之间的优先级,明确了哪些商誉因素对整体价值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了专家打分机制,专家们基于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的各项商誉因素进行模糊比较,从而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信誉度评分。最终,通过结合商誉度对超额收益法的调整,我们得到的商誉值不仅充分反映了企业因商誉而产生的超额收益,深刻体现了商誉的内在价值,还实现了被评估企业在整个行业背景下的模糊比较。这一综合评估方法不仅提升了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使得评估结果更加贴近市场实际,为相关决策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张琰等[13]利用AHP法从要素角度对其价值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突出了商誉价值的驱动力,并对这些细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找到了促进商誉价值提高的原因。


  2.模糊数学法


  模糊数学是一种新兴的数学学科,它以数学的方式来研究和解决模糊问题。在风险项目中,大多数潜在的风险因子难以量化,但是可以通过历史经验或者专家的知识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描述。而目前大多数的风险评估模型都是基于数量的量化,而用于分析与风险有关的大部分信息往往以文字或句子表达出来,而难以用数值来表达,而模糊数学恰好可以将定性的描述巧妙地转换成量化的表达,所以更适于处理此类问题。本项目提出一种解决不确定因素的新思路,为人们处理模糊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3.灰色系统法


  中国有学者于1981年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在处理信息不完备与不确定性问题上展现出了卓越效能。它巧妙地从有限且已知的信息中提炼出规律,通过科学的方法将这些信息量化,进而为问题的求解提供坚实的数理基础。这一过程不仅显著减少了主观定性描述的依赖,还成功地将原本模糊的定性问题转化为明确的定量分析,增强了评估与决策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4.马尔可夫链模型


  马尚[14]认为超额收益法是比割差法更好的一种评价商誉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所以采用了马尔可夫链模型和灰色预测方法来完善这种方法,并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经过马尔可夫链优化的超额收益法,在减少传统方法中计算具体参数时的人为干预方面表现出色,有效削弱了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同时,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参考数据的历史特征,通过深入分析历史趋势和模式,提升了对非规律性数据的预测能力,使得预测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况,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合上述对以往的文献进行阅读和分析,在评估商誉价值的领域,传统的超额收益法与割差法由于未能全面纳入影响商誉价值的多元因素,其评价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偏差。为了克服这一不足,学术界逐渐倾向于探索和应用新的评估方法。部分学者直接采用期权法,这一创新方法能够更精准地捕捉商誉中蕴含的潜在价值和未来增长机会。与此同时,另一些学者则致力于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与优化,他们引入了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先进工具,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系统地分析和量化影响商誉价值的各种因素,从而提高了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这些新方法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商誉评估的理论体系,也为实践中的商誉价值评估提供了更为可靠和有效的工具。

  三、商业银行商誉价值评估现状及问题研究


  评估银行商誉价值,国外的研究以超额收益法、市场法总计价账户论为主。


  William[15]对欧洲商业银行在历史上收购与合并等案例当中出现的商誉价值评估过程展开了系统性论述,通过对案例事件的分析来对以市场法和收益法评估商誉价值的方法进行了介绍,研究的局限性在于这两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未被记录,所以该研究稍微欠缺理论深度。通过研究可知,当前主流对银行内部估值的手法有两种,分别是银行盈利能力研究和资金现金流研究。此外要想提升估计商誉价值的精准度还应该增添其他的参考项。Huan等[16]认为当前在世界经济普遍萧条的大背景下,更应着力采取正确的评估方法来对中小银行破产商誉进行评估。他认为传统的评估方法容易使最终的评估结果过于受到个别指标的影响,而且在评估中还应与往年的银行估值办法进行对比,对银行不良资产基金进行估值,使其成为估计银行价值的关键指标。


  国内关于银行商誉价值评估的专门研究文献较少。由于银行商誉本身的独特性,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企业特殊的无形资源,导致传统的评估方法并不适用于商誉评估,因此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方法的改进和模型的应用。陈华东等[17]以割差法为基础,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被评估银行在同行业内的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从而对其进行了估值。曹玉贵[18]通过研究后对常规的企业价值评价手段,包括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等方法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通过测试他认为采用成本法测算不能完整地反映出商誉的具体价值,也无法适应资本市场的要求,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体制不够健全,所以市场法和成本法等方法都不能用于我国的银行商誉价值评估,只能采用收益法来进行测算。程婵娟等[19]采用价值评估法对我国上市银行进行评估,分析影响银行价值的因素。王健康等[20]使用外国学者阐述的剩余收益评估模型分析了我国上市银行的商誉与会计账户的关联性,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由于商誉评价涉及的因素较多,多数方法没有考虑到商誉价值的影响因素,评估出来的结果可能不够准确。阮渝生[21]通过构建商誉的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分析方法,将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企业价值进行了定量分析。这种方法既要有足够的数据资料做基础,又要有足够的可信度和准确度,否则就会影响评估的结果。王明明[22]用实物期权法对企业的商誉进行评估,能够克服传统评估方法的不足,从而使评估的结果更为合理。


  结合上文对相关文献的概括我们可知,第一,曾经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商誉价值的估计评价方法上,对银行商誉本身的特征研究较少,所以在对银行商誉的实际评价中往往容易忽略银行的特殊特征。第二,文献中缺乏对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的整体性讨论。所以,研究银行商誉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还存在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且随着外部环境、经济政策和市场形式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的商誉价值来源与商誉价值的具体构成要素也发生变化,国内外研究在指标选择上有不足或遗漏之处,需我们加以完善,故现有的商业银行商誉价值指标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实需求,建立更加符合当下环境的商业银行商誉指标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LEAKE P D.Goodwill:Its nature and how to value it[J/OL].Accounting Research,1968(10):28.[202 4-06-12].


  [2]MA R,HOPKINS R.G oodw ill—An ex a mple of puzzle-solving in accounting[J].Abacus,1988,24(1):75-85.


  [3]王竹泉,柳艺.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商誉本质解析[J].会计之友,2013(21):11-14.


  [4]卫霞.价值论视域下的商誉本质研究[J].经济问题,2017(12):124-128.


  [5]BOURNE S C.The ca pit a l st r uct ur e pu zzle[J].Journal of Finance,2017,39:575-592.


  [6]杨尚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自创商誉计量研究[J].长沙:湖南大学,2007.


  [7]Com is key.Voluntary disclosure under imperfect co m p e titio n:E x p e r i m e n t a l e v id e n c e[J].J o u r n a l o 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21,18:81-105.


  [8]SUN Li.Ma na g e r ia l a bility a nd g o o dw ill a nd i m p a ir m en t[J].Ad v a n c e s Ac c o u n ti n g,I n co r p o r a ting Advances in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2016,32(5):42-51.


  [9]潘立生,王玥,李娜.影视行业并购中的商誉评估方法研究[J].商业会计,2022(15):111-114.


  [10]纪青松.汽车流通企业商誉估值的影响因素的探讨[J].现代商业,2020(9):11-12.


  [11]杨景海,王红梅.超额收益法在企业商誉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探析[J].商业会计,2011(31):55-57.


  [12]汤婵娟.割差法在商誉减值测试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20(13):99-103.


  [13]张琰,孙玉婷.基于AHP法的商誉价值分割研究[J].中国资产评估,2012(12):38-42.


  [14]马尚.超额收益法在商誉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分析基于马尔可夫链修正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J].财会通讯,2019(29):84-88.


  [15]WILLIAM D.Commercial bank valuation[M].New York:Wiley,2001:23-25.


  [16]HUAN Xing,PARBONETTI A.Financial derivatives an d b an k r i s k:Evid e n c e f r o m eight e e n d e v e l o p e d markets[J].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2019,49(7):847-874.


  [17]陈华东,王诤诤.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银行商誉评价体系的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1):27-31.


  [18]曹玉贵.我国商业银行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4):37-39.


  [19]程婵娟,马喆.基于EVA价值评估方法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驱动因素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33(5):41-9+125.


  [20]王健康,周艳.银行商誉的剩余收益法实证检验[J].税务与经济,2007(2):38-41.


  [21]阮渝生.企业商誉的灰色系统综合评估方法研究[J].商业研究,2003(16):63-65.


  [22]王明明.浅谈实物期权法在企业自创商誉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5(3):187.